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反思(優(yōu)秀)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教學反思1
《玲玲的畫》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他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并不是象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他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對教案不夠熟悉,以至于在上課的時候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
一、教學不夠扎實,知識點沒有落實。
1、在進行“玲”字的教學時,字音沒有落實。“玲玲”應該讀輕聲,后鼻音,也沒有進行指導,只是一讀而過,不夠扎實。在進行“玲”字的拓展時,“領、零、鈴、嶺……”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不是詞的形式,這對學生來說印象不夠深刻。在進行積累讀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字音讀不準的情況。如果說此時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對學生的印象應該比較深刻,也有利于學生對形近字的積累。
2、在進行詞語檢查時,對難讀字音及多音字落實不夠到位。我的詞句檢查是分兩步走的,第一部是詞語。但在ppt出示詞語時,我給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已經(jīng)沒有必要,只需要將重點字音予以指導標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帶而過,并未重點指出。比如說“催促”兩個都是平舌音,學生在讀的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但我并沒有領著全班將其落實,只是稍加糾正,這是不夠的。其次是對多音字“臟”的教學,也不夠落實,還是PPT的問題,沒有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而形近字“叭”和“趴”進行比較教學時沒有將他們的'意思與偏旁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學不夠到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知識點難以掌握。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1、指導第一小節(jié)朗讀時,叫了幾個學生讀,但這幾個學生的朗讀并沒有將玲玲滿意的心情讀出來。而我并沒有進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帶過,可以說指導不到位。如果在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情況教師進行一下范讀,突出重音,學生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朗讀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過場。語文學習最忌走過場,要的是扎扎實實的教學。
2、除了第一小節(jié)朗讀指導不到位外,對第四小節(jié)、第八小結的朗讀指導都是有所欠缺,不夠到位的。第四小節(jié)因為玲玲的著急、傷心“哇地哭了起來”這種傷心、著急的心情學生沒能很好地讀出來。第八小節(jié)中“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中玲玲失而復得的高興心情都沒能指導到位。其實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著急將課文上下去,不肯花時間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為上課而上課,還是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這是新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脫離了教案,做到位學生而上課才能真正地上好課。只有做到認真、扎實才會有進步。不光是我會進步,學生也同樣會進步。
三、對學生的點評不夠準確,評價語不夠恰當。
1、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不到位。朗讀不好,不好在哪里沒有明確點出來,這樣的評價是不利于學生朗讀的進步,也會造成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比如說在進行第四小節(jié)的朗讀評價時,一個學生讀得并不好,沒有將玲玲傷心著急的心情讀出來,我只是說:“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這樣的點評是不負責任的,不錯不錯在哪里,如果還有提升的空間,那么又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2、同樣如此,在最后的總結,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我的點評也同樣不到。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語言不夠簡潔,出現(xiàn)了讀課文的情況。我對他的評價是“講得不夠簡潔,能不能再簡短點”。但是什么地方應該簡短,什么地方說得太多了沒有明確指出,這對下一個學生的概括沒能起到任何幫助。所以下一個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仍然犯了跟第一個學生一樣的錯誤,概括不簡潔。這就是我的點評不到位、不準確造成的。因為二年級的學生辨別能力、自我感知能力還不強,所以需要老師的點播。如果教師的點播不準確到位,是不利于學生的改進的。
3、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太普通,這說明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不夠,仍需鍛煉。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以后在教學中盡量不出現(xiàn)相同的錯誤,慢慢進步,上出扎扎實實的語文課。
《畫》教學反思2
《玲玲的畫》,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墨漬,玲玲才獲得了思維飛躍的契機,最后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是一堂由新橋小學陳忠鈺老師執(zhí)教的二年級下冊的課文,也是一堂屬于學生的語文課,這既是一個打破定向思維的教學流程,也是一例教師與學生均獲得成功的大膽嘗試。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聰明的小眼睛看過來,我姓陳,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們齊聲回答:“陳老師!”“能不能甜甜的叫一聲呀?”“陳—老—師!”正式開課前,素未謀面的師生們營造了和諧的氣氛!捌綍r是怎么表揚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齊聲回答!霸偌由弦宦暋畒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頓時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一個貫穿始終的提問“孩子們,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把課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別響亮。“讀了‘玲玲的畫’這個題目,你們心里有什么疑問呢?”
教師用一個問題作為了這節(jié)語文課的開場白。他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一大堆充滿想象的解釋,正式啟動了這堂課學生們的大腦。
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有意將這個提問貫穿著,要么做預備鋪墊,要么設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謎底,要么讓學生自主研究,找到問題的答案。本來稍顯零亂的教學內容,因為這一個問題而得到了意識上的統(tǒng)一,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老師講課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關鍵的部件教師提出了關于課文的理解的問題,卻沒有盲目求快解決。這節(jié)語文課,教師依然從分自然段、識字等基本環(huán)節(jié)入手,但在劃分段落和識字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
沒有用教師的權威,去確定到底有多少個自然段,而是將權力“下放”給學生,由他們來商量確定,最后得到一個比較一致的答案。學生的探究和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在識字環(huán)節(jié),同桌之間進行互動,調動了孩子朗讀的興趣,超越了一般教學模式下的效果,用“開火車”的方式來提高認知難度,以及將剛學會的書面語(如“端詳”),及時運用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中(“咱們看看玲玲的這幅畫,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請你仔細端詳端詳”)。這些施教的小細節(jié),及時鞏固了初學的生字。探究用形狀相似的字來記憶的方法,既達到掌握生字的效果,還辨析了易錯的字類,可謂一舉兩得。對“趴”等動詞的強調,直接為理解課文做了充分準備。
一次無法刪減的模仿除了對動詞的探究,對重點詞匯的解讀外,教師還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jù)情景,模仿“玲玲”的語氣,讀出人物的思想活動和感情來。而最值得稱道的是,其他學生又成為模仿者的評判人,到底是不是讀出了課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頓開和高興的語氣,不由老師說了算,而是認真傾聽的其他學生。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之間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評價,事實上是走向了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
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教師將探究、評判的權力和標準交給學生,卻掌握著理解的節(jié)奏和思路,提高了課堂效率,將全班學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課文這一基本教學要求上。
一場不能止步的變革盡管教師在這節(jié)語文課的課堂組織和課前準備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覺得上好這堂語文課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這篇課文的起因是,畫被弄臟,卻又來不及畫,結果則是獲得了一等獎。如何將壞事變?yōu)榱撕檬拢科浣?jīng)過是,得到父親的提示,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這個轉變的過程十分重要,這個過程,學生應該自己去細細體會,最終得出,只要積極動腦思考,壞事也可以轉化為好事。
結合低年級書寫任務較輕的實際,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多嘗試書寫,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寫字的.能力和信心。課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給孩子書寫記憶生字的時間應更加充足,更應在課堂中得到突出。
1、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fā)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的同時,巧妙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啟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現(xiàn)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經(jīng)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畫,接著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后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只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钡膬仍诤x,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3、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jié)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畫》教學反思3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xiàn)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回歸。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xié)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畫》教學反思4
童謠是民間藝術家?guī)Ыo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chuàng)作極好的素材。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chuàng)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童謠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讓學生學童謠,畫童畫,將童畫童謠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熱情。在教學準備中,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的童謠插圖和同年齡學生的童謠童畫作品,進行欣賞、分析,能讓學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謠、童畫的歷史特點和藝術特點,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童畫既符合童謠的意境,又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童謠,只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做,很多同學都是依樣畫葫蘆。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這點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yè)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能表現(xiàn)出童謠的意境,有創(chuàng)意即可。
《畫》教學反思5
《玲玲的畫》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jié)簡單,學生一讀便明了。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識字、識詞為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獲,亦有遺憾。
收獲之一:四步識字扎實有效
根據(jù)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分四步落實。首先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借助拼音整體認讀;然后跳出語境識字,先借助拼音識詞,再去掉拼音識詞、識字,循序漸進,體現(xiàn)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加深記憶。最后,鞏固識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最后到課文。通過檢查學生的識字率達99.8℅
收獲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在認識“叭”字時,我引導學生根據(jù)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聲音。
收獲之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jù)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
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端詳”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采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表演說意思并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以后的寫作積淀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收獲之四:通過質疑為歸納主要內容搭建平臺
出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質疑,在學生識記生字,通讀課文后回答提出的問題,然后教給學生把這些問題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學生歸納起文章內容就容易多了。
收獲之五:寫字教學扎實、有效
在寫字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組詞,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接著師范寫較難寫的字,最后生臨寫。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對于讀我指導的不夠,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讓學生讀,但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在讀課文時讀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在指導讀上下功夫。
《畫》教學反思6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二篇課文。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在這堂課上,我一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重視朗讀,以朗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xù)了上節(jié)課的質疑,圍繞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什么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zhàn)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 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里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三、以圖片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huán)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脫節(jié)的地方。對地段孩子來說能沖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圖片。為此,我給孩子們展示了充斥著牛奶盒、紙屑、水果皮的河流,纏滿了塑料袋的樹枝,煙頭殷大的火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些行為我們其實也做了!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畫》教學反思7
在卡通課教學課堂當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通過討論--欣賞--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一種探求精神。注重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是實驗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優(yōu)勢。我還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了解卡通畫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之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處處到能見到卡通作品,也能嘗試應用學到的這些知識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于是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駕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出了實驗教材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以這樣的方式上課以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我的“啟發(fā)”、“引導”,學生能夠比較深入的挖掘實際生活當中一些和卡通有關的問題,并能夠找到運作卡通畫的表現(xiàn)語言表達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與情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課堂氣氛非;钴S,教學效果很好,實現(xiàn)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的。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時候,作為執(zhí)教者的我們,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進一步地拓展課本內容,把這些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的就是,教師自身的卡通知識和技能積累積少,平時對卡通的發(fā)展關注得不夠,所以教學準備比較倉促。這一點充分說明教育的發(fā)展是與時代的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的,美術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而不斷提高。
《畫》教學反思8
濃濃的秋意已向我們陣陣襲來。在我們感受秋意涼爽的同時,也被她的美所感染。在學過一篇篇關于秋的文章之后,第三單元安排了習作訓練:《秋天的畫》。意圖是讓學生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畫,跟同學說一說圖畫上的內容。
習作教學怎么突破?這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們。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老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說什么,學生寫什么。學生完完全全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思維被禁錮。學生靈性、悟性消失殆盡,寫出來的文章一副干巴巴的成人樣。這樣的作文教學,我們不得不反思!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我認為三年級的作文教學重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為了讓孩子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星期前,我?guī)е鴮W生去觀察了校園的秋色;收集了好多秋天的文章,積累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周末,很多孩子又和父母同去秋游。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才會有了這節(jié)課的精彩。
在教學前,我做了充分預設的。我的預設是:如果學生表達有一定的順序,說明學生觀察有序,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表達有些混亂,就要提示:你可以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或者說清方位,可能更好。這也是給全體學生以觀察有序的訓練。并鼓勵學生能用自己積累的詞語,發(fā)揮想象,融進自己的情感來說畫!墩Z文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想象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運用聯(lián)想或想象豐富表達內容,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此,我不滿足學生只介紹簡單的畫面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從畫面想象。比如:你看到樹葉飛落,像什么?看到田野金黃一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等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孩子們不但把畫介紹的有條理,還要介紹的有聲有色。我們知道,說是為寫做準備的。作文無非就是“我手寫我心,我口說我心”,只不過是在紙上用筆說我心而已。三年級作文是學生的起步階段,是“習作”階段,他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枯燥的作文訓練巧妙地融合到有聲有色的講解中,把美術與作文揉合到一起。通過讓學生講畫,師生評議,把習作的規(guī)范訓練融在師生對話中,學生在欣賞、評價他人的同時,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感悟著寫作的方法和要求。
《畫》教學反思9
口語交際課是“聽話、說話”的發(fā)展,與以前的聽、說訓練不同,“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不僅要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因此,根據(jù)三個維度和《課程改革標準》的相關精神,我制定了本次“口語交際”的三個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樂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么和作畫時的想法;
3、培養(yǎng)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其中,激發(fā)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能說清自己畫了什么和作畫時的想法,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是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難點。
為了這次“口語交際”真正能互動起來,這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了三個大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氛圍,激趣導入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他們更喜歡豐富有趣的活動,在接近生活的氛圍中學習起來更容易主動參與,積極學習。所以,我充分運用語文書上的彩圖,利用鮮艷的色彩、有趣的畫面很快吸引住學生,體現(xiàn)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采用激勵式評價,讓學生充滿信心地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學習怎樣進行口語交際。
二、以圖激趣,明確要求
要進行口語交際,首先就要明確要求。但一年級的孩子更多的是從模仿老師開始進行口語交際的。所以,我首先作為這次口語交際的參與者、合作者,大方地介紹了自己的畫,并隨機明確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這樣就讓孩子們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進一步引導臺上臺下的孩子進行互動式的口語交際,我緊接著就請了兩位小畫家再來介紹自己的畫。因為有了老師的示范,他們開始有目的性地進行著口語交際。這時候,我主動站在臺上的孩子旁邊,有針對性地幫助全體學生繼續(xù)圍繞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有問有答,為下面四人小組內相互交流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激情促說,雙向互動
老師的激勵,孩子們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使整個課堂非;钴S,每個學生都還想上臺介紹。我順勢推出安排的小組內互相講、互相評的環(huán)節(jié),讓每個孩子都能互動起來,要求小朋友們先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組內的伙伴們,同時,如果別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問題,小畫家要一一解答。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交際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從而達到本課“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么和作畫時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這一教學目的。我還請每個小組自行選一名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在讓每個孩子小組內充分說的基礎上,請每組的代表上臺來介紹自己的畫,同時,他們還要解答班上其他小朋友提出的問題。這樣生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極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后,老師又組織學生進行評比,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安排學生自由地看看別人的畫、評評別人的畫,就是鼓勵孩子擴大口語交際范圍,讓他們的自主性更強。
《畫》教學反思10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情感,初步了解文學與美術形式的聯(lián)系。 2.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教學重點: 學習兒歌配畫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 掌握方法和步驟。
教師準備: 兒歌、范畫、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的兒歌、鉛筆、橡皮、圖畫紙。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小時候經(jīng)常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兒歌聲中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同學們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兒歌吧!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師生拍手齊讀。(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很愉快的進入到學習當中)。 師:如果我們把這首兒歌配上畫,那就更完美無缺了。同學們也有好多兒歌,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兒歌也配上畫呢? 生:想。 師:那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走進兒歌配畫的世界,去領略兒歌配畫的奧妙和神奇吧。ǔ鍪菊n題板書課題)。 3.講授新課:
(1)、教師示范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一名學生朗誦兒歌風和樹)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公公、一個風娃娃。 師: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畫的范畫,有沒有這幾個形象?(有) 雖然有,但是否美觀?我們如何讓它更美呢? 讓學生閉上眼睛,齊讀這首兒歌,并想象一下,畫面應該添加什么內容使畫面內容更豐富,視覺沖擊力更強。(指名學生說)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作品。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畫的也很好,想象力很豐富。老師也想了一個背景供咱同學們參考。(在黑板上畫出背景) 師:現(xiàn)在看起來畫面就豐富多了,涂上顏色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出示完成圖) 我們書上也有幾幅兒歌配畫作品,畫的也很棒,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4.作品評析(欣賞課件):
(出示教誨兒歌《數(shù)星星》) 學生齊讀《數(shù)星星》兒歌。 ①師:《數(shù)星星》小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小朋友爬上梯子往天上掛星星,好像在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祈福......
出示兒歌《懶漢歌》的兩幅范畫。
學生小組討論:同樣是一首兒歌,作品的表現(xiàn)卻完全不同,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方法?(研究和分析兒歌配畫的兩種方法:全面表現(xiàn)和夸張或含蓄。)
學生分組發(fā)言。
師:分析的很好,這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很強,希望大家都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養(yǎng)成認真分析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在為兒歌配畫時,一定要先觀察、分析,想好以后再畫。畫時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不同的。一種是全面描繪,如《懶漢歌》;一種是夸張或含蓄的表現(xiàn),如《小耗子上燈臺》。 ④學生分組討論并欣賞《日頭落》和《三個和尚挑水喝》兒歌。 5.總結兒歌配畫要點和步驟。 6.學生實踐:為自己搜集的兒歌配畫。(播放兒歌音樂)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yè)要求:(出示) ①畫自己喜歡的兒歌,先仔細分析兒歌的內容。 ②能夠反映兒歌的主要內容和情景,構圖飽滿,主次分明。 ③形式與兒歌內容要統(tǒng)一。 ④著色要恰當。 8.小結: ①展示好的作品,講評。
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談感受、評價別的同學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兒歌配畫作品并介紹喜歡的原因。
②我們的文學與美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篇好的文章配上一幅美麗的圖畫將更加完美,使人一目了然。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想出更好的兒歌,并能配出更美的圖畫。 9.拓展:自己創(chuàng)作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并且為其配畫。
教學反思
《兒歌變畫》這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一課的內容,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童畫既符合兒歌的意境,又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兒歌,只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做,盡管,我在課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老師的和課本中的作品只作參考,但是,很多同學都是依照我的范作畫葫蘆,這點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yè)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能表現(xiàn)出兒歌的意境,有創(chuàng)意即可,整體的作業(yè)效果還是很好的。有個別學生不知道什么兒歌和歌曲是什么,課前我給同學們收集了一些兒歌,有些是他們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我要他們一起朗讀,并想象其中的畫面。兒歌是民間藝術家?guī)Ыo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chuàng)作極好的素材。兒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chuàng)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孩子誦讀了一些以典的兒歌,接著再畫童畫,將童畫兒歌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熱情。
《畫》教學反思11
本課是色彩系列課,三原色中的紅色的畫,目標是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帶給人的美感,會用紅色畫一幅畫,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
本課是造型,表現(xiàn)為主的教學領域,不能上成單純的色彩知識課,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三原色,感受紅黃藍三原色使畫面產(chǎn)生的美感。結合實際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引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要在學生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回憶,畫面感受,教師示范講解的方法,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對紅色的畫進行感受理解,并學習色彩表現(xiàn),從而提高學生色彩造型的能力,對色彩畫產(chǎn)生興趣。
本課知識點比較多,在設計時采用了談話法、觀察探究法,課件展示法、演示講解法等方法。因為技術性比較強,而且學生是初次嘗試用水粉來進行繪畫創(chuàng)造,所以我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用演示來與學生探討色彩的秘密和色彩造型的表現(xiàn)技法。第一次演示為了解決三原色的定義,并調配出有紅色傾向的色階;第二次演示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即如何畫紅色的畫。這兩次演示也為了打消學生茫然,不知如何下筆,如何調色用色彩明暗反差表現(xiàn)畫面層次的難題。從繪畫情況看,確實達到了目的。
不足:演示講授時間稍長,給學生繪畫的時間就有些局促,因此在高效上,還需研究教材,設計緊湊而有效地環(huán)節(jié),以達到高效。
我啟發(fā)學生,我們通常在什么樣的場面用到紅色?為什么呢?紅色給人什么樣的`感受?教材中喜慶的場面使學生瞬間融入到那熱烈的氛圍中,就不難理解紅色是中國人傳統(tǒng)喜慶的顏色和所蘊含的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著又讓學生欣賞感受繪畫大師的作品,進一步感受紅色的色彩美感,樹立生活美術的理念。
《畫》教學反思12
現(xiàn)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經(jīng)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畫,接著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后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只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內在含義,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于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以后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繼續(xù)深鉆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xiàn)出來。就讓這些啟示鼓勵我繼續(xù)努力吧!
《畫》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教學上,我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作品加上課外作品的`形式,做到引入簡單直接。在繪畫時,讓學生放手去創(chuàng)作,只提一些畫法,對內容不作具體要求,不要求全班畫同一幅畫,這樣,讓學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畫出的山水畫各不相同。
在評價方面,我因時間關系,只能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學生作品,讓學生作出評價。
這節(jié)課雖然運用了一些新課改理論,一改以往上課的習慣,但有些地方仍自覺不盡人意,比如課堂時間分配上,由于示范過多,總覺得時間緊,學生創(chuàng)作時間較少,對作品的評述也不能如愿。另外,在課堂組織上,由于學生人數(shù)多,教師忙于示范的同時,卻沒能很好地組織好課堂紀律,導至部分學生不認真。這些都有待以后加以改進。
《畫》教學反思14
《玲玲的畫》是一篇內容比較淺顯,而且篇幅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如果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這讓我想起了《塞翁失馬》的故事。于是我就由《塞翁失馬》的故事,引出了本單元的單元導讀(我一般在一單元開始或結束都會讓學生閱讀單元導讀,因為單元導讀常常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們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為中高年級孩子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利用單元導讀,引入本課的學習。雖然看起來饒了一個彎,但結果在實際的課堂上卻為孩子的`學習降低了難度,對于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礎。那么情感目標達成順利,我就把接下來的重點放在了句式訓練和分角色朗讀上。這樣一來夯實了語言的訓練,使課堂就顯得更有實效了。
《畫》教學反思15
活動開始時,我先做了示范,讓孩子清晰地看到了石頭滾畫的有趣,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孩子的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我示范講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講的很慢很清晰;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又為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了展示作品的空間,讓孩子進一步體驗創(chuàng)作的成功感。這個活動是建立在小班上學期“彈珠滾畫”的基礎上的,而彈珠和石頭的外形有較大的區(qū)別,即彈珠圓整,容易滾動產(chǎn)生痕跡,而石頭不圓整,不容易滾動,為此,我在課前就思考了如何在示范講解時讓這些不容易滾動的石頭滾動,并滾動出不同的軌跡,并在課前做了多次試驗,課上幼兒滾出來的畫雖然沒有我預想的效果好,但孩子們在展示時還是那么的開心。
幼兒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的一種自我表達,因此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評估以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關注“畫什么”、“怎么樣畫”等問題,更多地轉向關注幼兒的行為過程、體驗、態(tài)度、情感等問題,傾聽幼兒的談論、判斷幼兒的需要和發(fā)展水平等方面,引導幼兒不斷發(fā)展進步。
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評價自己的作品。一幅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兒往往會根據(jù)作品的內容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迫不急待地將作品中的一筆一畫繪聲繪色地講出來,或者講給老師聽、或者講給同伴聽,又或者自言自語講給自己聽!幼兒的“說”不僅是畫的補充,也是對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評價,更是幼兒再學習的過程。但是很多幼兒的“說”基本上是無意識的`自評,更多帶有感性和主觀的色彩,想到什么說什么,因此在鼓勵幼兒大膽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自評,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強,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發(fā)生。如果教師能稍加注意,給予關注,就能有目的地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變?yōu)槲覀兛衫玫慕滩模嬲層變撼蔀榛顒拥闹魅。美術課是我比較喜歡的活動課之一,雖然要上一節(jié)小班的美術課老師所要準備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張打好輪廓的稿紙,還要給孩子發(fā)作畫工具,事后還要給粗心的頑皮的孩子整理作畫工具等等,但是我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畫筆中所散發(fā)出的奇特想法。
【《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教學反思05-16
畫的教學反思02-28
《畫》教學反思01-10
畫教學反思03-24
畫汽車教學反思03-31
《畫汽車》教學反思03-31
畫垂線教學反思02-25
畫角的教學反思06-26
畫楊桃教學反思07-12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