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范例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比較了解事物間的細微差別,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3. 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學會使用工具進行驗證的科學方法。
二、 教學重點
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三、 教學難點
1. 讓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四、 教學準備
小組材料:一小團米飯、一些大米、一次性飯碗1只、水桶1只、金屬湯匙1個、淀粉、一次性筷子4雙、蠟燭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紙5張、棉花簽2根、培養(yǎng)皿1只、毛巾1塊、廢物盤1個、塑料藥匙1個。
教師材料:一次性筷子1雙、金屬湯匙1個、淀粉1小包、白紙1張、米飯、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簽1根、廢物盤1個。
五、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1分鐘)
談話:(出示米飯)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米飯。(板書課題:米飯的.觀察)
。ǘ 觀察米粒與飯粒有什么有同。(8分鐘)
1. 現(xiàn)在,我們來比較一下米粒與飯粒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比較?
。ù笮、軟硬、粘手與不粘手、顏色、形狀、香味、味道)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3.匯報比較結果。
4.有同學發(fā)現(xiàn)米飯越咀嚼越甜,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試兩次)
有誰知道原因嗎?(板書:淀粉)
(三) 淀粉的觀察(29分鐘)
1. 觀察淀粉(14分鐘)
。1) 談話: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經(jīng)過咀嚼后會變成有甜味的糖類。同學們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樣的嗎?可以用什么方法觀察?
學生觀察淀粉,并匯報。(白色、細、滑)
。2) 剛才,同學們通過看、摸、聞觀察了淀粉,現(xiàn)在金老師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湯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淀粉會有什么變化呢?大家動手觀察一下。
。3) 如果把這淀粉糊用火加熱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想做這個實驗嗎?
這個實驗要用火,所以特別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淀粉像米粒一樣加水加熱后變大了。)
2、碘淀反應(14-15分鐘)
。1)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點蠟燭、拿米飯,手都弄臟了,現(xiàn)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個組動作最快。
洗干凈了嗎?金老師不放心,我請一樣東西來幫忙。(出示:碘酒)認識嗎?有什么用呢?教師示范消毒。(給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學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談話:消好毒了嗎?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在每個課桌里都有一張白紙,請大家把它拿出來,F(xiàn)在,請每個同學用這兩個消過毒的手指,撿出4粒米飯,排列在這張白紙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齊,二不要把飯粒弄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匯報。
是不是你把飯粒弄臟的呢?猜測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應
談話:淀粉遇到碘酒真的會變色嗎?你有辦法驗證嗎?(師提示用滴管)好,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會變色呢?
學生檢驗米粒,并匯報。(師板書: 變色)
。ㄋ模 復習鞏固:(2分鐘)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你還想研究什么?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并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么和如何著手做。
2.能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搜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fā)現(xiàn),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搜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保シ乓曨l或閱讀一段有關宇宙單元的。
。玻治觯
。ǎ保┻@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nèi)容?
。ǎ玻┠男┦俏覀円呀(jīng)學習了解過的內(nèi)容?哪些是新知識?
。ǎ常┩ㄟ^《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么?
。ǎ矗┻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常砗头诸悾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辦報步驟:
。1)根據(jù)主題每個同學分頭搜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jù)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nèi)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并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相關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保涣鱾人搜集的圖文資料,并進行整理和篩選。
。玻畬W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保懻摚
各小組已經(jīng)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玻中〗M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常中〗M展示科普小報。
。矗w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與交流。
1.集體交流:
。ǎ保┩ㄟ^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ǎ玻┬蕾p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ǎ常┩ㄟ^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希望大家回家后繼續(xù)學習宇宙知識,了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科學教案 篇3
一、林奈與生物分類
分類學之父---林奈
分類方式:界、門、綱、目、科、屬 、種。
二、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進化學說改變了神創(chuàng)論。
小結:
練習:導航第七頁1-4
教師指導
分組討論
學生講述,教師引導
教師講解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小 結這部分內(nèi)容有些同學可能在CCTV10或DISCOUVER節(jié)目中已有所了解,因此應以共同交流,教師補充為主
這些知識易于理解,且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因此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SQ3R法:
1、S:瀏 覽,即快讀或略讀一節(jié)課文。
2、Q:注意這段文字回答了一些什么問題。注意標題或黑體字等所提供的信息,作者往往用這種方法來強調(diào)主要概念或主要詞匯。
3、R仔細閱讀這節(jié)課文。
4、背誦有關問題的答案。
5、R:復習這段課文,找出先前忽 略的問題。
提 高 與 發(fā) 展教 學 反 思
18世紀之前,世界上成等待中上萬的植物沒有統(tǒng)一 的名稱,往往同一種植物有幾個名稱,或幾種植物用同一個名稱,這給研究植物帶來很大困難。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 778)改變了這一混亂狀況。他創(chuàng)立的“雙名制命名法”(簡稱“雙名法”),給每種植物起兩個名稱,一個是屬名,一個是種名,連起來就是這種植物的學名,好像人有了姓和名一樣,這個命名法直到現(xiàn)在仍在使用。從1732年起,林奈留 學荷蘭,獲得了醫(yī)學博士學位。他周游了荷蘭、英、法等國,系統(tǒng)整理了自己多年的考察資料,發(fā)表了許多著作,包括劃時代巨著《自然系統(tǒng)》。在這部書中,他闡述了礦物的形成,植物的.生長和生活,動物的生長、生活的感覺!半p名法”在書中首次出現(xiàn),從此馳名世界。在上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且給學生講述了有關達爾文和林奈的小故事。學生非常感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大屏幕,否則,向?qū)W生展示的資料更多。
科學教案 篇4
教師播放教學資料【玩蹺蹺板】
師:看過這段視頻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師: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下蹺蹺板平衡的秘密。(板書)生:體重重的把輕的壓起來了。
生:只要使大一點的力氣就能把對方壓起來。
生:在什么情況下蹺蹺板才能平衡呢?
為什么兒子把爸爸壓起來了?利用對媒體課件的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一個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開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所在。
猜想假設:
師:你們都玩過蹺蹺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呢?
師小結:同學們,這些只是我們大家的猜測有可能對也有可能不對,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對不對,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證明嗎?
制定方案:
師:怎樣做實驗呢?
師:這樣吧,你們每一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我給大家準備的材料,來討論制定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
師:誰先來說一說?
師:你說的這個小蹺蹺板實際應該叫杠桿尺。
師:除了這些你們認為還應該注意什么?
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記錄好呢?
。▽W生整理設計、討論記錄方案)
實施探究:
師:大家已經(jīng)做好了實驗的準備工作了,現(xiàn)在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多,誰的記錄詳實?
通過剛才的實驗,誰能說一說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誰能從兩邊掛的鉤碼數(shù)量和距離說一說。
師:組內(nèi)交流一下吧!
師:找一名同學上前來邊說邊演示給大家看。
師:你們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師:你上前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好嗎?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是不是還有一些平衡的規(guī)律我們沒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師小結:除了我們找到的規(guī)律還是有別的`平衡規(guī)律的,比如離支點遠掛的數(shù)量就少,離支點近掛的數(shù)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師:現(xiàn)在你們找到了剛上課時提出問題的答案了嗎?
師:誰能來說一說?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guī)律,請大家看這段視頻資料。【走鋼絲】
師生交流: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嗎?
。ń處煶鍪咎炱,介紹天平,學生親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兩邊一樣重能平衡。
生:兩邊位置一樣平衡。
生:做實驗。(齊)
。▽W生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匯報)
生:制作小蹺蹺板來做實驗。
生:用杠桿尺和鉤碼、尺子來完成實驗。
生:安全。
生:做好記錄。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W生匯報交流)
生: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生:我發(fā)現(xiàn)左右距離不一樣數(shù)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W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2.我發(fā)現(xiàn)左右距離不一樣數(shù)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熱是如何傳遞的。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的設計、操作和研討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科學程序進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熱傳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科學學習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這一基本理念,對科學探究提出了具體的內(nèi)容標準。教學中,應從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大膽進行猜想,鼓勵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選擇有針對性的實驗進行研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促進孩子科學能力的提高是現(xiàn)階段科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設計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實驗主要包括了:材料選擇、模型設計、結果呈現(xiàn)、評價交流等內(nèi)容?梢哉f:一個好的實驗設計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高低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生素質(zhì)得以發(fā)展的基本需求,它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學目標
通過設疑、探究、研討、運用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熱傳導”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究、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品質(zhì)。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實驗是小學科學課的重要形式,它不僅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實驗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識發(fā)生、形成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習怎樣去設計觀察實驗活動及認識熱的傳導這兩個主要教學任務。我把這節(jié)課的設計為導入、基本活動、擴展活動三個部分,也是逐步推進的三個層次。所以在導入部分我問:如果給紅色一端加熱,綠色的一端會不會熱?我燒的是這邊紅的一端呀,沒有燒那邊綠的一端呀!這個問題學生根據(jù)已有的認知水平,馬上可以說出會熱。并解釋出原因。這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嘗試解釋的層面。
科學教案 篇6
教師要牢牢抓住科學課堂這個主陣地,以教材為依托,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下面為大家分享六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參考!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jù)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fā)點和歸宿的以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的梳理: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采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shù)據(jù)——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態(tài)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于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chǎn)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 為什么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nóng)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臺上示范,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nèi)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么我們以后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nèi)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jù)是什么?想好后,組內(nèi)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nèi)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于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shù)據(jù),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
八、對數(shù)據(jù)梳理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組內(nèi)討論、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shù)狞c撥、指導。小組交流后,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zhì)疑、辯論。教師也根據(jù)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zhì)疑。最后得出實驗結論;仡欓_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jié)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發(fā)揚。
科學教案 篇7
第一單元
1、《杠桿的科學》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由于上學期測評成績很不理想,所以在經(jīng)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后,決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fā)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系,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后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系。
等弄清楚這些關系之后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最后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于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并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jié)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
嘗試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于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從第二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后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2、《杠桿》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杠桿,了解杠桿的作用及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確應用。
在杠桿應用的探索這部分,教學參考中有兩種方案:一是通過實驗,不改變重點到支點距離和物重,只改變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判斷拉力的大小,從而判斷是否省力,學生也能很容易看出兩個距離的大小關系,但是這樣學生參與的很少;二是像課本那樣不給任何數(shù)據(jù),學生自己填,又感覺太難,學生會無從下手。所以我選擇了第二種情況,出示多種數(shù)據(jù),讓學生歸納總結,通過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還是沒有找準學生的位置,致使這個環(huán)節(jié)實驗速度緩慢,時間被耽誤了,草草結束,學生還不是很理解。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給我的最大的感觸是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有時間觀念,要隨時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案,使課堂變的靈活,本節(jié)課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在應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過一個小游戲讓學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為省力何為費力,再進行實驗探索,效果會更好,考慮的也不夠全面。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忽略了學具的使用,這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自我評價與反思。
3、《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本課教學的難點在于不規(guī)則的杠桿工具研究,關鍵要讓學生體驗典型幾種杠桿的情況。經(jīng)過我的課堂教學感受除了讓學生動手體驗,更要用視頻播放來分析
杠桿的三個點會更好,原因:第一,學生自己在操作的時候,自己雖有體驗,但有時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直觀的一種感受。第二,其余同學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學生一般不去注意。所以,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感受,還要讓學生看視頻,這個視頻當然是重復做開瓶或者撬開奶粉罐的動作。
杠桿類的工具的尋找在書本上有10個例子,這些例子有些比較簡單,有些比較難,對于像切紙刀、筷子、核桃夾、訂書機這些要做具體的分析。
本課的拓展知識點就是費力杠桿作用,生活中有省力杠桿,為什么還要造一些費力杠桿呢?這一點的分析對于學生深入杠桿概念很有好處,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范疇。
4、《輪軸的秘密》
本課教學“輪軸”的秘密,對學生而言,輪軸雖是一個新的簡單機械知識,但生活中的應用卻相當廣泛,在教學中,要努力喚起學生的潛意識,當他學完這課后,他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個道理啊!”,并會去關注生活中更多蘊含著科學道理的事物和現(xiàn)象。
為了讓學生能有切身體會,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水龍頭和一把螺絲刀。水龍頭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學?蓻]有,最好找那種“輪”可以卸下的水龍頭,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下,在軸上用力扭水龍頭那費力的感覺,就對“輪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最后,讓學生例舉生活中應用了輪軸的現(xiàn)象,學生能說出很多很多,除了書中五種,還提到了:自行車的龍頭、鑰匙、電扇開關等等,開紅酒的開瓶器等等。充分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機械應用無處不在,機械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本課教學,也更使我感覺到科學課的材料準備很重要,課前教師自己的操作體會很重要。如果沒有這些準備,上課時就要事倍功半,就要出洋相。
5、《定滑輪和動滑輪》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相對比較簡單,課堂中著重讓學生理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這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關鍵,否則學生會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相互混淆。
通過實驗學生很容易得出相關的結論,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學生能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很快就發(fā)現(xiàn),只是這里教師要提醒孩子去分析用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的方向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明了改變力的方向問題。學生在寫結論的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喜歡把“改變用力的方向”簡寫成“改變方向”雖然只相差幾個字,但這幾個字在這句話里的含量還是很高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最后要強調(diào)這點。
從課的深度來看,本課挖深一層就可以從杠桿的原理來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這讓學生在理解滑輪的概念的時候又增加印象了。
6、《滑輪組》
滑輪組一課的教學我在課堂上還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遺憾是實驗材料不夠,沒能做多組滑輪組提升重物的實驗。
如果放棄了多組滑輪組的實驗操作,那勢必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一組滑輪組提升重物的實驗操作。根據(jù)實驗盒內(nèi)的材料要裝一個滑輪組是能完成,但是跟書本上的裝置略有一點不一樣,為了看看檢測學生的能力,我讓學生自己看著書本
上的裝置,然后從實驗盒內(nèi)選取相應的材料來進行操作,通過課堂實踐有一半的學生能完成這個裝置,這一過程花費的時間稍長一些,近10分鐘,但我覺得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是有所提高的。
7、《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一課的實驗不難,根據(jù)六年級孩子的水平應該可以很輕松通過自己設計實驗計劃并完成實驗。
我在選擇材料上得到集體備課時大家的建議,最后選擇用塑料盒加鉤碼當做重物來進行實驗,斜面則采用《光學實驗盒》的盒蓋當做斜面。選擇材料的意圖:第一,選擇斜面與重物之間的摩擦力要盡量縮小。第二,重物方便直接提升和加鉤碼。第三,大小要適宜。材料的選擇跟實驗的成功以及上課時的效率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實踐,這樣的材料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對于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我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和坡度大小與拉力之間的關系外,我還重點設定讓學生理解到達同一高度,選擇不同斜面坡度的方法,分析選擇不同坡度的理由是什么,從而進一步學習坡度大與坡度小的利弊關系,這跟生活實際是緊密相關的。
通過課堂教學25分鐘時間完成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坡度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系,剩下的15分鐘探討斜面的作用,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以及分析斜面坡度大小的利弊關系。這樣的課堂結構安排時間緊密,效率提高,內(nèi)容落實到位。
8、《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自然要把自行車搬到教室里了。
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有些難度。難度一:學生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的部件只能找到幾處地方;難度二:這些部件利用的簡單機械比較難把握。這樣的兩個難點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有些勉為其難了,經(jīng)過調(diào)整,我將自行車上的部件告訴學生,讓學生來分析這些部件利用了什么簡單機械來工作,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有信心。
以后的教學建議:1、這一課中有幾個部件比較難判斷它屬于什么簡單機械的類型,我們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再次分析他們的類型,有:手剎、制動架、后座夾,視頻的效果應該會很不錯。2、踏腳用力帶動后輪轉(zhuǎn)動的整個過程是由鏈條和齒輪來完成的。建議拆卸擋板,把齒輪和鏈條全部露出來,這樣會更加清楚觀察到里面的結構。
第二單元
1、《抵抗彎曲》
本節(jié)課,我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認識柱子和橫梁;第二部分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即探究橫梁的寬度與厚度和抗彎曲能力的'關系;第三部分則是綜合運用研究橫梁平放與豎放。課后,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
上好這節(jié)課,我認為在實驗中要使學生很好地把握控制變量法。因此,在實驗之前,我讓學生討論為使實驗公平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有的學生說“墊紙橋的高度都要統(tǒng)一即橋的高度相同”,有的也提出“橋架空的長度要保持一致”,有的學生補充“墊圈要放在中間,并且要輕放”。在我的引導之下,又得到了統(tǒng)一的彎曲標準——紙梁中間接觸桌面。這些回答,很好地
解決了如何控制變量法。為了使學生更清楚明白這幾點,我綜合概括后以課件的形式放映。但是,由于我的倉促,學生看的時間過于短。經(jīng)過這次實驗,我發(fā)現(xiàn)在今后實驗素材的準備上,我要更加地仔細,清楚講明要求。
2、《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本課是在上一課研究了“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改變形狀對增強抗彎曲能力的作用。本課的實驗操作仍比較簡單,教學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上。在教學安排上,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通過實驗,應用結論再分析解決生活中的事物。
上課初,讓學生看看生活中將各種鋼材、鋁材加工成各種形狀的圖片,最好是生活場景圖,如屋頂雨篷、鐵路鐵軌等,這樣學生更能明白這些形狀的材料應用在哪里,而書本中的插圖是堆放著的材料比較抽象。如果能找些這樣的材料給學生看看,就更好了。我找了些塑鋼窗的邊角料、角鐵等,豐富學生的認識。由此引入思考:為何要加工成各種形狀?解決這個問題,開展驗證性實驗。實驗的操作很簡單,實驗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他們設計出各種形狀,不要僅局限于書本中的幾種形狀。這個實驗,只能改變紙的形狀,其他各項條件均不能變化,所以給學生提供數(shù)張大小、材質(zhì)一樣的紙,同時,考慮到某些形狀上面無法擺放墊圈測試承重力,我給學生提供回形針,可以將回形針折好掛在紙橋上掛墊圈測試。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讓學生意識到,同樣的紙,改變形狀就能大大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就可以了,不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分析哪種形狀的抗彎曲能力會更大,這并不是本課所追求的,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讓他們課后再開展這方面的探究,不應再課堂上深究。為何改變形狀就能大大提高紙的抗彎曲能力?引導學生結合上一課的研究結論進行分析,還是比較容易能夠解決的,改變形狀后,雖然因為減少了寬度而損失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所以大大提高了紙的抗彎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拱形這一形狀,學生還是認識和熟悉的,但拱形有多大的力量,學生卻沒有太多太深入的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但要認識到拱形承重的力量,還需要知道拱形為何能承受較大壓力的原因,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這個難點的突破,必須借助于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使學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
本課實驗在操作上并沒有什么難度,重在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進行思考分析,從而推理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搭一個西瓜拱的活動,有必要稍作改動。第一,這個季節(jié),西瓜是挺貴的,教學成本太高;第二,西瓜拱的效果也不見的最好;第三,課堂上操作存在一定難度。我的處理是:1、教師用冬瓜演示搭一個冬瓜拱,然后壓重物,如鉤碼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其也去嘗試一下。之所以選用冬瓜,是因為其即便宜易得,而且操作也方便。教師演示指導時,要特別說明冬瓜塊的切法:刀口指向圓心。2、課外要求學生回家用冬瓜也搭個冬瓜拱試試,做完后冬瓜仍可燒菜吃不會浪費。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24
科學教案(精選)10-07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