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熱門】《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1
一、導入新課:
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有了溫馨的撫慰,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一條黃紗巾有關(guān)的動人故事,感受人間真情。
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nèi)容
1.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掌握下列音、詞、義。
投影顯示生字詞:
呆呆(dāidāi):臉上的表情死板、發(fā)愣。
戀戀不舍:形容舍不得離開。
絕妙:極美妙,極巧妙。
愣:失神,呆。
惋惜:對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意外變化表示同情、可惜。
2.過渡語: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思考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構(gòu)建起來的?
指明兩名學生復述故事,再請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情節(jié)特點。
明確情節(jié)特點:這篇微型作品充分地運用了電影中,;蒙太奇,;的表現(xiàn)手法。每一個短句都是一個特寫鏡頭,一個個連續(xù)的特寫鏡頭的組接便構(gòu)成了它的情節(jié)。它其實并沒有什么情節(jié)。一定要說情節(jié)的話,它也僅僅是表現(xiàn)了,;女孩,;和,;中年人,;的'心理過程而已。
3.指導語:文章主要是通過心理活動來表現(xiàn)人物的,找出文中兩個人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兩人不同的心理過程。
提示:開始時兩人的心理怎樣,后來有什么不同?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句子,并談談文中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過程。其他同學作必要的補充評價。
明確:通過剛才的查找、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閱讀這篇作品,更多地需要讀出它文字后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它并沒有交代兩個人之間的具體心理活動過程,而只是寫出了幾組獨立而又有連續(xù)性的鏡頭和畫面,至于兩個人之間因這條黃紗巾而引起的心理波瀾,則需要我們通過閱讀、理解來加以想象。
三、合作探究,領(lǐng)悟作品主旨
指導語:從兩個人的心理活動中我們來分析作品的主旨。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明確:正是在這兩個人之間所展開的極富戲劇性的心理活動過程中,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兩顆美麗心靈的跳動。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永不出售,;的黃紗巾,成為兩顆美好心靈無聲的契合的象征,使人們感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四、拓展遷移
導入語:給你幾個表示人物性格的詞語,請你設(shè)計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等描寫來表現(xiàn)。
(詞語:勇敢堅強害羞)
學生練習、交流、評價。
五、課堂小結(jié):
要求學生談自己學了兩課的體會和收獲。
(提示:可以從怎樣做個有知識、懂科學、受大家歡迎、對社會有用的人等方面各抒己見。)
附:《兩小兒辯日》課文翻譯
孔子到東方游歷,(路上)遇見兩個小孩在(激烈地)爭論?鬃釉儐査麄儬庌q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
(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大得像車子上的傘蓋,到了正午時卻像只盛菜飯的盤子、缽盂(那么大),這不是(距離)遠的(看起來)小,(距離)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清涼寒冷,到了正午時(感到它熱得)像把手伸到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距離)近的(感覺)熱,(距離)遠的(感覺)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他們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智慧多呢?,;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章。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去”“湯”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鬃佑终f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板書課題,解釋課題——兩小兒討論關(guān)于太陽的問題。)
附注:
。1)【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guān)于知道的真諦!
。2)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苯忉專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弟子們周游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后,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fā)“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fā)現(xiàn)弟子宰予中午還在睡大覺,氣得說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們趕緊來安慰孔子,孔子說今后聽其言而觀其行,好自為之
二.溫習舊知:
1、教師指出需掌握的重點文言詞語
。1)東游:名詞做狀語,向東;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距離。
。5)及:等到。
。6)則:就。
。7)此不為:是。
。8)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9)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指天氣很熱。
。10)決:裁決,判斷。
。11)孰為汝多知乎:孰,誰,哪個;為,通“謂”,以為,認為;汝,你;知,通“智”,智慧。
附注:通假字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后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曾子殺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1)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guī)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后人都這樣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于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借聲音而存在,強調(diào)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jù)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jīng)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附注: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 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之規(guī)的;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之規(guī),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 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在一 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天姥》)",按照 一般的情況,應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這個辦法一直保存了下來,以致20世紀的 孫中山先生也按照這個辦法寫,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岡》)"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字,能夠代表很多意義。后來為了減輕這個字的負擔,便造了一個新字,可是,古書上還是舊字。在后來的人看來,那舊 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版"那個時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來為了減輕" 板"的負擔,專門造了一個"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因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墒,由于從古到今,讀音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不一 致。例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通假字"讀"代替了本字"逗"。"讀"音dú,"逗"音du。
復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見通假字的表。根據(jù)通假字的讀音,按照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讀音順序排列。
2、特殊文言現(xiàn)象:
。1)、通假字:
為,通“謂”,以為,認為。
知,通“智”,智慧
。2)、古今異義:
去:(古)距離;(今義):離開所在地到別處
湯:(古義):熱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液
(3)、省略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去人)遠,而日中時(去人)近也。
3、教師總結(jié)文言直譯的方法。
總結(jié):留——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掌握規(guī)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補——省略詞句,定要補上。 換——古語白話,注意轉(zhuǎn)化。
調(diào) ——遇上倒裝,調(diào)整語序。
三、以讀促思:
1、教師配樂誦讀課文,請學生聽完課文后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
明確:兩個小孩爭論有關(guān)太陽距離人遠近的問題,相持不下請孔子作評判,孔子也不能決斷。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較長句子的合理停頓。劃出兩個孩子的觀點及其依據(jù)的句子。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他是從視覺來判斷;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他是從觸覺角度判斷。兩小兒采用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判斷,難免意見不一致。
兩個孩子的觀點和依據(jù)雖不同,但他們都是從感官經(jīng)驗出發(fā)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的感官往往會誤導我們。比如將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似乎筷子浸入水下的部分彎折了,這就是光的折射導致視覺的錯覺。
3、實際上早晨中午太陽距離地球是一樣的,大小也相同,為什么早晨較中午看起來大些,中午較早晨熱些呢?
明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峰、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一下,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是一樣的。至于地面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太陽高度角。早晨,太陽斜射,同束陽光照射的面積大,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同時,因為斜射陽光通過大氣層的厚度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輻射散熱,日出前后地面熱量虧損到極大值,因此,早晨氣溫低,顯得涼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陽高度最大,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熱量集中,另一方面陽光通過大氣的.厚度小,太陽輻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熱量盈余,氣溫已經(jīng)升高,因此中午就熱得多。實際上對于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來說,早晨和中午日地距離的微小差別根本不會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
4、兩個孩子的觀點雖是錯誤的,但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么?
明確: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jié)果就不一樣。
5、孔子對兩個孩子爭論的態(tài)度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并說說你從中得出的啟示。
明確:孔子"不能決也"?鬃幽苷_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于文章結(jié)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xiàn)象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發(fā)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梢娪钪嬷,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四、吟詠誦讀:
1、誦讀訓練:各小組自由誦讀,請帶上你們的情感態(tài)度,讀出文章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也讀出你們對這個小故事的體會理解。
2、先配樂齊讀全文一遍,然后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后兩句說的是根據(jù),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后,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diào)。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3、各小組推選一個代表配視頻誦讀。若哪位選手遇到困難自己的組員可立即支援。
五、總結(jié)歸納:
一、積累文言知識:
古今意義、通假字、省略句、省略量詞、反問句、重點實詞、文言斷句。
二、啟示:
1、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
2、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有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實事求是;
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jié)果就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三、學習方法: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歸納總結(jié)積累文言知識
以讀促思探尋文本主旨 熟讀精思成誦反復品位
六、拓展閱讀:
盲人識日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叭罩疇钊玢~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睊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 自盤而至鐘,自燭而至籥,轉(zhuǎn)而相之,豈有既乎?
導讀:要想了解某種事物,一定要接觸它、觀察它,通過實踐了解它。單憑道聽途說,走馬觀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注釋:[1]眇(miǎo):原指一目失明,這里指雙目失明。[2]捫:摸。[3]揣:摸。[4]龠(yuè):古代竹制的管樂器,像笛,比笛短。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3
教學設(shè)計思路
這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課時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學習本文的生字,讀準字音;第二課時重點分析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標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 (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shù)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 說說你的觀察結(jié)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yōu)槭裁礌幷?)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 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 (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執(zhí)一詞爭執(zhí)不下。就連象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滲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實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chǔ)。
[學習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課文動畫朗讀,課文內(nèi)容,重點詞語、句子及其意思。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激起學生辯論:
教師: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今年多少歲?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并說出理由。
2、 導入:
教師:大家剛才辯論得真激烈,不過答案老師會在下課時告訴大家,而且要看同學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與辯論有關(guān)的文章-----《兩小兒辯日》。(教師板書題目,學生讀題。)
3、質(zhì)疑:從課題中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4、過渡:教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那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相信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滿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一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話題,激起了學生的辯論,自然引入課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初讀課文。
1、 教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讀音,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讀了課文后,文中除了寫了兩個小孩,還有誰?(教師板書:一兒、一兒、孔子)
3、 以前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梢允强鬃由、言論等。)
4、 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5、 教師:剛才同學們第一次讀課文,讀的時候有什么困難嗎?
學生:說說朗讀中的困難。(如:不易斷句,有些不順口等。)
6、 教師:大家在學習中能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很好。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握n文朗讀,大家想不想聽。(課件:動畫情景,課文朗讀)
教師:大家認真聽朗讀,看看別人是怎么停頓、斷句的,認為必要的,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
學生:聽朗讀,作記號。
7、教師:有收獲嗎? 學生:交流在朗讀上的收獲。(如某些地方的停頓、斷句、某個字的讀音,語氣等。)
8、教師對個別難的地方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
孔子東游,見 兩小兒 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 日始出時 去人近,而 日中時 遠也!币粌阂 日初出遠,而 日中時 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 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 遠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 滄滄涼涼,及其日中 如探湯,此不為 近者熱 而 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 為汝 多知乎?”
強調(diào):知=智 讀音 zhì
8、教師:讓我們學著課件里那樣在同桌那里讀一讀。認為讀得好的,就給他在書上畫一棵五角星。
學生:同桌互相讀,評價、畫五角星。
9、 教師: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學生舉手人數(shù))看來效果不錯。
教師:一起讀給老師聽聽。(學生一齊讀課文。)
[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沒有回避這個難點,而是直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說出困難,其實也就抓住了朗讀的基本要領(lǐng)和方法。再讓學生在美妙的動畫和音樂中欣賞范讀,不但對朗讀指導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最后通過畫五角星的辦法,肯定了學生的進步,樹立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師:大家再次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jié)合課后注釋,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讀文,結(jié)合注釋,理解意思。
2、 交流:說說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相關(guān)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機強調(diào)個別重點詞句的'意思。(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富有智慧啊?
3、 總結(jié)方法:你們是怎么理解到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學生:交流方法。(如結(jié)合課后注釋,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已有知識、多讀等。)
4、 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誰來幫幫他?(讓學生知識資源互補。)
。▽W生回答時,教師課件出示相關(guān)句子的意思。)
5、 教師:出示課件:出示詞語、句子,讓學生搶答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師:誰能在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用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鞏固句子意思)
學生:先同桌互相講,再抽學生在班上講。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jù)注釋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教學中重在進行方法總結(jié)和指導,并采用說一說,幫一幫,講一講等多種形式加以了鞏固。]
三、品讀課文。
1、 教師:過渡:剛才這位同學故事講得很生動。而這么生動的故事。我們的古人用簡短精悍的語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梢娢覀冎袊墓盼氖嵌嗝吹母挥绪攘。
2、 教師: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樣讀課文的呢?(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樣把課文味道讀出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
3、 評價:教師:他像嗎?哪些地方像?哪里還不像,味道還不夠?你 認為應該怎樣讀?(請點評的學生讀一讀,老師還可以適當點撥)。
4、 教師:誰還愿意讀一讀》(抽學生讀,觀察學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師:老師再幫幫你,給你配上音樂。(學生配樂朗讀)
5、 教師:美嗎?讓我們大家一起像他那樣讀一讀。
學生:全班配樂齊讀。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讀,并配上音樂。創(chuàng)設(shè)這樣的情境,仿佛把學生帶入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的文化中,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喜愛和對文言文的興趣。]
四、升華拓展。
1、教師:在這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是什么?理由呢?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教師相機完成板書)
2、教師:孔子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是怎么做的呢?(不能決也)孔子那么知識淵博的人,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他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可見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實事求是)(教師板書)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勇于探索)
4、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可以是文言文的特點。可以是讀書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質(zhì)給自己的啟示等)。
5、教師:對呀,我們不但要像兩個小孩那樣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還要像孔子那樣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識是無止境的,兩千多年前孔子無法回答兩個小孩的問題,可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了,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那么兩個小孩誰對誰錯,為什么?
下節(jié)課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收集有關(guān)資料。
五、作業(yè):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六、下課時,老師向?qū)W生揭曉自己的真實年齡。(次環(huán)節(jié)一定不能忘記,這既體現(xiàn)了教師尊重學生,守信,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七、 板書
日初 日中
一兒 日初近(大) 日中遠(。 勇于探索
兩小兒辯日 一兒 日初遠(涼) 日中近(熱) 學無止境
孔子 不能決也 實事求是
【《兩小兒辯日》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案07-04
《兩小兒辯日》教案05-29
《兩小兒辯日》教案02-25
《兩小兒辯日》教案最新09-19
《兩小兒辯日》教案[熱]06-20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華)12-08
(優(yōu)秀)《兩小兒辯日》教案05-29
《兩小兒辯日》教案[實用]01-14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18
《兩小兒辯日》教案14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