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平時學過的圖形。
2、發(fā)展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認識、辨認各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一、借助七巧板,認識平行四邊形。
1、出示七巧板,講解,這叫做七巧板。
2、5號圖是什么形?————號圖是三角形。
3、3號圖是平行四邊形
4、說說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5、這些圖形中有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哪些圖形比較大,哪些圖形比較小,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業(yè)頁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導學生進行拼圖。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還能有不同的拼法嗎?
三、練一練
1、拼出書中圖形,想一想這些圖形像什么?
2、講“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還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圖形。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覺得有趣嗎?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圖形游戲,它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后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征。
3、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境鍪緢D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征。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著學生的發(fā)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xiàn)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倮蠋熃淮占腵場地范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趯W生收集、交流信息。
、鄯答。(引導學生邊說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fā)現(xiàn),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匯報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
、偌饧獾。
A、示范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么嗎?想給它叫什么?(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發(fā)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說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制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制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于它你了解了多少?
2、延伸:關于角,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了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交流。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活動,能正確辨認從物體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熊貓玩具、汽車玩具、小黑板、動物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0)播放多種動物叫聲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動物,同時問:“低估是怎樣猜出來的?”
。1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同學們猜是什么動物。
(1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熊貓玩具放在桌上,小組同學在各自的位置觀察熊貓的形狀。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學生畫看到的熊貓形狀。
(3)展示圖畫。請小組長把本小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大家畫的熊貓形狀都不一樣?
(13)請同學們交換位置再觀察,再畫一畫所見到熊貓的形狀。
三、應用拓展。
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汽車玩具擺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汽車形狀。教師同是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四、評價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放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許多數(shù)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同時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激發(fā)學生觀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三、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觀察物體的結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體與視圖間的聯(lián)系。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第3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進一步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 進一步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復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對時間有更深的`認識。
難點: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
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練習課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謎語引入
啟發(fā)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著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么?(鐘表)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認識時間》。
二、復習幾時
。1)誰來說說鐘面上有什么?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shù),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并引導學生小結:①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②當分針指著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復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xiàn)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鐘,引導5分5分地數(shù)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板書:1時=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師撥時刻(7:45、 10:50、 11:15、 1:35),學生在紙上寫一寫,說一說。
。2)老師說時刻(3:45、 1:25、 4:05、 6:55),學生撥鐘面。
強調:表示分的數(shù)要占兩個位置,不滿10分的要用0來占位。
四、復習經過的時間
。1)4時再過5分是( )。 (2)10時30分再過10分是( )。
(3)8時45分再過5分是( )。 (4)5時56分再過( )分是6時。
五、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01頁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2題。
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六、總結提升
這節(jié)復習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yè)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y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xiàn)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容】:課本P9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數(shù)字卡片、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有3張數(shù)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shù),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shù)?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
1、出示例題
如果用著3張數(shù)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shù)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果,為什么擺兩位數(shù)卻有6種結果呢?
擺兩位數(shù)跟卡片的位置有關,加法算式的結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和“倍”有關的具體問題,知道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學重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圖。新課
1、第一排擺:4個圓片
第二排擺:8個圓片
問:第二排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排圓片的個數(shù)的幾倍?怎么解答?為什么?
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第一排擺:2個圓片
第二排擺:是第一排圓片數(shù)的3倍。
問:第二排擺( )個。
誰是一倍數(shù)?(第一排的圓片數(shù))第二排的圓片數(shù)是第一排圓片數(shù)的3倍,是什么意思?
3個2 。求3個2 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乘法)
3、比一比1)、2)題,他們有什么區(qū)別聯(lián)系?
聯(lián)系:都是和倍有關的問題。第一題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即是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用除法。第二題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數(shù)。
4、讀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說一說。
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小牛說:我買了3枝筆。
小狐貍說: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問題:1、小;硕嗌馘X?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
分別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1、小;硕嗌馘X,找到小牛買什么花了多少錢?(3枝鉛筆)每枝鉛筆多少錢?就是求3個2元是多少。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狐貍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錢就是一倍數(shù)。就是求4個2是多少。
三、練習。
1、畫一畫。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幾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幾朵花,就是問15里有幾個3.
2、○有3個,△的個數(shù)是○的2倍,△有幾個?
△的個數(shù)是○的2倍,那○的個數(shù)是一倍數(shù)。就是問2個3是多少。
49頁練一練
1、看圖列式。
1)長鉛筆的長是短鉛筆的2倍。短鉛筆長8cm,短鉛筆的長是一倍數(shù),求長鉛筆的長就是求2個8是多少。
2)一倍數(shù)是5元,10元是5元的幾倍,就是問10里面有幾個幾。
2、河馬有7匹,是一倍數(shù)。斑馬的匹數(shù)是河馬的5倍,斑馬有幾匹。就是求5個7是多少。
紅珠是白珠的幾倍。白珠是一倍數(shù)。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即求6里面有幾個2.
3、找清數(shù)量關系。數(shù)量關系要對應。
條件: 面包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小轎車上的2倍。 面包車上有6位乘客。 大客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面包車上的2倍。
問題:1)大客車上有多少人?
解決:大客車上的人數(shù)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上的人數(shù)有關系。)什么關系?倍數(shù)關系。誰是一倍數(shù)?(面包車上的人數(shù))就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幾個幾。
2)小轎車上有幾位乘客?
解決:小轎車上的乘客數(shù)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的人數(shù)有關)什么關系?面包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小轎車上的2倍。面包車有6人,幾時問6是幾的2倍。求一倍數(shù)。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即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fā)現(xiàn)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xiàn)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ò鍟鴰讉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ɡ蠋熓种负诎迳系拇鸢福槭裁从械男∨笥芽吹降氖侨N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xiàn)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ɡ蠋熝惨,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fā)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xiàn)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 ,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的]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體驗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統(tǒng)一度量衡的過程。
[教學材料及準備] 軟尺、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①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诜止っ鞔_,注意合作
、塾米约合矚g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利用課件舉例講解記錄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長 寬 1 7 3 2 3 4
看一看,誰用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巧妙? 學生測量。(10分鐘)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發(fā)現(xiàn)典型數(shù)據。
四、交流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現(xiàn)矛盾學生:
56名學生匯報,用實物投影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學生的記錄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圖畫來表示)。
教師: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礃幼樱瑳]有尺子的情況下,你們用這么多巧妙的辦法告訴老師這桌子有多大。真聰明。但是,你們看看,測量同一張桌子,這幾個得數(shù)一樣嗎?學生:不一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用來量的東西不一樣。教師:(展示同樣是用鉛筆測量的數(shù)據對比)都是用鉛筆量的,得數(shù)怎么還不一樣呢?學生:(展示所用的鉛筆)它們不一樣長。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數(shù)據,我用哪一個呢?
五、繼續(xù)研究教師:
我們用尺子測量一下桌子的長,看看有什么結果。(指令小組長領尺子和發(fā)尺子)學生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教師巡視,糾正學生測量時的小錯誤)
教師:誰來匯報他們組測量的結果?學生1:長是90。學生2:長是27。教師:怎么用尺子量,得數(shù)還是不一樣?哪個對呢?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軟尺有兩面,兩面的刻度不一樣。
教師指導學生辨認軟尺兩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讓學生估量1厘米和1寸兩種長度單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細的對比。教師:要想得出一致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來量。教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統(tǒng)一用厘米的一面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學生測量。教師:哪一組說出你們的測量結果?學生:桌子長90厘米,寬42厘米。(56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六、總結:教師:現(xiàn)在我特別清楚我要買多大的桌子了,長90厘米,寬42厘米。用同一種刻度的尺子測量很方便。厘米是現(xiàn)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類發(fā)明尺子、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之前,就像我們開始測量桌子的.長、寬時使用的方法一樣,利用手拃、步伐或身邊物體的長度做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至今,在人們沒有帶尺子的時候,仍然會這樣估測物體的長度,例如媽媽給孩子買衣褲或鞋的時候。
[教學建議] 學生的測量活動和交流匯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分析數(shù)據是這節(jié)的精華,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課后評價及分析] 課程設計符合人類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過程,學生在親身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靠教師僅僅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他們不僅知道怎樣測量長度,還知道了長度為什么有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又是怎么來的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的第2節(jié)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jié)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xiàn)實情境,提出并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并經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后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wěn)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xiàn)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于創(chuàng)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lián)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shù)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shù)學信息,根據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并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梢哉垘讉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shù)。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shù)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著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頁例1、例2及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學習分物體的一些方法,為教學除法作準備。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我能行)
1、口算(題略)
2、填空(題略)
二、新課教學
。ㄒ唬┳灾黝A習,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數(shù)學書上66頁的例題1,并動手分一分,有6個,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幾份?有幾種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ǘ┖献魈骄恳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教師:同學們,能把6個五角星分成兩堆嗎?
學生獨立分五角星,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在匯報各種分法,并把學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現(xiàn)在屏幕上。
教師:哪一種分法最特殊?為什么?
學生:分成3和3,因為每堆一樣多。
教師:像這種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生齊讀。
2、當堂達標
、排袛嘁韵赂黝}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斷: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
。ㄈ┖献魈骄慷
1、分鉛筆,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師出示12支鉛筆。
教師:現(xiàn)在老師手里有12支鉛筆。如果把這些鉛筆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個盒子放多少支鉛筆?
隨后學生動手分一分,把12個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組內交流各種分法。師請生匯報演示。
2、老師課件展示并總結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個1個地分
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次2個2個的分
每次4個4個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這樣分,太麻煩了!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想:3個幾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鉛筆。(生齊讀)
。埸c評:讓學生結合一共12支鉛筆和3個盒子先猜一猜每個盒子里放多少支鉛筆,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在交流各種分法時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聯(lián)系起來,為學習除法的認識作準備。]
4、當堂達標
請同學們完成數(shù)學書68頁練習十五的1、2題。
三、總結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shù)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數(shù)學的信心。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游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游樂場
游樂場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數(shù)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么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匯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zhàn)?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匯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7”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1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么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shù)字叫什么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shù)”,“×”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后小結
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第二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里可熱鬧啦!讓我們跟著樂樂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里。你們猜樂樂會怎么放呢?
師:不著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并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這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著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著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里。(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 ○○○ )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里,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里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是本節(jié)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實際上,從對大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實踐活動中要獲得的是試商的經驗。
教學設計
。ㄕn前準備:把30名學生分成6組,分別是兩個4人組,兩個5人組和兩個6人組。)
活動一:介紹每組人數(shù)。
(通過了解各小組的人數(shù)情況,復習平均分的含義。)請小朋友介紹自己所在小組的人數(shù),要求是:不能直接說出人數(shù),但可以出一道與平均分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讓大家算出你們小組的人數(shù)。
根據每組小朋友介紹的情況,大家思考:今天我們班的分組是平均分嗎?為什么?如果平均分組,每一組有多少人?
活動二:分20塊糖果。
1.提出問題。
展示一包糖果請小朋友觀察,猜猜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動手分一分。
請小朋友用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每次分幾塊?幾次分完?然后,動手分一分。
在分的時候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展示表格)橫著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豎著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數(shù),中間表示每次分的結果。
。▽W生在分的時候,教師巡視輔導,請個別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體會分法的多樣性,更要體會平均分小數(shù)目的物品時應用乘法口訣的簡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體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臺展示自己的表格。對每一種分法,都要引導學生邊分邊估:每次分了多少塊糖果,還剩多少?幾次分完?
發(fā)現(xiàn)一次就能分完20塊糖果的,請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勵學生把平均分與應用乘法口訣結合起來。
活動三:分100塊糖果。(大數(shù)目的平均分)
1.提出問題。
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塊的問題解決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還會分嗎?
拿出一大包糖果,讓小朋友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估計它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多少塊?
2.分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塊糖果,這么多糖果怎樣分呢?第一次分幾塊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再進行分工(有人負責分,有人記錄,有人檢查),最后再動手分,在表格中認真記錄分的過程。
。ń處熝惨暋⑴c小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第一次分幾根,要用去多少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匯報小組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在各組匯報時,要關注是否有以下兩種有價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問他們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肯定。(在夠分的情況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幾根,還剩幾根。如6人小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個10就是60,還剩40根。
。2)在一邊分一邊估算的過程中,用上乘法口訣的。
對于6人小組的分法,還要著重引導思考:剩下的4根為什么不繼續(xù)分。
4.小組討論。(給學生再次機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
讓你們重新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本組的`每一位同學,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活動四:制定乘車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各種乘車的意見。)
有3種車: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樣乘車比較合適?
教學反思
1.運用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課堂教學開始時,我引導學生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的人數(shù),體會人數(shù)不同不是平均分,把抽象的平均分的意義蘊含在具體的生活中,使數(shù)學生活化。
2.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chuàng)設了分糖果的情境,通過兩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
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
在解決分100塊糖果的問題時,在活動前我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明確分工,在活動時又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在分較大數(shù)目的物品時,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每次不必一塊一塊地分,邊分邊根據剩下的數(shù)量來確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適。在課堂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感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3.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yǎng)。本節(jié)課,我結合教學內容,在每次動手分糖果時都設計了一個較好的小環(huán)節(jié)觀察估計糖果的塊數(shù)。特別是第二次估計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塊時,引導學生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培養(yǎng)學生有依據地進行估計活動,創(chuàng)設了一次提高估計意識、增強數(shù)感的機會。上完課后,我感覺到對大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策略,學生感知得還是不夠,特別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在分100塊糖果時,我是否可以這樣提問: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每人大約可以分到多少塊?因為學生具有100以內加、減法的知識,應該能夠說出至少10塊。
案例點評
教師結合教材與當時的講課情況,開展了介紹小組人數(shù)和兩次分糖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在分糖果的活動中,教師在尊重學生分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分法的多樣性,體會分大數(shù)量物品時哪一種分法比較合適。另外,在這節(jié)課中,每次分糖果前,教師都讓學生先估計有多少塊糖果,再開始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只是課堂有些超時,教師是否應該根據當時課堂的活動情況,及時地調整和取舍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一個活動租車方案 可作為備用活動,有時間則進行,沒時間則舍棄,這樣的課堂才更自然、鮮活。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2-08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實用]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8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3-09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第三單元11-07
初一上冊數(shù)學教案02-10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2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