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介紹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介紹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的體例
1.主題單元的設置
語文學習是從多角度考慮學生的發(fā)展,以整體漸進的形式向前推進的!罢w”的含義是:①三個維度整體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體現(xiàn)三個維度的發(fā)展。②聽說讀寫各種實踐活動綜合。所以,本教材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寫。
(1)連同入學教育,本冊共設置18個主題單元。這些單元排列在一起,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序”,主題之間不構成知識體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體系。每個單元沒有明確的教學要點——沒有單元提示、預習提示、單元知識短文等,各單元之間,不連成一條知識“線”。
(2)每個單元的內容,借“題”松散地組合在一起,“題”是“題目”的意思,起著營建學習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學意義的“主題”,沒有統(tǒng)轄整個單元的作用!爸黝}”不構成單元的內容核心,各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是借“題”發(fā)揮。
(3)單元里的內容沒有“導——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需要自行組織、安排、調換單元內的各項活動。
(4)每個單元由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注意:“語文天地”中的練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是課外作業(yè),不是課后復習,更不是考試內容。]
第一、第十二單元是開放單元,沒有課文。學生是在活動中學,在生活中學。其他單元也設計了一些開放的活動內容。拼音的幾個單元,課文在后面。
2.丁丁和冬冬兩個人物
設置這兩個人物,增強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編寫者的意圖、教師的意圖,通過兒童的探究、用兒童的語言顯示出來,使教材主要是學生的“學本”,而不僅僅是老師的“教本”。這兩個人物將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
3.“金鑰匙”系列
“金鑰匙”從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以培養(yǎng)“會學習”的人。金鑰匙安排在每個單元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將其穿插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jù)自己和學生的心得予以補充。
自檢:自審能力是重要的學習能力!白詸z“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反思、調適。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仡^看的習慣,不在自檢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方法,主要靠實踐,不要把金鑰匙的內容當知識點傳授。
4.其他
(1)課文后面原打算附詞語,因為本冊單音節(jié)詞占多數(shù),又受篇幅所限,就沒有列出來。請老師們注意教學時應補上學習詞語的環(huán)節(jié)。(見下面識字部分第(3)點)
(2)教材中一律沒有寫明筆畫名稱,教師可以根據(jù)各自的習慣叫法教學。有一部分難學的筆畫下學期學習。
(3)因為本套教材還有課外閱讀、成長手冊、寫字本等配套材料,寫字描紅的內容就不再占課本篇幅了。課本中只對易錯和難寫的字給以輔導。
(4)語文天地中各種圖標的含義都在教師用書中說明了。課題下加橫線的要求背誦;古詩要求背誦。藍色打開的書表示自讀,教師可以不過問;紅色打開的書表示必須在課堂上讀的材料。
(5)凡是加三角的項目可選做。沒加三角的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削減、更改內容。
二、一年級上冊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分析
1.關于漢語拼音教學
(1)首先學習漢字的必要性:①漢字是母語文字,隨處可見,應當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漢民族的母語,不應當脫離母語環(huán)境學習拼音。學生入學后首先學習拼音,客觀上灌輸漢字必須向拼音文字靠攏的意識。②漢字是方塊字,像一幅圖畫,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拼音不是文字,只記錄語音,學習拼音不是識字。兒童學習拼音很困難,容易一入學就產(chǎn)生挫折感。③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工具,學習拼音的6~8周內,數(shù)學等科目將不得不替語文承擔識字教學的任務。(2)首先學習漢字的可行性:①在1956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人們是怎樣識字的?在使用注音字之前的幾千年中,中國人是怎么識字的?②日本人、韓國人、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都操著各自的語音學習漢字,可見作為書面的文字,漢字字形對字義的影響,遠遠大于字音對字義的影響。③專家的研究,都證明不識拼音直接學漢字可行,而且比先學拼音效果更好。
(3)《課標》的精神是淡化拼音。新教材的改革嘗試:①先學100個左右的漢字,再學拼音。②以漢字帶學拼音,在學習拼音時學習漢字。③注重過程,層層遞進,滾動前進,螺旋上升:其一,一年級上冊——認字母,拼音節(jié),讀生字(注意不要硬加內容)。下冊——抄寫字母和音節(jié)。二年級上冊——粗略學習拼寫音節(jié),以適應寫作和上機的需要(此處超標)。下冊——大寫字母,音序,漢字輸入。其二,本冊內部1~4單元滲透,整體認讀滲透,9單元后滲透。④主體課文不注音,以免干擾識字。自讀課文注音,以利學生閱讀。
[注意:從整個學習進程看,拼音是識字的工具;從本冊看,拼音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務必使全體學生學會拼讀。方言區(qū)可根據(jù)本地情況,重點糾正某些聲母韻母的發(fā)音。]
(4)漢語拼音的評價。原則上不單獨進行總結性評價,而與識字結合起來,考查學生能不能看拼音識字。要注意形成性評價。學生學前教育差異大,要及時幫助差生學會拼音。
2.關于識字教學
(1)教材追求的理想:①盡快學會1800~20xx漢字,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這對兒童的發(fā)展(知識、智力、情感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②使學生掌握獨立識字的方法,使語文教學盡快度過識字階段。③識字與閱讀同步。
(2)依據(jù)《課標》的精神,本教材實行認寫分流。
·為什么要實行認寫分流?①認容易,寫難。一般人會認的字都比會寫的字多。硬要認寫同步,勢必讓“會認”等“會寫”,從而貽誤了學生盡早進入閱讀的時機,弊遠遠大于利。②人們對認字和寫字的需求是不同的。A數(shù)量不同。B選字不同。“熊、蜻蜓、潛望鏡”等閱讀中需要認識的字可能一輩子都不寫。③兒童“認字”和“寫字”的心理發(fā)展是很不相同的,請看下表:認寫
用眼,用腦用眼,用腦,用手但是兒童手部寫字用的小肌肉群發(fā)育晚
整體感知從筆畫和部件入手
兒童熟知的具體事物,筆畫越多越好認從簡單到復雜,從獨體字到合體字
先記憶后理解理解了才容易會寫
在語文環(huán)境中識字較容易寫字的環(huán)境越單純越好
可見,“四會同步”,是違背兒童學習心理的一廂情愿的苛刻要求。
·分別構建認字和寫字的教學序列。認寫
總目標
(小
學
階
段)A.識字1800~3000個B.學會識字的方法,能不依賴老師獨立識字。A.寫對,寫好,寫快。寫對筆順筆畫,在使用中寫對。字的間架結構好。體式章法好(超標)。會寫行草偏旁,書寫>20字/分(超標)。B.有辦法防止和糾正錯別字(超標)。
低
年
級
教
學選
字閱讀的常用字兒童習作常用字。構字能力強的母體字。
序口語語匯中選字,聽讀識字,感知漢字特點。
↓
成批識字,掌握漢字規(guī)律。學習識字方法。
↓
運用漢字規(guī)律,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
獨體字筆畫筆順
↓↓
認識漢字的結構方間架結構式,常用合體字↓
↓體式章法
在組詞、造句、選↓
詞填空、習作等實熟練,速度較快際應用中,解決“↓
寫對”的問題。常用行楷偏旁(1~3年級)(1~6年級)
。圩⒁猓簬滋讓嶒灲滩亩紝嵭姓J寫分流,本教材的特別之處:①應寫的字有些是過去學認的字,按寫字發(fā)展規(guī)律選字,又都在本篇課文里(“人”例外),以分散學習的難點。②課文中不少生字只是滲透性學習,教材不做要求。]
(3)識字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俪浞掷脙和犃O強、機械記憶力極強,以及整體認知事物的心理特點,以聽領先,讀、背課文,(這時兒童面前是一大片字)然后逐步縮小語境(詞、語、短句,這時兒童面前是一塊字或一條字),最后抽出單個漢字認識,然后再放回到課文中去認讀(指讀)。這種方法與“分散識字”的方法基本相同,簡單概括為“聽讀識字”。
就目前研究和實驗的情況看,指讀有利于使兒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幫助他們把字音與字形對應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認字方法。如何理解《課標》在閱讀部分的第2點提出的“不指讀”?第一,指讀是一種識字方法,不是閱讀方法,認讀課文后朗讀時,應當不用手指。第二,這個目標是整個學年段的目標,學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個學習的過程。即使到三四年級,《課標》也只是提“初步學會默讀”。第三,目前尚沒有發(fā)現(xiàn)比指讀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可以推廣。
②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與大語文接軌,教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電視、廣告、報紙、說明書等途徑認字(見第十二單元)。教材插圖展現(xiàn)了城市的景象,農村地區(q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在村委會、小學校、化肥袋、日歷等處挖掘學習資源。
(4)使學生掌握一點獨立識字的方法。
·“聽讀識字”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聽老師讀,認字。在課外自己識字,則應當通過“問”,聽別人讀出字音,認字,見61頁金鑰匙。
·看圖識字。本冊選取的“圖”,是那些能顯示漢字字形和字義的象形字和會意字,數(shù)量較小。
·看拼音認字。學生從第九單元開始借助拼音識字。
·教材滲透一點形聲字、會意字的學習,只做滲透,不提要求。
(5)注重識字過程。①滲透性識字!恫樽直怼分械淖,自然“滲透”,不做要求。(如“上學了”的十個字)②我們要求學生會認的字,都是最常用的,課文中復現(xiàn)率很高。教師不必要求學生當堂“學會”,步步落實。
(6)要割舍不合理的要求,簡化頭緒,提高學生認字和寫字的質量。
①字理識字以及部首識字、部件識字、母體字識字等方法,抓住漢字特點教學,是一種智慧學習,本身無可指責。但是,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考慮兒童的認知心理,一味把它們當作時尚教學法去追求,就有可能事與愿違,使教者、學者都感到吃力。兒童是整體認知事物,聽讀的方法識字效率最高,沒有必要拆解字形講解。及至識字量大了,漢字的規(guī)律自己顯現(xiàn)出來的時候進行字理教學,就水到渠成了。故而本冊只有一點點這方面的內容,不能作考試題。
、趦和植啃〖∪馊喊l(fā)育晚,握筆、運筆都有困難,寫字應著眼于筆畫筆順以及掌握字的基本結構。偏旁變形等,是書法問題,學生可以描紅,但不可能全掌握。不應把“寫對”與“寫好”同等要求。對低年級兒童來說,“寫好”的主要辦法是:描紅,通過實踐、模仿體會;在探索比較中“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講很多規(guī)則,自上而下地灌輸不是好辦法。
、鄄渴酌Q、筆畫名稱、筆順等,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不應當當作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要求學生掌握。打好基礎重要,我們的原則是“嚴而不死”。
(7)識字教學的評價。①識字總數(shù)只劃最低限,實行“上不封頂下保底”。本學期至少認字350個,寫字160個。應有措施鼓勵學生在不增加負擔的基礎上,多識字,多寫字。②由于學前教育存在著差異,入學后的發(fā)展存在差異,檢測識字成績可以分批進行,無論在哪個學段,只要達到上述要求即為通過;一次檢測不合要求,可以測試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合格為止。檢測成績不依據(jù)通過的先后順序判斷。③“寫對”在本學期主要是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基本筆畫筆順及漢字結構,宜隨平時教學進度檢查,及時糾正寫字姿勢、筆畫筆順的問題,期末不單獨測試。3.關于閱讀教學
(1)編寫者的想法:①擴大閱讀量。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閱讀對各科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對人格的形成、知識的積累、思維的發(fā)展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閱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必須以量為基礎。本冊教材共編寫了36篇課文(包括主體課文和自讀課文),以及若干篇謎語、語段、笑話等,大大超過了傳統(tǒng)教材學生的閱讀量。②強調整體感知課文,特別重視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背誦古詩的要求建立在認可兒童記憶的回潮上,抓住學生能多讀、多背的年齡特點,務使他們多多積累,日后含英咀華。③注意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本冊的重點是:培養(yǎng)每天閱讀(書、報)的習慣。以后漸次培養(yǎng)入情入境閱讀、讀書動腦又動筆、及時查工具書等習慣。④把閱讀教學的過程看作是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2)閱讀教學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閱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朗讀,啟發(fā)他們想象。課文后面通常有一道思考題,既致力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又注意向課文外延伸。這些思考題供學生討論,不應成為考試的內容,F(xiàn)在的問題主要是:①教師講得太多。教師設問、學生答實際也是“講”。②企圖講深講透,一步到位。“講深講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③用“標準答案”禁錮學生的思想,壓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④注重結果,忽視過程。實際上是忽視了閱讀教學的人文教育目標。
(3)閱讀教學的評價。①閱讀教學應特別重視過程性評價。大量事實證明,能說出、寫出(建立在記憶基礎上的說和寫)閱讀的結論并不能真正反映閱讀者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反映閱讀者的閱讀能力。應通過朗讀、統(tǒng)計課外閱讀時間和讀物等方法,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評價學生。(見教參關于評價的附錄1)②閱讀能力應有水平評價,即總結性評價。評價內容應適合語文的特點,適合考察對象,不要掇選某個知識點、某一種能力,而應考查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水平。選文的篇幅和深度應略低于課文。③考查朗讀,應以《課標》為標準,即“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罢_”應要求學生基本上是普通話、不讀破詞和破句、不讀錯字為準,不要因為有一點方音、丟一個字、加一個字、“啊”沒有音變、“了”沒讀輕聲等瑣碎問題而影響整體朗讀情況的評價。“有感情”盡量由學生自己體驗,而不依靠模仿老師。
4.關于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是沒有地位的。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應試教育,基本不考口語交際;二是認為口語交際不用教學,自然就會,入學前已經(jīng)解決了;三是誤認為口語交際教學會培養(yǎng)能說會道、油嘴滑舌的人;四是不可視,難于把握。
以往在這方面的教學經(jīng)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完全不重視→教材有一點這方面的內容,實際教學抹去了→作一些文明禮貌用語的練習→表情達意
《課標》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予以特別關注?谡Z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涉及知識、思維、性格、人文關懷、組織才干等方面,是智慧的反映?谡Z交際涉及的諸方面問題,首先是尊重人、愿意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問題,從低年級開始就應密切注意?谡Z交際能力核心在“交際”,脫離“交際”的談話充其量是一種自我表達。
如果拉成一個知識點或能力點的“線”,以此安排教學序列,設計虛假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可能會造成人格缺陷。
本教材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主要是:在語文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對話者,能迅速、準確、全面地判斷說話者的觀點,能迅速形成自己的認識,并善于選擇恰當?shù)恼摀?jù)支撐自己的觀點,最后用通順、得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敖浑H”的對象,從同學、家長、老師,逐步擴大到鄰居、領導、陌生人,最后融于社會。本教材將選擇適當?shù)臅r機安排這方面的輔導和自檢。本冊主要是鼓勵學生大膽說,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5.綜合活動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綜合活動,體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是整體形成和提高的。
(1)全套教材、全本教材是一個循環(huán)上升的整體,要把每個主題單元當作一個整體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方法和方式。不要把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的內容割裂開來,不要以主體課文為核心使語文天地的內容處于從屬地位,不要簡單地視每個主題單元為“識字”、“寫字”和“口語交際”等課型。
(2)課堂教學。主體課文的學習、語文天地的每一項活動,其實都是綜合活動,都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全面推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①綜合設計每個主題單元的全部內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從兒童學習的意愿和能力出發(fā)做統(tǒng)一的安排。②活動應當目的明確、準備充分、安排周密、銜接緊湊。③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允許學生有差異地發(fā)展,形成綜合活動中分工合作的活潑局面。
(3)幾種值得注意的傾向:①只“放”不“收”,或收不回來。②追求花樣翻新,因“文”害義。③把知識能力的學習與活動割裂開來,或單純地學知識、訓練能力,或單純地搞活動。有的活動綜合性特別強,甚至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其他課程,需要與相關科目的教師以及家長配合。
(4)綜合活動的評價。因為是新的學習內容,允許有個摸索和完善的過程,評價注重參與的程度。領導評價教師,首先要看教師重視的程度,是否能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參加綜合活動;教師評價學生也要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可以設三星級——參與了,一個星;積極參與,兩個星;能主動、積極、有創(chuàng)造地參與,三個星。態(tài)度差的,即使能力較強也暫不做評價。不必設立具體的、統(tǒng)一的“目標”。
三、課堂教學
1.為什么普遍用上過的課作公開課?為什么上上過的課不是“好課”?
請從以人為本的教育(包括老師本人的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目的是什么?是完成任務,講完課本,還是發(fā)展人?是對領導負責,還是對學生負責?學習的目的應是①愛學習,②會學習,③有學識。出發(fā)點在哪里?是從領導出發(fā)、課本出發(fā)、知識體系出發(fā)、教案出發(fā),還是從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想象世界出發(fā)?教學的出發(fā)點應是意愿和能力。
。厶卣堫I導注意:評價老師不能從教案出發(fā)(寫得如何;是否完成),不能從老師的表演出發(fā),不能從自己的好惡出發(fā)。]
2.“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是否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
能這樣做是個很大的進步,關鍵在于是否“符合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不能不承認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有多種形式如電腦課件;游戲;獎勵等。
學生應有選擇權,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
3.什么樣的課是一節(jié)好課?應從學生而不是從老師、從課本、從教案或其他什么出發(fā)來評價,包括比例分配(師15分鐘)、調適能力。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xiàn)《課標》理念。教教材→用教材
(2)興趣、積極性、主動性。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目的(見《課標》各項要求)。學習興趣與生俱來,興趣的喪失是教育的失敗。
(3)密度。什么是負擔?功利的目的+接受性學習+枯燥的內容+不合理的要求+不適當?shù)姆椒ā摀?/p>
學習應當是緊張而愉快的。需要快樂,也需要刻苦:是追求真理、探究問題、戰(zhàn)勝困難的快樂,不是表面的浮躁的熱鬧的形式。興趣中的學習→學習中的興趣
(4)全員。①好中差的差異②統(tǒng)一要求和個性發(fā)展的差異。要承認差異、分析差異、利用差異,還要使學生有差異地發(fā)展。“統(tǒng)一”對教師有極大的誘惑力,必須注意抑制。堅信只要方法對頭,給以時間,90%以上的學生都可以達到優(yōu)。學生有犯錯誤、不愛學、學不會的權利。以上三方面相輔相成,互相制約。
4.怎樣理解自主學習的原則?(1)是終極的、階段性的目的,更是過程(發(fā)現(xiàn)法多種方式閱讀、習作個性化)因此,凡是學生能獨立完成的,老師不要包辦代替;凡是學生能完成一部分的,要想辦法啟發(fā)學生利用“會”的那部分探究不會的部分;即使是那些學生完全不會的,也不妨讓學生做一做,從中發(fā)現(xiàn)癥結所在,找到突破口。
(2)老師的作用。要避免兩種傾向:大撒把,放棄教育的責任;導演既定劇本,忽略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3)老師要求應適合學生的水平,哪個年級、哪些學生適合“自主”什么內容,要認真研究。
(4)活動、游戲應注重實效,“目的明確,準備充分,安排周密,銜接緊湊”。是否使用電化設施,不能作為是否好課的標準。
(5)個人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不能省略。
5.老師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
(1)教師要自覺完成由“憲法”、“真理”化身到教學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的轉變。教師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其次是愛學習、會學習。教師的引導作用,隱性地體現(xiàn)在組織學生學習實踐中。
(2)教師的教學藝術:①教育直覺——與教學當時情況結合著的專注而迅速的思考,直接、理智、快速,而且堅信直覺的成果(表現(xiàn)為靈感、猜想、預感)是正確的。②教育機智——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根據(jù)學生新的、特別是臨時突變的情況快速作出反應、及時采取恰當措施的能力!耙晃唤逃呷绻麤]有教育機智,就不可能成為良好的教育實踐者。”(烏申斯基)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介紹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02-02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3-16
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案02-10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教案12-01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16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03-24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4-14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