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综合图片亚洲综合网站,亚洲欧美激情综合首页,在线看日韩,欧美xxxx性喷潮,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

時間:2024-06-15 09:30:4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

  “鳥在鳴囀,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該如何生長才是美麗的,星星也不必記起自己就是美麗的”。手捧《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讀著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仿佛迎面一股清香,就如書之封面一樣淡雅。不禁奢望這樣的情景能夠出現(xiàn)在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生在樂學,師在樂教。課堂上,生機勃勃,充滿笑聲,思維靈活。校園里的一切如此美好,歲月靜好,生命在拔節(jié)師生生命的共同體在合作分享,點撥答辯中自然生成。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呢?

  大雕塑家羅丹是這樣工作的――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這就是忘我,這是全身心地投入,是內部有一種火焰在燃燒,使自己暫時性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作家一旦靈感上來,就會文思泉涌,妙筆生花;指揮家一旦進入角色,就能激情澎湃,揮灑自若,極大地感染觀眾,而觀眾也就隨之沉浸其中。這些都是忘我的外部顯現(xiàn),是一種本真力量的回歸,是一種美妙的精神狀態(tài)。

  那么何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彰顯著著生命的自然,洋溢著生命的快樂?書中引用了奧修一句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蹦_被忘記,也可以說是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當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甚至不能走路或走得不好。教學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給學生適當?shù)膶W習方法,當方法適合學生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就會空前提高。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當我點燃了孩子樂學的火種時,孩子們會學得很快樂,甚至不想下課,真正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課堂上,孩子們“忘乎所以”,他們“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他們不愿下課了,他們已“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他們的“內部起作用了”,享受著一場酣暢淋漓的精神之旅,放飛著內心五彩斑斕的夢想。那忘我的愉悅狀態(tài)深深地感染了我,啟迪我,也堅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感受課堂的芬芳,享受學習的幸福!但這樣的情景卻只是偶爾出現(xiàn)。

  因此,使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感到興奮,感到幸福是他們樂學的關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方法。幸福的日子才會使人聰明,幸福的感受才能使人超越智慧。學生的幸福感來自學習上的積極參與,以及不斷被別人認可、欣賞。這一切就要靠老師用情感去挖掘、去點燃。一臉甜甜的微笑,一個輕柔的手勢,一束關愛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贊語無不令學生賞心悅目,歡欣鼓舞。我們在教學中多一點親切,多一點包容,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美,在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們能不愛學習嗎?

  作為一名班主任,整天與孩子在一起,最關鍵的還是創(chuàng)建快樂的班級體。我們首先要讓每個學生有“對人的體會”。在集體中,每個人都要懂得和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和我們一起生活和學習的是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歡樂和憂愁。因此,想自己快樂,首先你得先讓他人快樂。如果每個人都不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心靈在人海中辨明方向,就不可能有集體。其次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謙讓。試想,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學生都會斤斤計較,如何能讓這個集體的成員感受到快樂呢?因此教育每個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認識別人的精神世界,幫助別人,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別人,在別人的心里留下好印象,也是很重要的。我想:假如學生不能認識這一點,那么他們長大了,踏入社會,他們將來的生活也會變得一團糟的。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指出:“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薄霸绞峭遥匀坏牧α烤驮侥馨l(fā)揮出來。人的內部自然――被我們忘卻了的一種最豐饒的礦藏,就會自動地發(fā)揮作用!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2

  首先,用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開啟我的讀書報告: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書能使人審視自己,好書能使人反思自己,好書能使人改進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無疑引起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思考。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有關生本教育,我有幾點想法。

  學習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讓生命揚起風帆。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支持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述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經滿足不了科技、信息時代孩子們的好奇心,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準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認為,“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素質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躍的課外活動,也常常將以學生為主掛在嘴邊。而生本教育以一種更加切實可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郭思樂教授的書中給我們列舉了幾個實例,二年級的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詞匯量還多,看起來很成熟?赐旰笪蚁,究竟怎樣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這本書中,關于兒童觀是這樣說的:我們老師許多時候在做什么事情?我們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猶如敘述說話的能力,其實是最貼近于本能的,然而,我們滿懷熱情的教,年復一年,花費了許多精力,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關于作文,明明是說話的本能,我們不應代替它,而是增強和重視這種本能,應該教會孩子寫出自己風格。我見一些老教師對于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處理很是細致,就是不敢撒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把寫話的內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滿滿一大黑板,讓孩子都抄下來,要求如果遇到類似的圖畫,就要這樣寫。老師抄的很辛苦,學生背的也很辛苦。畢竟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寫話的時候有一句想不起來,他的小作文就進行不下去了。并且一個班的孩子寫出來都一個樣,老師給抄寫的范文,一定不會跑題,但是新穎二字就無從談起了。從一開始寫作,孩子寫什么都要被老師規(guī)范的很細致,那么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漸漸的就會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梢钥催@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么詳細了,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可以”,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里,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學期,我們學校舉行了校級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8》。主要內容是講形聲字,教給孩子識字。

  由于是第一次講校級優(yōu)質課,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我十分的緊張。備課就已經讓我很頭疼了,反復試課、改進。更加擔心的是新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fā)狀況的方面經驗還十分不足,我們有幾個喜歡說話的學生到時候會擾亂課堂紀律,我不知道會如何應對。二年級的孩子不會裝,即使是你課前囑咐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節(jié)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那幾個學生并沒亂說話,而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整堂課。這一個小細節(jié)給我的觸動很大,下了課,我就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思來想去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平時的課堂上孩子愛說話是因為我的課堂對他的吸引力不夠,他覺得沒事可干,他就有小差可開。而優(yōu)質課那節(jié),講課的方式有所改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分小組進行討論、匯報。孩子覺得新鮮、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性、主動性都被調動了起來也沒工夫亂說話了,F(xiàn)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當然是能自主學習、積極活躍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對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點反思。

  我們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實現(xiàn)。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這是郭思樂教授通過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與“師本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方法,是對“師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正在改變教育生態(tài),它拒絕冗繁,通過教育的生態(tài)保護,讓所有的人,享受為生命的神奇所蘊育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種崇高的理想,雖然舉步維艱,但絕不是夢想。它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課堂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的探究,主動合作、主動展示,甚至主動評價。課堂上應該盡量講得少些,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的盡量多些。作為剛參加工作的我,實在感到遺憾,很少想到學生是一個生命個體,真的。站在講堂上,我只覺得他們是一個個缺少知識,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訴他們,所以課堂上基本是我講的?荚噥砼R時,我只覺得他們是有待驗證的教育產品,不停地打磨補缺。學生違紀時,我只覺得他們是行為失調的高等生命個體,強行校正。很多時候,我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內心中潛藏著人類數(shù)萬年的經驗積累。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這何嘗不是在開放我們自己的潛能呢?

  在每一次備課時,我都要上網找材料,準備很多素材,好像不這么做就不是個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與學識的舞臺,我的潛能被激發(fā)了,而學生呢?連查個資料都要反復問老師:哪里有啊?能不能你幫我們做些現(xiàn)成的吧!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在教學生,不如說實在寵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慣常的做法就是講,反復講,練,大量練。這種形式訓練的結果是什么呢?學生聽煩了,練倦了。成績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獲得不是練,而是感悟、頓悟。從舉三反一,到以點見面。為何學生不懂感悟,因為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學生當做產品,以為由外而內的琢磨幾下就行了,卻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由內而外變化的。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讀書。書中有我們課堂上所不能講的知識,是課堂很好的補充。愛讀書的孩子不僅識的字多,懂的知識多,而且在說話、寫話等方面都表現(xiàn)的很不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有一單元的主題是寫人物的。其中有一課是《朱德的扁擔》,再讀完課題后我就問學生,是否知道朱德?絕大部分孩子都搖頭說不知道,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把手舉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說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為他會說朱德是領導,會打仗之類的。這個同志的回答讓我著實眼前一亮。我問他你知道xx?他說知道,xx是中國的第一任主席。我說你從哪里知道的?他清脆的聲音響起:從書上看的。真是語出驚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聽天書一樣看著他。那節(jié)課,我狠狠的表揚了那個同學,正好借此機會教育孩子們要多讀書。相信多讀書的優(yōu)勢會一點一點顯現(xiàn)出來,鼓勵孩子多讀書,在書中,去感悟,總結,最后學會運用,把知識成為他自己的部分。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來說,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的一生打下了一個怎樣的基礎,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點撥了我們,給我們指出了方向。教育應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質發(fā)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讓教育以生命為本,激揚出燦爛的火花。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3

  前些天,我仔細閱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走向生本》,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x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內容豐富,是x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潑的學術專著。書里有段話是這樣表述生本教育的:

  奧修把這樣x句話稱為偉大的禱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腳被忘記,也可以說是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游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x種忘我的境界。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于x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戳恕督逃呦蛏尽愤@本書后我感受頗深,除了吸取它的精華之外,靜下心來思考著這樣x個問題: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讓人對教育產生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情感,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們有較高的教育境界,學生達到這樣的學習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先前的我,雖然對教育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雖然關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當作x種普通的職業(yè),x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x個熟練的從業(yè)者,而絕不是x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沒有與我的學生x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4

  《教育走向生本》是國家“十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中國當代教育論叢,是華南師大博士生導師廣東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的力作。本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xx年6月第一版,20xx年8月第九次印刷。

  作為教師,我一直認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對得起學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學質量,是積極、認真地服務于學生的充分體現(xiàn)。但沒想到自己其實是犯了“汗水主義”思想,帶著“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師苦做”思想,卻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生長空間,更破壞了他們自由生長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被傳統(tǒng)束縛,無法自由施展。這種“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拋秧式”教育不僅能減少勞動量,還能給學生帶來自由生長的快樂,且效益高。

  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提高個人魅力。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從生活、學習、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們,形成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生本教育也沒有完全否定現(xiàn)行教學模式,沒有照搬西方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強調生本教育改革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要保留東方文化傳統(tǒng)中許多好的東西。生本教育沒有全盤否定應試教育,沒有忽視分數(shù)這一社會、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不是培養(yǎng)低分高能的學生,而是立志培養(yǎng)高分高能的學生,這也是生本教育為什么受到學校、家長、社會歡迎的原因。

  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一改傳統(tǒng)課程結構單一,內容陳舊,教師、學生、教材、課堂教學程式化,而代之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核心,推行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新課程理念,更“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力求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fā)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更多的強調了教與學的靈活性和特異性,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和持續(xù)性發(fā)展。這與“生本教育”不謀而合。

  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是要基于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教師要“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教師要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學情的基礎上,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學習天性的方法與途徑,引領學生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盡情開發(fā)開放而富有求知天性,通過行之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探究、分工與合作完成歸納總結、形成結論,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與升華,讓課堂真正成為“木欣欣以向榮”的歡樂舞臺。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5

  在參加工作之前就聽說過“生本教育”,只是從字面將其理解為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并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從參加工作之后,我對生本教育逐漸有了更多的理解,一方面是因為我校自建校以來,就一直大力提倡和踐行生本教育,我多次觀摩過富含生本味道的課堂,對生本教育的課堂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有幸讀了郭思樂先生創(chuàng)作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談一談我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收獲和感受。

  從“以師為本”的教育走向“以生為本”的教育,這不僅僅是教育方式的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郭教授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而且以生動的例子來闡述觀點,這是一部有理論高度而又生動活潑的著作。在書的開始部分,郭教授舉了一個有趣但又富含哲理的例子,那就是“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意思就是我們提供給兒童的教育,就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腳需要合適的鞋,兒童需要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那就是生本教育。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兒童會忘我地活動和游戲,也就是進行忘我地學習,當學習成為一件開心的活動時,學習變得容易了,學習也會變成學生自己內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理念,提倡必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其目的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而非被動的高分低能者。學生可以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小老師”,而非一味服從老師的組織和安排;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生本教育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這里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后“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先“主體”后“主導”,學生則處于主動激活狀態(tài),即在學習一節(jié)新的內容之前,教師會本著“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設計課前小研究,先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前操作、觀察、認識、學習、研究和思考,然后將自己課前研究的結果帶到課堂,再與小組學生乃至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指導和點撥,最后達到解疑、解惑的目的'。這種學習模式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作為一名新入職教師,接觸到這樣先進的教育理念,并且還能夠有機會將其付諸于自己的課堂,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我們應該盡快樹立起生本教育的觀念,逐漸在自己的課堂當中實踐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牽制和干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去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帶來的喜悅。如果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探索和鉆研的意識和習慣,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而孩子一旦喜歡上學習,樂于學習,那學生收獲一定是豐碩的。

  如果要想在上課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學習,那教師在備課時,也要秉持“生本”的態(tài)度來備教材,備學生,就像郭教授說的要“為學生的好學設計,而不是為教師的好教設計”。上課時要以“生本”的態(tài)度尊重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敢想敢說,讓學生學會質疑,教師要呵護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批改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同樣要以“生本”的態(tài)度去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以及存在問題,還可以采取訪談的形式,當面問清楚學生當時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地指引和指導。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要以“生本”的原則去設計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搜集資料等途徑,自主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久而久之就能夠挖掘學生的更大的潛力。

  教育要走向生,教師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力。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兒童潛能無限,相信兒童的獨立性。這些最基本的理念蘊含著深厚的內涵,需要在實際中不斷摸索與實踐。我也會繼續(xù)學習與領悟生本教育的真諦與內涵,不斷在自己的課堂中踐行生本教育,能夠看到學生快樂地學習,忘我地學習,期盼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發(fā)展。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6

  《教育走向生本》,本書作者郭思樂。郭思樂:廣東梅州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基礎教育學科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數(shù)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委員,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西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

  《教育走向生本》結合作者所開展的從加強知識發(fā)生過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實驗研究。對生本教育的意義、概念、產生背景、哲學思考、主要觀念和操作體系等進行了全面的闡述。作者對生本教育體系與師本教育體系作了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深入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價值觀、倫理觀和行為觀,探討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并對生本教育的課程論、方法論、評價與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潑的學術專著。

  書中這樣寫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兒童的外部,不是裝飾兒童,而是改變兒童自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他,用環(huán)境來培育他,用活動來培養(yǎng)他,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發(fā)、做牙那樣地對兒童剪裁、修剪、打磨,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后完成,這似乎有點無奈。然而,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必然性,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身發(fā)展的服務者和仆人。

  我們發(fā)現(xiàn)所謂的基礎知識,其實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種是人類規(guī)范的、作為學生后續(xù)學習中的工具知識,如漢字。第二種是人類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但這類知識與必備工具的知識不同,首先它出現(xiàn)的頻率沒有必備的工具知識高,而且知識的約定性或規(guī)定性不如工具知識強烈。其中有一部分知識僅是在理想狀態(tài)下成立的,它必須與其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在實際情景下使用。第三種知識是經驗性的,如如何寫景,如何寫文章,等等。第四種是在教育教學的運作中產生的應考的技術性知識。基礎教育的教育階段一結束,它就消失了。只有第一層次才列入我們不得不教授的視野,其他都可以由學生主體去完成。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7

  借用昨天教研活動龐老師發(fā)言提到的那位名師的話引出我的發(fā)言,記得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我不會站在你前面,因為我不想帶領你;我也不會站在你后面,因為我不想跟隨你;還是讓我站在你左右,讓我們攜手同行!睅ьI與跟隨,我理解就是傳統(tǒng)教育下的師本教育,“帶領者”就是讓學生不偏不離地跟隨老師,“跟隨者”就是在老師的嚴格監(jiān)護之下完成學習任務,二者都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這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舊教學模式下截流式教學的弊端,長此以往,學生越來越不會學習了!皵y手同行”的方式我理解就是現(xiàn)在我們進行的生本教育,讓老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學習地位,把課堂教學當成師生建構快樂和諧課堂共同體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課前當編導,將文本與學生結合起來,做精心的設計,課中扮演員,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與他們共同參與課堂交流,而不是將自己顯擺在師道尊嚴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讀了本書前面部分章節(jié),我有一些不夠深刻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體會1:

  “懶人有懶福”之說。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有他的道理,這里的懶不是懶惰,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懶人心不懶,懶人善于思想。他們事前會想好更有效的解決辦法,預設達到的最佳效果。教師應該做這樣的懶人,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先學先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找老師幫助,這既是給我們減輕負擔,同時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觀意志和自然意志得到充分的展示,順應兒童的天性,促使其發(fā)展,自然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體會2:

  “悠閑的拋秧比密植的插秧收獲好”,這就是有心栽樹樹難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我們應該大膽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他們發(fā)展自由的`空間,這樣才能讓他們如秧苗一樣歡快的生長。

  體會3:

  “無所謂者有所為”之觀點。正如書中所講到的:如腳穿鞋一樣,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達到忘我的程度,自然的力量就越會發(fā)揮出來。老師為學生營造出忘我的課堂環(huán)境,讓他們得到充溢生命狀態(tài)的自然、活力和喜悅,釋放出內在的能量,就能全身心浸潤在所面對的學習之中,不斷走向卓越和純潔。文貴真情,書貴自然,習書的境界在于灑脫自然,為在不為之中,正是說明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校進行的第二階段的“學程導航 自主互動”課改活動中,我們老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生本教育觀念的理論水平,從思想上徹底解放出來,努力構建生動和諧的課堂,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的靈動之氣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繼續(xù)扮演好編導和演員角色,對學生的疑難及時指導點撥, 把握好尺度和時機,做好服務,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8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xiàn)、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yōu)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xiàn)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里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fā),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tài),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tài)成就一切事業(yè)。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yè)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guī)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xiàn)、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yōu)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xiàn)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里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fā),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tài),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tài)成就一切事業(yè)。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yè)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guī)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

  最近研讀了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頗深,從心里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chuàng)造。通過這段短暫的時間學習生本教育,對生本教育一些理論、實踐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深入到教學中去。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一、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fā)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認為,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二、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郭思樂教授的"新錯誤觀"--"評研"的理論基礎。

  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fā)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真知。"他提到"傳統(tǒng)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復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我們似乎很在意學生犯錯誤,希望他們能在同時間內掌握相同的知識。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试S學生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不能允許錯誤的出現(xiàn)呢?"評研",正是體現(xiàn)了對學生學習人格的尊重,為他們提供了"出錯"和"改錯"的機會。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和成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

  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xiàn)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三、通過學習,讓了解到了,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鞓返娜兆邮谷寺斆鳎谷水a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鼓勵創(chuàng)作,重視實踐,提倡學科綜合,將其他學科有效的滲透和運用到教學中,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四、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建立在美好學習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內容就是養(yǎng)成教育。

  以前我們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說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生天生就是一種向善的本能,它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fā)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著善帶來的積極情感。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讓我們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角色1、傳道者角色。2、授業(yè)、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榜樣)。4、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長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學習者學者角色。

  最后,一直有句話激勵我,用心就好,俗話說教師是一個良心買賣,對待自己的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照顧、負責。從我們現(xiàn)在做起改變那種填鴨,注入式的教育,在今后的課改中,我們深入學習升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真正學習的主人,才能實現(xiàn)我們自己的價值,我們的孩子、子孫等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健康快樂成長。

  以上是我粗淺的認識,還有很多要像前輩們學習的地方,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0

  粗讀一遍《教育走向生本》一書,對于優(yōu)秀教師我有了新的認識。對于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你有沒有為她終生學習打下基礎,為他今后成為合格的社會人盡自己的力等等。做了,你是優(yōu)秀的老師,沒有,亦稱不上優(yōu)秀老師,只能稱是教書匠。

  我們需要提供給學生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學生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學生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學生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游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我們有時候,常常以我們老師的意志左右學生,甚至經常管著學生,讓學生干這個,不準干那個。強調教方的有為。讀了這本書,作者提出了無為,我覺得很不錯。其實過多的干預,過多的有為,會限制事物的發(fā)展。把管理的或干預的力量轉化為無形的,無為的方式,使活動以自動、自主、自為的方式朝著管理目標進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可不必給他們過多的干預,而應給他們足夠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的自主,讓他們的學習天性噴發(fā)出來。有許多事情他們自己能做的,你管得太多,代勞得太多,他會做的反而變成不會做了。學生并不等于零,并不是一張白紙等您去繪畫。我們教育工作者把握好學生發(fā)展的大方向,讓學生摸索中前進,也許他們在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挫折,只要你要給時間他自己去消化、去解決,適時的幫助他。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學習、一種成長。給學生留有空間。我們“無為”才能讓學生“有為”!

  郭思樂教授說:“身為教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學生,用環(huán)境來助育學生,用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發(fā)、做牙那樣隨意對其進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服務者和仆人!庇纱丝梢妼熣叩腵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學層面上的傳道、解惑,而是要對學生作更具深遠意義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挖掘。那么,如何當好學生的服務者和仆人?

  一、服務者和仆人讓我想到微笑,微笑使世界變得美好。

  無論從現(xiàn)代教育倫理學的觀點還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都無可置疑地要使學生在今天的學習中感到興奮,感到幸福。幸福的日子使人聰明,幸福的感受能使人超越智能。學生的幸福感來自學習上的積極參與,以及不斷被別人認可、欣賞。這一切主要靠老師用情感去挖掘、去點燃。一臉甜甜的微笑,一個輕柔的手勢,一束關愛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贊語無不令學生賞心悅目,歡欣鼓舞。我們在教學中多一點親切,多一點包容,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美,凡此種種,不也是一種高境界的教育藝術嗎?

  二、服務者和仆人讓我理解任勞任怨,任勞任怨不是最好的服務,懂得撥動學生的情感才是師道的真諦。

  我們固然要把知識和技能傳給學生,然而只有他們在這些知識和技能產生過程中付出真情實意,他們才會產生刻骨銘心的愛,因為這是由他們自己的心血浸養(yǎng)的,是聯(lián)系著他們的神經和血脈的。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基礎,或者積極情感不足,語言是蒼白的,教與學就像隔岸觀火,似乎各自在紙上談兵。很難想象,一個整天處于被動應付、機械訓練、簡單重復等枯燥乏味學習中的學生,能夠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能夠用自己的頭腦去辨別是非,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我。因此,作為服務者,我們應當開啟情感的發(fā)動機,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尋求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達到內心的澄明與眼界的敞亮。

  三、服務者和仆人讓我更好理解角色轉換和人文關懷。

  從情感的角度看,角色轉換是“人文關懷”最好的體現(xiàn)。通過角色轉換,我們就會更好地體味學生的需要,我們就會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時換一個角度或多一種方法,從而更貼近學生,更熱愛學生;通過角色轉換,“教學相長”就不僅僅是掛在嘴邊,我們就會更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好地揚長避短,從而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通過角色轉換,我們就會給學生更多人文關懷,少些師道尊嚴,師生感情就會得到提煉、升華,在情感的意義上,真正做學生發(fā)展的服務者和仆人。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1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fā)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fā)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荚囋u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yōu)槎酱俣u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jié)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jié)。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yōu)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tài)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2

  郭思樂教授說:“身為教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學生,用環(huán)境來助育學生,用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發(fā)、做牙那樣隨意對其進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服務者和仆人!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到“匠人”這個詞,仔細回顧我們曾經的教學之路,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好多年里我們都在做著一件勞而無功,畫蛇添足的事情,把本來屬于孩子們的課堂和學習時間都變成了我們耗費體力心神故弄玄虛展示自我的一個機會,我們說的多了,孩子們變得不愛說了,我們分析的多了,孩子們變得不會分析了,我們這些勤勞的老師們,培養(yǎng)出了若干個懶惰的不會學習的笨孩子。難道我們真的是身懷絕技不能毫無保留傳授給徒弟,害怕有朝一日徒弟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奪我們的生存之地的匠人嗎?當然不是,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方式過于溺愛與包攬。讀了郭老師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令我們茅塞頓開,我們終于找到了多年來淤塞于心頭的癥結所在。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立刻改變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以及做法。把屬于孩子的.課堂歸還給他們,本屬于他們的時間交給他們,遠遠的以欣賞的眼光看著他們自己茁壯起來。

  成熟起來。或許短暫的時間里他們還走得跌跌撞撞,好多溝溝坎坎不易跨過,但是只要我們相信孩子,賞識孩子,鼓勵孩子,沒有捷徑的學習之路一樣能夠走出精彩。有一句歌詞這樣唱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我們既然愛我們的學生,就放開那雙攙扶的手。

  好書百讀不厭,常讀常新,《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值得多讀的好書。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3

  不斷的學習,讀書是教師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的情況下,不學習讀書是很難趕上時代的腳步的。利用業(yè)余時間我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收獲還是蠻大的。

  我以前一直覺得,作為教師,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提高成績,只要自己做得多一些,就能提高教學質量,然而這樣做最后并沒有取得我意想的結果。這樣的事實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是為什么呢?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把老師從沉重的教學負擔中解脫出來,還給學生充滿快樂和激情的課堂。

  通過我對生本教育的學習,從“生本教育”中體會到什么才是教學的重點,什么才是學生最需要的,能力才是培養(yǎng)的重點,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自主的學習。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于學生的學!吧窘逃敝械摹跋葘W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嗎?

  這學期我在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在我的課堂中,努力探索實踐著生本教育。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通過課堂實踐觀察,我強烈的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實質性合作,學生的交流缺乏主動交流的愿望,缺乏好奇心的驅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

  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探究有形無實。有的同學參與的熱情不高,學習成績好的總是發(fā)言很多,而學習成績差的就只是被動的接受,可以說參加而不參與,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很少。例如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英語課文時,幾個學生圍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讀,小組間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僅有的評價也是泛泛而談,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遇到問題就要積極的解決問題,我找到班主任老師和她一起了解學生的學情,我們對小組從新進行了劃分,明確了每個成員的職責。將參加學習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其中有指導者和被指導者,指導者比被指導者的水平稍高一些,在教學中他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以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讓他們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向同伴學習的意識,學會傾聽,倡導“能者為師”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僅自己能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還要能夠有效地指導他人進行學習。例如在讀課文時,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讀課文,或分人分節(jié)朗讀,或由學習最困難學生一人讀,其余學生給他指出毛病,給他示范。遇到簡單的話題,讓學生們搶著去交流。給每個學生交流的機會,能避免有些后進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仍沒有鍛煉的機會,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無組織,盲目性的傾向。同時便于教師檢查學生能否在有限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最實質性的學習。

  同伴指導以教促學,體現(xiàn)了學習的指導的互動性,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培養(yǎng)互相協(xié)作、關心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合作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為寬松,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為廣闊,另外,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探究科學的奧秘,提高了學習興趣,通過滿足學生的各種內在需要激勵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鞓返娜兆邮谷寺斆鳎谷水a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碑斠环N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反對它呢?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4

  《教育走向生本》是國家“十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中國當代教育論叢,是華南師大博士生導師廣東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的力作。本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6月第x版,8月第九次印刷。

  作為教師,我x直認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對得起學生了,自己做得多x些,就是在提高教學質量,是積極、認真地服務于學生的充分體現(xiàn)。但沒想到自己其實是犯了“汗水主義”思想,帶著“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師苦做”思想,卻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生長空間,更破壞了他們自由生長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被傳統(tǒng)束縛,無法自由施展。這種“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拋秧式”教育不僅能減少勞動量,還能給學生帶來自由生長的快樂,且效益高。

  作為教師,我們x定要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提高個人魅力。每x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永遠不要看到x個側面就覺得了解x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x步的了解,從生活、學習、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們,形成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生本教育也沒有完全否定現(xiàn)行教學模式,沒有照搬西方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強調生本教育改革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要保留東方文化傳統(tǒng)中許多好的東西。生本教育沒有全盤否定應試教育,沒有忽視分數(shù)這x社會、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不是培養(yǎng)低分高能的學生,而是立志培養(yǎng)高分高能的學生,這也是生本教育為什么受到學校、家長、社會歡迎的原因。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5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很早我就聽到過生本教育的思想,而今能夠認真的拜讀并學習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感覺生本教育這個理念確實是非常的好,能解決我們當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難題,讓我們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個成功。

  生本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從學生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認知能力來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所談到的“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觀點,與我們現(xiàn)行的《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都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

  生本教育就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學生來進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價值歸結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本體。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心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二)生本教育給我的啟示

  生本教育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真知,獲得最寶貴的知識和技能。生本教育的學生,認識需要多次或長期來復式提高才能完成。這就要建立起在這種格局下的錯誤觀。要相信學生的“大器晚成”,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试S學生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呢?你只要認同學生是可以自己發(fā)展的,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進行生本教育。就像郭思樂教授在書中提及到的,如果對蒸饅頭的過程實行開蓋主義,不斷開蓋窺視,饅頭反而蒸不熟。所以我們要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必將收獲一鍋熟透而美味的饅頭。

  (三)生本教育讓我頓悟

  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是生本教育的追求

  生本教育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提升,并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孩子的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學習的效績也是顯著的。他們在這種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長迅速,所以,生本教育主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照教師提供的框架,盡可能為學生留足時空,讓學生活動。就像郭教授所說的那樣,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呢,則在不斷地尋找、發(fā)現(xiàn)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xiàn)。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

  2、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是生本教育的宗旨

  由于生本教育的課堂給學生這種個體精神生命活動有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情感氛圍和信息資料的環(huán)境,因此,它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和實踐的愿望,并從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生本教育的每節(jié)課前,學生都已習慣了進行大量的自主的學習與研究,也習慣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共同分享和討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的知識、信息會不斷地生長,越用越多,越用越活,同時,又為他們的潛能的發(fā)揮和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四)生本教育思想對我的影響

  1、生本教育注重和強調以學生為根本,不同于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由此不難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為出發(fā)點。而我們現(xiàn)在的習慣的教學模式是重教不重學,重灌輸不重引導,教學對老師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樣學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例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老師考慮的是如何完成教學目標,設計得主要是教師的活動,希望課堂教學能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下去,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

  2、生本教育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

  生本教育認為人之初,性本學,也就是說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是創(chuàng)造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也就是說學生是樂于學習的,喜歡探究的。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或者說是教學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也會快樂地學習,沒有壓迫感,沒有抵觸情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有學習的興趣,因為疑問而學習,進而進行探究。

  例如,我在講六年級的一篇自讀課文時,考慮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本課的知識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有趣,導入之后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把這篇文章當做一篇作文,如何進行這篇作文的評注,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開頭短短的十幾個字,作用與好處,學生分析的淋漓盡致,而且把本課的語言風格與寫作思路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整理,最后一起來進行情感的體會,通過這些,讓學生進行批注,進行學習。學生學得都很開心,同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試著用這種方法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作。在后來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學生都嘗試著這種寫作方法。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思路方面,我也是及時進行評價,對于一個問題,讓學生換一種思路進行表達,而且表達的效果非常好,這也就是實現(xiàn)了答題的規(guī)范性,避免單純的在閱讀中給學生強行灌輸知識點,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學習中去體會,想去記住,想去了解。

  3、生本教育能讓教師的工作更加輕松、快樂。

  生本教育并沒有給教師上許多緊錮咒,沒有強調讓教師如何拼命工作,沒有束縛住教師的手腳,對教師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種解放,可以讓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更好的成為一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數(shù)學教學為例,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開放,使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shù)學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實踐,以與教科書上的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例如,教學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先觀看生活中的實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抽象出圖形的特征,使單調枯燥的知識具體化、實在化。

 。2)教學過程的開放,使學生觀察生活的眼光數(shù)學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獲取了算理、定理后,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觀察身邊的事和物,使他們受到數(shù)學的簡單應用的訓練。比方說,學生學習了有關圓的知識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學習了計量單位以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得出: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重量是一千克?哪些東西重一克?什么東西長一厘米?哪些物體的邊長是一米?有意識地將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育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堂練習形式的開放,使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識的實際應用與知識的理解及鞏固程度是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后,教師既要布置一些應用學過的知識去完成一些練習題,又要注意加強實踐操作。如,學完元角分的認識后,讓學生到商場超市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常用物品的價錢,進一步認識到元角分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完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后,除了計算書中所給圖形的面積之外,可以讓學生到室外去實地測量一下,將結果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應用知識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

  以學定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育的戰(zhàn)線上,讓我們各盡其才,桃李滿天下!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2篇03-23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精選17篇)04-16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03-08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11

【經典】生本教育學習心得05-20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01-21

2022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23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2-17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