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認知天性》讀后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知天性》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認知天性》讀后感1
閱讀時間拿出牛津樹的英文書,起先讓姐姐讀,讀完之后問她:“你記住了什么?”姐姐很茫然,好像什么也沒有記住。媽媽對其解釋原因:“重復讀但是讀完就忘,只是給自己制造掌握知識的假象,回憶起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積累的知識,你讀完沒有記住,那書還是作者的,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沒有達到。你讀完這本書,記住了主要信息,如果在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那才是你真正獲得的財富。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道理。”又拿五本書,每讀完一本立刻合上,因為在讀的時候就開始用心記憶,在合上書之后檢索記憶的內(nèi)容,5本都輕松的背出來。等再過幾天拿出這幾本書讓姐姐回憶,在腦中檢索出來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收獲。接下來每天給她幾本書去記憶,循環(huán)往復一點點向前推進練習。
選取書的難度是逐漸向上推進的,對姐姐來說是簡單的合意的困難。起先給予姐姐成功的喜悅和掌控感,發(fā)動內(nèi)在學習的動力。讓姐姐體會到只要我想一定能做到的`感覺,接受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即使檢索有錯誤,也給予肯定,再翻開書檢查自己錯誤的地方,印象更加深刻。錯誤的地方只是我們更加需要努力的地方,在修正積累的過程中不斷的向上突破。
接下來會加入中文繪本讓姐姐復述故事內(nèi)容,一起分析討論故事情節(jié)。穿插多樣性的進行檢索練習。刻意練習是循序漸進的,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生問題,媽媽會及時進行反思尋找問題的根本,嘗試不同的辦法將計劃再向前推進。抱著一顆成長的心態(tài)在學習,上升的通道是不易的,做個自律的媽媽,言傳身教,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勇敢的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
《認知天性》讀后感2
《認知天性》這本書是由彼得·布朗、亨利·勒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三位集合十多年心理方面研究的成果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介紹認識規(guī)律的。也就是我們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這么多年讀書,有些方法很低效,有些確有暗中符合道理。
學習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重復性閱讀是效果非常差,不僅對記憶的效果不佳,而且會讓我們誤將閱讀的熟悉感認為是對知識的掌握。比較好的對治方式是檢索練習,甚至是間隔式的檢索練習,通過主動的檢索能夠加強對記憶的練習。簡單來說就是考試。
這里提到一個重要的合意困難的重要概念,就是說在學習中故意增加一點可以克服的困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除此之外,習得的知識需要進一步進行鞏固。鞏固的方式有很多,細化(用自己的知識和理解來對知識進行解釋)、生成(嘗試主動的解決問題,我理解就是綜合推導)、反思(兼顧檢索和細化的功能)、校準等方式。
在將知識進一步熟悉和掌握之后,會從知識中提取原則,固化到心智模式中。一旦固化到心智模式中,知識會長期不被遺忘。這個時候表現(xiàn)的遺忘,只是因為大腦工作記憶有限,有限的檢索線索被其他的知識所替代,一旦受到觸發(fā),知識會重新回憶起來。在同一個領域中學習的越久,相關的心智模式就會越多,很多知識或者概念就會固化到大腦的深度(基底核),成為類似本能的反應。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經(jīng)常專家認為是常識的東西我們外行理解不了的原因。
作者認為知識是能夠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的,同時也提倡終身學習。要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第一要保持成長性心態(tài),即認為智商是可以通過努力掌握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關注能力和努力,保持自律和勇氣。同時堅持一萬小時或者十年的刻意練習。
根據(jù)我目前的學習的狀態(tài),結合書中的理論,需要對學習程序進行調整。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習的難度,比如穿插練習和多樣化練習,比如檢索和間隔檢索,比如細化(使用思維導圖也是一種梳理細化的過程)。
針對現(xiàn)在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學習閱讀可以采用這樣的程序:
1、策劃階段:同時閱讀兩本不同類型或專題的書,不連續(xù)閱讀同一類型或模塊的書籍。
2、閱讀階段:學習的過程中,先通讀一章,然后應該馬上輸出這一章的思維導圖。
3、筆記反思:書讀完了,第二天進行反思,輸出讀書筆記。
4、周記回顧:周記復盤的過程中要對主要觀點和要點的梳理。
5、動態(tài)回顧:形成知識庫(待練習或掌握知識庫),按周進行動態(tài)更新,每周總結的.時候就會復習到之前的重要概念;在動態(tài)回顧的時間段內(nèi),應該加強對這些知識點的關注,需要應用的就應該有意識的應用,加強學習效果。
6、經(jīng)典重讀:感覺比較經(jīng)典的書籍或者遺忘比較多而又需要的書籍,可以安排重讀,至少應間隔一個月。
現(xiàn)在的學習,已經(jīng)不是為了考一個好的分數(shù),只是為了學習正確的觀點,應用到生活中并對生活有所改善。所以一切都應該以掌握為目的,以讀完書,落地應用為學習的開始。
《認知天性》讀后感3
《認知天性》是一本由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羅迪格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項目上投入了10年時間。提出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透徹解讀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腦神經(jīng)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了有利于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天性”是人類的學習基礎,人類總是以為死記硬背就可以牢牢記住,但是世事難料,死記硬背不但沒記住,還忘得更快,活生生的打臉。有人說:是不是應該現(xiàn)學現(xiàn)用,然后靈活運用,這句沒錯,只不過都已經(jīng)死記硬背,腦子也是轉不過來了,那難道真的無藥可救了。Nonono只要你想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學習得是否牢靠,是否學得好,學得不好,有時候迷茫感覺這個世界總是自私,但是這個世界也是公平的,它給了我們差不多一樣的機會,差不多的運氣,不過有些人在起跑線上就占了優(yōu)勢。只不過開始有優(yōu)勢也不一定真的比其他的人強,起點與終點有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每天慢人一步,那么,你抬頭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你從一個領頭的人被人拋到了身后,那么一大段距離,而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不過是知識的認知,知識的深度,知識的運用程度,而一個想把所學的知識牢牢記住而且靈活的運用當然是要大腦的容量和運轉速度,容量越大知識越多,在這個容量是無限的大腦,只看你是否真的想記,而大腦的運用,要靠自己也要靠“營養(yǎng)”,經(jīng)常的運轉和適當?shù)募由稀皾櫥汀焙屠鋮s可以使大腦的運轉速度越來越快,記憶力就是學習的主力,而這個功能有好有弱,只有看你自己如何的調整零件,零件放對了,那么就非常耐用。
勤勞就是學習的主要,就算你有再好的記憶力,“懶惰”就會毀掉你所有的一切。如果太懶了就不想去學習,不想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你身上的一切優(yōu)點也會慢慢變成了缺點,也就是你的缺口。所以當你穿項鏈的'時候,如果繩子沒有打個結,那么你穿的項鏈就變得無用了。如果不好好地把學到的打個結,那么你學到的東西就會流失。
學習總是建立在已知基礎之上,我們是通過與已知建立聯(lián)系這種方式來解讀記憶和解讀事件的,長期記憶的容量基本是無限的,你知道的越多,就有可能為新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把每個學習的每個方面都理解得非常透徹。
《認知天性》讀后感4
早上無意中翻到了《認知天性》這本書,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效且有用的學習與思考的方法。
平常我們在讀書學習的時候,總是會對一個新的知識點容易遺忘,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可以踐行的實用的技巧,那就是學會擴展、比喻以及聯(lián)系。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我要背誦李白的詩句,要了解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那么我就回想一下自己讀過他的哪些詩,跟他同一個朝代代的還有哪一些著名的詩人,這樣就是有一個擴展和聯(lián)系的過程。就如同我們知道杜甫,就是因為我們經(jīng)常把他倆的詩句一起了解背誦。還有就是如果我們對詩仙有了解,就會對詩圣、詩鬼這樣的幾個稱謂也會去聯(lián)系起來,就加深了我們的記憶。
關于比喻,就如同我們教小朋友認識圖畫,看一個圓圈,問他像什么,他會說像籃球,像太陽,像餅一樣,這樣就更容易讓他對各種形狀加深認知。
這本書中還有一點讓我覺得很受用的就是要去主動地思考。
當我們對于一道題想要迫切地解答出答案的時候,一種是直接給你答案,一種是讓你思考十分鐘解答之后再給你答案。如果有這樣的`經(jīng)歷的人一定了解,肯定是第二種方法會讓你對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因為你有過主動的思考,才會對于之后給出的解答有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其實學習是有技巧的,同時也是需要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主動地去求知,這樣才會把學過的一個個知識碎片集結成一個知識體系,無形中就提升我們的知識面以及學習能力。
《認知天性》讀后感5
這是一本講訴高效學習方法的心理學書籍。
對于學習這件事,我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臨時抱佛腳,考試之前猛烈突擊,迅速背誦,就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這種做法一直延續(xù)到我大學畢業(yè),甚至延續(xù)到工作以后一時興起參加的導游考試。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能讓我一路取得好成績的學習方法,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當考試結束,我會迅速忘記那些拼命背過的書,以至于那些即使當年成績優(yōu)秀的科目(比方說地理、歷史),我都沒有留下什么印象。過去的.那么多年,我的所謂學習,都是在以一種符號的方式機械的記憶的。
于是,最近我開始重新審視學習這件事。有沒有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呢?有沒有一種可以讓學過的東西不容易忘,或者更容易記住的方法呢?
這本書就是運用各種事例、心理學實驗(美國人寫的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好像都是這個套路)來講訴高效的、能夠更容易記憶和更長久記憶的方法。這本書中否定了我們一直以來信奉的要反復閱讀和背誦的方法。并且書中的很多內(nèi)容打破了我們的固有認知。
此書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智力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腦會隨著你的學習而改變,智力也可以提高。簡單粗暴地說就是——越學習越聰明。
如果你想掌握一種更輕松、更高效的學習方法,那么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認知天性》讀后感6
這是一本解決學習問題的書,能夠解決記不住的問題,能讓學習變的更加輕松、科學并很快掌握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大幅度提高成績,所以這本書很重要。
這本書里講,心理學家經(jīng)過測試發(fā)現(xiàn),反復的閱讀,對我們來講幾乎是白費力氣,因為持續(xù)的閱讀會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似乎記住了的錯覺,尤其是你在本子上畫,畫各種彩色的線條,畫完后你就覺得自己似乎已經(jīng)記住了。
教育學家配合心理學家做了反復的測試,第一組人就是不停的讀不停的讀,第二組人是讀一遍,讀完一遍以后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最后把這兩組人放在一起測試他們的結果就發(fā)現(xiàn),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的'人,比那個連續(xù)讀10遍的人記憶效果好得多。那么比這個過了兩個星期再讀一次,記憶效果更好的是什么呢?是考一次試,只要你給他一個檢索的機會,讓他拿大腦使勁地回憶一次,一個小小的考試,就能大幅地提高記憶效果。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我們大腦中有個東西叫元認知,就是你對于自己認知水平的判斷,叫做元認知。我們的元認知非常容易出現(xiàn)偏差,即使最努力的學生,也會陷入兩個誤區(qū),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拼命地記筆記,拼命地畫下劃線,拼命地反復閱讀。
心理學家講,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重復呢?就是因為這種東西不會帶來挑戰(zhàn)。什么東西會帶來挑戰(zhàn)呢?就比如你讀完一本書,拿一張白紙把這本書重新寫出來,這很挑戰(zhàn)。就在寫的過程當中,你的大腦要經(jīng)歷痛苦,要經(jīng)歷那些想不起來的部分。想不起來怎么辦呢?想不起來使勁想想,使勁想想的過程當中,可能想出來了,可能沒想出來,這都有助于理解這個問題,前提是先不看書在那仔細地檢索,這個過程在這本書里有一個名詞叫作檢索,為什么大量的老師和學生都反感檢索,就是因為檢索會帶來痛苦。
書中舉了個學習跳傘的例子,因為這個學不好就會死,這件事情不能出錯。你不能一上來就讓你去跳,所以必須得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又是科學的方法,讓你學會跳傘。學跳傘的是個女孩,叫米婭,跳傘學習過程中,第一個原則就是,學生不允計帶筆記本,讀后感也不允計做筆記,只只需要傾聽,觀察,在心里演練以及執(zhí)行,在跳傘學樣這個地方,測驗是最主要的授課工具,而且測驗時刻都在進行,通不過,就會離開。翻滾式跳傘著陸,在軍事術語里叫PLF,就是你只要一觸地,你可以朝六個方向翻滾,你這取決你你飄落的方位,地形,風向,以及你在觸地的時候是否擺動等等瞬間的條件,一開始的時候,教官會讓你站在一個沙坑里,有人給你解釋并且演示這個PLF的動作,然后輪到你嘗試的時候,你就不停地翻滾,然后一周以后難度加大,你要從離地兩英尺高的平臺上,往下跳,這時候你就算學不好,也不會出現(xiàn)生命危險,再往后,測驗會變得更加困難,你要攀到離地數(shù)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頭頂?shù)腡型把手,滑到降落地點,然后在那個時候松手,落地,完成翻滾。
再往后,你要爬到十二英尺高的平臺上,在那兒你要練習穿戴背帶,和戰(zhàn)友相互檢查裝備,并且從一扇模型機艙門中跳出來,和真正的跳傘一樣,身上還有提拉的帶子等等,然后沿著滑索懸空下滑,最后是教官,而不是你本人,拉開滑源,讓你從兩三英尺的高度落下來,這時候你就可以隨機練習翻滾,涉及各個方位,再接下來,你要爬到34英尺高的跳傘塔上,然后練習從飛機上跳出來的所有動作,體會從高空滑降是什么感覺,如何處理設備失靈,如何攜帶沉重的作戰(zhàn)裝備傘降,這時候你會以一名傘兵的身份登記,加入一個30人的隊伍,在空投區(qū)上空進行大規(guī)模傘降。從這個案例里我們可以看到人學習一個新東西時的三道功序,一、編碼;二、鞏固;三、檢索。
最后總結一下有效學習方法: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穿差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你可以買來這本書讀一下哦,相信會受益匪淺。
《認知天性》讀后感7
1.重復讀寫vs檢索式的學習
重復讀寫,這個應該很多人都清楚,從小的重復讀課文,記重點,記單詞。檢索可以理解成百度搜索一樣,在腦中去搜索你學到的知識,檢索式的學習是指你學完一遍之后要把書關上,去回顧書中的的內(nèi)容,書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是怎么闡述的?通過檢索,思考的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書中講了不少的對比實驗來說明這樣的方法,這里就不一一說明。
重復讀寫為什么效果不好呢?重復讀寫,看上去很熟練,你會覺得相關的知識都清楚,往往給你一種你完全掌握的假像,但實際上對于知識并沒有掌握,在重復讀寫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只是不斷的重復這個過程,大腦可能根本就沒有運轉。
檢索式學習,在檢索的過程中,大腦會找思考,找到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會加速運轉,與相關知識點的樹突將會接合,形成更快速的結全鏈。
2.集中練習VS間隔練習,穿插練習
當你在學習籃球的時候,教練安排的練習通過都是集中練習。投籃怎么練呢,今天先練投籃,先練手部動作,教練先示意加講解標準動作,然后開始練習,在教練的指導和不斷的練習下,手部動作標準了;接下來練腿部動作,同樣的套路再來一遍;再接著把手和腿部動作組合在一起不停的練習。最后大家都能夠熟悉的掌握這一套動作。然后第二天開始練習運球,同樣的套路;第三天開始練習其他的。這個就稱之為集中練習。
而間隔練習和穿插練習則不太一樣,比較今天上午練投籃的手部動作,下午可能練運球的某一個動作。第二天上午可能練搶籃板的動作,下午練習投籃的腿部動作。
集中練習講究的是一段時間只練習一種動作,而間隔練習,穿插練習則是要求一段時間練多種動作,然后過段時間又需要把之前的`動作拿回來練習。書中用投沙包,體育練習這樣實際的對比例子說明了間隔練習,穿插練習的效果更好。其背后的原理在于集中練習往往練習的是人的短期記憶,短期來看人們很快就掌握了一個知識,一個動作,但由于缺少下一步的機制轉化為長期記憶,很快就容易忘記。并且在實際使用知識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只使用單一的知識,動作。而穿插練習,間隔練習則利用了人的記憶曲線,以及前面講的檢索學習,通過綜合的,多次短時的練習,將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生活中如何進行間隙練習呢,比如你今天在看書的時候,有些書可以不必按照書中1,2,3這樣的章節(jié)看,可以先看1,再看3,再看2,當然僅限前后沒有先后順序的書才行;蛘呖匆徊糠种笤倏纯雌渌麅(nèi)容的書,刷刷。ńo自己看抖音找了一個好借口),再回過頭來看,看完之后放一段時間再來回顧。樊登讀書里面就講到他看完一本書后放一段時間再來寫思維導圖,也是利用的這一點,我這個讀后感也是在看完書之后幾天再寫的。都是利用的間隔學習,過一段時間,讓自己的記憶有一些遺忘,加工以后,再進行檢索,加深印象。
關于這一塊書中有講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實驗過程中,有很多人都認識到了穿插,間隔練習的好處,但后面這些人又回到了集中練習。作者認為集中練習可以給人看來短期的成就感,讓你覺得今天學到了很多東西,而穿插,間隙練習則要過幾天,甚至好幾天才有效果,雖然效果好,但是收益在一段時間以后,所以人們?yōu)榱硕唐诘某删透,又回到了低效的學習方法。
《認知天性》讀后感8
本書給予我最大的沖擊力在于重塑學習方式,同時讓我認識到以前的學習方式是不合理或是錯誤的。在閱讀本書之前,我認為“重復閱讀”可以增強知識掌握程度,實則這種學習方式總是給人產(chǎn)生一種元認知的假象(自己學會)。本書給出一種比較通用的學習模式,細化、檢索、生成學習模式,同時輔助間隔性、穿插性和多樣性的練習,使得知識成為大腦中的記憶背景。
細化是理解新知識的過程,細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新知識重新表達出來。越是能將新知識與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越是能詮釋兩者關聯(lián),越是能牢固掌握知識。檢索是學習知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是通過間隔性練習形成記憶路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檢索知識。生成用比喻或具象式將知識進行輸出,使得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知識是平面的,復合型知識是立體的。知識的搭建總是從簡單到復雜,由點到線再到面的一個過程,從而構建一個龐大的知識網(wǎng)。知識點像是一塊一塊的積木,我們使用積木事情我不知道;有很多領域我還沒有涉及;有很多很多東西我需要去學習。《認知天性》這本書讓我對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從小我都是學習一般,但是也不是特別差的那種,在小學初中一直都處于中上等,高一的時候差一分進入重點班,當時的我選擇了留在了普通班,這個成績讓我在當時的班級很快引起了班主任老師的重視,于是我在老師的重點關注下成績也算是班級中的佼佼者,當時也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因為貪玩與班里的同學打成了一片。高二分文理科,我選了文科,好多經(jīng)常在一起相處的同學都分開了,還算幸運,新的'班級里有一個之前班級中關系還不錯的一個女生,其它同學都不怎么認識,同時家里人也在給我灌輸思想,到高二了,可跟高一不一樣了,高考在即,不能再和以前一樣貪玩了,于是,我和這位女同學走上了學習為主的道路。我們兩每天三點一線:宿舍、教室、食堂,有時時間緊迫的時候連晚飯都不吃,和時間賽跑。
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這句話真的不無它的道理,第一次月考,我竟然考了班級第一,新班級,新氣象,老師對于新接班的同學的了解當然看成績,于是,在老師、班里同學的認知促使以及家里的管教下,我成了一名,他們眼里的“好學生”。因為學的是文科,各個科目需要牢記的知識點較多,臺燈和小桌子都是必需品,每天早上,我們這批所謂的好學生五點起床,晚上熬夜做題,有時候一做就是晚上一兩點。課本上五顏六色的顏色標記,各種筆記密密麻麻?傊,高一之后的那兩年,是真真正正的用心學習了兩年。通過這兩年,我打破了家里人對我以往的認知,我沒有走上她們?yōu)槲乙?guī)劃的?浦罚欢也⒉粸橹畱c幸,因為我付出的努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應該只是考取這樣的一個成績,毫不夸張的說,我甚至吃飯都在記單詞。
《認知天性》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你只是假裝很努力!人們都不喜歡挑戰(zhàn)自己,也不喜歡挫敗感。相比較而言,一遍一遍地畫線要輕松得多?上,輕松的學習是無效的。很多人自視為好學生,一絲不茍,但是事實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學習。自認為已經(jīng)掌握了所有學到的道理和經(jīng)驗,但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那些不給自己出難題的學生,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對學習資料的掌握程度。我想之前的我就是這樣的,我自認為老師講的我都懂了,很輕松的接受了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點。結果就是,即使我很努力,但我已經(jīng)陷入了誤區(qū):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
有的人以成績?yōu)槟繕,而有的人則以學習為目標。對于前一種人來說,他們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對于第二種人來說,他們努力則是為了學到新的知識或技能。追求成績的人會在無意識中限制自己的潛力。如果你在意的是證明或顯示自己的能力,你就會挑選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戰(zhàn)。你想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得很聰明,因此你會一遍遍地重復自己擅長的東西。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就會選擇難度去不斷的加大挑戰(zhàn),而且會把挫折理解為有用的信息,從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創(chuàng)造力,也更加努力。做好自我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根據(jù)實際情況,每天或者每周接觸一件新事物、新領域,這是我讀過這本書的切實想法。
《認知天性》讀后感9
你是否還認為長時間的背誦課文中的段落或是不斷的重復課本上的術語,就可以把他們牢牢的烙在記憶深處。
你是否讀書時還在用熒光筆,加下劃線,長時間盯著筆記和課本,認為這樣就可以把重點內(nèi)容記到腦子里。
你是否還認為智力水平是天生注定的,學無學業(yè)無成是因為先天不足。
但本書研究后發(fā)現(xiàn),反復閱讀往往是白費力氣,浪費時間,因為反復閱讀只能產(chǎn)生短暫記憶,他讓我們錯誤的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所學內(nèi)容,但這些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大腦遺忘。
但為什么明明知道反復閱讀和畫下劃線不會對我們的長期記憶有幫助,但是許多人仍然堅持使用呢?因為做這些事對于他們來說不大費力,而用大腦思考問題是一個很耗能的過程。大腦很排斥這個過程,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挑戰(zhàn)人類天性的必修課。
那如何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學習的的目的:
首先你要讓你學到知識技能,在腦子里隨時待命,這樣才能在以后遇到問題時,思路清晰并抓住解決問題的機會。其次你的技能是一種條件反射,不需要任何思考。同時你需要將技能變成一種心智模型,隨時提取,任意切換。
為了這個目標這個目標,書中將形成長時間記憶的學習分為三個步驟。
1、編碼:對短期記憶中的信息進行編碼,這些短期記憶還未被鞏固,成長為的記憶中的知識表征。
2、鞏固:將新知識進行辨識,賦予其含義與長期記憶中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
3、檢索:更新所學知識,并讓你能做到學以致用。
其中鞏固記憶的.幾個關鍵點需要知道。
學習總是建立在已知基礎上的,我們是通過與已知建立聯(lián)系這種方式來解讀和記憶中的事情的。
長期記憶基本上是無限的,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可能為新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書讀的越多就越容易學習,這就是“知識的滾雪球效應”。因為他原來的知識量夠大,所能產(chǎn)生的聯(lián)系就越多。
其次提高檢索效率的方法:
明白回憶所學知識的難易取決于對信息的重復使用,其中階段性的檢索所學,有助于強化記憶間的聯(lián)系,常用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階段性的考查。
重復進行費力的回憶或練習,有助于把所學知識整合成心智模型,如開車感知和操作就是一個例子。
練習中條件如果發(fā)生變化,或在檢索中穿插安排對其他資料的學習,能強化自己的辨析和歸納能力建立立體的知識體系。
試著自己對所遇到的問題先嘗試解決,就算錯也會產(chǎn)生更好的學習效果,也能把正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記得更持久。
我們知道了如何思考,那么我們?nèi)绾谓嫿ㄎ覀儗W習的心智模型呢?
1、富有成效的挫敗感是是加深記憶的重要方法: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是深層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發(fā)力氣的學習就像在沙子上寫字,今天寫了明天字就會消失。
2、檢索式練習提高記憶持久性:與反復閱讀這種復習方式相比,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更有效,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練習。檢索會強化記憶并阻止遺忘,我們在閱讀過一段文字或聽過一堂課后,只需要用一道簡單的小問題考考自己,就可以鞏固所學強化記憶,而且效果比重讀課本和筆記好很多。大腦不像肌肉那樣可以通過鍛煉來加強,但負責學習的神經(jīng)回路確實是可以強化的——具體方法就是記憶檢索,并練習所學東西。其中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
3、有時間間隔的檢索練習能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如果你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時間間隔,你會在中途期間感到稍有生疏,或者把兩件或多件事情穿插在一起做時,檢索的難度會更大,而且你會覺得收效不佳,但實際上這樣做會讓學習效果更持久,而且以后也可以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4、犯錯與挫折是給記憶鏈條打上記憶結的重要方式,如果你感到學習非常吃力,那說明你正在學習非常重要的東西。一個人如果真的想達到真正專業(yè)程度就要明白,努力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犯錯誤并改正錯誤,其實是在搭建通往高層次學習的橋梁。
5、學以致用檢驗學習效果的試金石:將新知識放到更廣泛的情景中有助于學習。從心智之中提起關鍵概念,并把這些概念組成一個心智模型,同時把這些模型與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更好的掌握復雜知識。
《認知天性》教給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何有效的學習。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或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掌握了學習能力,你才能參與競爭,才不會落伍。
《認知天性》讀后感10
相信無論是對于正在讀書的學生,還是已經(jīng)踏入社會的職場人士,學習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恰巧前幾天剛讀了《認知天性》這本書,于是想試著總結一下。
《認知天性》是由國外11位認知心理學家耗費10年心血總結出的人類普遍學習規(guī)律,打破原有的學習誤區(qū),獲取復雜時代最有利于大腦的簡單學習方法。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為什么我上課認真聽講并做筆記了,最后考試成績反而不如那些又打籃球又玩游戲的同學,感覺他們學習所用的時間并沒有自己多。然后往往就會這種問題歸結到一個結論上,就是別人可能真的比自己聰明。如果你們覺得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今天告訴大家一個書里的概念:直覺是最不準確的,研究顯示直覺來源于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不同于我們大腦皮層經(jīng)過學習、實踐等逐漸形成的表意識。潛意識會本能去規(guī)避所有讓我們痛苦的情緒,比如傷心、疲憊、恐懼等等。如說說健身,我們知道健身對身體有好處,我們應該去健身,這是我們的表意識在下達指令,但是健身會很累不如在家刷劇玩游戲,所以今天就先不去了吧,這個時候是我們的潛意識在下達指令。就像書中所說,成功需要我們把每一步都做對,但是失敗卻可以歸結到任何理由上去,所以承認別人比自己聰明,現(xiàn)在看起來更像是為自己的妥協(xié),找的一個理由,從而讓自己不那么有挫敗感,因為承認自己不行那就能夠心安理得地認命了。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真正的答案是:他們并沒有比自己聰明到哪去,只是學習的方法不合適。
在討論學習方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大腦是如何進行記憶和學習的。人在出生時會有1000億個神經(jīng)細胞,這些神經(jīng)細胞被稱為神經(jīng)元,連接彼此神經(jīng)元的是突觸,通過突觸,神經(jīng)元之間可以傳導信號,在出生前后很短的時間內(nèi),人會經(jīng)歷一段大腦突觸形成爆發(fā)時期,在這段時間內(nèi),大腦會自行發(fā)展,神經(jīng)元會長出細小的分支他們會尋找其他神經(jīng)元上的小突起,當這些分支彼此接觸在一起的時候,突觸就形成了,有些神經(jīng)細胞為了找到目標神經(jīng)元,需要延伸出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才能完成神經(jīng)回路的組建,正是這些回路,讓人類有了感覺、認知、學習和記憶,也決定了一個人運用智慧的潛力與極限。人在一兩歲時突出數(shù)量會達到頂峰,再經(jīng)過青春期的二次爆發(fā)式增長后,人類大腦會有一段時間的去突觸過程,會把此前生命中很少用到的神經(jīng)回路斷開。在16歲大腦發(fā)育成熟后,突觸大約能形成150萬億個連接,正是這些連接決定了我們的普遍智商。我們都學過《傷仲永》,很多人在童年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智慧遠超同齡人,但在成年之后卻泯然眾人。根據(jù)美國國家衛(wèi)生員資助的“人類連接組計劃”的研究表明,人類心智能力的高低是由神經(jīng)連接發(fā)展的強弱決定的,這種強弱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某個人可能天生比較聰明,但是人的神經(jīng)回路并不想身體發(fā)育的那么早,而且會隨著學習而持續(xù)變化,即便到了四五十歲神經(jīng)回路仍在發(fā)展,也就是說在我們努力學習新東西的時候,大腦會形成新的連接,假以時日我們就會變得聰明。我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們的能力,我們所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決定了我們有能力做什么,做的事情越多,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永遠記住這些話,我們將受益終身。
了解了智力問題,再回到學習方法上,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元認知”的概念,心理學家把人類對于思維的審視成為元認知。但由于感知錯誤、認知偏差和記憶扭曲這三個原因,我們很容易對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能否勝任一件事造成誤判,這種誤判被稱為元認知錯誤,這讓人在流利地閱讀過一段概念或者把一些重要的視頻課程放入收藏夾后,這些行為會讓人們覺得這些東西自己都已經(jīng)掌握了。就像我之前在背單詞的時候,會先讀一遍單詞abandon,在拼一遍a—b—a—n—d—o—n,再讀一遍意思:遺棄;離開;放棄;終止;陷入。就這樣反反復復讀個十幾遍,一個單詞也未必能夠記住。感覺自己都會了,和實際真的會了是有大差距的,所以書里給出了很多種解決方法,
自我檢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自我檢索。我們新學到的知識,比如一篇閱讀理解里的生詞,比如極大似然估計公式,只是短期記憶,如果我們想讓這些知識在記憶中刻下更深的'痕跡,那就要反復回想這些知識,不斷強化檢索它們的記憶回路,這樣才能把短期記憶強化為長期記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自我檢索并不是一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對于還沒有習慣的人來說無疑會很痛苦,而對于處于備考狀態(tài)下的人,反倒會平添更多緊張。就我目前而言,這種看一會書就停下來,會議并反思自己掌握多少的過程的確很痛苦,這樣會直接拖慢我看書的進度,我在看《認知天性》這本書時便在可以提醒自己反復檢索,導致最終看了將近一個月。但用一個月看完并記住一本書比一個星期看完一本書缺什么都不記得要強太多了,而且這種檢索的過程會隨著我們的反復運用變得更加高效。
間隔檢索
其次是間隔檢索。在我們進行檢索的時候,勢必會對新掌握的知識產(chǎn)生一些遺忘,不過有遺忘對于我們記住新知識也是好事,心理學上把這種遺忘稱為“意合困難”,我們對新知識的掌握就越牢固。當我們費盡心力的去回憶某件事的時候,等我們把它想起來,那這件事就很難忘掉了,當然這里所說的“間隔”是有限度的,指的其實是讓自己出現(xiàn)一點遺忘即可,畢竟這么么做的意義并不是把對新知識的檢索復習變成重新學習一遍。
知識細化
第三是將知識細化,其實現(xiàn)在很多熱衷于知識分享的平臺、欄目,比如“得到”等等。其實這對于創(chuàng)作者也是有極大益處的,可以幫助他們吧知識進行細化。知識點細化指的是能把學到的概念融會貫通,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講明白。其實現(xiàn)在就是一個將《認知天性》這本書進行知識細化的過程。
助記手段
第四是學會使用適合自己的助記手段,讓自己的記憶更加高效。書中提到了福爾摩斯在檢索記憶時用到的記憶宮殿,記憶宮殿并不只是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虛構出的一種助記方法,它已經(jīng)被牛津大學的學生廣泛應用在平時的學習中了,記憶宮殿指將心中的形象與一系列實體位置聯(lián)系起來,從而建立記憶線索。我們可以像福爾摩斯一樣,想象自己身處一個特殊的空間。比如回到家,看見家里的狗,便立馬會想到狗—sin狗=六分之一狗3,家里可以聯(lián)系無數(shù)的視覺線索,這樣當我們進行記憶檢索時,在家里走一圈就行了。當然記憶宮殿可以選擇在家里,也可以是任何地方,甚至是一座城市也可以,只要有助于我們記憶。
所以要想讓自己學習更加高效,把我們花在反復抄筆記的時間留下來,在上完一天課或者準備開始復習時,把書合上,拿出一張空白的紙,把此前學過的知識和概念都默寫一遍,考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什么內(nèi)容,遺忘了哪些內(nèi)容。這樣一開始是比較痛苦的,但這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
《認知天性》讀后感11
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看完《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以往對于大腦科學、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習策略的固有見解,得到了一些啟發(fā)與感悟,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墩J知天性》這本書是由11位認知心理學家通過長達10年的團隊實驗研究,并由作者彼得·布朗編纂的認知心理學讀物。書中通過科學研究提出了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透徹解讀了人類普遍的學習規(guī)律,并根據(jù)腦神經(jīng)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了最有利于大腦“學習”的認知法則。
學習不是一件一廂情愿的事情,我們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學習者。認知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學習一個概念的時候,花費的心思越多——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復述或是理解這個概念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意義,就能越牢固的記住這個概念。到目前為止,不管在什么領域,人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總是傾向于反復閱讀,并進行集中練習,這其實是效率最低的一種學習方式。與反復閱讀這種固有的學習方式相比,回想事實、概念和事件會更有效,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學習。書中的研究告訴我們,重復式的集中練習只會讓大腦產(chǎn)生“已經(jīng)學會”的假象并出現(xiàn)學習疲勞,從而無法產(chǎn)生長久記憶,也達不到真正的精通。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檢索,檢索時付出的認知努力越大,記憶的效果就越好。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學習就是一個不斷挑戰(zhàn)天性的過程,只有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會有長久的記憶,記憶的效果也越持久。
多數(shù)人認為,頻繁的`集中練習是學習某項知識或技能的不二法則,但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chǎn)生短期記憶,只有當練習被分散安排在有間隔的練習中時,才能產(chǎn)生更長久的記憶,也更有效率。間隔練習可以使知識儲存的更牢固,穿插練習有助于長期記憶,多樣化練習促進知識的活學學用,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將平面的知識加工形成復合型知識,使我們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心智模型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大腦的一款“應用程序”,這款應用程序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去成功的經(jīng)驗塑造了此刻的思考和行動方式,而未來生活中會出現(xiàn)更多的成功經(jīng)驗,辨別提取他們的一般規(guī)律并靈活應用,將會構建動態(tài)發(fā)展的心智模型。打造適合自己的心智模型和學習風格,將會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大有裨益。
現(xiàn)階段法院庭審工作壓力大任務重,聯(lián)系《認知天性》里提到的學習原理,我們可以在結案后的空余時間里,在腦海中檢索案件庭審的細節(jié),與最新的法理、案例進行關聯(lián)對比,提取出案件庭審的有效經(jīng)驗,形成常態(tài)化的心智模型,為以后工作提供有效的解決策略。
《認知天性》讀后感12
七月份的讀書主題是認知天性,讓我很容易想到,什么是真正的學習,是老師講了同學聽了就掌握了嗎?作業(yè)到底在教學中有什么作用,教學與自學到底應該什么比例?
這些問題,我是直到教了兩年多的書之后,才能有所回答。
首先近兩年來,第一個感悟就是,初來當老師的都太喜歡教了,太喜歡講了,恨不得把每個知識點從頭到尾分析的徹徹底底,什么都想講,結果,拿小學英語來說,考試大綱只是要求學生會說會理解,對話句子,你看你把例句解釋的清清楚楚,不給學習練習,朗讀的時間,講的太多又有何用,難道真的是老師講了,學生就會了,根本沒有這個因果關系。根據(jù)認知關系 ,一個知識,必須有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教師的講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音頻視頻,可以理解為一種輸出,學生根據(jù)學習模仿,聽講,練習,建立了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之間的關系,再然后通過活動或者習題的`方式展示表達出來,才算真正建立了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之間的關系。所以過了很久才明白,為什么小學英語要設計那么多游戲,設置兩人一組對話,設計分角色表演,都是建立知識輸入輸出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占據(jù)了發(fā)揮了什么作用呢,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咦,這豈不就是新時代課改對于教師的要求嗎?所以即使到了現(xiàn)在兩年多了,我已經(jīng)學者在改變教學風格了,然而仍然沒有做到最好,不過我已經(jīng)認識到了,在19年下學期教學三年級下學期英語的時候,我作為雙師課的主班教師,只是讓他們上好雙師課,檢查他們的背誦唱歌,記憶單詞,講解作業(yè) ,輕輕松松,在期末居然考出了好成績,從而我自己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就是這個真理。
那就是教室不應該是一言堂,教師要抑制住自己想要不停講的欲望(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種情況,反正我是有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大膽給與學生自己時間或是自學,或是自己背誦。不是還是還有習題課和考試嗎,就是這個道理了。
《認知天性》讀后感13
本周讀《認知天性》,印象最深的有兩個詞,一個是“集中練習”,一個是“穿插練習”。“練習”這個詞我們太熟悉了,大到中高考,小到家庭作業(yè)、課堂練習,一道道練習題都失敗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練習”,本質上都是對知識的檢測和運用。前幾章內(nèi)容提到檢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檢測是正規(guī)嚴肅的練習,經(jīng)常參加測驗的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更高,檢測的分數(shù)也是師生最為關心的,而平常的練習呢?我們該如何運用?
作者認為:“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chǎn)生短期記憶!薄坝虚g隔地安排練習,雖然感覺上成效沒那么顯著,但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你在這段時間里出現(xiàn)一些遺忘,讓你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回憶學過的概念。這樣做不是要讓你產(chǎn)生領悟的感覺,你沒意識到的是,正是花費了更多的心血,學習成果才變得牢固!闭鐝椈梢粯,需要張弛有度,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是為了刺激人的大腦,從而更好的記憶知識。舉個例子來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知識點已經(jīng)讓學生反復背記過了,每次問總能回答的很好,某次課堂檢測,讓學生寫出答案,結果學生自己都很驚訝,他們或是粗心掉字了,或是寫錯字了,這樣的政治概念是不能有改動的,所以顯然不能算對。經(jīng)過這次失誤后,后幾次抽查都沒有在發(fā)現(xiàn)問題。隔一個星期后的一個測試,第30題的第一小題又考到這個知識點,沒想到還是有五個學生錯了,看著學生一臉復雜的表情,對應《認知天性》里的觀點,的確是有道理的,有些知識點不用天天重復練習,隔段時間練習或檢測一次,學生受到的“刺激”會更深,正如作者所說:“穿插練習有助于長期記憶!
對語文課來講,穿插練習更是十分必要,大量的背記知識點,如果不隔斷時間練習來刺激一下,可能本來記得再牢的知識點也會變得模糊,我們要善用“穿插練習”,對普遍有問題的知識點,在一定時間內(nèi)采用“集中練習”,直到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再換成“穿插練習”,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練習,效果定會更好。
《認知天性》讀后感14
心理學家將學習/記憶過程中的三個階段分為:編碼(獲得信息)、存儲(將信息維持一段時間)、檢索(以后使用信息)。只要你成功地記起某事,這三個階段就完好無損。遺忘(或者說出現(xiàn)失敗記憶——檢索某事時發(fā)生的錯誤“記憶”,卻認為它是正確的)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階段。
今天的心理學家一般認為,人至少擁有兩種智力:一種是流體智力,指推理、發(fā)現(xiàn)關系、抽象思維,以及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頭腦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指積累的關于世界的知識,以及從過去的學習與經(jīng)驗中提煉出來的.程序或心智模型。兩種智力共同作用,讓我們能夠學習、推理并解決問題。人在一兩歲時,突觸的數(shù)量會達到頂峰,比成年后的平均水平大約多出50%。之后,突觸數(shù)量的增長會比較平穩(wěn),直到青春期前后。經(jīng)過了青春期的爆發(fā)增長后,大腦有一段時間會去除突觸,因此突觸的數(shù)量開始減少。在16歲左右,大腦發(fā)育成熟,這時,突觸大約能形成150萬億個連接。大腦中整合學習與記憶的區(qū)域——海馬體——可以終生生成新的神經(jīng)元,這是大腦會持續(xù)改變的另一個基本證據(jù)。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神經(jīng)發(fā)生,在大腦受創(chuàng)恢復和人的終身學習能力上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學習與記憶都屬于神經(jīng)處理過程。檢索練習、有間隔的練習、演練、規(guī)則學習,以及建立心智模型都能提高學習與記憶水平。那么有沒有策略或做法可以當作認知“乘數(shù)”,放大目前的智力水平呢?的確有三種:抱有一種成長心態(tài)、像專家那樣練習,以及建立記憶線索。你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認知天性》讀后感15
本書給予我最大的沖擊力在于重塑學習方式,同時讓我認識到以前的學習方式是不合理或是錯誤的。在閱讀本書之前,我認為“重復閱讀”可以增強知識掌握程度,實則這種學習方式總是給人產(chǎn)生一種元認知的假象(自己學會)。本書給出一種比較通用的學習模式,細化、檢索、生成學習模式,同時輔助間隔性、穿插性和多樣性的練習,使得知識成為大腦中的記憶背景。
細化是理解新知識的過程,細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新知識重新表達出來。越是能將新知識與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越是能詮釋兩者關聯(lián),越是能牢固掌握知識。檢索是學習知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是通過間隔性練習形成記憶路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檢索知識。生成用比喻或具象式將知識進行輸出,使得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知識是平面的,復合型知識是立體的。知識的搭建總是從簡單到復雜,由點到線再到面的一個過程,從而構建一個龐大的知識網(wǎng)。知識點像是一塊一塊的.積木,我們使用積木的方法構建知識網(wǎng),知識網(wǎng)的骨架是將知識搭建起來的基石。這種方式為檢索知識提供扎實的檢索路線,使得知識被牢固的掌握,為了細化提供基礎,往骨架中添加積木,使用新的積木與已存在積木無縫銜接,進而為知識的生成提供扎實基礎。
本書主要闡述學習,然而”學習“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然而,我始終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決定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決定你有能力做什么。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種成長的心態(tài),你就可以接受這個道路,終生受益。
【《認知天性》讀后感】相關文章:
《認知天性》讀后感07-03
認知天性讀后感03-30
認知實習報告03-06
認知實習報告03-06
認知實習心得03-15
認知實習報告10-09
城市認知實習報告02-21
識圖認知實習報告06-02
機械認知實習報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