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教學反思1
這個月主要進行了函數的應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教學,中間歷經了期中考、校運會等。
有關必修1最后一章函數的應用主要突出了應用,教材通過對幾種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學習,解決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獎金的分配方案問題、投資分析問題、計算機病毒傳染問題,人口增長問題中有關的運動問題,銷售量問題、體重身高分析問題、考古問題等等,緊緊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將具體要求很好的落實到了教材的實際內容當中,通過大量豐富有趣的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積極性。在必修2的空間幾何體中,教材改變了以往教材中過多涌現概念使學生難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針對具體的空間幾何體來認識其結構、特征,再通過解決有關比較簡單的問題,使學生自然的形成有關的概念,這樣便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辯別,更注重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現實化、大眾化。另外,通過從簡單幾何體的結構到畫出比較簡單的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以及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真正體現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數學也是科學嚴謹的,具有很強的邏輯理性的.,重基礎并不等于不講嚴謹。
另外,覺得對學生的要求是得過高,應該要切合學生實際來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過高,例題與習題脫節(jié),有些題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學不易進行,導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課時來彌補的狀況。
最后希望加強對新增內容的教學指導,現在,對于新課程我們都處于摸索狀況,對新增內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為這些內容有的接觸很少,有的內容教師自己都沒學過,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以不同的形式盡量幫助一線教師領導悟教材的意圖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從而使新課程的實施更加廣泛,更加科學。
高一教學反思2
高一這一年,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磨礪。首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高中與初中英語的銜接工作。作為一名高一的英語老師,回首自己高一這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在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討論中,教學還是比較成功的。對學生的考試技巧指導及訓練是有效的、針對性強的。
進入高一學生對英語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fā)言的熱情或根本不愿意發(fā)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不踏實、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英語學科學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回歸課本,英語復習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絕大部分學生在復習與學習過程中不能走在老師前面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沒有習慣性地進行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后及時復習,英語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復習時缺乏系統(tǒng)地安排和科學地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 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針對以上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切實的學習安排:
一、加強研究,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
要想搞好高一英語教學,沒有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是不行的。在開學初,我們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學和復習計劃,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計劃。 立足教材,夯實基礎知識才是我們這樣的學生的唯一途徑。教學和復習都應該注重實效,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認真學習并分析了高考題的類型,從歷年高考試題的整體研究中找共性,目的是總結規(guī)律尋找突破口。閱讀試題的考查全面,對中學英語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在常規(guī)教學及復習備考中,我們始終抓住加大閱讀量,開展泛讀教學,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制定計劃,加強教學的目標性。
我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把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1、夯實基礎,發(fā)展能力。
近年來高考英語逐漸側重于語言能力的考查,對語言知識的直接考查相對地減少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鞏固各項基礎知識,同時通過不斷的語言練習,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發(fā)展能力。
2、降低難度,回歸基礎,強化訓練。
進入后半學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握中檔、低檔題,這對學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學生普遍都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這時,教學的重點要放在查漏補缺上,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
3、整理基礎知識,適當做一些訓練題。
要在考試前夕找到良好的語言知識感覺和運用能力感覺就必須回歸基礎,整理鞏固基礎知識,用最充實、最滿意的感覺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三、加強聽力,寫作訓練,合理安排綜合訓練。
加強聽力和寫作指導和訓練,是我們高考取得成績的重要保證。只有多聽多練才可能有好的成績。但只是聽和練還不能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集中訓練和對聽力方法的指導。我們一周三次聽力播放,從高一開始訓練學生的聽力,加強語感。相信經過我們高一教師的努力會為學生學習高中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的。
高一教學反思3
陳梅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況,降低教學難度,使數學問題與現實緊密聯系。在課本教學實踐中,若能始終抓住課本這個“綱”,在課本教學上狠下功夫,減少復習資料,不搞題海戰(zhàn)術,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陳愛春:三角函數是描述周期現象的重要教學模型,在數學和其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從基本知識入手,盡可能地使課堂講解的內容通俗易懂,數形結合,利用幾何直觀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但從實際的效果上看,學生的基礎知識太差,始終對三角函數的性質不熟悉,三角函數性質的應用也很不熟練。
翁圖盛:任意角的概念是本章的基礎,推廣了角,擴大了研究的范圍,在此基礎上,為了計算的簡單,引入了兩種角的度量制度,簡化了弧長與扇形面積公式,同時也為定義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作了前期工作,應用弧度制的度量作為基礎,研究了三角函數與圖象與性質。
陳俊飛:本章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三角函數的概念,圖象及性質,以及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單位圖是研究三角函數的重要工作,借助它的直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數的概念和性質,而且三角函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同時本章的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能力。
許麗芳:正弦、余弦函數按照從函數的定義到作函數圖象再到討論函數性質最后到函數模型應用的順序展開,三角恒等變換不再穿插其中,這一順序與研究其他函數的順序一致,使得三角函數的'研究更加簡潔。
魏國寶:高中數學是許多學生感到難學的科目,特別是普通班學生尤其感到很難,數學成績常常是不及格甚至是低分,雖然作為老師都不懈地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收獲總是不理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
、賹W生求知欲望低;
、趯W習思維能力差;
③學生知識基礎薄弱或舊知識定勢過強。
王桂芳:三角函數的內容模塊是高中數學的必需,是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要求較高較細較深,教學中要滿足數學知識的傳授,傳授要講究方法,一定要練,可以滿足學生的自信和成功的體驗,這是情感目標的基本要求。
高一教學反思4
柳永的《雨霖鈴》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重新強調回歸體驗、回歸心靈。尤其是詩歌更要注重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獲得心靈共鳴,從而得到美的享受。
創(chuàng)設情境、符合考綱、整合知識、有效評價,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初登講臺的青年教師,我覺得自己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將這些要求全部落實到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因此,我便結合所講課文的特點,將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落實高效課堂的主要手段。
明確了這一方向之后,我開始精心的準備課件、反復推敲教學語言、選擇適合的朗誦配樂,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手段在課堂上營造出詞人柳永想通過《雨霖鈴》傳遞給我們的意境。但是,在進一步分析課文之后,我發(fā)現,我所做的工作,都只是表面功夫。學生如果對詩詞本身沒有較深入的理解,那么這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沒有載體的。因此,我改變了方向,將問題設計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點,或許能獲得相對好一些的收效。因為,恰當的提問,可以引導著學生探究文本,主動思考,從而揣摩出詩詞的味道。
于是,我開始在教案中加入問題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的詩句,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執(zhí)手相看’的動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暮靄沉沉’的設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寒蟬凄切’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面對‘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景象,詩人會想到什么?”等等?墒窃诘谝淮卧囍v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的反應十分不好,大家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并沒有積極回答,思考問題的熱情程度也不高,課堂氛圍呆板壓抑。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開始反思原因,是學生對這篇課文本身不感興趣嗎?我翻看了一些學生的教材,發(fā)現他們的教材上記了大量的筆記,這證明學生們對這一課是很感興趣的,他們希望對這首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是在課堂上沒有進入充分思考的狀態(tài),只是簡單直接地接受了老師的想法。導致了學過以后對于詩歌的印象并不深刻。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沒有調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指點下,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問題的設計上。我發(fā)現,我所設計的問題沒有梯度性、區(qū)分性。很多問題的設計是雷同的,讓學生感覺回答完一個問題后,剩下的問題就無話可說了。此外,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讓學生不知道從哪個角度思考。
也就是說表面上出現了學生不與老師互動的問題,而實際上,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問題設計不科學。
針對這個問題,我將我所設計的問題做了修改。將原來的問題改成“詞的上片沒有寫‘情’卻處處含情,是如何表現的?”、“‘念去去’一句出現在婉約詞中是不是顯得不協調?”、“‘經年’二字有怎樣的味道?”、“‘虛設‘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經過這樣的改動,在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自己感覺課堂的效果比第一次好一些。至少學生們開始進入了思考的狀態(tài),他們開始不再排斥我的提問,基本上都能努力的在課文中找尋問題的答案。
但是,課堂氣氛沉悶的問題仍然存在,學生們雖然在思考,但是卻不能夠的得出較好的答案。這個問題又一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是不是問題設計的太難了,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呢?在通過對老教師的咨詢,我體會出,這次的問題出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缺少了讓學生反復朗讀、品讀詩詞的過程,那么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自然就不。
所以,高效課堂不僅需要科學的問題設計,更需要學生對于課文的品讀,以讀促解,以讀促悟。
高一教學反思5
1、 教學反思 :教師要認真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因此身為教師,必須從嚴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備課施教的準備,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正確把握課程進度,最大限度的輸出知識。在本次備課過程中,我認真歸納了文學常識、常見實虛詞、古今異義、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通讀了《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查閱了大量的評論資料,對項羽的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認識,同時認真研究借鑒了同事們給出的無私的的教學建議,使我在翻譯方法指導、人物性格分析和多媒體處理上掌握了不少方法和技巧。
2、教學過程:當時,我上這一課時,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因為是高一,學生剛升到高中,對文言文的理解比較困難,文言知識比較缺乏,所以,學生在課文疏通方面,比較感到頭疼,他們要求在這一方面多用一些時間。因此,原本非常精彩的歷史再現,沒能讓學生去表演,通過表演加深理解。
3、教學理念、方法的反思:
(1)對學生能力和基本特點考慮不夠,不夠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然后把他們自己學習的情況和結果用表演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老師就可以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很好很及時地作出反饋和指導。
(2)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借助工具書就基本可以疏通文意,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積累他們的文言知識,提高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通過表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反映的那段歷史的了解,可以激發(fā)他們對相關課文的主動閱讀,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今后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老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高一教學反思6
一學年又過去了,回顧高一一學年的個人地理教學,有得有失。得的突出方面是地理尖子生的培養(yǎng)較好;失的方面突出的是沒有大面積地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地理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還不到位。下面重點來說說個人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的反思心得。
興趣培養(yǎng)歷來為中外有影響的教育家們作為對教學藝術的高層次追求而倡導。學生不能只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工作、生活一生,他們必須終身學習,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培養(yǎng)他們"愛學"、"會學",使他們在畢業(yè)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豐富和深化所學知識。涉及面很廣的地理知識學習更須如此。如果學生靠死記硬背暫時獲得的知識考出較好的分數,但他厭倦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這不能認為是地理教學的成功。如果地理教學在教會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學業(yè)結束,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意向猶存,地理知識的大門則永遠向他敞開。從這個角度講,興趣培養(yǎng)應是現代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
地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與成功的教學過程互為因果。興趣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強大動力,它促成教學過程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狀態(tài)則是地理教學是否成功的可靠標志之一。狀態(tài)就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側面。如果學生普遍對地理課感興趣,教學過程是成功的;如果學生普遍對地理課的反映平平,說明教學過程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如果學生普遍厭倦地理課的學習,說明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失敗的,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全面徹底的反思。一個分數的出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決定于學習的成功,而且是反復的成功,因此,進行教學評價,興趣狀態(tài)比分數更為可靠。教師應該經常注意了解學生的興趣狀態(tài),作為自己改進教學的基本依據。
一、地理課興趣培養(yǎng)的特點
前蘇聯一位學者曾通過《少先隊員》雜志號召了1700名學生就他們"最不喜歡的課程"參加他的興趣培養(yǎng)實驗,其中最不喜歡地理的有385人,在15門課程中居首位,其次是俄語215人,數學212人。對此,作者議論道:"課程基本上是按難易程度排列的。的確學生遇到困難最多的是俄語和數學,這也合乎規(guī)律。但是,為什么最有趣的地理卻突然在不受喜歡的課程中占了第一位——這是個謎。"
這位學者的統(tǒng)計并非偶然。我國1982年全國10省市青少年理想、動機、興趣研究協作組向近萬名中學生調查他們最喜歡的學科和最不喜歡的學科,結果是最喜歡地理課的人次百分數為2%,在12個學科中列第十位;最不喜歡地理課的人次百分數為10%,在12個學科中列第2位。 上列兩項資料反映了地理課興趣培養(yǎng)的特點:地理學科本身高度的趣味性與地理課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困難性。這是由地理學科特點所決定的。
地理學科研究的對象——地理環(huán)境的時空廣大性、組成復雜性、區(qū)域差異性、多要素綜合性、人地相關性是地理學科最基本的特征。宏觀的地理事物豐富多采令人神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多要素的交叉聯系引人入勝,人地關系的緊張狀態(tài)動人心弦。人生活在地理環(huán)境之中,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全面了解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是每個學生都容易體驗到的需要。保護地理環(huán)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環(huán)境關系著祖國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必然要引起學生的普遍關注。因此,地理課的內容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但是宏觀廣大而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使學生難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其成為一門較難教難學的課程,形成了地理課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困難性特點。由此可知,地理課在學生興趣培養(yǎng)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同時又注定要克服更多的困難。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掘地理知識本身的高度趣味性,并從實際出發(f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條件,才能實現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影響地理學習興趣的因素
學生的興趣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教學系統(tǒng)的要素:教材(教學內容及其載體--教學手段)、學生、教師都與學生興趣的形成、發(fā)展息息相關。
1.教學內容是地理學習興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識鮮明地體現著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趣味性特點。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廣大性,直接觀察必須走出教室,大量的間接感知又須借助特定的教學手段、地圖等圖像和教師、教材的直觀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難,使地理事物總是顯得那樣新奇、生動。地理感性知識是興趣源泉的源頭,它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獲得理性知識的基礎。面對學生缺乏表象的頭腦,不可能喚起探究的熱情。滿足了學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道路上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產生探究理性認識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學對于興趣培養(yǎng)乃至整個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
地理理性知識以綜合性為其特點,蘊藏著地理環(huán)境中形形色色的奧秘。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于進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來的,區(qū)域特征是比較而來的,規(guī)律和成因是分析綜合而來的。如果要求學生在思考失敗的情況下去死記硬背結論,勢必抑制興趣的形成。
知識的意義在于運用。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進一步獲得對知識需要的體驗,"感到知識具有使人高尚起來的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的興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動(智力的、動作的)進行的又快又好,令人欽羨。例如,當學生看到軍人、探險者或考察隊僅憑地形圖即可在陌生的地區(qū)活動自如時,自然要激發(fā)出掌握讀圖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順利完成操作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的成功。
滲透在知識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使學生經常獲得能力增強的體驗,不斷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豐富和滿足,從而推動著學習興趣的發(fā)展。
2.地理教學手段是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條件
地理教學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掛圖、模型、標本及視聽軟件)、地理學具(課本、地圖冊、作業(yè)冊、顏色筆等)與視聽設備、地理專用教室、地理圖、地理室外觀察點等是地理知識內容的載體,是地理教學內容——興趣源泉流向學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發(fā)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提供相當一部分地理感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需要與幫助學生成功地進行學習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學生是地理興趣發(fā)展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興趣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據,興趣培養(yǎng)必須遵循學生興趣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艑W生對處于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知識最感興趣,因為用力跳夠得著的果子不僅能使他體驗到需要,而且能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可能,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興奮,獲得果然成功的快樂。
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是我們確定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依據。如果不了解、不顧及學生的基礎,盲目地照本宣講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學失敗的同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存在著個別差異;A不同,形成興趣的興奮點也不同。有的學生興奮點在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上,有的學生則會在努力獲得了及格分數后高興得跳起來。承認并照顧到這種差別,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學習。
⑵學生對掌握著主動權的學習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習者自己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閱讀檢索、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向教師質疑、發(fā)表見解等主動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義,增強自信心并提高學習成功率。1984年北京教育學院地理組曾對北京市12個區(qū)縣的18個初中班、2個高中班共84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近90%的學生喜歡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
⑶學生對地理野外觀察、地理觀測、參觀訪問等室外教學活動感興趣。室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最直觀的感性知識,激發(fā)出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許多在教室內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
、葘W生對具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
⑸過重的負擔抑制學習興趣,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疲勞、煩燥聯系在一起。
⑹地理學習的反復失敗能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厭惡,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枯燥的死記硬背和糟糕的成績聯系在一起。
、藢Τ晒Φ膶W習進行恰如其分的鼓勵、表揚,能使學習興趣得到強化。
4.教師是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主導因素
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導者、控制者,又是知識信息的提供者。教學內容靠教師去發(fā)掘、駕馭,學生的學情靠教師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靠教師去激發(fā),學生的進步、發(fā)展靠教師去啟發(fā)、誘導,教師掌握著激發(fā)和滿足學習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師作用的發(fā)揮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條件。
、沤處煴救说乃枷、情感、學識、能力素質包括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意識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內在根據。
⑵教師對多種教學方法的掌握與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⑶教師進行指導的生動性。生動、幽默的講課使學習的緊張寓于活潑之中,使學生易于學懂、學會、記牢。
⑷教師的教學激情。興趣靠興趣來培養(yǎng),激情靠激情來感染。教師帶著對學科、對事業(yè)、對祖國、對人類、對自然的熱愛融匯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進行教學,不僅能即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長期的感染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⑸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懷、幫助、鼓勵反映著對學生真摯的感情,對學生興趣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這有助于學習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學生把學習與對教師的感情聯系在一起,產生相應的興奮狀態(tài)。
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進行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根據。四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制約,是統(tǒng)一的整體,發(fā)揮著教學系統(tǒng)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功能。綜合四個方面因素,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途徑應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地理學科特點出發(f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fā),充分發(fā)掘教學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并進行成功的學習。
高一教學反思7
摘要:高中階段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庇忠髮ξ膶W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筆者把傳統(tǒng)的創(chuàng)設情景法和現代化手段多媒體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法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詩歌;陶淵明;想象力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我在上課時把“解讀陶淵明的思想和感受陶淵明筆下的田園之美”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體會他的精神追求和美的意境,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比較突出,流程也很順暢。但這節(jié)公開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處理引發(fā)了我的一些反思,歸納如下:
反思一:關于教學目標的設立
這節(jié)課的預設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解讀陶淵明的思想;二是感受陶淵明筆下的田園之美。陶淵明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詩人,初中已學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和《飲酒》、《歸園田居》其三等篇目,學生對陶淵明的性格、詩歌風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其思想還未深入理解!稓w園田居》是一首學生較為容易理解的詩歌,對于高一學生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一定的詩歌感受能力,但對詩人形象還未能全方位認識,所以高一詩歌教學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樣規(guī)范系統(tǒng),必須根據高一學生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谶@些考慮,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解讀陶淵明的思想”,就系統(tǒng)了解陶淵明其人來說,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立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為了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本節(jié)課設置了討論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就“陶淵明的思想”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時,筆者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知識。
反思二:關于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歸園田居》上課時間為一課時,主要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間穿插知識回顧和對詩歌的反復朗讀。在上課的過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進行講授,知識回顧、朗讀、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都能較好地進行,但課堂的重點在鑒賞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鑒賞詩句和描繪整體畫面對學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如學生描繪畫面可能順序不當、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譯詩句,不一定能鑒賞出田園風光的美,學生也很難把握詩人思想和詩歌意鏡美,這些都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的。
教學方式是為課程目標服務的,課程目標是多元的,教學方式也不應該是單一的。不管在教學中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從而全面實現課程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并且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久而久之,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一教學反思8
一個學期以來,我在教學上以及和學生的交流相處的過程中,總的來說,感受最深的兩點是:高中英語教學要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下面從教學和備課兩方面談談所積累的經驗和發(fā)現的不足。
一、教學方面: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透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忙學生系統(tǒng)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潛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1.每周一至周五晚上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每單元做一份雙語報,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2.盡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xù)做,實踐證明duty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狀況,也能夠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3.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資料。針對近期所學資料,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4.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圣誕節(jié)游藝晚會。這些活動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用心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潛力
只有透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潛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主動性得以發(fā)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潛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潛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潛力。另外,自學潛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超多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我還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齊參加活動如:圣誕節(jié)游藝晚會就極大的拉近了我們和學生的距離,也同時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性與用心性。
透過如上的舉措,本學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大部分環(huán)節(jié)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信心。但是這半年的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是,在進行speaking這一塊時學生不太樂意開口;還有就是對于學困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五、備課方面:對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與實踐:
1.合理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重組.新課標對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推薦: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資料,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地取舍或調整。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應調整:
1)刪減難度教大的資料主要是listening,speaking,以及練習冊中的project等等;project因為需要學生走出課堂,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甚至需要收集資料,參與社會實踐才能完成,這對于農村寄宿制的學校,很難做到。而listeningandspeaking則是鑒于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大部分根本無法開展。于是選用英語輔導報上的聽力材料或者英語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另外關于寫作,因為每個單元寫作任務比較多,也只能是有所篩選著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見的句型背誦以及課文精彩段落背誦。
2)調整教學順序每個單元的教學我們一般需要6個課時,通常是:warmingup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對勞動者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勢下,國家提出了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重要特點是既體現學生主體又重視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它強調學生在構建“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又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融合。《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潛力;構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潛力。綜合語言運用潛力的構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合發(fā)展的基礎上。作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導者——教師,新課程改
高一教學反思9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yè)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經過了一年的新課程高一化學教學,我對高一化學教學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獲: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新課程標準下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法、發(fā)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并舉。無論采用何種教學形式都是以“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為主線。
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善于提出問題或發(fā)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實踐證明:在質疑狀態(tài)下的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強,他們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的興趣高、效率也高。而這一點正適應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發(fā)現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1、要讓學生發(fā)現問題,首先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提供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是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的原動力。當學生對一個問題感興趣后,將大大的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主動的參與探究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發(fā)現新問題就不難了。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能力的基礎。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于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fā)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各種經思索的答案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能力的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少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肯定學生從各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yǎng)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發(fā)現問題的欲望和激情。使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質疑的成就感。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如:我在講授《必修Ⅱ》“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蛋白質的變性是化學變化嗎?如果是化學變化,那么雞蛋煮熟后還是蛋白質嗎?”聽到這個問題,我先是一愣,看著學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馬上回答:“這位同學問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課后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痹谡n后,這個問題也引起了老師間的激烈討論。
4.在鞏固練習中不忘發(fā)現問題
有效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對知識的加深。這時能以發(fā)現問題的態(tài)度去完成練習,不僅能深刻的理解知識,還能發(fā)現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如:在學習《必修Ⅱ》“化學反應的利用—原電池”時,課堂上我們認識到Zn/H2SO4/Cu原電池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學生容易形成這類簡單的原電池都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但在練習中我們接觸到這樣的題目:鋁、銅作電極,浸入濃HNO3溶液中形成原電池,誰作負極?經思考得到是以銅作負極。從中學生可以發(fā)現在原電池中并不完全是以活潑金屬作負極。有些學生還可以舉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鎂、鋁作電極,浸入NaOH溶液中組成的原電池中是以鋁作負極的。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在鞏固練習時注重發(fā)現問題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是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探討的問題。發(fā)現問題后如何來解決問題是關鍵。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相互啟發(fā),教師再巡回點撥,最后在廣納眾議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效果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指導、點撥、評價的主導作用。
1.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獨立的解決問題,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發(fā)展自學能力是教學的目的。在探究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主體。
2.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不要處處代辦,甚至包辦。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方式,根據學生的水平,從獨特的角度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問題設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如
(1)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提出問題
(2)運用實驗現象提出問題情境。
(3)通過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出問題。
(4)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問題。
(5)通過分析相關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提出問題。這既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能優(yōu)化化學教學。
3.實驗探究
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常采用小組實驗的方式。有效的小組實驗探究學習不但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fā)展了交往和審美能力,強調了合作動機和競爭意識,真正起到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實驗過程提醒學生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內容,步驟;實驗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觀察什么現像;要做好記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并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往往演示實驗都是老師做學生看,學生興趣不大,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如果讓學生參與實驗,課堂氣氛則比較活躍和諧,學生興趣提高,有利于教學。不但培養(yǎng)學生大膽、科學、嚴謹的作風,也可以暴露學生操作的弱點,能夠集體矯正。既滿足學生顯示能力的愿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對演示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并根據演示水平,授予他們“小教授”、“小學者”、“小老師”等稱號,學生興趣高、勁頭足,都爭先恐后提前預習實驗,都想一展身手。學生實驗能力明顯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化學學習。當然,應當選擇一些較安全、難度適中、現象明顯的實驗讓學生做,否則效果不好。
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問題解決—對學生得出的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先讓學生交流他們得出的結果,對其中不正確的給予正確引導,得出正確知識。在引出知識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還可以常用贊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如“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老師覺得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得不是特別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遷移應用
在形成正確知識后,還要進一步使知識系統(tǒng)化。通過概括整合對本節(jié)知識進行總結,回顧過程與方法,形成知識網絡。通過例題、練習的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達到知識的遷移應用。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以“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為主線,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后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課改的潮流中,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于的所在。
高一教學反思10
一年的時間轉眼過去,在20xx-20xx年學年中,我擔任了高一年級的英語教學,看到學生們的成長與快樂,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俗話說:“成功的背后淚多少”,我也不例外,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也有很多感想。
一、課后反思。
作為一名老老師,在教學中有經驗也有不足之處,。所以我就在教學之后針對教學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課堂反應,寫出教學總結,并且有意識的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以及有時對學生說錯的話語。有了及時的思想總結,我就會在以后的備課和教學中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由于我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和對不同學生的關注,使每個學生感覺到我對她們的愛心和期望,更加激發(fā)了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事實證明及時的.課后反思使我獲益處頗多。所以嘗到了課后反思甜頭的我,會繼續(xù)堅持下去的。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關于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因為只有英語水平提高,他們才能達到交異國筆友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對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
三、注重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
英語是語言。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fā)現學生作業(yè)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學在本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應該予以重視?荚嚽斑M行有系統(tǒng)的復習,考試后進行學科總結。
高一教學反思11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結合上課時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調整學習思路、學習過程對提高教學效果很重要。同時,還要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腰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獲多,反思亦多,F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2.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
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等等。
3.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
4.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改變過去不合時宜的老的教學模式、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fā)展。
高一教學反思12
經過一年高三的洗禮,今年又重回高一,感慨良多;厥赘呖嫉哪繕,回想起高三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經過,回憶起高三學生“很想提高但又力不從心”的痛苦,身在高一的我不覺常常反思:為了高三能有質的飛躍,我們高一時該讓學生學會什么?因此,在這半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去探索。很幸運的是,孫教授的及時來訪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他的觀點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我從中收獲良多,他的話給我們的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可行的路。下面結合孫教授的講座,談談我對高一教學的一些反思。
20xx年1月6日,很榮幸地,我們學校邀請了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孫劍斌教授來到學校給我們全體英語科組的老師做了一個講座,主題是“建立中國學生英語學習新流程”。在他的講話中,他主要給我們講了兩大方面的資料:“英語教與學的困惑與困境”與“英語教學的對策”。孫教授的講話重心,用他的話要說,就是“站在高考的角度,談高一學生的學習”。孫教授的講話對我們的啟發(fā)很大,因為他的推薦都是針對一般的甚至是中下層的學生,尤其適合我們學校的實際狀況。
(一)英語教與學的困惑與困境
孫教授首先說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心聲:老師上課很辛苦,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我們教師已經想盡了我們能想的辦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但是,盡管如果,應對基礎差的學生,我們還是無能為力,效果不明顯。因此,我們就要探究問題究竟在哪里?為什么學生的英語總是提不高呢?就應怎樣教呢?下面就是孫教授給總結出來的一線教師的困惑與困境:
1、音標:學生不會讀,沒有潛力自己拼讀新單詞。
2、單詞:教師在困惑:該分散教還是集中教?
3、語法:學生對句子結構的把握很薄弱,原因是從小既不重視也不訓練,包括小學語文都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再教句子結構了。連漢語的句子結構都不會,要學好英語的主謂賓又談何容易呢?
4、聽力:高考聽力越來越難,甚至有個別大學四、六級的題目,而學生的聽力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聽力的提高十分緩慢。
5、閱讀:學生的最大問題是閱讀速度太慢,理解潛力薄弱。
6、口語:由于高考不怎樣考口語,口語基本上被很多人忽略了。
7、寫作:用中文的思維寫英語。
(二)高中的英語就應怎樣教?高一的英語就應教什么?
有很多專家提出了很多英語學習的理論:聽說讀寫,齊頭并進;閱讀領先;聽力領先;口語領先;讀聽領先;詞匯領先;語法領先、、、、、、而孫教授個人認為就應“讀聽領先,既讀又聽,既聽又讀”。
1、學好一門語言應先了解什么?孫教授認為,高一一入學的新生,我們就就應告訴他們:中英文之間存在著兩種語言文化背景;兩種語言民族習慣;兩種語言表達規(guī)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維和英文的思維不一樣,高一的學生首先要明白明白兩種文化的不同,然后從一開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維來學英文,不要總是以中文的思維來學習英文。
反思:本學期開學我們沒有做到的東西就是:沒有去介紹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強調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所以,在下學期,這一課我認為需要補上。畢竟,“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有了這個基本認知后,高一的學生就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們實際上還要補很多學英語必須要掌握的東西:音標,詞類,基本的句子結構。再次從基礎學起。
2、音標:很多學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難是記不住單詞,記不住單詞是因為不會讀單詞,不會讀單詞是因為不會音標。雖然是高一的學生,但實際上在我們這樣中等的學校,中等的學生里面,沒有幾個人完全掌握了音標,大部分高一學生的音標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以,我認為,高一的學生入學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學音標,目標是基本上每人都能夠自己獨立地把書本上大部分的新單詞拼讀出來。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音標不是一兩節(jié)課就能夠教會學會的東西,學習音標需要在會讀的基礎上超多地練習,到達熟練的程度,到達一看到音標就能夠不費力地拼讀單詞的程度。
反思:而我們本學期的實際是:我們確實有花時間去學習音標,但是只是用了兩三節(jié)課的時間,用孫教授的話說是“正學了一點點,才有點入門,可老師又不教了”。事實就是這樣,由于著急課本講不完,音標只能是蜻蜓點水式地學了一下,個別學生有了點進步,能夠勉強拼讀單詞,大部分都還不行。此刻到了期末,學生就應又忘得差不多了。
3、單詞:學會音標后下一步就是超多地記單詞。記單詞是一件很需要下功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必須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樣才能夠讓付出的努力有收獲呢?孫教授提出“極限單詞程序記憶法的六個步驟”:
1).音節(jié)拼讀,準確讀詞。(記音節(jié))
2).連詞成句,朗朗上口。(記讀音)
3).手指中文,看中讀英。(3-5遍)
4).音形結合,分析拼寫。(找規(guī)律)
5).念英拼詞,快速默寫。(看中文)
6).畫框訂正,分析錯誤。(要總結)
這種方法的最根本之處在于學生必須要會讀單詞。聽說經過了不少人的實踐,都覺得這種方法很有效果。極限單詞記憶法的五個原則在于“1.兵貴神速:每個單詞只讀一遍;2.拼讀準確清晰;3.自然集中注意;4.注意力快速擺動轉移;5.限制聯想”?傊瑢O教授認為,記單詞的秘訣在于“不要在一個單詞上花太多時間,而要在一個單詞上多次花時間!
反思:這種方法我們以前都沒有試過,以后或許能夠做一些嘗試。
4、詞類:孫教授認為高一就要讓學生學習十大詞類,不能等到高三才學習,那時已經太晚了。本人很贊同這個觀點。學生在學習單詞的時候就要搞清楚單詞的詞性,然后明白什么詞能夠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語的用法和位置,介詞的位置,狀語的位置等。只有把這些詞類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寫出的句子。
反思:本學期我們沒有時間去講詞類,但也從來沒想過在高一就講詞類。所以,孫教授的這個推薦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高一下學期能夠看看有沒有時間去講詞類。
5、句子:有了單詞后,學生要學的就是句子結構,也是我們教學中最重要的地方。沒有句子,就沒有文章,就談不上學習英語。所以,在高一階段,學生務必學習五種基本句型,而且務必要過關。在這方面,孫教授給了我們一點推薦。孫教授認為,英語的句型簡化后實際上只有兩種: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擴展,把各種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種詞類用在句子里面,從而組合成高級的句子。
反思:我個人很贊同孫教授的觀點,所以我堅持在高一上學期務必要教五種基本句型,也推薦備課組長統(tǒng)一要求全級教授五種基本句型,因為沒有正確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從句等高級句型學生就很難學下去。所以,這個基礎必須要打好。而在本學期中,雖然我們也教了五種基本句型,但我相信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結構這個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學習中不斷地鞏固。
6、語法:孫教授認為,給高中生講語法,不要把他們當高中生,要用最簡單的詞匯,不要出現生詞。他主張的語法教學法是“道可道,十分道:正反向語法拓展訓練——由易到難,由難到易”并且根據學生常犯的錯誤,孫教授推薦“時態(tài)分離教學”,“時”為“過去、此刻、將來、過去將來”;“態(tài)”為“一般、進行、完成、完成進行”。分開教學有利于學生清楚地掌握時態(tài)。
反思:孫教授的說法里面,令我們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簡單的詞匯教學生語法。如果單詞的意思又不懂,語法又是新學的,那么學生肯定很費勁。另外一個讓我們恍然大悟的是,孫教授提到:我們小時候學語文的時候,都是老師給我們字,我們自己寫詞語,詞組,然后讓我們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們此刻的英語教學,我們從來沒有給學生機會自己造句。通常我們都是直接給學生句子,或者是給中文讓學生翻譯成英文,從來都沒有給學生機會造自己的句子。這就有可能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因為老師給的句子不必須都和他們的生活相關,會令學生覺得這些英語他們都用不上。當然,讓學生自己造句會是一個很費時的過程,而且老師無法檢查學生的句子對錯與否,所以,讓學生自己造句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經過必須時間對學生加以訓練。
7、閱讀:閱讀潛力是學生的弱項,主要原因在于詞匯量低,閱讀速度慢,還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識缺乏等原因導致的閱讀理解潛力低下。針對初級階段的學生,孫教授在講座上給我們介紹了“如何以爬的姿勢飛行?透過非機械性重復迅速提高閱讀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讀書法,具體做法是:
第一遍;通篇快速瀏覽,捕捉全文大意。
第二遍:總結形容詞和名詞的搭配。
第三遍:總結動詞和名詞的搭配。
第四遍:總結大副詞與動詞、形容詞的搭配。
第五遍:查找?guī)Ы樵~的短語。
第六遍:體會英文語序,注意英漢比較。
第七遍:研究句子開端,追求表達變化。
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間聯系,學會運用銜接手段。
第九遍:把握段落過渡手段,領會文章嚴謹布局。
第十遍::汲取語言精華,摘錄文章亮點。
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階段能夠嘗試,因為它很費時?偟膩碚f,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潛力,還是要靠學生多看多讀多練。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覺得英文也是這樣,所謂見多識廣,讀多了,不僅僅在閱讀速度上有幫忙,在文章的理解上也會有幫忙。
(三)孫教授的推薦
要學好英語,需要我們教師去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需要把學生沉浸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這個外來的語言。因為“沒有幾百萬字的輸入無法學好英語。語言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超多的“輸入”。一個由漢語武裝起來的頭腦,沒有幾百萬字英文的輸入,即使要到達一般水平也難。絕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正是由于缺少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所以停留在一個無奈的水平上。”所以,孫教授推薦:
1、在班級設立英語圖書角,讓學生定期閱讀英語圖書,能夠定期讓學生寫讀后感。圖書角的圖書原則上要“趣、易、薄、多”。
2、多讀報紙,例如ChinaDaily等國內著名的報紙,因為報紙上的東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會喜歡讀。
3、有了必須的基礎后,讓學生堅持讀一本英文原著,因為一本英文原著里面包含了所有的高考詞匯,出現所有的高考語法。
4、多讓學生接觸英文,能夠在課間時間聽聽英文歌,聽聽英文故事,不用挑剔學生聽的資料是什么,只要學生喜歡,只要學生聽的是英文,目的就到達了。
5、有條件的學校要多讓學生閱讀電子圖書,充分利用學校的電腦機房。因為在網上讀英文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學生自己翻字典,利用電腦的網絡字典,幫忙學生閱讀,而且學生能夠閱讀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既能夠節(jié)省學生的時間,又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然,這些推薦都需要學校給予支持。孫教授期望在進行這些措施的同時學校能夠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下面是學生學習成績評估范圍、權重和方式:
1)期中期末考試成績25%
2)課外學習任務完成狀況35%
3)課堂表現30%
4)出勤率5%
4)努力程度5%
方式:教師評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學習策略的培訓
結束語:孫教授的這次講座,給了我們很多的指引,引發(fā)了我們對于高中教學,尤其是高一英語教學的思考。這天,我正身在高一,我正在對高一的英語教學不斷地反思:從長遠的人生學習的角度,從中期的高考角度,和從短期的期末考試的角度,學生究竟需要學習什么,我們究竟就應教會學生什么?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每位為人師者反思的問題。
高一教學反思13
開學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高一初始階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識的銜接,F將我的實際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學法分析
在初中階段只能通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guī)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于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這種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會干擾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造成學習上的思維障礙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tài)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制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guī)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tài)、多個過程、動態(tài)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易讀懂。
二、學生現狀分析
學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老師已經把他們當成高中生對待,然而學生總是表現出心理年齡小于生理年齡的特征,比如時常犯“小性”,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學、老師沖突,無法正確理解教師的用意等等。
環(huán)境的不適應,升入高中學生大多數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很大,學生間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學習,這些無疑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要求學生盡快適應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盡快適應學校的 課程改革的形式,盡快使學習走向正軌。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著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并在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1)物理規(guī)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2)用圖象表達物理規(guī)律,描述物理過程。
3)矢量進入物理規(guī)律的表達式。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難點之
一。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于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經地義”,現在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接受。
其次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求上對高中學生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要求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表述、分析、處理問題。
但初中學生升人高一時,無論在掌握的數學知識量上,還是對已學數學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上都達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高一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yōu)樵俳邮芰硪徊糠中轮R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學生和老師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學習的正軌。
高一教學反思14
從事高中化學課改教學已經快一年了,整體上感覺我們的化學教材在不斷的修改,一些名次、概念也在不斷地完善,課本知識的難度在逐漸下降,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感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呢?高一新生學不好化學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們在下一步的教學中該怎樣進行彌補和預防?這是新課程改革無法回避的問題!
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對高一新生了解多少?他們在初中學的化學知識有多少?學到什么程度?與以往學生所學的有哪些什么差別?教師該怎樣進行初高中的銜接教學?我們總是覺得“以往我們上學的時候怎么都能理解呀?”“這還用講?”、“現在的學生真是什么也學不會了!”、“學生怎么這么笨。 钡,我們是否認真反思過:是不是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出了問題,學生也許真的聽不明白,真的不會學習?高一學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難理解、習題不好做,學習興趣降低。一方面是因為初高中學習要求和內容銜接的.不好,高一化學突然比初中更系統(tǒng)、更深入,學生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初中化學教學過分強調探究學習和過程方法教育,忽視接受學習和描述性、結論性知識的理解記憶,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但更重要的卻是第三個原因,即高中化學教師不理解初中新課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課改后的初中生,對初中生的化學基礎期望過高,平時的教學和測試難度過大造成的。有些知識點在初中的新課本中已經刪去或淡化了,高中課本也不再詳細講,就直接拿出來讓學生用;有時候為了講清楚某一道課外習題甚至還要臨時補充知識點。學生要記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不停的記筆記,聽課習慣不好的學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學教學,必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初高中化學的銜接教育,重點復習初中的“氫氣還原氧化銅”試驗,介紹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復習和背誦常見元素化合價、復習酸堿鹽、溶解度的相關計算,為學習高中化學做好鋪墊。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對初中化學課標和教材的學習、加強對當年中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困惑。
2.控制教學進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贏得較多的復習時間而增加剛開始學習的困難。
3.經常使用“直觀性”教學。盡可能以實驗作先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進行抽象概括。應用各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應用多種動畫課件以增強直觀性。要使化學知識盡可能結合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向學以致用的方向發(fā)展。
4.堅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要特別引導學生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先理解后記憶是正確的。但是有的知識點暫時不理解也要先記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記住,等于沒有學,知識就出現了斷層;瘜W的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還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質性質、試驗現象、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是必須記憶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職責就是通過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記憶的。
5.設計問題小臺階。教師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包括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方法,盡可能讓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出來。也可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維過程,然后大家討論,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獲取情感體驗。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保持高漲的興趣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建構中,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再到“樂學”的一步步躍遷。
6.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及時歸納總結。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于詢問,在知識的聯系比較中要敢于發(fā)問,在總結歸納中要不斷追問。日常教學中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單一的傳授模式,重視課堂提問功能。尤其是學生自己的發(fā)問,更能凸現學生內心世界。要求學生抓好聽課、消化、整理、提問、反饋、補救、鞏固幾個環(huán)節(jié),獨立思考,減少依賴性,自己建立立體的知識結構網絡。
高一教學反思15
一、教學內容概要: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建設要求
二、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了解總體小康的表現及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小康的美好遠景,知道全面小康的經濟建設要求,了解全面小康進程是不平衡的。
。ǘ┠芰δ繕耍恨q證分析我國現狀的能力,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宏觀駕馭能力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中華民族復興與和平發(fā)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增強科學發(fā)展意識、節(jié)約意識和憂患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正確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二)難點
1.經濟增長與經濟發(fā)展
2.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三大區(qū)別
3.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四、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亮點:
1.結合自身體會和了解,向學生介紹中山市的`發(fā)展現狀(發(fā)展模式)及中山人的生活水平,學生感慨頗多;
2.介紹“三步走”戰(zhàn)略及目標內容時補充介紹“新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及目標制定的背景為講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鋪墊;
3.在講解GDP時運用數據進行國際、國內的對比,引導學生樹立為建設富裕的海南而奮斗的志向,激發(fā)學生懷抱建設家鄉(xiāng)的責任心;
4.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與經濟建設目標的關系及相關內容的講解思路比較清晰,層次分明。
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前半部分的內容耗時過長,導致后半部分講解粗糙。好在后面的內容條理非常清晰,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也有所涉及,不難把握。
2.課文內容取舍和課外知識補充的關系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大概是我的教學理念是:幫助學生多了解現實社會。經濟學知識必須運用到現實的社會實踐當中才具有說服力,而且必須是結合實際去理解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理念、策略、規(guī)劃、做法等等。因而,處理教學內容這塊是我的弱項。
3.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要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不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簡潔、生動、有力。這對于我一個新教師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由于當班主任,又跨年級上課,備課時間并不充裕,更談不上課前演練,課堂表述能力亟需加強。
4.留給學生參與課堂的空間少。這個問題除了時間處理不當外,還主要是因為我的教學心態(tài)不夠從容。總是想完成教學內容,多給學生補充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和接受能力。尤其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非常不夠,這點我感到非常愧疚。
5.沒有形成知識鞏固練習的習慣。授課過程時間緊迫,通常沒有節(jié)余時間做練習。備課的時候也常常忽略練習題的設計,要做練習主要依靠教輔資料。這方面也亟需改進。
【高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一教學反思02-11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02-06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06-14
高一美術教學反思09-13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10-19
高一的數學教學反思08-15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模板06-22
(經典)高一數學教學反思06-14
高一英語教學反思05-29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