- 相關(guān)推薦
魯迅散文讀后感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xiàn)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你知道怎么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散文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散文讀后感1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魯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詩作。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著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則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為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后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于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么“人面的獸,九頭現(xiàn)在卻不那么認為了!魯迅先生寫了那么多有趣的事,也許并不是因為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山海經(jīng)》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gòu)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才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么多。而《立論》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為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泛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于那兩首詩歌《自嘲》和《自題小像》呢?雖沒學(xué)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自嘲》里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皡s是千古名句!蹲灶}小像》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耙哺求w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后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fā)我的愛國情懷與奮發(fā)之志。
混亂的思緒終于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魯迅散文讀后感2
這里是“慢”而不是“漫”,是由于一句俗語:慢工出細活。因為《燈下漫筆》雖名為“漫筆”,卻是精心構(gòu)造的佳作。
作品于細微處見精深:從鈔票打折換銀元的日常事件中,發(fā)現(xiàn)“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以后,還萬分歡喜”的悲劇性現(xiàn)象,從而引出論題,展開評說,在自然平易中顯得深沉突兀。
作品批判封建統(tǒng)治者不把百姓當人看,甚至牛馬不如,而同時又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悲慘處境的同情,卻全不然是同情。作品也對被封建專制和蒙昧主義的統(tǒng)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滿,對人民那種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來,也只是“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讓百姓“安穩(wěn)的做奴隸”;抑或有作亂的人物,也不過是“為圣天子驅(qū)逐云爾”。
沒有如春風(fēng)般撫過人心的描寫,沒有華麗的點綴。有的只是那簡單到有些直白的文字,有的只是作為讀者的我如同被先生的投槍匕首劃破肌膚之真實感,有的只是從文中與自己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相同感悟。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時?梢月牭诫娨晥笳律嫌幸昧怂^專家之言。那有如何如何,這樣做才是對的等等一些言論。但現(xiàn)實卻往往不是那么回事。但卻無人質(zhì)疑,因為是專家說的是有根據(jù)的,因為大家都沒有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可能是真的`是正確的。
正是如此,“這人肉的筵席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實踐中,更清晰的觀察到事物的本質(zhì),坦誠地表達真實情感與見解,不應(yīng)過于矜持、虛偽甚至麻木,而應(yīng)正直、勇敢地直面紛繁的世界,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將那些幻覺,那些將自己奴化畜化的教條,將那些已經(jīng)排了上千年的人肉圣宴徹底的粉碎。
這“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
魯迅散文讀后感3
我記得在讀魯迅這篇"頹敗線的顫動"的時候,讀到最后,竟被哽住而不能讀下去。
這篇短小的散文,是野草集里面我最喜歡的一篇,通過一個夢,兩個夢境,寥寥幾句的對話,寥寥幾句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把一個感人至深悲苦無助隱忍的偉大母親形象鮮活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讓讀者發(fā)自內(nèi)心地要去痛恨人世間的忘恩負義,給予讀者的是回味無窮的暇想。
在這兩個夢境中,這個母親有過兩次“顫動”,這兩次不同的顫動,濃縮了這個母親幾十年的人生,她所有的生活,她所有的情感。
第一次顫動,是在多年前,她為了要養(yǎng)活兩歲的女兒,被迫去身賺錢,“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識的披毛的強悍的肉塊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軀,為饑餓,苦痛,驚異,羞辱,歡欣而顫動!
她對餓著的兩歲女兒說,“我們今天有吃的了。等一會有賣燒餅的來,媽就買給你!彼牢康馗泳o捏著掌中的小銀片,聲音低微、悲涼地發(fā)抖,默默地抬眼看著破舊屋頂以上的天空。
第二次顫動,是在多年后,她已是一個垂老的女人,她的兩歲的女兒,已長大成*人,結(jié)了婚,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那個小屋內(nèi),可是,他們都怨 恨鄙夷地看著她。因為他們認為是她讓他們沒臉見人,還以為是養(yǎng)大了女兒,其實是害苦了她,讓她委屈一世,還要帶累了他們的孩子。
她聽到這一切,她一怔,接著便平靜,她開開板門,邁步在深夜中走出,遺棄了背后一切的冷罵和毒笑。在深夜中,在無邊的荒野,在沒有蟲鳥飛過的 高天,她想著她這幾十年的人生,眷念與決絕,愛撫與復(fù)仇,養(yǎng)育與殲除,祝福與咒詛。她于是舉兩手盡量向天,口唇間漏出人|與|獸的',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 語。當她說出無詞的言語時,她那偉大如石像,然而已經(jīng)荒廢的,頹敗的身軀全面都顫動了。這顫動點點如魚鱗,仿佛暴風(fēng)雨中的荒海的波濤。
這個女人,這個母親,一輩子的人生,就濃縮在這顫動中,無比地凄涼絕決,從而更讓人心中那股痛恨薄情寡義的焰火越燒越烈。
魯迅散文讀后感4
近來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
在閱讀過程中,給了我最深影響的,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
縱觀全篇,阿長是舊社會中社會最底層最沒有地位的人,而魯迅筆下的阿長卻擁有著在那吃人社會中不可多求的至真至善的美。最初讓我感到疑惑的是一篇文題《阿長與<山海經(jīng)>》,阿長和《山海經(jīng)》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以我最次最粗鄙的思維想來,以為阿長對《山海經(jīng)》有著怎樣的愚昧見解從而會有對阿長這類人的批判。
事實卻不然,阿長為魯迅買來《山海經(jīng)》。當時在“我”看來阿長根本不知道《山海經(jīng)》是什么,“我”認為與她說了無益,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并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就此可見,阿長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細致入微,對孩子又是極其地認真,為實現(xiàn)孩子的.愿望又是如此的鄭重。以至于“我”既驚喜又激動,于是乎,“我”對阿長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边@是天真孩童最真實最懇切的贊美。
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guān)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jié)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在文中,魯迅并沒有把阿長典型化,而是將她從記憶里抽出來,這才得以使文中的阿長栩栩如生。與其他魯迅筆下的人物不同,魯迅沒有把阿長當作寄托著希望的理想人物。但也并不因此對她失去敬重和懷念,究其根本,是他從阿長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
魯迅散文讀后感5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散文全集》,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fēng)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xiāng)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現(xiàn)在,倒寧愿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里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于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jīng)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zhì)量,還是思想品質(zhì)。有朦朧的思想,看著實事的動蕩,體味著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里也有無數(shù)的活力。又相對于那個封建的年代,現(xiàn)在生活是多么的寬松?墒牵膊坏貌徽f,以當事人孩子們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么才是我們的快樂。
魯迅散文讀后感6
花了半個月不到一點兒的時間通讀了一遍《魯迅經(jīng)典全集之散文全集》,沉浸在淡淡的哀愁之中。
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歷史環(huán)境,使得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那么犀利、那么悲憤、甚至有點小陰郁,他確實是用筆來做戰(zhàn)斗“武器”的,不似我等閑人,每每寫東西都是為了打發(fā)消磨時光,總看美好的,總想開心的,不愛看那陰暗黑暗丑陋的慘不忍睹的。因為在我看來,現(xiàn)實已經(jīng)太骨感殘酷了,所以不想讓骨感殘酷進行到底,我要讓自己的思緒和文字“豐滿美麗”些?赡埽@就是男女之差異,連文字表現(xiàn)上也是有絕對的差異的。
撇開魯迅先生寫的文字內(nèi)容,單就其寫作手法,是值得借鑒的,之前的.《魯迅經(jīng)典小說全集》是如此,剛剛掩卷的《魯迅經(jīng)典散文全集》亦是如此。
讀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看看他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所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誦誦魯迅先生的《舊體詩》,合轍押韻、有腔有調(diào);品品魯迅先生的《新體詩》,現(xiàn)代氣息和新文風(fēng)撲面而來;念念魯迅先生的《懷人散文精選》,似是故人來……鑒于魯迅作品的特別的味道,所以我在制作同步廣播時選擇的背景音樂也是帶著點淡淡凄涼、哀婉和陰郁的。
花了半個月不到一點兒的時間通讀了一遍《魯迅經(jīng)典全集之II散文全集》之后,有些文章在學(xué)生時代已經(jīng)讀過并背誦過,譬如《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等,再來品讀溫故而知新;大部分文章及詩詞都是第一次讀到,可見自己的才疏學(xué)淺,之前不務(wù)正業(yè)白白浪費消磨了很多大好時光。整部作品讀下來覺得只讀到了些皮毛,值得深究的內(nèi)容很多,怎奈水平有限,智商不高,只有領(lǐng)悟至此了。
感謝魯迅先生的諄諄教誨,繼續(xù)誦讀學(xué)習(xí)《魯迅經(jīng)典全集之III雜文全集》,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魯迅散文讀后感7
每當腦海浮現(xiàn)魯迅二字時,我就會想起他那人格的獨立,正因為他的真實,筆鋒如刀刻在心中刻畫著中華民族的靈魂。而且,他有強烈的使命感,魯迅之所以是魯迅,是因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嚇,他出門不帶鑰匙,以示不歸之志。他不惜以生命高揚理性,以其堅毅警示眾生,因而使人望其項背而終生敬仰。
當我拿起魯迅的靈魂作品時,我仿佛看到了中華振興的良藥。魯迅曾說過,“醫(yī)治中國人只是把他們的身體治好,但卻救不了他們!彼,魯迅開始從文,用他最樸素的語言,寫出了最具攻擊性的文字,讓國人,仍至世界體會到他的所向披靡的'無畏精神。
小時候曾讀過《朝花夕拾》,但郁悶的是我當時沒能讀懂,生生地誤會了魯迅的文學(xué)功底。后來,心智趨向成熟的我漸漸觸到它的內(nèi)涵,它講述的鄉(xiāng)村生活體現(xiàn)了眷戀和厭惡相互參透的鄉(xiāng)戀情。另一個是魯迅在逐步接受進步文明的同時,也在現(xiàn)實中摧殘著破舊的,愚弱的故鄉(xiāng)。
魯迅先生對兒童問題的關(guān)注一直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重要話題,如《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園,三味書屋,五猖會,魯迅以其少年“單純與自由”的心靈去看待,評價自身和世界。但是,在充滿童趣的散文中,又輔成人的視角來僅觀兒童時期的生命體驗。父親在“我”大聲叫嚷中痛苦地咽了氣,現(xiàn)在“我”知道這卻是我對于父親最大的錯處。這樣,魯迅在兒童視角與成人的視角的轉(zhuǎn)換過程中,不斷地咀嚼,追尋童年經(jīng)驗,從兒童封建社會重壓下的弱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抨擊封建文化兒童的腐蝕,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兒童尊嚴的踐踏。
我輕盈蓋上書本,手指依舊殘留著書頁上淡淡的香韻,但我知道,那始終會散去;但是,那鋒利筆鋒在心中刻畫過的痕跡,卻與歲月的長流而深深沉淀于心靈的深處。
魯迅散文讀后感8
魯迅的著述浩如煙海,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繪出百草園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是一個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機,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百草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xué)的年齡時,家里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的`書房。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xué)習(xí)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內(nèi)容。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jīng)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戀。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這束縛了學(xué)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xiàn)在上的學(xué)校,每節(jié)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yīng)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在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yīng)該讓他們玩好。
魯迅的名字家喻戶曉,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了魯迅的《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與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親切地交談。
【魯迅散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魯迅經(jīng)典語錄03-24
魯迅吶喊讀后感07-21
故鄉(xiāng)魯迅讀后感07-05
魯迅自傳讀后感02-26
魯迅《孔乙己》讀后感10-19
魯迅《祝福》讀后感08-11
魯迅全集讀后感09-17
魯迅《故鄉(xiāng)》讀后感07-22
魯迅《吶喊》讀后感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