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9篇(熱)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的一些基本特性,產生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2、愿意記錄實驗結果并與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幼兒食品)自己認為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2、磁鐵記錄板、紙、筆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鐵夾、鐵釘、回形針、圖釘?shù)取?/p>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紙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剛才,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fā)現(xiàn)磁鐵能使紙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都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請介紹一下好嗎?
幼兒逐個介紹。
三、做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這些東西真的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試。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后,也可以試試老師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xiàn)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怎樣記錄的,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
四、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坎⒄故居變航榻B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把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擺在桌子上,并告訴幼兒,這些東西都是金屬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讓幼兒運用磁鐵的`作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如:幫“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針;幫“媽媽(媽媽食品)”取瓶中的圖釘;玩“釣魚”游戲等,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師:做了那么多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易拉罐、圖釘、鎖、剪刀、回形針等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那些東西里用到了磁鐵?磁鐵在這些東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談話。
科學教案 篇2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以下是小學科學六年級教案,換一女個閱讀。
一、教學目的: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膽想像沒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產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閱資料獲得更多有關能源的知識,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能源的開發(fā)
與利用,實例說明能源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3、能根據(jù)各種形式能源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舉例說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識到人類要節(jié)約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根據(jù)各種形式能源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舉例說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識到人類要節(jié)約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學難點:
分析出生活和生產中所需能量的,說明能源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1、導入:上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控制能源,我們身邊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學習新課:
A、分析能量的
活動目標: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產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閱資料獲得更多有關能源的知識。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能源可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對自已所知道的各種形式的能源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過程:
1、激趣導課。
提出問題——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能量,你知道這些能源是從哪里來的嗎?讓學生猜一猜,激發(fā)學小學習的興趣。
2、分析能量的。
(1)提問:分析手表和火車運行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
(2)進行小組時論,按圖中的箭頭逆向推理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系統(tǒng)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車運行的能量來自:
、倩疖囘\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陽
②火車運行的能量=電——太陽;
B、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活動目標:
1.能舉實例說明開發(fā)能源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弊。
2、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3.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類使用能源物質的發(fā)展趨勢。
活動過程:
1、任務: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擇一種能源,分析這種能源在開發(fā)和利用過程中對生活和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
2、方法:采用網上查閱資料法,小組討論.
3、指導學生閱讀資料獲取信息 和 環(huán)境的'影響的資料,訓練學生科學閱讀的基本能力。
(1)出示閱讀提綱:
、倜涸陂_采時對土地、村莊、水資源造成什么 影響?
、诿汉褪驮谑褂眠^程中,對空氣和天氣帶來什么影響?
、凼驮谶\輸過程中,由于泄漏會對水域及水生動植物帶來什么影響?
(2)學生閱讀資料,分析煤、石油的開發(fā)和利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小組討論,舉出更多的有關煤、石油開采,利用對環(huán)境影響的例子。
4、組織學牛交流閱讀分析結果。
C、“科學在線”——認識人類開發(fā)利用能源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勢。
(1)閱讀提示:①能源的利用經歷了幾個時代,其代表能源是什么;
、谌祟愂褂媚茉吹陌l(fā)展趨勢是怎樣的。
(2)學生閱讀,思考上面的問題。
(3)交流閱讀結果。
D、想像沒有能源的生活
活動目標:
1、能舉3個以E的實例說明能源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2、能大膽想像沒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識到人類要節(jié)約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動過程:
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性思維及想像能力的活動,
1、指導學生明確活動的任務、過程和方法。
(1)活動的任務——假如有一天沒有了能源,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當太陽下山后,在漆黑陰冷的房間內有什么感受?在野外迷失方向,饑寒交迫時有什么感受?學生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風能、太陽能或其他能源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3)從系統(tǒng)的角度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進行分析推理。如:
a.從衣食住行與能源的關系,分析沒有了生活用品,我們會怎樣?
b.從生物與能源的關系,分析沒有周圍的生物,我們會怎樣?
c.從各種自然現(xiàn)象與能源的關系,分析沒有了風云雨雪,我們會怎樣?
2.將想像的結果,寫成一篇科學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圖畫。
E、小結:
組織學生召開一次科學討論會,交流評價每個學生的短文, 及時對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給予表揚和鼓勵。
作業(yè):修改科學幻想短文
科學教案 篇3
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包括五課,分別是"認識水"、"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改變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處走",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本單元是在第二單元"我們怎么知道"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對水進行探究的第一單元。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徐徐哦親身的體驗,這些經驗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單元的探究活動。練習后邊的內容,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會不斷深化,解決問題的途徑會更多,關于水的知識性內容會更全面,因此本單元有關科學方面探究方法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了科學的探究方法、獲得有關水的基礎知識之后,便于進一步研究有關水的相關知識,將探究活動持續(xù)下去,學會長期談及活動的方法,培養(yǎng)長期進行科學探究的習慣。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也有緊密聯(lián)系。"認識水"一課,是探究水的起始課,通過研究水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利用感官認識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運用感官觀察水,讓學生認識水的特點;"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和"改變浮與沉"兩課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以及改變浮沉的方法,從而認識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處走》
兩課是由生活現(xiàn)象入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動手做,認識到水的表面張力和水的毛細現(xiàn)象的特點,并學會用掌握的只是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
教學資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們周圍水的分布狀況,認識水的分布廣、用處多。
二、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進行課堂試驗,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學習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產生力量。
三、學生利用自備材料進行制作蠟花、潛艇模型、小水輪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運用感官對水進行觀察。
2、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5、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
7、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本單元著重對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動手操作、交流匯報、獲得結論"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意識到觀察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合作與交流。
2、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由于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4、體驗到科學探究成功的快樂;體會到科學知識與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
2、認識沉到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體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
3、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
5、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具備觀察實驗能力。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難點:
1、實驗發(fā)現(xiàn),在水中不論下沉還是上浮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2、水流產生力量的大小與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關。
單元課時安排
10、《認識水》1課時
11、《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2課時
12、《改變水的浮沉》2課時
13、《水面的秘密》2課時
14、《水往高處走》1課時
單元復習測評2課時
10認識水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并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是液體。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的性質,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2、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是液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認識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學準備:
1、在講臺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裝著一杯醋、自來水、牛奶、醬油、雪碧、酒、油;
2、各組一杯海水、自來水、礦泉水、魚塘水、筷子。
教學過程:
一、找"水"。
1、教師指著講臺桌上的7杯液體(焦急狀地):糟了,剛才老師在倒水的時候忘了給不同的杯子做上記號,現(xiàn)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學們快想想辦法幫老師把當中的一杯水找出來吧!(學生一聽是要幫老師找"水",都非常的樂意,積極性很大。)
2、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找"水"?各小組討論分辨的辦法。
3、學生分組討論分辨方法。
4、小組代表上臺辨別哪一杯是水。師追問學生:你是怎么找出來的,為什么這樣想?
5、肯定、鼓勵學生能根據(jù)平時的經驗進行分析、辨別出了這一杯自來水。這樣的方法對于我們的研究、學習活動非常有用。
二、觀察"水"。
1、剛才同學們幫老師找出了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別水?
2、那么只有正確認識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來。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這些材料你們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點呢?
4、在不明白某種物質是否安全、衛(wèi)生的情況下,能不能隨便就去嘗呢?
5、學生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三、描述"水"。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各小組匯報,不重復匯報相同的發(fā)現(xiàn)。
3、你們能否對水的'特點歸納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水這樣攪起來有泡泡,還有旋渦,又沒有固定形狀的?
5、學生舉例。
6、你們知道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什么樣的物體嗎?
7、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海水、魚塘里的水、礦泉水、想了解它們嗎?
8、老師會分給各組一份這樣的一些水,希望每組都能像剛才那樣仔細地去觀察這三種水,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里,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嘗它們的味道?
9、各組派一名學生領材料。并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10、學生匯報新發(fā)現(xiàn)。
11、剛才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水各自不同的特點,那么它們和自來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嗎?
四、總結拓展,暢談感想。
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想研究什么?
2、那你們知道為什么今天我們能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嗎?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這種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板書設計:
10、認識水
像水這樣能流動的物體叫液體
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教學反思:
11有趣浮沉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方面: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xiàn)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科學知識方面:認識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教學具準備: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頭、測力計。
分組實驗材料:木塊、玻璃球、圖釘、橡皮筋、橡皮泥、飲料瓶、水槽、氣球、測力計、鉤碼等。
多媒體課件:湖泊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饑餓的狼正在追趕一只小兔子,它們跑啊跑,終于來到一條小河邊,走投無路的小兔子靈機一動,抓起旁邊的一塊大木頭跳進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對岸。狼也緊追不舍,來到河邊,看見河里的小兔子,便大聲喊道:"別以為抱著個東西就能游過去!"于是,它抱起一塊大石頭跳進河里,大家猜結果怎么樣?
引入《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再現(xiàn)浮沉現(xiàn)象
通過情景圖,再現(xiàn)生活中的浮沉現(xiàn)象,目的是以情景圖為載體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以現(xiàn)象為依據(jù)提出猜想,以猜想為導向進入浮沉現(xiàn)象的探究過程。
2、探究浮沉現(xiàn)象
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師生準備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會怎樣。在猜想的過程中,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想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經驗會做出不同的猜想結果,產生分歧,促使學生將探究活動深入下去,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學生經歷了從問題、假設、驗證到結論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完成了沉浮現(xiàn)象的初步認識。(課件展示)學生匯報結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據(jù)實驗結果,生成新的問題:
教師引導: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為什么木塊、乒乓球、飲料瓶等物體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雞蛋這些物體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為它們輕?赡芤驗槭强招牡陌?木塊是不是空心的呀!)
、乞炞C猜想,深化理解。
學生分組做實驗、交流感受。
通過實驗我們得到了一致的結論:水中有一種力量在托著水面上的物體,所以它們能浮在水面上。板書: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浮力呢?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yǎng)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yǎng)分,莖把水和養(yǎng)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yǎng)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xiàn)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fā)?
。3)設計實驗證明根部吸收的水和養(yǎng)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jù)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證明?給實驗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說說植物的根和莖除了吸收水和養(yǎng)分、輸送水和養(yǎng)分以外,還有什么作用?(還有支撐植物,使它們能更充分地接受陽光照射。)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1、利用課外時間注意觀察。
2、收集和閱讀各種植物的資料,帶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
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yǎng)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jié)?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jù)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fā)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jù)來證明。證據(jù)可以從圖書館、互聯(lián)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在收集證據(jù)時,應操作規(guī)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shù)據(jù)。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jù),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jù),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jù)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F(xiàn)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ń處熆筛鶕(jù)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一)探究問題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ǘ┨骄繉嶒瀳蟾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第三個主題——“人與環(huán)境”中的第三篇課文。第一篇是“|人對環(huán)境的需求”,第二篇是“人對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本課,是學習了前兩課的基礎上學習的。因而,學習本課,讓學生知道,人類維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質都來自于自然。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過度開發(fā)是在毀壞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進而危害人類自身。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盡可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會觀察,懂得辨別是非。他們的已有知識能使他們更好地進行現(xiàn)場考察,搜集資料,根據(jù)主題進行宣傳活動,并暢想未來。
教學目標
1、認真閱讀兩則消息,展開辯論,懂得:為了自身的生存,保護環(huán)境花費再多的錢也值得。
2、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3、懂得設計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方案。
4、暢想未來的.城市,懂得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兩則信息,展開辯論,得出結論;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2、難點:設計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本主題前兩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板書課題,讀課題,解課題。
3、齊讀課文的第一段,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
二、閱讀信息,展開辯論。
1、齊讀信息。
2、組建團隊:正、反兩方組成兩個團隊。正方坐到1、2大組,反方坐到3、4大組。
3、團隊分工:找好隊長、發(fā)言人,聲控人、記錄員。
4、辯論開始。
正反兩方的發(fā)言人為自己的觀點列舉充足的理由,辯論過程中,記錄員要記錄好支持對方觀點的理由。
5、寫出結論。
三、列舉實例。
1、列舉 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用小卡記錄下來。
2、小組合作:交互小卡。
3、選出各小組代表發(fā)言。
4、總結。
四、設計宣傳方案。
1、閱讀文中材料,并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
2、團隊討論,確定主題、宣傳方式、宣傳地點。
3設計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方案。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4展示成果。
5、評價。
五、作業(yè):暢想未來的城市。
要求:讀文中未完成的對未來城市暢想的散文,發(fā)揮想象續(xù)寫。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教學目標】
1、認識動物的尾巴。
2、認識動物的尾巴功能與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教師先教幼兒念兒歌并表演動作:
猴子尾巴長,小豬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師帶領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提問:
(1) 誰的尾巴長又長?
。2)誰的尾巴卷又短?
。3)誰的尾巴像把扇?
。4)誰的.尾巴像棉花糖?
。5)誰的尾巴毛茸茸?
(二)觀察活動
1、教師事先將動物的圖片蓋住,只露出局部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1)這是什么動物呢?(讓幼兒觀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來的?(先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再掀開遮住的部分,讓幼兒檢查猜的是否正確)
2、教師將所有的動物圖片剪成四部分(頭、身、腳、尾巴)放在一起,隨意抽一張,請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將它拼成完整的圖。
3、每拼出一只動物后,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這種動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樹蕩秋千
。2)小狗高興時尾巴會搖一搖
。3)孔雀尾巴可以用來展示自己的美麗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師說一說動物園常見動物的趣事。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溫度表的基本構造。
2、使學生認識溫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學生學會表示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準備
杯子、水槽、溫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引新
二、溫度表的初步認識
三、認識溫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溫度的讀法。
四、溫度的讀法與寫法訓練
五、總結、結束本課
1、師:(出示兩杯冒熱氣的水)如果要判別這兩杯水,哪杯水溫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討論)(可以憑眼觀察)
師:如果這里又有兩杯水都不冒熱氣,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別哪標水溫高呢?
生:(討論、試驗)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運用感覺器官來判別水溫的高低,這辦法不錯,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體的溫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才能用手去感覺物體溫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熱過的油,從外表看不出它溫度很高,隨便用手摸,就會出事故的。
2、師:剛才經過討論,我們知道用手能感覺出溫度的高低。但是,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溫水、熱水)請一同學上來,用兩只手分別放進冷、熱水中,請同學說說兩只手對兩盆水溫度高低的感覺。過了一會兒請這同學將兩只手同時放入中間一只水盆中,然后讓他說說對這盆水溫度高低的感覺。
師:同一盆水,這兩只手對它溫度的高低的感覺,為什么會有不同呢?說明手對溫度的感覺是否可靠?
生:(討論)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使我們知道了,人的手有時可以判別物體的高低,但有時也不可靠,要精確知道物體的溫度必須用溫度表來測量。這一單元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測量物體的溫度。(板書課題)
師:(出示溫度表)這是溫度表,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它的構造,溫度表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生:觀察桌上的溫度表并討論。
師:(小結)一般我們把溫度表分成封閉的玻璃管和管內的水銀兩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還有刻度。
師:溫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觀察、思考。
師:(出示溫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溫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內有水銀,水銀液柱隨溫度的.高低會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顯示出溫度的高低了。
師:那么有誰知道單位是什么呢?(生答)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如今天的氣溫就讀成(板書)20攝氏度(具體數(shù)字可根據(jù)上課當天的氣溫)。如果要書寫就寫作“20℃”(板書)。
1、師:誰知道水沸騰時的溫度是多少?正確的讀法是怎樣的?應該怎樣寫呢?
生“讀100攝氏度寫100℃(板書)
師:那么水結冰時的溫度是多少?怎么寫?
生:讀0攝氏度寫0℃(板書)
師:有時溫度比零度還要低,該怎么表示呢?
師:(指導)零下溫度要標以“零下”多少攝氏度,寫時在數(shù)字前面用“—”符號表示。例如零下5攝氏度寫作“—5℃”。
師:(出示溫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動“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變化)
生:(根據(jù)“液柱”的位置進行讀、寫練習)
2、師:剛才通過練習,大家知道了表示溫度的讀與寫的方法,但有時溫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線上,那怎么讀呢?(出示模型)由于我們在數(shù)學課還未學到小數(shù),現(xiàn)在我們就采用這個方法來表示溫度:當液柱超過半格時,我們就加一度(舉例);當液柱不足半格時,就不要加(舉例)。
師:(在模型上拉動“液柱”出題)
生:進行練習
課后感受
學生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水溫。多數(shù)同學測量較準確。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9-19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10-24
【精選】科學教案09-06
科學教案(精選)10-07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科學教案09-07
科學教案【經典】09-08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