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衢道中》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衢道中》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衢道中》教學反思1
一、復習學過的兩首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絕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幾的《三衢道中》又描繪了怎樣的美景呢?
設(shè)計意圖:回顧學過的古詩,進入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解讀詩題,了解作者
1、讀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人。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了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古詩的同時,對詩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圖文結(jié)合,理解古詩
1、掌握生字。
(1)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組內(nèi)交流,糾正字音。
(3)指名讀,匯報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點水旁。與水有關(guān)!跋庇疫呏虚g部分有點。
減:“減法”的“減”。
梅: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每天”的“每”。
(4)指導寫字。
課件演示“梅、溪、泛、減”的書寫。
這四個字,都是左窄右寬。
溪:寫時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視中間的“幺”有點。寫時要緊湊。
減:右邊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練習寫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2、標出停頓,讀通讀順。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學生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讀古詩,提出疑問。
(1)作者是什么時間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線怎樣?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結(jié)合插圖想象畫面,與同學交流。
(3)作者的心情怎樣?
4、學生交流匯報。
5、你讀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6、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梅子黃時,正值雨季,而天氣卻(日日晴),給人以(喜悅)之感。這句應(yīng)該怎樣讀?
學生練讀。
(2)小溪泛盡:乘小船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而行。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小溪泛盡卻山行”這句詩寫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僅表明作者的行程,還透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指導學生讀這句詩。
這兩句詩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以后再走山路。
詩人游興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驚喜于心頭。那么,該怎么讀這兩句詩呢?
(3)正當詩人走在山路上的時候,看到樹上美麗的黃鸝,聽到其叫聲,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兩句。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綠陰:蒼綠的樹蔭。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這兩句詩的意思:一路上綠陰并不比來時看到的`少,而綠陰深處又傳來了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
黃鶯清脆的叫聲突出了山林的寂靜,綠陰、黃鶯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
7、朗讀古詩并想象畫面。
8、欣賞江南景色。
9、學生配樂誦讀古詩。
設(shè)計意圖:調(diào)動多種感官,理解詩句意思,讀與悟結(jié)合,體會詩人心情。
四、綜合比較,總結(jié)全課
1、將這三首古詩連著背一遍。
2、比較異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達喜愛之情)
異:內(nèi)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點不同。
3、再讀三首古詩,總結(jié)全課。
4、布置作業(yè)。
讀古詩,想象畫面,為喜歡的古詩配一幅畫。
設(shè)計意圖:綜合比較異同,便于學生綜合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相關(guān)知識,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教學反思
“以生為本”,學生年齡小,閱歷淺,概括能力弱,理解詩意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以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展開一步步的學習,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復誦讀中把古詩讀通讀懂,理解感悟詩意,體會詩的意境,與作者共鳴。盡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本著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在讀上注重了讀的層次:先讀正確,再讀出節(jié)奏,然后讀出意境,讀出韻味。結(jié)合圖畫展開想象,感受描繪的美景,在靜態(tài)畫面中抓住“動”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受到熏陶,培養(yǎng)語感。
《三衢道中》教學反思2
《三衢道中》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篇目,本來只是讀一讀、背一背,大致了解意思,達到積累語言、積累語感的目的也就行了?墒牵捎谠谏蟽越滩闹幸笠獙W會用注釋和字典自己學習古詩,所以,在這一首古詩的教學中,我就想讓學生鞏固一下。因此,將這首古詩的教學目標調(diào)整為:學生能夠運用注釋、字典自己理解古詩意思并能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前,我把這首古詩寫在了黑板上,并把個別特別難理解的字(古今意義不附)的意思寫在了黑板上。
一上課,我就把這首古詩拋了出來。范讀了之后,告訴他們,黑板上的意思,剛才范讀時候的讀音,是我在課前研究的結(jié)果。至于這首詩的意思,我也不知道。需要他們研究之后,告訴我。這時,馬上就有一個學生叫道:“怎么研究?”不等我答話,就有另外一個學生答到:“這不有字典嗎?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唄!”我笑著說:“對!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有什么問題,就去請教她吧!”我給了他們15分鐘的時間,前十分鐘,自己思考,可以找同桌幫忙。目的是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思考過程。為后五分鐘的小組交流、共解疑難做準備。研究開始了,他們一個個就像古文字學家一樣,搬著工具書,一臉的神圣,一個字一個字的查著。時不時的還會露出勝利的微笑。有的學生有實在弄不懂得問題,但是有急切的想要解決,終于舉起了小手,請我?guī)兔。我也沒有直截了當?shù)酶嬖V他們答案,上去第一句話就是:“我也不是很清楚,咱們一起來看一看!比缓缶屯麄円黄穑ふ覇栴}的答案。每當解決了一個問題,讀通了一個詩句之后,學生的那種興奮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甚至有的學生會突然高興的蹦了起來。15分鐘之后,由兩個小組的同學順利的完成了任務(wù)、有三個小組將古詩的意思完整的翻譯了出來,有一個小組由于在討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所以,沒有完成任務(wù)。在對各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了總結(jié),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后,開始了古詩的的交流。第四小組的代表首先發(fā)言,他就像在國際學術(shù)會議上作報告的專家一樣,信心十足的說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古詩的'詩意。他一講完,馬上就有其他小組提出了反對意見,并且說除了自己的理解。
在經(jīng)過了一陣激烈的討論后,終于達成了共識。學生們翻譯過來的古詩雖然沒有教參上的詩意那么文采飛揚,但是畢竟是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令他們很興奮,他們一定會深深的記住它的。理解了詩意,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很容易了,聽著學生那輕松、愉快的朗誦的聲音,我心里真高興。學生讀完古詩后,信心十足。我趁機布置了第17課《古詩三首》的預習作業(yè),要他們課下自己研究研究這三首古詩,看能不能征服它們。學生的“能”字喊得振聾發(fā)奎。
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給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機會。探究前,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了學生自己理解古詩的方法的指導;在探究中,我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了學生的探究活動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揚,使學生體驗到了“征服”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快樂。由此激起了他們下一輪“征服”的勇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三衢道中》教學反思3
今天學習了第一課的最后一首古詩《三衢道中》。這首古詩對我個人而言是最難的一首,了解了這是一首紀行詩,整首詩歌都透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和高漲的游玩興致。說來容易,但古詩只有短短28個字,如何給學生傳遞出來是不容易的。
第一句詩“梅子黃時日日晴”,使我聯(lián)想到“梅子黃時家家雨”這一詩句,很自然的為學生解釋了江南特有的梅雨季節(jié),使學生意思到能有一個好天氣是多么的難得。果然一講學生的興致就來了,也很容易體會出詩人那種好心情。
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讓學生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意,基本上孩子都能理解。我趁機提問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興致。生通過聯(lián)想知道詩人泛舟溪盡而游興不減,又改山路?梢娪闻d正濃。
第三句“綠陰不減來時路”重點強調(diào)“不減”的意思,根據(jù)造句孩子理解的意思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來時路”暗含歸程,可見行山路回家,詩人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第四句“添得黃鸝四五聲”這是最后一句,反問學生,詩人為何會聽到黃鸝脆鳴,難道他不急著回家嗎?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引導,說到因為游行還很濃郁,不急著回家才會注意到黃鸝的鳴叫。
這一首詩學完,我真是佩服孩子們的高速思維能力,反應(yīng)快,應(yīng)變能力強!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幾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為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的改寫最后兩句詩,豐富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象“山中景象”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生動美妙的詞匯,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jù)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中的情感。領(lǐng)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shù)魅力,深層次的誘發(fā)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chuàng)造性的改寫最兩句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fā)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yǎng)。讓學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學生們用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表情演繹了一段鮮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對這首詩的詮釋,一舉一動皆是創(chuàng)造,一顰一笑皆蘊感情,跨越了遙遠的時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讀者與詩人的心靈溝通。學生學得開心、輕松,不知不覺中創(chuàng)造性象限得到了發(fā)展。之前我還在擔心上這樣的拓展部分,反被冷冷清清的課堂給弄得無計可施。然而今天這節(jié)課卻讓我頗有感觸。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表達得很好。多么精彩的話語呀。這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為什么這一課能讓孩子們的思維如此活躍呢?在古詩教學中設(shè)計拓展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diào)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問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
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特長,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一活動,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讓學生把富有詩意的語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意識的積累,而積累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會運用,會自如的用在平時的語言交流中,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三衢道中》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04-20
教案中的教學反思12-20
反思教學中的不足02-25
初三中考數(shù)學教學反思03-01
山谷中的謎底的教學反思03-05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04-25
鏡子中的數(shù)學教學反思03-06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02-19
《生活中的負數(shù)》教學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