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科學怪人”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8/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還有一個多音字“當”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jié)合讀句子體會“也”字的用法。
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4.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能說出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摹?/p>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齊讀。
3.看到課題,使你有哪些問題想問?
4.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
1.讀通課文,討論“科學怪人”是誰?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劃出有關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茦顺鲎匀欢涡蛱,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詞黑板,重點指出“紐、當”的讀音。
、茖W生描紅。
⑶再指讀課文,正音。
三、理清課文段落結(jié)構(gòu)
1.課文那幾段寫了科學怪人怪在哪里?
2.頭尾兩段分別寫了什么?
3.課文的'結(jié)構(gòu)是什么?
四、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說出科學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能說出科學怪人為什么怪?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又認識了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我們這次學習的課文就是向我們介紹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讀課文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開文迪許的“怪”?默讀1-6節(jié)。
2.討論,讓學生概括地說一說,依次板書,講解3、4、5節(jié),每一節(jié)開始都用最簡潔的句子把這節(jié)的意思概括出來了,這叫做總起句。齊讀這個總起句。
3.具體分析2-5段
、诺诙(jié)略講,指導朗讀。
、浦缸x第三節(jié),“怪”在那里?
、侵缸x2、3節(jié),初始“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特別”比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從而讓學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更自然。
、戎缸x第4節(jié)開文迪許珍愛圖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訓練朗讀、說話。
出示“他自己——也要辦理以下手續(xù)”同樣講清“也”字作用。
⑸的5節(jié)寫得很生動,讓學生讀中體會開文迪許的怪。
4.綜合分析1-6節(jié)。
、诺1節(jié)與2-5節(jié)是什么關系?第6節(jié)由于它們是什么關系?
、谱プ 鞍炎约旱囊磺卸极I給了科學!边@句話的理解,體會開文迪許與其說是“科學怪人”,不如說是“科學巨匠”。
三、課堂練習
你還知道那些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探究嗅覺、 味覺、皮膚感覺的特點。
[本節(jié)相關的知識條目和教學建議]
1.感覺器官與感受器
2.皮膚的感覺功能
3.鼻和嗅覺
4.舌和味覺
[教學方法]
1.體驗 皮膚觸覺、鼻的嗅覺、舌的味覺。做到人人參與,親身體驗。
2.比較 觸覺、嗅覺與味覺在信息接受上的異同
3.觀察 自己的舌頭
4.實驗 皮膚不同部位、舌頭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學重、難點]
皮膚感覺、嗅覺、味覺實驗及歸納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生活的世界豐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覺和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就無法生存與繁衍。
二、新課教學
讀 圖:圖中的人感覺到了什么?
。ㄓ捎趫D中幾種情景的感覺都比較簡單、常見,讓學生讀圖,談談各種情景的感受)
1.學生討論
2.學生講述各自的感受
3.學生歸納人的'感受和感覺器。
討 論:
1.你最喜歡和最討厭的環(huán)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結(jié)論都相同嗎?(學生積極發(fā)言)
2.小明為什么要戴著耳機欣賞音樂?(從不同角度討論,戴耳機的利弊)
總 結(jié):人的感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等,相應的感受器為眼、耳、鼻、
舌頭、皮膚等。
。ㄒ唬┢つw的感覺功能
探究提出問題1:皮膚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膚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熱感、軟硬感、疼痛感、壓力感。
設計實驗:被實驗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學取物品給他觸摸。
收集證據(jù):摸刷子的感覺。[(1)背面有紙部分不冷(2)無紙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釋)]
探究提出問題2:哪里的皮膚最敏感?
實 驗:一根鬃毛,用鑷子夾住后接觸皮膚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頭頸等處, 各標上記號,說出感受(要求閉上眼)?梢韵嗷ミM行。
實 驗:鉛筆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頭處。(解釋)
結(jié) 論:人體皮膚上有豐富的神經(jīng)細胞,能感受到很豐富感覺,如有冷、熱覺、痛覺、解壓感等。
。ǘ┍亲拥男嵊X
活 動:戴上眼罩,讓同學聞月季花香,請他辨別是什么物質(zhì)。
知 識: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經(jīng)末梢形成興奮,嗅覺神經(jīng)將興奮傳到大腦皮層,
形成嗅覺。
閱讀課本:P4圖1-4,討論對圖中所示情況有過的經(jīng)驗,歸納嗅覺特點。
嗅覺特點:
。1)嗅覺靈敏度會因人的體質(zhì)狀況而變化。特別是疲勞。
。2)嗅覺靈敏度隨人年紀增長而有所減弱。
。3)不同的動物對不同氣味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敏感度。
氣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請學生回家模仿著做。
。ㄈ┥嗪臀队X
1.討論的舌的特征:(預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張放大的舌面。
小知識:舌的表面約有一萬個味蕾!
2.討論味覺形成過程:以甜味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覺細胞,味覺神經(jīng)將信息傳遞到大腦。
3.探究。
問 題:舌不同區(qū)域的各種味覺敏感度一樣嗎?
猜 想:舌上不同區(qū)域?qū)Σ煌奈队X敏感程度不一樣。
設計實驗: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種液體,分別用棉簽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兩側(cè),舌根。分別感受。
收集證據(jù):由學生討論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側(cè),苦在舌根)。(解釋)
4.嗅覺和味覺共同工作。
實 驗: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樣?(說明味覺和嗅覺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課堂小結(jié):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幾種感覺、
2.具體認識了觸覺、嗅覺、味覺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課堂反饋:
1.通過 感知天氣變化,通過 感知周圍肯定有正在開花的桂花樹。
2.盲人是怎樣辨認人民幣的?
3.公安警察破案時為何要帶上一只警犬?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食鹽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溶解〉的第一課,主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辨別常見的幾種物質(zhì)是否溶解在水中,認識溶解的幾個特點,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實踐“鑒別各種物體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感受“溶解”的幾個特點。
教學準備
1、 9種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生活中常見的')
2.實驗必備儀器。(燒杯、玻璃棒、聚氣瓶、勺子、濾紙、漏斗、鐵架臺)
3.探究用的表格,1張。
教學流程:
(一)故事引入,質(zhì)疑激趣
1、老師講一個關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
2、學生談談對溶解的認識。
(二)演示實驗,學會操作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燒杯、聚氣瓶、玻璃棒、勺子,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在燒杯內(nèi)裝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鹽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第四步:做好實驗記錄,匯報實驗情況。
(三)親自實驗,了解“溶解”
1、小組分工合作
將全班同學分成8組,每組4人,根據(jù)各自的特長,組內(nèi)分好工。
2、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安全性。
3、小組討論匯報
各小組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所做實驗是“溶解”實驗還是“不溶解”實驗,說說依據(jù)。
(四)分離實驗,解釋“溶解”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漏斗、濾紙、鐵架臺、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課件演示實驗步驟
第一步:折濾紙:先把濾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把濾紙打開,一面三層,一面一層,跟漏斗一樣的形狀;
第二步:放濾紅:把濾紙小心地放入漏斗內(nèi),濾紙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點水把濾紙濕潤,使濾紙與漏斗緊貼。
第三步:放漏斗在鐵架臺鐵圈下放好一個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鐵架臺鐵圈內(nèi),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nèi)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輕輕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將燒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漏斗,不能漫過濾紙。
3、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jié)果
哪些物質(zhì)和水混合后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五)總結(jié)實驗,拓展延伸
1、解釋溶解
觀察實驗表格,了解溶解的特點,知道溶解是指:物質(zhì)放入水中后,變成肉眼看不見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過濾的方法分離的一種現(xiàn)象。
2、布置課外作業(yè),
學生課后研究如何幫冬冬把鹽找回來。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可溶性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物質(zhì)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水的溫度,以及液體是否被攪動。在前幾課的溶解實驗中,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溶解的快慢問題,想到是什么因素影響了溶解的快慢。怎樣讓食鹽溶解得快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想到的是攪拌,因為前面幾課的實驗中多次使用了攪拌的方法,他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本課從“攪拌對溶解的影響”這個對比實驗入手,到學生自行設計“怎樣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zhì)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怎樣加快方糖的溶解?經(jīng)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好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對溶解已有一定認識,在前面的實驗中也用到過攪拌的方法。對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比實驗是證明各種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學生剛剛接觸這樣的的探究方法,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zhì)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導學生經(jīng)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3、在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科學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逐步發(fā)展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通過實驗驗證加快溶解的方法
學習難點:對比實驗中單個變量的控制.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fā)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并學會記錄。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西瓜)
(2)它是從哪里來的?(地里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才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么?
小結(jié)并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里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并記錄。
結(jié)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fā)現(xiàn)西瓜這么多的秘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知識目標是指導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思想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態(tài)度。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典型課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層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點,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解決新問題。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據(jù)事實材料推測分析是誰擋住了太陽光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或聲像資料。
2.月相形成的實驗材料。
3.CAI課件
、偃帐澈驮率嘲l(fā)生時的情境動畫。
②日食和月食發(fā)生時三球位置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問題。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資料,初步談談對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認識。
2.分小組匯報交流情況。
3.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能收集到這些有價值的資料,為學好本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剛才有同學談到據(jù)老人們說日食和月食是天狗在吃太陽或月亮,每到這時,人們都要拿出鍋碗瓢盆來敲敲打打,好趕走天狗,真有天狗吃日、天狗吃月這回事嗎?當然沒有,我們就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這是怎么一回事吧!
4.板書課題。
二、指導認識日食的成因及種類。
1.教師課件演示日食發(fā)生的動畫,學生觀察。
2.教師發(fā)給每一組一張日食發(fā)生時的一組照片圖及我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日食的時間記錄表。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日食發(fā)生時都有哪些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3.學生分小組匯報,教師逐條板書。
4.教師根據(jù)以上學生匯報,組織學生討論:是什么擋住了太陽的光?你的理由是什么?
5.學生匯報,教師形成如下板書
現(xiàn)象:分析
、俪驶⌒螡u缺→是球體
、谧晕飨驏|漸缺→自西向東運動
、塾袝r整個太陽被擋住→從地球上看,兩球大小差不多
、馨l(fā)生在農(nóng)歷初一→三球在同一直線上。
6.學生實驗證明以上分析是否正確。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學生手持乒乓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把學生頭部當?shù)厍颍纯丛谠鯓忧闆r下看不見太陽。要求學生實驗后畫出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7.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實驗情況,并抽查學生所畫示意圖。
8.教師課件演示日食成因示意圖,學生想象日食形成過程并把研究結(jié)果寫下來(小組相互交流完善)。
9.學生利用教材認識日食的種類。
三、研究月食的成因。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日食的形成原因,月食的形成原因又是怎樣的呢?老師想讓同學們首先自主研究,然后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進行合作研究。
、僭率嘲l(fā)生在農(nóng)歷的什么時候?這時候地球、太陽和月球的位置是怎樣的?
、谠率硶r,月亮的哪一邊先出現(xiàn)陰影?為什么?
、墼率呈窃鯓有纬傻模
2.教師組織學生根據(jù)以上問題討論交流。
四、教師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日食和和月食的形成,使我們知道了任何自然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是自然事物運動變化的結(jié)果,因而我們要從小相信科學不迷信,從小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2、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知道環(huán)形山的形成。
4、了解宇航員是怎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究的。
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的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等,沙盤、大小不一的石子、記錄紙、牙簽、手電筒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月球的基本情況。
。1)教師講解:人們從古代起,就開始對月球發(fā)生了興趣,不斷對月球進行著觀察和探索,并幻想著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fā)達,所以人們就編造了不少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直到17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并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這以后,人們對月球的觀察不斷深入,天文學家開始用更大的天文望遠鏡進行觀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觀察月球向著地球的一面。
。2)提問: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一定會知道不少有關月球的科學知識,誰能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僭虑螂x地球有多遠?
、谠虑虻拇笮≡鯓?
③月球上有什么?沒有什么?
④月球上溫度如何?
、菰虑蛏嫌幸幔看笮≡鯓?
學生回答。(教師應組織學生首先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再請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學生的答案,很可能不太確切,教師應認真去聽,并整理正確的答案,為下一步歸納小結(jié)做準備。)
二、討論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做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
。1)組織學生討論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2)組織學生做相關的試驗:①把沙子倒進沙盤,均勻地晃動,使沙子的表面盡量平坦。把牙簽垂直插進沙子的中心,牙簽的一頭要能碰到沙盤的底部。在牙簽與沙面相接的地方用彩筆做個記號,這個牙簽就相當于標尺。②從不同的高度將大小不一的石子丟入沙盤中。用一根尺垂直立在沙盤的旁邊,用另一只手拿著石于到沙盤的上方,確定好高度后,松手丟開石子。③小心地拿走石子,盡量不要碰著沙子。石子在沙盤中砸下一個坑,把牙簽按照剛才插入沙盤的方向再次插進沙坑的中心,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做個記號。④用小尺測量兩記號之間的距離,確定沙坑的深度。
(3)在獲得大量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環(huán)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關。
。4)模擬實驗完成后,讓學生用手電筒照射沙盤上的坑,觀察影子的變化,討論什么時候看環(huán)形山效果最好。
三、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登月工程。
。1)播放幻燈片,創(chuàng)設情境:美國人在1969年7月20日 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2)談話:同學們,你們想上月球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內(nèi)部消息,我們中國馬上也能上月球了,而且以后我們國家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發(fā)展月球旅游業(yè)。月球旅游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對月球知識非常熟悉的人作為導游,如果同學們能成為導游,就能免費上月球啦!
。3)學生介紹已有的月球知識,討論自己最想了解什么內(nèi)容。
教學反思:本課中有一個實驗,內(nèi)容是模擬環(huán)行山的產(chǎn)生。實驗用細沙代替月球表面,用大小不等的石子代替流星與隕石,用石子撞擊細沙模擬流星與隕石對月球的撞擊,從而研究環(huán)行山的大小與隕石大小和撞擊速度的關系。實驗分兩步,第一步是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從相同的高度落下,第二步是用相同的石子從不同的高度落下。
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實驗前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實驗要求,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然而在實驗中卻暴露了不少問題,有的撞擊點重合,有的撞擊點過多,難以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有的對兩步的要求不明確,實驗混亂,沒有觀察價值。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9-07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08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26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科學教案09-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