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是一篇寫事情的文章,表達了高爾基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他與兒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抓住文章重點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如品讀“賞花”。師引導:終于,春天來啦!兒子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想去那片芳草地看一下嗎?我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其余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然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并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進行朗讀訓練。在生字、詞的教學上,我能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去學習并掌握。
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沒有很好地挖掘課文空白點,應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既對課文有了深刻地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引導學生體會兒子不僅給父親帶來了快樂,也給島上居民帶來了快樂。如應該創(chuàng)設以下情景:美麗的鮮花不僅引來了一只只蜜蜂,還引來了島上的居民呢!
1、有請這位先生,當你清早推開窗戶,聞到花的清香,你心情怎樣?
。ó斍逑阌鎿鋪恚腋械叫臅缟疋,今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2、看,心情煩悶的女士走過來了,欣賞著眼前的鮮花,你會怎樣?
。ㄎ矣X得我的煩惱頓時拋到九宵云外了,我又恢復了平靜的心情。)
3、瞧,那位勞累一天的漁民走過來了,欣賞著眼前的鮮花,你又會怎樣?
。▌诶哿艘惶,我本來已經腰酸背痛了,但是當我看到這美麗的鮮花在風中輕
輕搖晃,我的疲勞頓時化為烏有,我又精神百倍。
二、高爾基信的內涵挖掘不夠,學生對結尾句的理解流于表面,難點的突破不到位,對信的整體把握不夠,研讀教材上仍須下功。因此信中所揭示的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有一些說教味,學生難以理解。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給”,永遠比“拿”更愉快。在理解這句話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讓孩子們擴展思維,而是表面理解。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發(fā)現(xiàn)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說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當今社會,每家都是獨生子,致使學生自私、貪婪。讓他們學這些都是一種付出,而這樣的付出卻能給人帶來快樂,因此說它們都是美好的東西。大公無私,僅憑一兩句說教的大道理,作用不會太大。這句話給我的啟發(fā)是:只要你真誠地付出,人家受益自會予以回報,那你也將是多么愉快呀!老師認真負責地教育學生,定會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醫(yī)生妙手回春,救死扶傷,人們稱他們?yōu)椤鞍滓绿焓埂;父母給孩子無私的愛護,也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我體會到: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盡我所能,給身邊、周圍的人,奉獻一片愛心,留下美好的東西,才會更加快樂。可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讓孩子們也感受到 “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對孩子們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的說教。要學會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感受,使境界得到升華,真正理解 “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含義。
所以教學這一段,應該有一個層次,先聯(lián)系課文理解,再聯(lián)系生活,從鮮活的例子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容易產生共鳴。下次教學時我認為這樣設計教學過程比較好:
1、啟發(fā)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去證明這的確是諄諄教導,以求“各有所得”;及時給提示單(有關奉獻、給予與索取的名言)分散難點,從而由臺前到幕后指導學生突破難點,避免了繁瑣分析與高談闊論。學生自然會圍繞板書上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談“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自然會匯報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相機表揚贈與名言,并讓學生高聲誦讀以體會一種快樂。
2、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信,再進一步激勵學生積累其中的名言為座右銘,切實銘記、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3、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拓展練習。
。1)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2)結合你聯(lián)想到的人和事寫一段讀后感;
。3)把心里最想說的一句話寫成凡人格言制成書簽當座右銘。
4、最后教師歸納:美好的東西或許是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許是一次彎腰攙扶,或許是一個美好的祝福,這些都是一種付出,而這樣的付出卻能給人帶來快樂,因此說它們都是美好的東西。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把握好二期課改的精神實質,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注意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敘事性記敘文語言清新、文質兼美。文章寫了兒子和父親“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高爾基,讓高爾基的付出為最后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打下伏筆。然后以“愛”為經緯,先讓學生體會兒子的舉動所反映的愛父之情,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這種情,感受兒子通過種花來表達的對父親的愛,在栽花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我應該再給學生一次朗讀品味的機會。接下來,我給學生一幅“姹紫嫣紅”的百花圖,讓他們感受花之嬌艷,進而讀背第四小節(jié)。這里我采用了多種讀的方法,讓學生閉上眼睛把這美住進心里,效果不錯。然后引出“高爾基為什么會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這個問題,讓學生來體會高爾基對兒子的思念和喜愛,同時也讓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
對于信中寫所揭示的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有一些說教味,學生難以理解。教學這一段,我認為應該有一個層次,先聯(lián)系課文理解,再聯(lián)系生活,從鮮活的例子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容易產生共鳴。
對課文中蘊含的感情,我們的講解會顯得空洞,所以我想引導孩子品讀,讀中感悟!磅r花”是文章的`線索,在課堂上,我圍繞花(栽花——賞花——談花),引導聯(lián)系生活,積極對話,想象情境,再現(xiàn)場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兒子種花時的情景體會到兒子種花的心意,感受其對父親的深情,二是暢談高爾基看到兒子種的花全都開放時的多種感情體會鮮花給高爾基帶來的美好感受,從而拉近與課文人物間的距離,為后文第二層次的思想領悟打下基礎。
教學第八小節(jié)時,我讓學生盡情暢談第二個“美好的東西”指什么。學生居然能不斷高度概括其含義,出乎我的預料,我想這和前面拓展、聯(lián)系的體驗活動有關。但我還是幫孩子細化了一下,讓學生從具體中感受了這種付出可以是什么。“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一次掌聲,一個握手,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都能夠成為美好的東西!
“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边@就是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讓孩子能對文本有個清晰的解讀,不能淺嘗則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讓孩子們感受了景物描寫,環(huán)境渲染的作用,更讓他們通過“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小事,感受了父子情相牽、心相連。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3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文本是對話的基礎和依據(jù);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在對話過程中合理調控,認真對待學生這個主體,充當對話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對話的雙方彼此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靈碰撞心靈,并努力用教師的真情打動學生,使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獲得心靈的洗禮。在執(zhí)教《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時,我注意了對文本的情感把握、提煉、升華,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心靈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撼。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文字內容比較簡單,但表達的情感卻十分真摯。文章講的是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幾件生活小事,讀后使人感受到了高爾基父子之間濃濃的深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全文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學生很容易能體會到文章前半部分中的“愛”—“栽花”中,只有10歲的孩子,卻懂得怎樣去關心父親:經過長途奔波來到父親身邊后,“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讀到這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兒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為了讓父親欣賞到美麗的花兒,心情舒暢!庇械恼f“為了讓父親不會感到寂寞,有鮮花陪伴!边有的說“美化環(huán)境,使父親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同學們自然而然地悟出了這是兒子對父親的一份愛。
而對于文章后半部分中的“愛”——父愛子,從“賞花”與“寫信教子”都能夠體現(xiàn)出來。怎么樣讓學生感悟到此時父對子的愛呢?如何觸動學生的情感就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是人文性學科,語文教材是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載體。此時我注意發(fā)揮教師在對話過程中“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他們有能力通過朗讀來感悟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本課內容簡單,事情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這些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讓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很容易理解這種父對子的愛。而文章的重點——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中所揭示的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文中明明講的是“栽花”、“賞花”,怎么又變成“給”與“拿”呢?高爾基所謂的“給”,所謂的“拿”究竟指什么呢?對這部分的理解我設計了一座橋梁——用生活來解決,文本來自于生活,也應該回歸于生活。我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讀過的一些名言警句,如“人生的價值,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痹僮寣W生品味課文,聯(lián)系生活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將課堂與生活緊密“鏈接”,使得學生的情感隨之融入課文之中,讓心靈與文本產生共鳴,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內涵,同時也能領悟到這又是一種超脫了人間親情之上的崇高的愛。
學完了課文,我又進行了延伸拓展!捌綍r你又是如何愛你的父母,你能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愛嗎?”學生反應不一,大部分學生只能回憶起父母對自己的“愛”(生活上的關愛,為人處事的教誨之愛等)。而自己對父母的“愛”少之甚少。沉默了一會兒,我追問道:“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打算?”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緒飄飛!拔乙獮橄掳嗟陌职值股弦槐!薄拔乙獙W會自己洗衣服,減輕媽媽的負擔!薄拔乙煤脤W習,少讓父母操心!薄俺俗约旱母改,我還要關愛更多的人!薄犞⒆觽冎赡鄱謭远ǖ脑捳Z,我欣慰地笑了,因為我知道,他們已經領悟到愛的真諦了!愛是相互的,而愛的給予者遠遠要比承受者幸福多了。
愿世間到處都充滿愛!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栽花賞花、寫信教子,表達了高爾基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他與兒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課文,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來講:
一、抓關鍵詞感受兒子對父親的愛。
課文中栽花賞花這則小故事充分展現(xiàn)了兒子對父親的愛,其中,兒子不怕辛苦栽花的經過值得學生細細品味。我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查找有關詞句,尋找愛的足跡。學生通過朗讀,找到了“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接著,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勞動的場景,真切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而后,又讓學生想象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和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感悟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愛。
二、讀信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高爾基給兒子寫了一封信,父愛一覽無遺。我引導學生反復讀信,并且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下自己的感受。隨后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對“給”與“拿”的理解,深切感悟到父親對兒子的真摯的愛。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濃濃的父子之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
三、拎出重點扎實推進教學
文中兩個“美好的東西”和“給”、“拿”的含義都是課文的重點,“‘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的`理解相對其它的理解比較難,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輔助理解就顯得深刻多了。學生們在明白“給”與“拿”的意思的基礎上,想到了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等崗位上的無私奉獻的人物,明白了“給”的重要意義和可貴精神。
讓學生寫的兒子給高爾基的回信,學生們主要從三個部分來寫,第一,談家里的生活;第二,針對賞花談自己的心情;第三,重點談了自己對父親教育自己的“給”的感悟和決心?傮w來講,寫得還算比較像一封情深意重的回信,不過,都不夠詳細,匆匆?guī)н^,有點倉促。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行文流暢、內容簡單、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課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從小教育兒子的思想。文章結構清晰,兩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課文分成了兩大部分,且兩件小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并把兩個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聯(lián)了起來。對于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然后,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想象春風中姹紫嫣紅、蜜蜂飛舞的畫面,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此時在高爾基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xiàn)。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么高興!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芬芳,帶著父諄諄教誨的信從意大利飛到了蘇聯(lián),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濃濃的父子之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我啟發(fā)學生默讀信的內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
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信,再進一步激勵學生積累其中的.名言為座右銘,切實銘記、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最后趁熱打鐵地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拓展練習,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雖然本班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但我相信“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里了,相信他們從這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中體會到“給”的樂趣,從而成為一個樂于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在于“寫信教子”這一部分講的不夠分量,對信的內容還應該再深入些。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6
在本文教學之前,我通過對教材和學生做出的分析,做了以下預設:課文中“‘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哲理內涵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基本弄清其含義后,只需聯(lián)系實際,說說類似情況即可,要求不宜太高,能理解多少說多少,重在有真情實感。照這一目標來說,此難點也算突破,教學任務也算較為完滿地完成了。但教學本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經過教學后的反思,我感覺到這堂課的教前預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基本完成?捎袔讉地方還做得不夠。
一是在分析高爾基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還不透。親子對父親的深愛還體現(xiàn)得不夠,對詞句的“抓”還不深,如:學生提到兒子千里迢迢“探望”父親,我只是對“探望”與“看望”進行了比較,這樣對詞語的理解是比較淺顯示的。還應當深問“兒子是怎樣‘探望’父親的?”這樣學生便會從詞句入手,從字里行間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兒子以辛勤勞作,為父親栽種鮮花表達了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二是本課教學看似行云流水,詞句抓了,課文讀了,情感體會到了,實則浮于表面,學生的情入得不深,入得不透。高爾基對兒子的愛是一種“大愛”,廣博、寬泛。教學時體現(xiàn)得不夠,理性的分析多了,情感的渲染少了?磥韨湔n時,教材挖得還不夠,基本要求達到了,但還能引導學生進入深層次的理解狀態(tài)。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7
這兩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嘗試用一個字概括父子之間的感情,學生大都會選擇“愛”字。然后讓他們自讀課文尋找“愛”的軌跡,圈畫描寫父子情深的有關語句,交流后整體上初步感受“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事體現(xiàn)了父愛子、子愛父雙向的'濃濃親情。而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讀好栽花圖、春景圖、賞花圖等鏡頭,并讓他們思考“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讓他們體會父親的自豪,欣慰和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而后深情導讀信的三個片段,創(chuàng)設“高爾基寫信”、“兒子讀信”、“父子產生共鳴”三個鏡頭,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信,再進一步激勵學生積累其中的名言為座右銘,切實銘記、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最后提醒學生: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的父母無私奉獻多年,從不以“拿”為借口要求回報,倡議學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給父母洗一次腳),躬身體會“給”的快樂,從身邊的事、從至愛親情做起,感受人世間真摯的“愛”的藝術、“給”的藝術,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整合性與實踐性。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8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整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一個“愛”字。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體會父子情。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找到兒子種花的句子。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接著,通過一個填空讓學生想象兒子勞動的場景,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而后,讓學生閉眼感受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及指導學生讀出鮮花的美麗芳香;并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高爾基賞花時的`情感并讀出感情!@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xiàn)。學習寫信這件事時,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這是高爾基在教育兒子,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
二、感悟“給”的快樂。
高爾基賞花想著種花人——兒子,并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我啟發(fā)學生默讀信的內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交流自己給人予“幫助、安慰、關心……”等的切身體驗,突破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
三、理解中心句。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這句話使我馬上想到了我們《練習3》中所學到的小詩《幸!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很顯然,這兩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引導學生回憶這句話,他們的理解還是挺到位的。這使我想到我們應該要把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中我力求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有點匆忙了。學生在寫回信時,也只是泛泛而談。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本課生字7個“基、妻、姹、嫣、晃、陣、霞”;積累詞語若干個;能正確地在田字格內書寫“基、妻、晃、陣、霞”5個漢字,并能在寫的過程中有意記憶這些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4、5兩節(jié)。
3、熟讀課文,了解內容;聯(lián)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課文最后一句話,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教學重、難點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難點: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教學媒體高爾基的畫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備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課題:
1、名言交流:在學習中,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現(xiàn)在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幾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師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輕聲念念。
。ǔ鍪荆┮悄懔艚o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
3、出示高爾基像:這是前蘇聯(lián)一位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在寫給兒子信中的一句話。讀了之后,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4、總結:
(1)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塊兒來學21、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教學生字:基。(變形的其加土)
二、整體感知,讀文識字:
1、那么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
2、逐段檢查,尤其注意指導學生讀好:矍頭、栽花等詞語。
3、學習生字:妻、晃、陣、霞(妻:正確書寫上半部分。霞:正確書寫下半部分,并組詞。)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5、師小結:兒子種花,將美好的鮮花留給高爾基。高爾基寫信,將深刻的道理告訴兒子,讓他知道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會使自己感到快樂。
三、走進課文,解讀“給予”:
。ㄒ唬﹥鹤拥摹敖o予”
1、仔細讀讀課文,想想兒子是怎樣留下這美好的鮮花的?(指名讀相關內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個兒還沒有矍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自由讀)
2、從這段話里我們讀出兒子留下這美好的鮮花容易嗎?(不容易)從哪兒看出呢?
顧不上:千里迢迢來到父親這兒,卻沒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沒有閑著。
各種各樣:栽種了許許多多的花草。
只有……還:這些事對于一個10歲的小孩來說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說話: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他絲毫不覺得,因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結:從這段話里,我們體會到高爾基的兒子對爸爸深深的愛,一心想把美好的東西留給他,我們稱這種行為為給予。(板:兒子、種花、給予)
。ǘ└赣H的“得到”
1、過渡:我們說有給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們再
來讀讀文中的“得到”。2、學生自由讀課文4、5自然段。
3、高爾基得到了什么?(鮮花)美嗎?從哪兒看出?
。ㄦ弊湘碳t、陣陣芳香、引來蜜蜂)
理解:“姹紫嫣紅”一詞。教學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義上都有美麗嬌艷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紅”就是指各種各樣美麗的花。)
4、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關的圖片)。(指名說)學生讀課文。(引背)
5、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都會有哪些高興呢?我們幫他說出來。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
6、師小結:(板書:高爾基、賞花、得到)
四、學習書信,領悟“給予”:
1、過渡: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兒,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信中,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封信。
【投影出示】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用書信的格式)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3、讀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嗎?(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這句話你們都理解了嗎?“給予”了之后,兒子的生活會獲得哪些快樂呢?(學生自由回答)(板:、寫信、明理)
4、其實你們想的也就是當時高爾基兒子想的,讓我們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告訴高爾基,好嗎?
五、體驗習作,實踐“給予”:
1、小練筆,兩個話題,自選一個:
(1)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許多的快樂,讓我們幫他寫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樂傳達給遠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給予過別人美好的東西,當時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給予是一種快樂”為題,寫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導寫字:基、妻、晃、陣、霞。
教學反思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巨大的資源寶庫,所以,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在教授《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課第四節(jié)時,我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讓孩子在舒緩音樂聲中,配上優(yōu)美的美景圖,范讀這一小節(jié),帶領著孩子一起去看看這塊芳草地,然后再讓孩子自己讀讀這一小節(jié),想象:你仿佛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同學們頓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躍躍欲試,“我聞到了花兒散發(fā)出陣陣迷人的花香!薄拔衣牭搅诵▲B在枝頭快樂地唱著歌!薄拔铱吹搅松拾邤痰暮诨▍仓恤骠嫫鹞!薄痪渚鋬(yōu)美的語言從孩子們口里冒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0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整篇文章圍繞了一個“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含義深刻。對于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然后,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想象春風中姹紫嫣紅、蜜蜂飛舞的畫面,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此時在高爾基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xiàn)。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么高興啊!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芬芳,帶著父諄諄教誨的信從意大利飛到了蘇聯(lián),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濃濃的父子之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我啟發(fā)學生默讀信的內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回憶《練習3》中柯原的小詩《幸!分械囊痪湓挘盒腋,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通過前后內容的有機聯(lián)系,學生懂得了高爾基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從中體會到了高爾基對兒子一種人間親情的崇高的愛。
不足之處是學生在寫回信時,不負父望的勵志篤行的內容泛泛而談,不夠具體明確。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為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體會父子情深。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聽著配樂朗讀帶中的課文錄音,圈畫描寫父子情深的有關語句,嘗試用一個字概括父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后整體上初步感受“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事體現(xiàn)了父愛子、子愛父雙向的濃濃親情。而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讀好栽花圖、春景圖、賞花圖等鏡頭,并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的語言訓練和閉目聽同學配樂朗誦的春天花開情景在頭腦中邊過電影邊熟記精彩片段的訓練。師生及時點評學生的配樂朗讀,贊揚學生已經感受到了人間最美的親情。最后教師深情引讀“栽花賞花”的整體故事情節(jié),感受那千山萬水隔不斷的父子情深,體會鮮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東西和高爾基見花如見子的心
二、感悟奉獻快樂。
作為大作家的高爾基賞花想著種花人——兒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工具——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啟發(fā)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去證明這的確是諄諄教導,以求“各有所得”;也可提出疑難處力求在組內班內“自求自得”;甚至還可派出“小記者”短時采訪有關同學用事實來說話。讓學生圍繞板書上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談“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并匯報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教師相機表揚贈與名言書簽,并讓其高聲誦讀“給大家分享”以體會一種快樂。
三、引導理解中心句。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學生的理解容易片面,他們往往把這個“給”理解為給別人東西,“拿”則認為是拿人家的東西。這樣的理解顯然是片面的。我先讓他們用文章中的事例來解釋這句話嗎?(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留下了他種下的鮮花,爸爸得到這樣美好的東西,很高興,而高爾基的兒子也十分愉快。這就是“給”比“拿”愉快。)在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再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給”的意思原來是如此寬泛。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主題獨特、語言清新、文質兼美的敘事性記敘文。課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對于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由于這篇課文在本冊教材中處于第四單元,為了能為解決教學重難點做好鋪墊,根據(jù)教材體系安排的特點,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除了帶領學生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又安排了練習3中散文《幸!返膶W習,同時帶領學生回顧了四(下)幾篇有關愛的主題的課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番茄太陽》《第一次抱母親》等,有了這些內容的鋪墊,第二課時也就是今天的教學設計,我決定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導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多種形式的對話,煥發(fā)真實的情感,使全體學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暢談了內心的獨白。
一、寄情鮮花,暢談美好的東西
對文中表達的深刻情感,教師的講解往往顯得蒼白乏力,最好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在讀中去體驗,讀中去感悟!磅r花”是本文的一條紅線,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條線索,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積極展開對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兒子種花時的情景體會到兒子種花的心意,感受其對父親的深情,二是暢談高爾基看到兒子種的花全都開放時的多種感情體會鮮花給高爾基帶來的美好感受,從而拉近人物間的距離,為后面給高爾基回信打好了鋪墊。
二、讀寫結合,體現(xiàn)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特點
《課標》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曾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閱讀教學就是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文本的第三段,第四段設計了想像說話的練習,拓展思維,積累了語言,為理解下文的“美好的東西”做了鋪墊。并設計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回信的練習,使學生通過寫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不足之處
首先,在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美好的東西”,第二個“美好的東西”在引導理解有些倉促,要是先引導理解為小溪、樹林、藍天、綠草、禮物、美食等這些像鮮花一樣美好的物質,再理解為真誠的問候、熱情的幫助、衷心的祝福,會心的微笑等或許要合適一些。其次,在充分朗讀課文和體悟情感的基礎上,再模擬情景設計學生扮演“兒子”的角色,以說的形式對父親高爾基表達自己的心聲。借助文章蘊涵的父子情,最大限度地縮短學生與文中人物的距離,從而真正深刻領會“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的思維。
這只是我一些粗淺的認識,還需要各位領導,各位同行批評指正,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表達了高爾基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他與兒子之間深厚的感情。這是一篇寫事情的文章,但其中竟有兩段是描寫景色的。而正是這兩段景物描寫,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們的確是美好的東西,深深地體會到高爾基為什么會因此而感到特別的快樂,為什么會從遠方給兒子寫去那飽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兒子,于是促使他寫了這封信。高爾基將這種親子之愛擴大了,變得更廣博、寬泛。指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容,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疑難處,大家一起來解決。教師則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從而使學生鍛煉了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給”,永遠比拿更愉快。一些學生舉了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說了自己的體會。還有幾個學生并沒有真正留心體會自己給予他人美好東西時的快樂。當今社會,每家都是獨生子,致使學生自私、貪婪。
讓他們學會無私,僅憑一兩句說教的大道理,想必作用不會太大。那這句話給我的啟發(fā)是:只要你真誠地付出,人家受益自會予以回報,那你也將是多么愉快呀!老師認真負責地教育學生,定會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醫(yī)生妙手回春,救死扶傷,人們稱他們?yōu)椤鞍滓绿焓埂保桓改附o孩子無私的愛護,也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我體會到: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盡我所能,給身邊、周圍的人,奉獻一片愛心,留下美好的東西,才會更加快樂。我根據(jù)我的理解,指導學生在課文的背景音樂營造的讀信氛圍中,深情導讀信的三個片段,創(chuàng)設父親寫信,兒子讀信的情景。最終讓學生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我力爭讓每個孩子從心底升騰起一股自發(fā)為班級服務的`思想,不是有位哲人這樣說:播種思想,就會收獲行動。讓每個學生在老師、同學的關愛中自發(fā)自覺做好事,不求索取。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感受,使境界得到升華,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含義。
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個情感豐富的人,才能體會文學作品的情感,從而引導好學生。所以,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以發(fā)自內心的強烈感受和栩栩如生的理解認同,啟發(fā)學生進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讀書,細細品味其含義,領略其精神,師生才有真心的互換,情感的交融,學生也才能更好地進入文學的境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傾注深情,激活了課堂,這就可能有教學的境界美。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主題獨特、語言清新、文質兼美的敘事性記敘文。課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對于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導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多種形式的對話,使整個課堂充溢藝術的氣息,煥發(fā)真實的情感,使全體學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暢談了內心的獨白。
一、寄情鮮花,暢談美好的東西。
對文中表達的深刻情感,教師的講解往往顯得蒼白乏力,只有引導學生在讀中去體驗,讀中去感悟。“鮮花”是本文的一條紅線,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條線索,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積極展開對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讓學生體會到兒子種花的心意,感受其對父親的深情,二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學習如何表情達意,三是拉近人物間的距離,為后面以兒子口吻與高爾基對話、給高爾基回信打好了鋪墊。
我在教學第八自然段中,讓同學們盡情暢談“美好的東西”。學生發(fā)揮了想象的翅膀,列舉了鮮花、樹木、小鳥、高山、流水等具體的使人賞心悅目的事物。這些固然是生活中美好,但還沒有深刻的意識到抽象發(fā)人深思的.美好東西。我再因勢利導,問學生生活當中除了具體的事物是美好的之外,還能否舉出生活中使人愉快,送給別人溫暖的美好東西呢?這一下學生的思緒閘門被打開了,各種出人意料的答案接踵而至,像奉獻、幫助、付出、給予、機遇、選擇、殘缺、失敗等詞匯從孩子的嘴里滑出,使整個課堂頓時沸騰起來。聽對這些答案,看到孩子的真情,我心潮澎湃。我的靈感也得到了激發(fā):不錯,生活中的美好就在身邊、無處不在。記得有位哲人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一句祝福的話語,一次無私的幫助,一個安慰的眼神,只要您是真誠的付出,都會給別人留下美好,都是讓別人感受到溫暖和親情。
二、搭建平臺,表白真實的情感。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感情是純潔的,表白是困難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冥思苦想,決定在課堂中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寫書簽、贈書簽來感悟“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讓學生寫出內心想說的話并讓其高聲誦讀“給大家分享”以體會給予的快樂。
通過我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來信,激勵學生積累其中的名言為座右銘,切實體悟“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有個學生在書簽上寫到祝老師身體健康、永遠年輕,有的學生將書簽贈與同學祝友誼之樹常青,有的學生將書簽贈給自己勉勵勤奮的腳步不能停歇,等等。我在最后的總結中說但愿“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名言成為大家的座右銘,愿“人類智者”超脫人間親情之上的崇高的愛給所有人啟發(fā)。這個教學流程中,孩子們高聲地誦讀了自己贈與他人的名言,將這份快樂和收獲與大家分享,不也是一種藝術和情感的“給予”和體驗嗎?
三、模擬情境,培養(yǎng)發(fā)散的思維。
在充分朗讀課文和體悟情感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扮演“兒子”的角色,借助文章蘊涵的父子情,最大限度地縮短學生與“人類智者”的距離,給父親高爾基寫了回信。學生在討論中領會文章的意旨,在信中競相表達,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有的學生寫到:爸爸,讀了您的信,我明白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為家鄉(xiāng)、祖國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有的學生寫到:親愛的爸爸,對您說的“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我有了深刻領會,我會牢牢記在我的心上的。
在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及教學重點,將具有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和可選擇性的知識要點進行整合、遷移并巧妙運用,訴之于筆端。在回信里,學生將所學所思融會貫通,不是片言只語,也不是浮光掠影,面對著高爾基這位“人類的智者”,不知有多少人生的啟迪呀。
這節(jié)普通的課,不僅讓我和學生共同走近了高爾基,更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基于此,他是我們永遠的人生導師。教學本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經過教學后的反思,我感覺到這堂課有幾個地方還做得可以更加完美。一是在分析高爾基的信之前節(jié)奏可適當放慢,二是在最后談“給”比“拿”更愉快的道理時,可把前面種花的事例穿插進去。三是后面在培養(yǎng)學生討論、發(fā)散思維和現(xiàn)場寫作能力時,給學生的時間可多一些。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那種濃濃的親情和高爾基從小教育兒子做人的道理。兩件小事把兩個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鏈接了起來。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的濃濃的父子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中,我采用的以問促讀,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對父親的愛。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然后,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閉上眼睛想象春風中姹紫嫣紅、蜜蜂飛舞的畫面,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此時在高爾基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xiàn)。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么高興啊!高爾基對兒子的愛,千言萬語都在這封信里,這封信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我啟發(fā)三次學讀信的內容,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事例!接著讓學生理解兩個美好的東西的不同含義,指明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最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拓展練習,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我相信我班的孩子們能從生活的小事中體會到要“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而成為一個樂于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在于“寫信教子”這一部分講齊讀的多,應讓學生進一步的逐個體會父親那種教子的苦心。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2-2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02-2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5篇)03-20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04-12
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感12-28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讀后感07-18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讀后感10-01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03-09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