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透鏡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同發(fā)聲體發(fā)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4.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及它們對光的作用
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后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透鏡一組、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光源、老花鏡、近視鏡、實物投影儀、手電筒、激光筆、學生多功能光學工具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問:在前一章光現(xiàn)象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了解的鏡子是什么?
生: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問:那么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鏡子?
生:(比如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問:你們講到的這些鏡與我們第一章所講到的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有什么不同?
(分別出示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
觀察后得出結論: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都是面鏡,不能透過光線,光線在面鏡的反射面上發(fā)生反射。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則能夠透過光線,凡是類似的這一些片我們都叫做透鏡。
還有哪些是我們經?匆姾徒佑|到的透鏡呢?(圖片展示:照相機的鏡片,望遠鏡的鏡片、顯微鏡的鏡片等等)
二、進行新課
[師]和面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一樣我們也從形狀上對透鏡進行區(qū)分(課件演示凸透鏡、凹透鏡)并先在實物投影上出示一塊凸透鏡并講解: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然出再出示凹透鏡并講解。然后兩相對比
。凵萃哥R包括兩種: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透鏡在形狀上與剛才的這兩塊透鏡有稍許不同,你們怎樣區(qū)分它們,通過什么方法來區(qū)分它們。
。蹘煟菹瓤次彝队俺鰜淼.這幾塊透鏡分鐘是什么透鏡,辨認一下。
學生討論
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辨認它們的?對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反之則是凹透鏡
。òl(fā)下一組透鏡,其中既有凸透鏡也有凹透鏡,讓學生自行辨認它們。簡單的直觀的通過觸摸來辨別透鏡。)
凸透鏡和凹透鏡是怎么畫出來的?
課件演示
我們看到兩個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兩個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間部分就是一塊凹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軸和光心是我們研究透鏡的兩個常用科學術語
下面我們來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取光做凸透鏡使光線會聚的實驗并記錄在白紙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然后取出另一塊不同的凸透鏡讓一位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做一次看結果是否相同。最后換用凹透鏡,重做以上實驗,看有什么結果。)
學生討論
得出實驗的結論: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
從以上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這體現(xiàn)在用不同的凸透鏡做上述實驗時,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離凸透鏡的距離不同。
(課件演示光路圖)
由于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我們看見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之后會聚于一個小而亮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焦點。(這時太陽光與主光軸平行,焦點恰好在主光軸上)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實驗中我們看到不同的透鏡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光路圖)。
從光路圖出發(fā)我們來研究幾條特殊光線通過透鏡后的走向
(分別演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光線恰好通過光心,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學過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發(fā)畫出逆向射入的光線光路圖)。
動手動腦學物理1、2小題作為課堂練習。
作業(yè):物理套餐的相應內容
板書設計:
第三章 透鏡及其作用
一、透鏡
1. 凸透鏡和凹透鏡
2. 有關透鏡的幾個名詞: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3.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2
第一節(jié) 透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及其對光的作用。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后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透鏡一組、光具座、光源、老花鏡、近視鏡、飲料瓶(無色透明、表面沒有波紋、 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實物投影儀、激光演示器、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見過放大鏡,利用放大鏡我們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學的視力不好,配上合適的眼鏡就可以看清本來看不清的物體;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機可以把美麗的自然風光留為永恒的記憶;上課時,老師可以利用投影儀把教學內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課堂教學;醫(yī)院化驗室的醫(yī)生,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血液中的各種細胞;科學家們利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接收來自宇宙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人們對宇宙越來越了解。前邊所說的放大鏡的鏡片、眼睛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都是由透鏡組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同學們想了解有關透鏡的哪些問題?看來同學們對透鏡很有興趣,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要想得出答案,我們就要通過探究和實驗來獲得。
二、新課學習
(一)凸透鏡和凹透鏡
在我們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鏡,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學們認真觀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幾類,找出它們的特征。
學生們在仔細觀察、討論,并進行比較,概括出它們的特征。透鏡有兩面往里 凹 的,也就是中間薄,邊緣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間厚邊緣薄。
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 convex lens) ;把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concave lens) 。
通過大家的觀察、討論和概括,我們認識了凸透鏡和凹透鏡。
板書:一、什么叫凸透鏡?什么叫凹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 convex lens) ;
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concave lens )。
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常用到,我們桌子上放著幫助人們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近視眼鏡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看看它們是什么透鏡( lens)?
遠視鏡的鏡片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近視鏡的鏡片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現(xiàn)在觀察下圖,說說它們中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圖中甲是凸透鏡,圖中是凹透鏡的是乙圖。
我們繼續(xù)認識凹透鏡和凸透鏡,大家仔細觀察,鏡片的兩個表面(或至少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來看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示意圖,了解研究透鏡時常用的兩個科學術語:主光軸和光心。組成透鏡的兩個球的球心連線叫主光軸,在主光軸上有一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這一點叫透鏡的光心,可以認為透鏡的光心就在透鏡的中心。
。ǘ┩哥R對光的作用
同學們現(xiàn)在從透鏡盒中拿出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有亮點出現(xiàn),那你知道亮點是怎么形成的嗎? “亮點”會隨著紙的來回移動而在亮度上、大小上發(fā)生變化。亮點變亮說明它的光進入我們眼睛中的變多,F(xiàn)在,請你動手,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并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換另一個凸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
再換一個凹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紙上能夠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嗎?這說明了什么?用凹透鏡無論如何移動,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這些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們觀察不到光的傳播路徑,所以為了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來設計一個實驗。
做法 1 :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讓光源正對照過去,移動光屏,有亮點。再換凹透鏡重做,將怎么移動光屏都沒亮點。
做法 2 :將無色透明飲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點燃的香頭,在上面要放凸透鏡或凹透鏡,這就形成一個“煙室”,用手電筒對準透鏡照射,適當調節(jié)手電筒和透鏡的距離,觀察透鏡對光的作用,看到通過凸透鏡的光線相互靠攏,通過凹透鏡的光線相互遠離。
板書: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播放動畫: RT010500002817_ 判斷透鏡的類型
通過此練習,分析光路,確定光線經過透鏡是被會聚還是發(fā)散,從而確定通過的透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
。ㄈ┙裹c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陽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 f ocas) ,用“ F ”字母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 f ocal length )。用“ f ”字母表示。
凹透鏡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發(fā)散,它沒有實焦點,但通過凹透鏡的光反向延長也可以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凹透鏡的虛焦點。
播放動畫: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四)動手動腦學物理
1. 拿一兩個凸透鏡試一試,怎樣可以測得凸透鏡的焦距。
方法( 1 ):拿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讓光通過凸透鏡照到白紙上,移動凸透鏡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
方法( 2 ):在光具座上,讓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鏡,移動光源和光屏,找到光屏上很小很亮的點,用刻度尺測出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
2. 焦距的長短反映了凸透鏡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會聚作用強。凸透鏡表面的凸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的長短:表面越 凸 ,焦距越短,每個凸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以下內容:
1. 我們認識了凸透鏡和凹透鏡,而且知道了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2. 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焦點上。
3. 凸透鏡能產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鏡卻能使平行光發(fā)散。
四、板書設計
焦點: F
焦距: f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和方法
1、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2、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模擬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喜悅。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制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像,再經過分析、綜合、最后得出它們成的像。
教學竹備: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硬紙板、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蠟紙、毛玻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節(jié)日家人團聚或外出旅游,總要留影作紀念,攝影師用照相機拍出美麗的風光,動人的場景使人們從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啟迪。這就需要照相機,你們想了解它嗎?今天我們通過觀察、研究走近它,認識它。
二、新課學習
。ㄒ唬┱障鄼C
大家想了解關于照相機的什么知識呢?照相機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神秘的小盒子,里邊到底有什么?照相機為什么能拍照?照相機前面的鏡頭是什么透鏡?照相機的構造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同樣的照相機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實物。坑袝r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時拍出的很暗,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我們常用的照相機叫傻瓜相機?
通過對照相機的觀察和大家收集的資料,看看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哪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收集到的資料。教師適時的引導、評價。
1、照相機前面鏡頭是凸透鏡。想拍全景離景遠點,想拍人大點離人近點。光線強拍出的照片發(fā)白,光線弱拍出的暗。照相機由鏡頭、機箱、調焦環(huán)、光圈、膠片等組成。
播放動畫:快門與采光
播放動畫:光圈與景深
通過播放動畫,讓學生直觀的了解照相機的調光和景深與透鏡的關系。
2、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片上,形成一個像,這個像沖洗出來就是照片。像是怎么落在膠片上?是因為膠片上涂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通過鏡頭的光在膠片上曝光后發(fā)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片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沖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想想做做:
方案 1:用兩個粗細相近的長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在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屏幕,把紙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就制成了模擬照相機。
方案 2:用硬紙板圈成兩個直徑大小相近的,長約15 cm的圓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在直徑較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屏幕。把較小的圓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內,這樣模擬照相機就做成了。
現(xiàn)在我們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對準某個人或物體,拉動紙窗改變透鏡和屏幕之間的距離,能觀察到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一個縮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下圖就是照相機成像的原理示意圖,物體通過透鏡在底片上成一個縮小倒立的像。
板書:一、照相機: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到膠卷上,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二)投影儀
教學中常用到投影儀,現(xiàn)在觀察它的結構,想想使用它有什么優(yōu)點?分組觀察,教師指導。投影儀由燈泡、投影片、鏡頭、平面鏡、屏幕組成。
演示:把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反光鏡)取下,投影片放到載物臺上(正放),調節(jié)鏡頭,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圖案的像,再把反光鏡安上,把圖案打到屏幕上。天花板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用平面鏡使像反射到屏幕上。實物投影儀能直接投影實物。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像。
板書:投影儀上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ㄈ┓糯箸R
我們桌子上放有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也是常用的光學儀器之一,F(xiàn)在用它看書上的字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放大鏡能使書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說明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放大鏡成像和照相機、投影儀不同,放大鏡成像是正立的,投影儀和照相機成像是倒立的。
剛開始移動放大鏡,離書越遠,字越大,到了一定距離以后,字變模糊。伸直胳膊拿著放大鏡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縮小的。放大鏡成的像與物在凸透鏡同一側。
放大鏡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
板書:三、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ㄋ模⿲嵪窈吞撓
剛才我們通過自己動手、觀察、研究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是光通過凸透鏡射出會聚所成。如果把感光膠片放在那里,是可以記錄所成的像,這種像叫做實像。物體和實像分別于凸透鏡的兩側。
凸透鏡成實像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放大鏡所成的像也是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通過凸透鏡射出的光沒有會聚,只是人眼逆著出射光方向看去,感到光是從放置物體那一側成虛像發(fā)出的,所以物體和虛像位于凸透鏡的同側。
凸透鏡成虛像
三、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制作和觀察了解了如下內容:
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像。
2、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鏡是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四、板書設計
一、照相機: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二、投影儀:投影儀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能成一個正立、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4
教學課題
第一節(jié) 透鏡
授課地點
物理實驗室
儀器材料
老花鏡、近視鏡、透鏡一組、光源、刻度尺、白紙板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 知道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2. 過程與方法
(1) 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 通過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的室驗,訓練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
(2) 通過光的折射的知識在實際光學器材中的應用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問題的興趣.
(3)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樂于學習和研究物理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問題提出
1 透鏡的種類
問: “ 在生活中你用過或見過哪些鏡子? ”
調動學生將自己見到過的各種各樣的鏡子都寫出來,并引導學生對這些鏡子進行分類.
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的能讓光透過的這一類鏡子即透鏡.
發(fā)給學生各種類型的透鏡.每個發(fā)給學生的透鏡都要配有鏡頭紙,告訴學生用手摸透鏡時要墊著鏡頭紙,但不能觸摸透鏡的光學面,以保護光學器材,養(yǎng)成愛護光學器材的好習慣.
總結并畫出或投影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透鏡,說明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
學生與老師一起討論舉出各種鏡子 : 穿衣鏡,三棱鏡,哈哈鏡,交通鏡,平光鏡 , 老花鏡、近視鏡等.
學生討論黑板上的例子可分為幾種類型:鏡面是平的,是彎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
學生分別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由學生回答各種透鏡的不同之處:有的中間厚邊緣薄,有的中間薄邊緣.
學生體會近視眼鏡中間較薄,邊緣較厚,是凹透鏡;遠視眼鏡中間較厚,邊緣較薄,是凸透鏡.
結合教材中的講解 ( 可用投影片或課件輔助 ) ,使學生認識到透鏡表面的形狀特征,從而引出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講述《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的旅行家們?yōu)槭裁茨鼙哥R來生火?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學生討論說出幾種不同的猜想,選擇現(xiàn)有器材,自己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探究實驗過程
進行猜想
2 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實驗一:用太陽光找凸透鏡的焦點.
老師指出這一點我們叫它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 ( 注意提醒學生:不要讓太陽光直接通過透鏡射到眼睛,以免損傷眼睛 ) .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換成凹透鏡重復上面實驗,還能否在紙上找到亮點.
每個同學一個凸透鏡,正對著陽光,透鏡另一側放一張白紙或用書本的背面,移動透鏡和紙的距離,在紙上找到一個最亮最小的圓光點
實驗二:觀察手電筒光射向透鏡后,透過透鏡的.光照范圍
引導學生觀察放入透鏡后,透過透鏡區(qū)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圍的變化.
提出:放入凸透鏡和凹透鏡后,看到什么現(xiàn)象 ?
實驗三:用激光演示儀演示.
演示將一束平行光分別射到凸透鏡和凹透鏡時光線的傳播情況,并說明:平行光通過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到一點上,所以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平行光通過凹透鏡折射后變得發(fā)散,所以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把實驗中的現(xiàn)象畫在黑板上.
使手電筒光射向相距小于 10 cm 的光屏,依次把焦距為 10 cm 的凸透鏡和凹透鏡放入手電筒和光屏之間.
討論得出:放入凸透鏡后,光照范圍變小、變亮,放入凹透鏡,光照范圍變大、變暗.
學生練習作圖.
歸納總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 焦點和焦距
根據上面的作圖,給出焦點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還要說明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幫助學生領會虛焦點的含義:除讓學生迎著光看外,可以借助光路圖告訴學生剛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實驗演示每個透鏡的焦點有兩個.它們關于透鏡的中心對稱.再換用焦距不同的透鏡重復實驗,得出焦距越小的透鏡,會聚或發(fā)散作用越明顯.
課堂小結
透鏡的類型,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透鏡對光的作用.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guī)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理解和認識。
【難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提出問題:請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思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的像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的鏡頭比較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離放大鏡比較近,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引導: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呢?進而引出課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二)新課講授
猜想與假設:學生猜想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教師講解: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出示實驗器材:蠟燭、白色紙板、光具座等,介紹光具座的`作用:使燭焰、凸透鏡、光屏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小組討論:根據現(xiàn)有實驗器材如何判斷成像的特點呢?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為時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教師總結:由于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鏡的焦距f有關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變化時,焦距可能是個應該注意的參照距離,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數(shù)前后的成像情況。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總結實驗步驟為:(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記錄物距和像距,同時觀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變化規(guī)律;(2)不斷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調節(jié)光屏的位置,多測幾組,記錄數(shù)據;(3)繼續(xù)向凸透鏡移動蠟燭并調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從光屏一側向透鏡方向看去,記錄數(shù)據。
教師提問:為使像能夠更好被觀察到,燭焰、凸透鏡、光屏應該如何放置?
學生:應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請大家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將數(shù)據記錄在書上表格內。
分析與論證:根據實驗數(shù)據,與學生共同總結實驗規(guī)律,并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板書。
(三)鞏固提高
焦距與像的虛實、正倒、大小有什么關系?
(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yè):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6
授課地點
物理實驗室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儀器材料
照相機的掛圖、投影儀、放大鏡、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復習提問
【問題】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什么?
。▽懗筛卑鍟员銓W生學習新知識時使用.)
【思考、回答】
、賣 > 2f, 2f > v > f, 倒立、縮小、實像
、趗=2f, v=2f, 倒立、等大、實像
、2f > u > f, v > 2f, 倒立、放大、實像
、躸 ⑤u=f , 不成像 引入新課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將應用凸透鏡成像的知識來認識一下生活中的透鏡. 【提問】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身邊跟凸透鏡有關的儀器都有哪些? 【思考、回答】投影儀(幻燈機)、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眼鏡等. 1. 投影儀 【講述】(結合實物介紹) 投影儀的主要構造有:聚光鏡、光源、鏡頭、反光鏡、屏幕和投影片.聚光燈為一組凸透鏡,其作用是將光線會聚到一起,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板畫】 【問題】(去掉反光鏡,讓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 、 使用投影儀時,那段距離是物距;那段距離是像距?物距與像距相比,誰大誰。 、 物、像哪個大、哪個小? ③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要滿足以上物像大小的關系,物距、像距應有什么樣的關系? 、 為了能使人們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應該如何放置? 、 為了得到放大的像,我們能不能讓 u 、 如果希望像變得大一些,而且還要保持清晰,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 安裝上反光鏡,請你們思考一下反光鏡的作用? 【板書】總結投影儀成像 【思考、回答】 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是物距; 鏡頭到天花板的距離是像距,像距大于物距. 、 投影儀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小的物體能夠放大,像比物大. 、2f > u > f, v > 2f (有可能出現(xiàn) u ④ 投影片應該倒立放置. 、 不能.當 u ⑥ 減小物距,同時還要增大像距. 、 反光鏡的作用是改變光路,便于觀察像. 2. 照相機 【講述】(可以結合實物、掛圖、模型或教學軟件.) 可以讓同學講解照相機的結構及其各部分作用. 照相機的主要構造有:鏡頭(由幾個鏡片組成,它們所起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相當于屏幕、調焦環(huán)、光圈環(huán)、快門、取景窗. 【問題】 ① 我們所用的照相機拍攝景物時,在膠片上所稱的像有什么特點? ② 與投影儀的工作原理相對照,學習照相機. 【講述】(可以讓了解照相機原理的同學講解.) 光圈環(huán)和快門的作用:光圈環(huán)和快門的.配合使用,能夠控制暴光量.課后閱讀書 P85 閱讀材料. 膠片在經顯影、定影就可成為照片的底版了. 【討論、回答】 倒立、縮小、實像 物距: u > 2f, ;像距 2f > v > f 調節(jié)方法:像變大:減小物距,同時增加像距(拉大暗箱的長度). 像變。涸龃笪锞啵瑫r減小像距. 3. 顯微鏡 【講述】我們能夠利用放大鏡看清較小的物體,但是要想看清細胞等微小的物體,放大鏡就不能滿足要求了.這是我們會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顯微鏡的原理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的過程就相當于顯微鏡的工作過程.引導學生思考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顯微鏡由兩組鏡片構成,每組鏡片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也就是我們所說得物鏡和目鏡. 先用一個凸透鏡讓物體放大成實像,這個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的物鏡;在通過一個放大鏡使第一次所成的實像形成更大的像.這個放大鏡相當于目鏡. 【學生活動】在投影片上畫一個小物體,投影到屏幕上,再讓學生通過放大鏡觀察屏幕上的物體,前后對比觀察的結果. 4. 望遠鏡 【課件演示】放映望遠鏡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講述】望遠鏡需要觀察遠處的物體,也就是說要求 u > 2f ,通過物鏡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這個像太小,還需要用一個目鏡放大像,才能進行觀察. 【介紹】望遠鏡的種類以及它們的特點. 【學生活動】可安排學生在光具座上用兩個凸透鏡組裝望遠鏡.操作時,兩個透鏡要共軸,物鏡的焦距較長,目鏡的焦距較短,兩頭鏡的的距離近似為兩透鏡的焦距之和.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生活中的透鏡 一、投影儀和照相機 像的特點 物距 像距 調節(jié)方法 投影儀 倒立、放大、實像 2f > u > f v > 2f 像變大:減小物距,同時還要增大像距; 像變。涸龃笪锞,同時還要減小像距; 照相機 倒立、縮小、實像 u > 2f 2f > v > f 像變大:減小物距,同時增加像距(拉大暗箱的長度) 像變。涸龃笪锞啵瑫r減小像距. 二、顯微鏡和望遠鏡 課堂小結 投影儀和照相機的成像的特點、物距、像距、調節(jié)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國際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 2.掌握密度的計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實驗數(shù)據的基礎上概括出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體積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不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對于不同的物質來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過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義. 2.培養(yǎng)運用 物理 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種物質密度.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積極主動進行探究的良好品質. 通過密度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欣賞均衡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包括三部分內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單位.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 物理 量.從上節(jié)實驗中學生已經看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 本節(jié)通過實驗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單位體積的質量來表征物質的這種特性. 學生在 數(shù)學 中雖然學過比例的知識,但是用到 物理 中來,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仍是有困難的,所以課文中對此作了解釋: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表示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即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幫助學生把 數(shù)學 知識用到 物理 中來,理解比值的 物理 含義.考慮到用比值定義 物理 量比較抽象,教材在說明比值的含義之后,仍用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來定義密度,以便于學生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給出計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過例題說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題計算的基礎上講述密度的單位,使學生對密度的單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 學習。 教法建議 建議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一、重點、難點分析 密度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的 物理 概念,也是今后 學習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jié)教學應使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讓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是本節(jié)的 教學難點 .現(xiàn)行教材一般都是通過實驗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紹密度的公式和單位.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 物理 量,它表征的是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別,在一定條件下,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上節(jié)實驗學生已測量出體積相等的鐵塊、鋁塊、木塊的質量,利用測量的結果可引導學生認識鐵塊、鋁塊、木塊在體積相同時質量上的差別,即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相等.還通過學生的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不相等.對每種物質來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體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比值的 物理 意義,可通過具體數(shù)字使學生認識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 2.密度的公式 為了加深認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在正確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礎上,討論公式的 物理 意義,明確三個 物理 量間的關系. 通過課本上的例題,教給學生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要求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驟進行計算,特別是對單位的運算要加以強調. 對于公式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和體積的比是一個定值(即密度不變).因此,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即當 一定時, . 。2)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當 V 一定時, . (3)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當 m 一定時, . 3.密度的單位 可引導學生認識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和體積單位組成的.應使學生懂得密度單位的意義和讀法. 二、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 實驗引入,設疑導學模式. 2.模式結構: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出密度的單位. 六、 教學過程 設計示例 。ㄒ唬┬抡n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qū)分、鑒別不同的物質. 教師展示酒精、煤油、清水、木塊、鐵塊、銅塊實物,分別讓學生進行區(qū)分辨別.指出: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qū)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 教師拿出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顏色都是白色,問學生:你們怎么能鑒別出哪種是鐵塊,哪種是鋁塊?引導: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區(qū)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感覺一下輕重.提示:拿出一個已調節(jié)好的托盤天平,分別把兩金屬塊放在兩盤中,讓學生說出哪個是鐵塊,從而引入新課. 學生實驗一:用天平測量具有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鐵塊、銅塊、鋁塊)的質量. 學生實驗二:測量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鐵塊)的質量. 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表格,指導學生將實驗數(shù)據填入表格中,分析實驗數(shù)據,概括結論. 表一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 銅塊 鋁塊 表二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實驗一結論: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實驗二結論:同種物質,不同體積質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相同的.(投影顯示) 設疑:以上兩個實驗,客觀事物不同,有沒有共性的東西? 很自然順勢提出為表述這樣的客觀現(xiàn)象有必要引入一個新的 物理 概念—密度. (二)新課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學生實驗三:測三個鋁塊的質量.最大的鋁塊體積是最小的鋁塊的三倍.較大的鋁塊的體積是小鋁塊的兩倍.同樣測出體積成倍數(shù)關系的三個鐵塊的質量.(也可以不是整數(shù)倍) 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表格表三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鋁塊1 鋁塊2 鋁塊3 表四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實驗三結論:鋁塊體積增大2倍,質量也增大2倍.鋁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鐵塊體積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也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歸納推理: (1)同種類的物質,它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確: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物質這種特性的 物理 量. 2.密度的概念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 這個公式的得出實際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應的運算法則,也就是要求出單位體積的質量應當用除法,所以同學們對 物理 知識的 學習,尤其是一些 物理 公式,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要學會運用 數(shù)學 方法研究 物理 問題.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 物理 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qū)別的一種性質.密度描述的是:各種物質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所含的質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運動狀態(tài)無關.由于物體在溫度發(fā)生變化時,體積會發(fā)生變化(即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質量不變,則物體的密度要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物質發(fā) 生物 態(tài)變化時(例如水結成冰)密度一般有變化. 例如一塊鐵,它的溫度升高了,體積會膨脹,但是質量沒變,這樣根據 ,公式中分子不變,分母變大,分數(shù)值應當變小,所以密度會變。 上邊這些變化有時比較小,比如鐵塊溫度升高.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不考慮密度的變化.,但有些變化較大就必須強調條件,比如氣體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條件,是0℃及1個標準大氣壓下.正是由于這樣,我們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并不是說物質的密度是永遠不變的,它還是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要發(fā)生變化的.前兩節(jié)我們講的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屬性是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質量與形狀、狀態(tài)、位置無關.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溫度和狀態(tài)下.今后我們討論的問題,大多是溫度變化不大的情況,可以把密度視為定值. 3.密度的定義及公式教學說明: 。1)通過設計實驗盡量使 物理 概念形象化,使學生順利地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 。2)密度是用比值描述物性的概念,不能不管具體條件,單純用 數(shù)學 公式討論問題. (3)建立正確的 物理 模型,明確同種物質密度跟質量不成正比,跟體積不成反比的結論. 4.用投影打出下面的例題 一塊鋁,它的質量是 0.675t,體積是 25 ,求鋁的密度. 請同學們完成這道計算題,解題也要按要求寫出已知、求、解、答.單位一律采用國際單位. 學生練習,教師在學生中巡視,發(fā)現(xiàn)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練習后用投影打出下面解題過程: 已知: 求:鋁的密度 解 答:鋁的密度是 教師邊講解要求及過程,邊分析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計算中的問題,提醒同學今后注意. 由例題的講解進入密度單位的介紹. 5.密度的單位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到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與體積單位復合而成,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kg”、體積單位是“xx”,則密度的單位是“xx”,常用單位還有“xx”.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比如 (三)總結、擴展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一個常數(shù).密度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例如鋁的密度是 ,它的意義是1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 .可見物質的密度是用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質量的多少或它體積的大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說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跟它的體積成反比.例如一塊鋁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呢?沒有,因為當這塊鋁切去一半時,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种,質量也變?yōu)樵瓉淼亩种唬? m / V 的值即 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金屬的一些屬性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通過實驗,探究幾種金屬和塑料彈性、密度、硬度,說明生活中是怎樣應用物質的這些屬性的.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fā)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jié)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fā)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fā)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guī)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fā)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fā)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fā)出的光是發(fā)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后仍是發(fā)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fā)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fā)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和凹。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2、通過實驗,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fā)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為什么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梢园呀虒W內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發(fā)生折射的現(xiàn)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jié)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發(fā)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近視鏡和老花鏡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實驗分析近視鏡和老花鏡屬于何種,分析其對光線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相關文章: 奇妙的透鏡教案02-16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03-30 奇妙的透鏡教案 14篇02-22 奇妙的透鏡教案(精選13篇)09-22 初中物理教案02-08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02-20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優(yōu)秀09-03 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透鏡07-01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02-20初中物理透鏡教案7
初中物理透鏡教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