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大全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背景:】
本節(jié)課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散文。課文生動形象,認生字、寫字是重點。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的活動中心,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fā)展主動探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
【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誦讀。
【難點:】
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教學方法及方式:】
情感式教學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主題:
師: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同學們知道它愛吃什么?
生:竹子。
師:竹子在小的時候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出示筍芽兒的圖片)
生:筍芽兒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筍芽兒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呢?(出示課題)
板書:筍芽兒(指導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識記字形。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4、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全班擴詞練習。
5、小組互讀課文,看哪個小組讀的好,讀的`認真,讀后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小組互評)
三、朗讀感悟,角色扮演:
1、師范讀,想一想,筍芽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板書內容)
2、師:從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筍芽是在成長的,讀一讀,做做動作,生邊讀邊做。
3、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在誰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的?(生答,師板書)
4、小組選派代表分角色朗讀。
5、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生討論回答)
6、師: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生舉手回答)
四、指導寫字,學生練習:
1、師板書:強調字的結構,偏旁部首;“口”字旁的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其中“喚”字的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2、生練習生字。
五、課外拓展:
生搜集有關描寫竹子的好詞好句。
六、作業(yè):
畫一畫竹筍的生長過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竹子的生長過程,形象生動的刻化了筍芽兒不屈不撓、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繪聲繪色的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本節(jié)課以孩子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體會,去感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的用處,激發(fā)學生學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愿望。
2、學會叔、永、號、市、存、入等6個字。
3、有感情朗讀課文,對話用恰當語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用恰當語氣朗讀對話。
教具準備:書上兩幅插圖投影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有迷路經(jīng)歷嗎?同學介紹,小方也迷路了,這節(jié)學習29課《小方找舅舅》板書。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讀,思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小方找不到舅舅急切心情的.句子。
同學們開始畫。
指名說句子,并體會其中句子和詞的含義。
是誰幫助了她?民警叔叔用什么方法幫她找到舅舅的?
個小組分別討論。指名分別匯報。指導朗讀課文。
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計算機的用處(討論)。
指名介紹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表演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課文內容。六、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在文中畫出本課生字所在詞和句子。
三、學習本課生字。
四、小組討論怎樣識記每個字。各小組匯報
五、指導書寫。
六、同學討論,給每個字組詞、造句。
七、作業(yè) 閱讀《課外讀物》的第70篇文章《蝙蝠和雷達》。
八、教師總結。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墒墙裉煳覀円獮槲覀兊母篙叧皇醉灨瑁麄兺瑯幼屛覀冸y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F(xiàn)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jīng)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jīng)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jīng)過;最后畢業(yè)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yè)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他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yè)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jīng)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jié)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a。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tài)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b。 畢業(yè)典禮后“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后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y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jīng)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
是的!拔摇钡弥职植恍辛,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shù)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么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zhàn)。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么情節(jié)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jīng)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fā)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四、作業(yè)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教后記: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tài)。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jīng)長大了。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留心觀察“我的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認字的規(guī)律,鼓勵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認字方法。
2、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借助拼音自學“我會學”中的生字,總結識記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理解“讀讀想想”中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能在“我的發(fā)現(xiàn)”、“我會學”、“讀讀想想”的學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學習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這個月我們要爭當什么星嗎?(自學之星)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猜猜它是誰?同學們請看屏幕(咖啡貓),咖啡貓是來給我們當導游的,它帶我們到聰明城堡去玩一玩,聽說里面還放著一顆很漂亮的自學星。只要同學們學會發(fā)現(xiàn),多動腦筋,我們肯定能拿到自學星,你們有信心嗎?好,出發(fā)!
二、我的發(fā)現(xiàn)。
過渡:我們已經(jīng)來到第一站“智慧門”,這是通向城堡的唯一通道,可是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有鑰匙,怎么辦呢?沒關系,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過了四關之后鑰匙就會出現(xiàn),到時候就能打開城堡拿自學星了。
1、齊讀題目“第一關,我的發(fā)現(xiàn)”。
2、讀題目要求(個別讀-老師讀-齊讀)
3、自由讀生字詞,小組內互相交流:你是怎么學生字的?
4、個別學生匯報(讀一讀
說學習生字的方法)
5、繼續(xù)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想想,這兩組生字之間有什么關系?)相機板書:減一減。
6、齊讀生字詞。如:漂字去掉三點水就是“票”,火車票的“票”。
7、拓展學生思維。(你還可以用“票”,“元”組詞嗎?)
三、我會學。
過渡:剛才同學們用“減一減”的方法學習了“票、元”,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學下面的`生字,看看你還會用什么方法學?
1、齊讀題目要求。
2、學生自主學習“值、篇、遍”。(師巡堂,適當指導。)
3、小組派代表匯報。(進行紅旗比賽)“你是用什么方法學這
些字的?”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偏旁識字。如(“遍”字跟之前學的哪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相機板書:加一加。
4、進一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為什么“植”字會有一個木字旁?
。ㄗ寣W生初步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
5、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通過口頭組詞識記生字!澳隳苡谩捌、“遍”組詞嗎?”(借助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滿山遍野”)
6、小老師帶讀生字詞。
四、我會認。
過渡:我們已經(jīng)來到第三關,這一關要求同學們認讀生字,這就需要同學們動動腦筋,把剛才所學的生字響亮而正確地讀出來,我們就能過關了。準備好了嗎?
1、齊讀生字。
2、小組讀生字。(進行紅旗比賽)
3、各小組派代表讀(打亂生字的順序。)
4、開火車讀(邊讀邊組詞。)
拓展:我們已經(jīng)和這些生字交上了朋友,你會忘記它嗎?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字可以用減一減或加一加的方法來學的?
五、讀讀想想。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到了最后一關了,勝利在望,我們要繼續(xù)加油!
1、讀讀題目要求。
2、自由讀詞語
齊讀。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有一個“張”字。)
3、理解詞義。(讓學生通過動作表達出教難理解的詞義,如:“張貼”、“東張西望”等)
4、小組討論“選詞語,說句子”。
5、小組派代表上臺,利用課件選擇答案。
6、齊讀。
總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能認真學習,積極發(fā)言,終于拿到了自學星。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只要學會仔細觀察,多動腦筋,肯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讓我們人人爭當自學星,好嗎?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說:
打開課文,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仿佛把我們帶入中生代時期,漫游在遍布恐龍的世界里?矗煌N類的恐龍,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吹竭@般景象,人們不禁會想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變冷,使它們耐不住寒冷,還是行星的撞擊破壞了它們的食物鏈?是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切斷了恐龍的繁衍之根,還是流行的.傳染病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都是至今尚未揭開的謎團。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帶著這些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同時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不久的將來,這些謎團可能會被正在捧書讀本文的孩子們揭開。
設計思路:
1、本課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較多。除了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認記外,主要要把生活識字與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結合起來。如“遮住、偷吃、書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級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詞語。要通過反復朗讀詞語,認識詞語中生字的讀音和意義!翱菸、塵埃、耐不住、龐大、哺乳、或者”等帶有生字的詞語不容易感悟,則需要學生自己結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教師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解釋。
2、本課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朗讀課文時,重點要求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要在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學會積累并運用語言;同時能對書上的解釋提出一些疑問,或者自己能提出別的猜想。
.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3、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ぐl(fā)興趣
1、 展示恐龍模型,學生談對恐龍的認識。
2、 欣賞課文插圖。
3、 理解課題,認識“恐”字。
。ǘ┏踝x課文,識記生字新詞
1、 自由讀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讀通每句話,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并多讀幾遍,記住。
2、 以小組為單位做“生字拼詞”游戲。
3、 各小組派代表領讀詞語。
4、 開火車認讀詞語。
5、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耐不住、塵埃、枯萎、哺乳。
。ㄈ┘氉x課文,積累語言
1、 學習第1自然段。
。1) 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讀, 其他同學仔細聽一聽,看一看,說說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識?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背景資料】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爾城。貴族家庭出身,從小愛好自然科學。1933年他26歲時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總管。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1748年開始寫作《自然史》,數(shù)十年如一日,最后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在整個《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貢獻。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和藝術性的,是他對動物的描繪,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zhàn)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語言優(yōu)美,又不乏藝術的形象的描繪
【學習目標】
1、通過找中心句、過渡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病Ⅲw會對比描寫的作用,揣摩作者對馬的情感。
。场Ⅲw會文章的精美之處,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語基部分】
。、讀準下列字音并能正確書寫:
鞍轡(pèi)羈絆(jī bàn)觀瞻(zhān)剽悍(piāo hàn) 項鬣(liè)眷戀(juàn)獷野(guǎng)瘡痍(chuāng yí) 畸形(jī)妒忌(dù jì)庇蔭(bì yìn)闊綽(kuò chuò) 妍麗(yàn)遒勁(qiú)面面相覷(qù)相得益彰(zhāng) 顎骨(è)窺伺(kuī sì)
。、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并能運用:
剽悍 瘡痍 闊綽 遒勁 庇蔭 獷野 眷戀 妍麗 面面相覷
相得益彰
【文章分析】
。、初讀課文,利用中心句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理請文章的思路
抓住中心句:
第一節(jié)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
第二節(jié)以上所述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tài)中。
第三節(jié)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美麗的天然。
文章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馴養(yǎng)的馬。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天然野生的馬。
若將文章分為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馴養(yǎng)的馬
第二部分:(第三、四、)天然野生的馬
第三部分:(第五段)馬是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配合得最勻稱、最優(yōu)美的動物
。、細讀課文,抓關鍵詞、關鍵句說出文中介紹的人工馴養(yǎng)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各自有什么特性。
人工馴養(yǎng)的馬:勇毅、馴良
天然野生的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天性,決不兇猛,只是豪邁而獷野,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它們從不為一己之私而爭斗。
。场⑵纷x課文,通過關鍵語句的理解,揣摩作者對馬的情感:
如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戰(zhàn)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在這里作者運用分擔、同享、無畏、慷慨以赴馬被作者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具備舍己從人的風格,在險惡關頭能奮勇當前,具備了人的崇高品質,可看出作者對馴馬品格的贊揚。
再如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奔馳著,它們騰越著所以那些野馬遠比大多數(shù)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遒勁。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說,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這里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排比句熱情的謳歌了野馬那自由奔放的生活,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野馬的由衷贊美。
。、疑難問題探究:
、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教育一詞是使用了擬人的手法,指的是人對馬的馴養(yǎng)。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的是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指的是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而將服從人類的命令作為自己的準則。這里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刻同情。
、 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那些只為著擺闊綽、壯觀瞻而喂養(yǎng)著、供奉著的馬,那些不是為著裝飾它們本身,卻是為著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鏈條的馬,它們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者絲綢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中這一切指什么?為什么說它對于馬的侮辱,要超過蹄鐵?
這一切是指馬額上覆著妍麗的毛、編成細辮的項鬣、蓋滿身體的絲綢和錦氈等一切視馬為玩物、無視馬的天性的裝飾物品。因為蹄鐵只能有限的束縛馬的身體,而這一切,卻使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之為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鐵等身體上的束縛更為嚴重的。
。、寫作方法:
⑴ 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xiàn)馬,贊美馬,在作者的筆下,馬被賦予人格的魅力,如本來馬在戰(zhàn)場上是被迫沖騰躥躍的,可作者寫道它喜愛并追求兵器的撞擊聲;馬是受人擺布和約束的,可作者卻說它知道克制自己;馬被馴服,這種馴服作者稱之為教育。馬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質。它像英勇忠義的戰(zhàn)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
、 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人工馴養(yǎng)的馬與天然野生的馬不同生存狀況的對比,抒發(fā)了對馴馬的同情與對野馬的贊美。又如將馬與驢、獅子、牛、駱駝、犀牛、鹿、象七種動物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馬的姿態(tài)高貴。
6、拓展學習:
⑴ 漢字中有許多以馬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義為駿馬的字,越多越好
、 收集古代與馬有關的歷史故事、成語或詩歌。
。、課后練習及答案。
見前面分析。
語文教案 篇7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關知識,包括敘事散文的基本特點,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現(xiàn)手法。
2.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3.了解如何運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寫作中進行模仿。
過程與方法
1.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內涵。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對“綠”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作者對“綠”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發(fā)的對不屈服于黑暗、頑強抗爭的精神的贊美。
4.結合作者的身世,引導學生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2.樹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尤其注意節(jié)奏和語氣的運用。
2.體會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特點,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
3.體會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內涵美及其象征意義。難點1.理解“綠”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涵。2.結合作者贊美“綠”的歷史環(huán)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學突破1.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分組討論“我心中的綠”。2.通過講解,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查找有關贊美綠的文章,并將本文與之進行比較;查找有關抗戰(zhàn)前期中國歷史的資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與本課在寫法、語言上進行比較。
學生準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自己對于綠的認識,并與作者的認識進行比較;標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句,以便共同討論。
2.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準確地把握本文的寫作目的和贊美對象,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以人們對綠的認識導入新課。2.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3.組織學生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
4.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1.進入新課學習。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散文。3.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4.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新課(約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散文的知識,并請學生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從人們對綠的各種不同認識人手,導入
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介紹現(xiàn)代散文作家陸蠡及其寫這篇文章時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然后放《囚綠記》的朗讀帶,或者教師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細細體會文章表達的意境。
學生活動1.根據(jù)所學內容,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
2.積極發(fā)表自己對綠的認識和看法,如有的說“綠象征聲睨”,有的說“綠象征希望”,等等。
3.結合歷史知識想象當時社會惡劣的歷史環(huán)境,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交流自己對當時社會歷史狀況的認識;注意課文中生字的讀音及朗讀技巧。
4.閱讀課文,劃出不能理解的字句,體會散文的意境。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這朝東的房間令人感到炎熱”,作者為什么還選擇“這朝東的房間”?
2.讓一位學生朗讀第五段,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贊美綠的,又如何形容其對綠色的渴望的。
3.提問:“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的花草的莖葉的歡喜”各自說明了綠色給人什么的感覺?
4.引導:作者是如此的愛綠,以致“忽然有了一種自私的念頭”。作者為什么要“囚綠”?請同學們思考。
5.提問:作者“囚綠”后,常春藤的生長狀況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
作者的一片“善意”,為什么感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惱怒它的固執(zhí)”?學生活動1.思考問題,在課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
2.把文中作者贊美綠的句子找出來:“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從中感受作者對綠的喜愛和深情。
3.回答教師的提問,結合“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色是自然的顏色”,更深地體會綠色給人的感覺。
4.帶著問題閱讀第八段,并說出自己的看法:“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作者太愛綠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課文中的語言回答:“他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它漸漸失去了清蒼的顏色”,“好像病了的孩子”。
三、組織討論.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約分鐘)
教師活動
“善意有時候是具有危險和破壞性的”。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代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對“善意有時是具有危險性和破壞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愛,等等。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復習上課時教學內容,進入新課。
2.分析作者對綠的感情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3.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意義。
4.引導學生比較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的寫作特點。
學生活動1.復習上課時所學知識,進入新課。
2.聽講,理解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3.聽講,把握文章的主旨。4.通過比較,了解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各自的寫作特點。
一、朗讀本文,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的學習(約分鐘)
教師活動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以適當?shù)墓?jié)奏讀散文,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
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由愛到囚的過程及其原因。學生活動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節(jié)所學的內容。
2.暢所欲言,結合生活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課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問:作者為什么最后讓綠囚恢復了自由,并且“向他致以誠摯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2.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正確的引導分析,并總結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即由愛到囚再到釋放并祝福的原因。
3.通過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說明“綠囚”的象征意義。(可組織學生討論)
4.提問:聯(lián)系文章中交待的歷史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活動1.展開討論,回答:作者要走了;作者太愛綠了;作者被它的不屈服感動了。
2.通過教師的分析,進一步了解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感受其變化的原因。
3.討論“綠囚”的象征意義,如代表了當時不怕任何黑暗勢力的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作者也被這種精神所折服)
4.討論作者在本文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
1.分析本文作者的語言特點,結合學生難以理解的字句進行分析說明。
2.總結全文,對于敘事散文的一般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并與抒情散文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其區(qū)別。
學生活動1.結合教師的分析,理解課文的重點字句,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
2.把本文與以前學的散文進行比較,加深對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寫作語言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本節(jié)總結
本文是現(xiàn)代散文家陸蠡的代表作,寫作者在上!肮聧u”時期,懷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兩枝碧綠的長青藤被自己牽進迎窗的案頭,然而這“囚進”屋里的綠藤,尖端仍朝著窗外的陽光,顏色卻一天天變得萎黃,枝條也細瘦起來。直至抗戰(zhàn)爆發(fā),作者被迫南歸,才將這個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釋放,并真誠祝福它繁茂蒼綠。
課文寫的是“囚綠”的故事,實際上是贊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頌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也是作者期望淪陷的祖國山河早日擺脫日寇黑暗統(tǒng)治、重獲光明的內心的表露。
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兩枝綠藤的想象描寫,啟人聯(lián)想,讓人尋味。散文意境常用曲筆,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給人留下思維空間,把人引向一個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學探討與反思通過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散文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散文知識,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興趣是學習的最好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發(fā)言,多發(fā)表觀點。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朗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散文的意境美和內涵美。補充資料陸蠡(1908一1942),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陸考原,幼時有“神童”之稱。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問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加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綠記》。三個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煉、質樸,蘊藉而秀美。
陸蠡也寫過許多短篇小說,給人的感覺總是“渴望著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語文教案 篇8
課 題
學生猜測花名、花開放的時間。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一、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比較“閑”與“閱”、“閉”,“腿”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二、自讀自悟
二.讀讀背背
學生討論交流: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準備寫哪些內容?
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是你心愛的`物品……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也可以說它的動作`姿態(tài)……
把自己的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
3.學生起草。
4.寫好后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5.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聲讀讀。
8.謄寫作文。
作業(yè)設計
練習寫習作。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習作
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課后反思
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觀察不夠仔細,因此在寫作中有許多學生寫的觀察日記不太符合要求,需進一步引導。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材簡說
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栽花種草、觀察氣象,這些課外活動無不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就是這些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了他們對科學的向往,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就在這些多姿多彩的活動中,他們學會了審美,學會了勞動,學會了創(chuàng)造,學會了做人。本課的十二個詞語,描繪出一幅幅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學校生活畫面。學生通過讀詞語,想畫面,識生字,一定會感到熟悉、親切、有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動詞的準確運用,注意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朗讀時要注意詞語結構的特點,讀出韻律美。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jié)奏感。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驗課余生活的多彩與樂趣。
三、教學建議
。ㄒ唬┳R字寫字
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生字的呈現(xiàn),可以先出現(xiàn)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讀準詞語的基礎上,再認讀生字。要鼓勵學生運用了解的漢字構字特點以及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自讀課文,勾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圖文對照,熟讀詞語;動手動腦,記憶字形。
在學生充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匯報、小老師領學等形式進行反饋和正音、辨形?勺寣W生從戲、航、琴、鋼、彈、養(yǎng)這幾個字中,自由選擇自己有把握的字、感興趣的字進行口頭組詞語的練習。
可用猜字、鼓掌傳字等游戲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胡、戲、棋、鋼、彈、琴、養(yǎng)這七個字是本課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的字,教師可在指導讀詞語的基礎上,抽出來指導書寫。琴字要強調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戲、棋、鋼、觀、彈等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仔細觀察左右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二)朗讀感悟
本課的詞語,表現(xiàn)的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學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對文藝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動物飼養(yǎng)了解多些,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向同學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活動與樂趣。學生體驗不到的,可借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加以了解。
要將看圖和讀詞語結合起來,朗讀詞語時在頭腦中要形成畫面?梢龑W生用不同的節(jié)奏讀出課文的韻味,如,×××(練書法),×××(練書法),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學校生活的美好。
。ㄈ⿲嵺`活動
1.課后練習中的`讀讀說說是擴展詞語的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子,用戲、航、琴、鋼、彈、養(yǎng)口頭組詞。
2.游戲快樂傳真。表演者可選擇最熟悉的一項活動,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請同學猜。猜對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關這項活動的問題;猜錯了,必須回答表演者有關這項活動的提問。
3.模仿本課,結合學校生活實際,編寫校園活動三字歌。
4.學唱一段京戲或其他地方戲?梢哉忆浺魩Щ騐CD跟著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寫字教學
。ㄒ唬┯^察
認真觀察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看清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ǘ┍容^
差異比較:在比較中探究相同結構的字在寫法上的差異。如,棋鋼彈觀都是左右結構,并且都是左窄右寬。不同的是:棋、彈,左右一樣高;鋼,左高右低下對齊;觀,左短右長。
優(yōu)劣比較:在優(yōu)劣字的比較中,把握字的結構的密與疏,筆畫的收與放,使學生受到審美訓練。如,琴、養(yǎng)中間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緊湊。老師可出示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的字,進行比較,防患于未然。
。ㄈ┓治
字的結構、筆畫特殊,學生把握有困難時,老師可幫助分析,示范指導。如琴字,上下緊湊,中間舒展,撇與捺是整個字的靈魂,書寫時既要注意筆畫的舒展,又要注意組合時撇尾低,捺腳高。
。ㄋ模⿲嵺`
仔細領會,悉心模仿,激勵評價。評價時老師可以改評分制為獎勵制,哪個字寫得漂亮就在旁邊印上一顆小五星作為獎勵,比一比,看誰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評、小組評、老師評相結合。
五、資料袋
1.本課幾個藝術術語簡介
書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按字體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瑫R姷挠袣W體、顏體、柳體。
二胡弦樂器。又名胡琴。音色剛柔多變,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
京戲我國戲曲的主要劇種之一,是我國的國粹。流行地區(qū)很廣。清代中葉由徽漢等劇種進入北京后演變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故又稱皮黃戲。
2.根據(jù)本課詞語編寫的兒歌
下象棋,練書法,畫圖畫,比比誰的本領大;
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暢游文藝小天地;
栽花草,喂鴿子,養(yǎng)金魚,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從小立志學科技;
愛生活,講科學,求創(chuàng)意,興趣廣泛展才藝。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識字2之教材分析,二上識字2,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04
語文教案[精選]11-23
語文教案(精選)10-28
語文教案02-06
語文教案02-09
語文教案02-09
語文教案02-08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1-21
《語文園地》教案11-09
語文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