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后感【精華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讀后感1
從小學四年級起,我開始接觸了四書五經里的《大學》,在第一次接觸《大學》時,只能說自己是無知的,什么也看不懂,什么也聽不懂,只是在那里死記硬背,雖然背下來了,但只是在腦子里輕輕劃了一道淺淺的痕跡,在經過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之后,慢慢地我覺得《大學》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大學》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洞髮W》一直在教給我們“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詳細地講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我不大了解那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誠意,這樣別人才會相信自己,我們還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性,不至于出去不講禮貌,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好習慣,家庭教育也不好的壞孩子,讓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看不起自己,所以我們要講禮節(jié),要修身,古人說道:“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彪m然只是短短幾個字,但字里行間表達的意思卻是那么深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大學》里面講的道理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和我們的成長是分不開的。像小孩子的根本和大人的根本都是要修養(yǎng)品性,其次才是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品性,小則影響自己的人生,長大對社會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修好身,正好心,然后做事也就簡單了。
《大學》——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第一本接觸的四書五經里的一本書,現在已經牢牢地裝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也抹不去。
《大學》讀后感2
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tǒng)的中堅骨干,所以將人倫作為維系整個社會行為和政治規(guī)范的微觀基礎。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tǒng)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明明德與親民、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之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
這對于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因為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
所謂明德是規(guī)范的體例,說起來并非難題;關鍵在于明明德,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為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通過傳道釋疑解惑,激發(fā)學生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fā)展,同時,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并立人。
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應用于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由此同樣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于至善”了。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親民,至善既不難;同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這就是通過《大學》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啟迪。
《大學》讀后感3
《大學》原屬《禮記》中的一篇,在唐宋時期開始受到重視。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句話告訴我們,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養(yǎng)身心為根本。修身這個根本抓好了,長大以后就可以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辦不到的。
古代圣賢非常重視修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許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一次,許衡在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路過河南沁陽,當時非?诳,路邊正好有一棵梨樹,路人紛紛去摘梨吃,惟獨許衡靜坐樹下不動。有人不解地問:“何不摘梨解渴?”許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蹦侨诵ζ溆馗骸笆赖肋@么亂,梨樹哪有主人!”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難道我們的心也無主了嗎?”許衡這種“我心有主”的.精神是多么難能可貴呀!這種“我心有主”的精神,就是《大學》提出的修身之道。
修身的“身”,指言行而言,“修身”就是修養(yǎng)自己的言行。人有身體,從具體的灑掃應對進退,到動靜、周旋,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禮儀、禮節(jié)、與禮貌。當今,社會上有一些干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就沒有做到“修身”,他們與《大學》的要求相比,與古代圣賢相比,是多么可恥,多么渺小啊!
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也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按照圣賢經典的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比如:當有客人到家里來做客,我會先給客人倒水。放學時,有同學摔倒了,我會主動去把她扶起來。到別人家里串門,或者到學堂上課,沒有經過允許,不能動他人的東西。
讀了《大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今后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大學》讀后感4
最近,我在紫陽國學堂學習了《大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懂得了許多修身的道理。
《大學》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句話是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眾日新又新,并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古代的一個故事。趙善應是南宋的一名官員,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藥進行治療。趙善應二話沒說,馬上買藥,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鮮血和藥,給母親服用。在趙善應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病很快就好了。病雖然好了,但母親卻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打雷等大點的響動,母親就會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氣,趙善應都會走進母親的`房間,陪伴母親。有一個寒冬的夜晚,趙善應出遠門歸來,走到家門口時,隨從正要敲門,趙善應卻馬上制止說:“別敲了,我怕驚嚇到母親!本瓦@樣,他和隨從坐在門口房檐下,挨冷受凍直到天亮。趙善應這種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難能可貴呀!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大學》這本書提出的“為人子,止于孝”的目標。自從學習了《大學》,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媽媽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興興地敬媽媽一杯茶,媽媽就很開心。到了晚上,我來到衛(wèi)生間倒一盆水,然后讓媽媽洗腳,媽媽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爸爸回來了,想去餐廳洗碗,我就讓爸爸休息,我來洗碗。
學習了《大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長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義,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做事。
《大學》讀后感5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之一,讀完此書后,我深有感觸。它不僅讓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歷程。它問世之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著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__,夢想破滅之后,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里學到了在有圍墻的大學里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于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高爾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欺負。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并且綻放。我多么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閑著,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
《大學》讀后感6
同學們,你們知道家喻戶曉的“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嗎?對了,那就是《論語》《大學》《孟子》和《中庸》。在這個寒假中,我就閱讀了“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大學》。
《大學》這本書為世人所傳誦,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那么,何為“大學”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就是一片政治哲學論文,探討了各國平天下的原則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為三大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個條目,闡明了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齊家”做起,而“修身”、“齊家”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途徑。其中還特別強調個人修身對政治的影響。
《大學》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則的表現。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學》看得很重,還將《大學》中的話用于生活當中做到。
古代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在位時,可見多么重視儒家學派呀!漢武帝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打敗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最終統(tǒng)一天下。
《大學》這本儒家學派的經典,告訴了我們太多太多。勤政愛民、自立修身,讓我們永遠記住“四書五經”中《大學》這本書吧!
《大學》讀后感7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要管別人說什么,我們都不要放棄夢想。這就是我讀了《建一所自己的大學》后所想到的。
這篇文章講了:高考前,納巴克老師讓學生寫一篇名為《我向往的大學》的作文。弗朗西斯在作文中寫道,他向往自己建的大學。納巴克老師給這篇文章判了不及格,還批評他好高騖遠,并讓他重寫一篇?墒歉ダ饰魉箾]有重寫,又把原文交了上去。后來,他考上了建筑設計大學,并如愿以償,建了著名的`查爾斯頓大學。
讀完文章,我感受頗深。假如在納巴克老師批評弗朗西斯的夢想不切實際,讓他放棄時,他真的放棄了,那么他還能建查爾斯頓大學嗎?每個人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比如不被人認可等。有些人不怕挫折,不怕嘲笑,最后實現了夢想。而更多的人害怕譏諷,喪失了信心,最后放棄了夢想。我國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就屬于第一類人。
鄧亞萍從小立志做一名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但是她的個子太矮了,而且手腳短粗,去體校面試,都被拒絕了。體校老師對她說:“你的個子太矮了,沒有任何打乒乓球的天賦,還是別練體育了。”還有人說:“你長這么矮,還練體育?”但是,年幼的鄧亞萍并沒有因別人的勸阻、譏諷而改變她的夢想,跟父親學起了打乒乓球。她每天練完體能后,還要做100個接發(fā)球動作。腿腫了、手磨破了是家常便飯。終于,鄧亞萍進入了國家隊。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不懈地追求。幾年后,鄧亞萍就奪取了世界冠軍。她用自己輝煌的成績證實了夢想可以成真。
通往理想的路是曲折的,在這條路上,會有許多困難。我們要像弗朗西斯好鄧亞萍一樣,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最終才能摘取到理想之樹的果實。
《大學》讀后感8
借此機會閱讀冰心先生的《寄小讀者》。本來對文字不感興趣的我,看完第一篇文章立刻被深深吸引。一直膚淺地認為,兒童文學相當于幼兒園老師或主持人鞠萍姐姐的關懷和幼稚的文字形象。目前,一些視聽劇誤導了孩子的身心成長,一些家長忙于工作,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的現象。這些現象與本書作者所贊美的真善美形成鮮明對比,讓我感到深思熟慮。打開書卷,看到“冰心” — 1923年7月25日“這些有凝固時間的話:我的.年齡逆行了20多年;看著,看著:周圍的花草建筑發(fā)生了變化,時光飛逝,回到了和朋友爭奪誰先玩滑梯的場景。
冰心用博愛純真的心,流暢易懂的文字,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各種情、景、人。就這樣,我沐浴在這美麗詩意的微風中,冰心已經交替成為我的好姐姐、好老師、好知己。當我讀到作者因為本能而拍打小鼠時,作者的焦慮和自責讓我感到特別真實。然后,通過母親的指導,讓我們塑造一個健康的人格,珍惜生命,有同情心。就像讀到一樣——“朋友,我是贏家還是輸家——你見過力士搏獅嗎?“描繪了作者在病人中的真實心態(tài),讓讀者以幽默的比較感同身受,產生了與作者對抗病灶的必勝信念”。
冰心先生擅長各種描述,只能讓場景自然生動地融合。例如,這一段寫了幾個大字:“別忘了小”。我的心突然變酸了—— “上帝,讓媽媽和我在一起`在體質上,有這樣一種不模糊的聯系。血紅是我們的心。突然,整個身心都被冬天溫暖的陽光般的親情母愛包圍著,久久不能釋懷。
因此,在冰心先生描繪的詩畫之聲中,我略帶灰塵的心被我先生的話洗凈了一次,重塑了我對世界真善美的堅定信念,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分享。
《大學》讀后感9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大學》的宗旨就是讓人們顯示自己天賦的美德,革新人們的思想觀念。每次讀到《大學》時,這種體會都讓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你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段話是我最喜歡的,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弄懂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后就能安定自己的心,不會為外界所迷感,就能做到心靜如平靜的海面,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一個心靜的人心態(tài)也會安穩(wěn),遠離浮躁,思慮周全,從而收獲最偉大的學問之道。
記得四年級時,我雄心勃勃地報了許多數學競賽,可獲獎的次數卻寥寥無己,我一下子驚呆了!平日里在奧數班里的“雞頭”走出去卻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我變得煩躁不安起來,對奧數也起了排斥之心……在這關健時刻,全校要求背誦《大學》,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正是這段話讓我頓時豁然開朗,它讓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意志,如果你的決心動搖了,思緒混亂了,那你以前所作的努力都將會付諸東流,因為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成功,更加不能克服任何的困難。我忍不住對著墻大喊:“王子陌,從容鎮(zhèn)定地面對所有的一切吧!”
從此,我把奧數看作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我下定心要擊垮它,要征服它,不知不覺中,我欣喜地發(fā)現,每一次的拼搏我都會收獲到不一樣的新知識,它讓我的頭腦更敏銳,思維更活躍,讓我的數學成績平走青云……
你看!《大學》就像是我的一個益友,將數不清的道理塞滿了我每一根血管,讓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我終身受用!
《大學》讀后感10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以此沒世不忘也!
“於戲!前王不忘”源自《詩經.周頌.烈文》,是周成王祭祀時贊頌先王并誡勉助祭之句。也就是說先王建立如此顯赫之偉業(yè),吾等后人不能忘記這樣的偉業(yè)傳承。具體又指什么呢?
也就是“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賢圣人之德行,見賢思齊,見圣渴仰;而小人也樂得借用先賢之名來以此獲得自利。
在東方另一個國家印度文明傳承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瑜伽這樣結合、聯通、合一和相應來表述。與內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與天上神靈合一,如阿凡達;與古賢先圣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于佛教盛行而演繹到無比殊盛而繁復,君子探求無限,小人用其無限?梢娬藕兔孕呕祀s一起,難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龍珠,直揭精辟,僅此一句,使真意靈魂大白與世,簡單平實,仁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學》總在不斷引用先人智慧說當下實際,沒有半點拖泥帶水,也無修飾,更是中立直接,真實華族智慧之精要,深讀其樂無窮。也由此成全了《大學》的歷史地位。
生活中,我們總在道理中糾纏不清,與其說道理無非就是自我認知的一面之詞,放在陽光下暴曬,還能有多少客觀。一切道理皆廢話,不中立,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說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呢?那就“賢其賢而親其親”,其賢其親變成自然之道,用在社會中就是合真之道,明辨是非之道。至此,心性洞開,與天地合一。
《大學》讀后感11
在大學期間,我讀了很多書,其中一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對這些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活著》這本書。這是余華的一部經典作品,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在中國歷史變遷中的沉浮起伏。通過主人公福貴的視角,我看到了他對生活的堅持和對命運的無奈。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以及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都只是渺小的存在。
另一本書是《人類簡史》。這本書是尤瓦爾·赫拉利的歷史巨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我對書中關于科技和人類社會的變革部分特別感興趣。這本書讓我對人類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擔憂。
此外,我還讀了《紅樓夢》。這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我通過寶黛的愛情故事,看到了封建社會的冷酷和人性的復雜。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對人生和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些書籍都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不僅擴展了我的知識面,還啟發(fā)了我對生活和社會的思考。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以及人類社會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我相信這些閱讀經驗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持續(xù)的影響。
《大學》讀后感12
周末,我和姐姐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怪物大學》!按笱圩小痹趨⒂^怪獸電力公司之后,下定決心要考進怪獸大學學習驚嚇技能,將來成為一名著名的驚嚇專員,讓別人對它刮目相看。長大后,他如愿以償考入了怪獸大學。在這段時間里還和毛怪互相仇恨, 麥克為了證明自己是能成為出色的驚嚇專員,闖下了大禍,被趕出麥克驚嚇學院,不得已選擇自己的死對頭毛怪。在大賽的報名現場,他向院長保證,如果他輸了,他就離開怪獸大學。同時院長也答應了他,如果他贏了,他和朋友能重回驚嚇學院。在比賽的過程,蘇利文和麥克漸漸地解開了心中的心結,成為了好朋友。
也許,只有互相寬容成為朋友,放下仇恨的自己一定與眾不同。我也曾經和好朋友們就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為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同學的文具盒,筆、橡皮、直尺.....撒了一地,我趕緊把它一一拾起,并向她道歉,可她卻在班上散步謠言,從此,我和她成了仇人?戳诉@部電影后,我真為我以前的做法后悔。
斤斤計較可使人互相爭吵,寬容可人使成為朋友。
看完電影,我的腦海還不停地浮現出電影的情節(jié):大眼仔四處遭白眼,受歧視,但它卻沒有自暴自棄,不辭辛勞,十分努力。雖然沒有華麗的轉變,但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換做我們很多的人,面對這么多的磨難,早就會變得不自信,選擇了放棄。還有長毛怪,它一直受到怪獸的尊重,但它為了幫助朋友大眼仔,在比賽中,表現得十分勇敢,不畏懼任何困難,不顧一切地向前沖,盡管他做了弊,但他這種十分講義氣,為了朋友無論是受到恥辱,身負重傷,也毫無怨言的品質,讓我十分敬佩。
《大學》讀后感13
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丑與惡,善與美。在他的世界里,人的大的優(yōu)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一本書,從某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也能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目前所經歷的一切,每時每刻都在告別貧窮,可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在普通人的視線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馬平川。困境里的自卑,無奈中的反抗,積極中的進取都是社會文明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勵因素。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難和挑戰(zhàn)面前,積極的去面對,才會有發(fā)展,才會有未來。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zhí)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zhàn)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自己奮進。
人性里多多少少會有自卑,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在為理想奮斗的道路上,只要正確的面對它,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那么,我們就會變得堅強勇敢無畏,自卑里的堅強都是催人奮進的凱歌,戰(zhàn)勝自我,自卑也堅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斗!
《大學》讀后感14
用了幾天時間,把《大學》精讀了幾遍,真有一種相見恨晚、醍醐灌頂的感覺。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初學入德之門也!贝髮W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做學問必讀的第一部書,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是20xx年來士子們做人做學問的標桿。程頤先生還說,大學是做學問第一部,《論語》《孟子》到在其次,學者做學問必須從這本書學起。
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覺得這條可以作為所有大學的'校訓,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的意義嗎?再看看當今的大學,仿佛離這三條基本的方向還相差的挺遠,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這本書還說了實現這三條基本方向,實現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這八條途徑又以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關于做學問,《大學》里引用了一句《詩經》中的話“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币馑际亲鰧W問就像磨制一塊精美的玉器那樣,需要反復的為之,精益求精。做學問如此,磨練德行也是如此。接著又提到了誠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說君子在獨處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不敢隨便。
最后,《大學》里提到幾條關于“治國”“平天下”,摘抄幾條經典的,“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聽案子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沒有案子,有點像中醫(yī)里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沒有糾紛了,自然和諧社會就成就了,非常高。還有“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币岳麨槔,即是以利為目標,那么上下交爭利,國危矣!以義為利,即是以義為目標,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大學》讀后感15
《紅與黑》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風俗畫,全面地呈現了當時法國從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貴族教會、資產階級和貧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tài)。作者司湯達給予了主子公于連非常豐富的性格,他是一個自尊、自愛、英勇、真誠而又自卑、怯懦、虛偽的沖突統(tǒng)一體,他既充溢激情而又冷靜,既要確立自主,有時又表現出屈從和依附。 他的性格,他所生活的時代,注定了他必將是一個悲劇。所謂悲劇,就是將美的事物打碎了給別人看。于連不是一個偉人,但的確那個時代一類人的代表,他和善、英勇、真誠,他有著對生活的美妙憧憬,努力躋身于上層社會,擺脫貧困。他奉拿破侖和盧梭為精神導師,以九死無悔的精神,不擇手段地向法國上層社會邁進,希望完成自己的雄偉志向。但這種超越是非歷史的,勢必被時存秩序扼殺,他的無可挽回的死也因而產生了深厚的'審美意蘊。 他是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王權貴族壓制之下的小資產階級抗拒者的典型。他憑借不屈的意志,采納各種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表現出令人嘆服的超越現實的精神。于連并不滿意于基本的生存權利,而是要突破社會對人的束縛和限制,追求個體思想的真正實現,顯現出對現實時代的超前性。他的行為方式是不擇手段的,結局是可悲的,然而把這一形象升華到超越倫理道德、社會政治之外的美學范疇,他就不是一個平常的奮斗者、野心家,而是一個具有充分審美價值的對象,因為他有超出一般人之上的特別品行和堅韌的精神生命,所以,于連的悲劇具有深刻的審美價值。
【《大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學》讀后感05-29
《大學》讀后感02-18
大學讀后感04-01
大學《活著》讀后感10-12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12-19
初中《大學》讀后感03-09
大學讀后感范文06-28
《大學中庸》讀后感04-30
《我的大學》讀后感07-18
《大學》讀后感范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