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活動中能細致,有序地進行觀察,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課件(螞蟻及其生活習性的短片),歌曲《螞蟻搬豆》、頭飾、錄音機、磁帶、海洋球若干、放大鏡、課前組織幼兒捉螞蟻并進行初步觀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動時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誰?(引導幼兒競猜,得出謎底螞蟻。)
二、說一說。
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螞蟻?找到它的窩了嗎?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要用草葉、小樹枝等放在螞蟻的前方,待它爬上草葉、樹枝后再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瓶子里。瓶內(nèi)可以放些潮濕土壤和食物,用蓋子蓋好,放在陰涼處備用。要注意:一只瓶內(nèi)只能裝同一窩的螞蟻,因為不同窩的螞蟻會因"打架"而死傷)。螞蟻長得什么樣?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樣走?
三、看一看。
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1、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后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后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看誰觀察的最細致,最準確。(幼兒自由觀察后,討論結果:螞蟻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頭、胸、腹;在頭的下部有一對大"牙",胸部比頭部細,長著三對足。)
2、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
。1)剛才動畫片中的螞蟻在干什么嗎?(螞蟻在挖洞做窩;搬運食物-稻粒;在搬運死昆蟲;在相互傳遞信息;在"打架")。
(2)討論小結:要想知道螞蟻是怎樣生活的?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我們就要仔細觀察:
、傥浵伓及徇\哪些食物?
、谡业轿浵伕C,輕輕把窩挖開,看看里面貯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螞蟻附近放上各種各樣的食物,觀察哪種食物上有螞蟻,哪些食物上沒有螞蟻。
3、引導幼兒分組觀察螞蟻怎樣爬行?
四、試一試。
1、倒出瓶中的螞蟻,給它周圍放上食物,觀察它喜歡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圖中打鉤。
2、請一名幼兒示范螞蟻爬,討論怎樣才能爬得又快又穩(wěn)。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各戴頭飾。放背景音樂《螞蟻搬豆》,師幼一起玩游戲:螞蟻搬豆。
"孩子們,在山坡對面有許多豆豆,我們一起爬過山坡,鉆過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媽媽帶領下,小螞蟻分成兩組,快速爬過小山坡,鉆過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來,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將豆豆搬完,看哪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進一步觀察螞蟻的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幼兒現(xiàn)狀觀察:
1.通過日常觀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幼兒不會根據(jù)天氣調(diào)整自己的衣服;
2.通過教學活動發(fā)現(xiàn)幼兒缺乏將所感知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的能力,需要我們設計有趣的游戲進行引導;
3、通過日常游戲發(fā)現(xiàn)幼兒缺乏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初步了解風有大小、方向的區(qū)別。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萌發(fā)初步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氣球、紙球、乒乓球、積木、沙包、紙條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無蓋紙盒五個。
天氣預報錄像片斷;不同方向的風吹動國旗的圖片。
2.經(jīng)驗準備: 喜歡各種各樣的.科學小實驗活動。
有一定的傾聽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
在游戲中感知風,了解風有大小、方向的區(qū)別。
活動難點:
游戲中嘗試控制風的大小與方向。
活動過程:
突出師幼互動,整個活動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戲感知
每組桌上有氣球、紙球、積木、沙包、紙條等材料。
幼兒觀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戲——不用手卻讓玩具動起來
思考并交流——怎么讓玩具動起來的?玩具都動起來了嗎?
為什么有的玩具動了,有的玩具沒有動?
怎樣讓沒有動的玩具也動起來?
幼兒發(fā)現(xiàn)——用嘴吹和用紙板扇都能有風,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第二部分:觀察討論
1、每組選一名幼兒,自選方法,可以用嘴吹紙球、也可用紙板或其他材料扇紙球,同時比賽,看誰的紙球遠;
幼兒討論——用嘴吹和用紙板扇出的風有什么不同嗎?
同樣是用嘴吹出的風有什么不同嗎?
怎樣得到大一點的風?怎樣得到小一點的風?
怎樣讓沒有動的玩具也動起來?
幼兒發(fā)現(xiàn)——風有大小的區(qū)別。
使勁吹風就大,輕輕吹風就小;用嘴吹風小,用紙板扇風大。
2、觀看天氣預報預報風力風向的片斷,了解風有方向。
觀看不同方向風吹動國旗的圖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風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戲探索
游戲方法:時間:5分鐘;要求每組5人,每人一個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邊,不許用手拿,也不許用頭 、身體去碰球; 把球弄進桌子對面的盒子里?茨慕M最快。
初次游戲后,以相機錄下幼兒游戲鏡頭。優(yōu)勝組介紹經(jīng)驗,全體幼兒觀察分析游戲方法
幼兒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要不斷調(diào)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進球。
再次游戲,體驗成功
延伸活動:
繼續(xù)開展風的游戲,了解風的特性,拓展人們利用風的經(jīng)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ㄊ緢D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
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夾子的仿生學原理和妙用。
2、通過探索,了解夾子不同著力點與用力大小的關系。
3、在了解夾子用途和使用的基礎上嘗試進行藝術化創(chuàng)作。
二、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夾子(如碗夾、發(fā)夾、報夾、饅頭夾、衣服夾、氣筒等);被夾人手一個。
2、拍攝夾子的非常規(guī)用途的錄像、“夾子舞”音樂。
3、卡紙的幾何圖形紙。
三、活動過程:
(一)夾子的仿生學原理:
1、出示螃蟹,觀察它的兩只大手:看著螃蟹的大手,你會想到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用的什么東西?
2、介紹夾子的來歷:人們就是看到了螃蟹等動物的大手會夾東西,就發(fā)明了夾子,使我們做一些事情變得很方便。
(二)夾子的用途:
1、提問:你認識這些夾子嗎,是干什么用的?(幼兒討論后回答。)
2、看錄像,了解夾子的非常規(guī)用途。
(如下雨天用夾子夾住雨披,可以防止被風吹飄:開袋的餅干用夾子夾住,可以防止受潮:騎車時褲管太大,用夾子夾住,可以防止卷進車子里等。)
3、聽快板兒歌,小結夾子的用途。(兒歌附后)
“夾子的本領真大。老師把小朋友講的夾子的用途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老師還用這被夾來打節(jié)奏呢!”
(三)夾子的'杠桿原理:
1、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小朋友用過夾子嗎?今天我們來使用被夾!保ò褗A子比喻成“魚”,讓“魚”咬在自己的身上。)
2、幼兒第二次嘗試探索:“夾子還有一個小秘密,請你比一比:在‘魚’的尾巴處按和在‘魚’的身體上按,手的感覺怎樣?”(讓幼兒用一只手和兩只手分別按來感受。)
3、教師小結夾子的秘密。
(四)夾子的藝術化創(chuàng)作:
1、介紹材料,提出創(chuàng)作建議!皠偛糯蠹叶紝W會了省力使用夾子,也知道了夾子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用各種各樣的夾子和圖形寶寶(把卡紙裁成各種幾何圖形)來做成你喜歡的東西。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和幫助。
3、幼兒自己在黑板上展覽作品,請幼兒來做自我介紹。
(五)夾子王國開“舞會”。
1、討論:我們現(xiàn)在變成一個夾子,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成夾子一開一合的樣子?
2、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
附兒歌:夾子本領大
夾子種類真不少,它的本領更不小,夾衣服、夾報紙,夾頭發(fā)、夾被子,夾餅干,夾菜碗、緊急情況更有用,大家不要小看它,有了它,我們的生活真方便,有了它,我們的生活真正美,真正美!(——繆敏燕)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7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6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3
大班科學教案03-14
大班科學教案01-09
(通用)大班科學教案07-22
大班科學教案【熱門】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