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1
我所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六(上)冊小學語文《唯一的聽眾》,它是一篇新入選的文章,課文寫了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chuàng)造這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
接到學校給我的上課任務時,我的心是七上八下的,一是對教材熟悉不夠,不用說新教材的六年級,就是老教材的六年級也沒接觸過,一直在一、二、三年段循環(huán),造成在教材的理解上產生了斷層,這樣的斷層是不可能靠短時間的學習補上來的;二是對學生不了解,六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文本理解能力?什么是學生能夠自己感悟的?什么是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的?什么又可以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拓展延伸?這些是最基本的問題我都不能明白,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總是把握不好,兩次試教下來,效果一點都不好,我覺得自己就像課文里那位小伙子,沮喪到了極點,甚至想到了放棄,但是半途而廢畢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不是符合我的性格,于是就一次一次的試教,雖然每次都像愛因斯坦小時候做板凳一樣,感覺總是很糟糕,但是憑著那股“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在不知不覺間也還是有點進步了。 都說教學是門藝術,看來我缺少這方面的藝術細胞,回顧自己的課堂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缺少大局的理念,所提的問題缺少深度。好的問題總是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而我的問題提出較細碎,這就造成了問答式的課堂模式,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缺少自我的觀點,常常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沈大安老師說“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我的課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眼中沒有學生,只有課件和教案,不會俯下身看學生。因此當我再度回學校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忘提醒自己和學生互動的真實性,學會去關注學生學習反饋,看看學生到底需要教師提供什么服務,把自己定位在服務員的角色上。
二、朗讀品讀缺少層次和有效地引導,有時只是為了讀而讀,而且讀的方式單一,沒有層次,朗讀中缺乏個性的評價。都說詞不離句,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并沒有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回讀句子,雖然個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處理上總缺乏藝術和技巧。
三、課堂節(jié)奏過于快,總想著自己的教案,而不善于捕捉學生的感悟,抓著課堂的生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也足以說明自己在課堂上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
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設計還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的結果,它反映了我在平時課堂中的弊病,我在反思這堂課的同時,更在反思的自己的課堂,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是因為我“臺下”的功夫沒練好,所以“上臺”時,就漏洞百出,我想,在常態(tài)課上下功夫是我今后必須做的功課。
課上得不成功,但是收獲很大,特別是關于略讀教學的.,以前總認為略讀教學等同于選學課文,有時間就上多一點,沒時間就讓學生
自己看看。聽了闕老師的評課,才明白略讀的含義,它不是“忽略”的略,而是“精略”的略。略讀課文應該做到精中有略,略中有精,它更多的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運用,就像闕老師說的是學生學習的訓練場,從這個角度講,略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更為重要。由己及人,可能很多老師對略讀教學存在很多的誤解,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家課務多,很多高年級的老師都沒來參加活動,因此,我們很必要在學校開展一次略讀課文的專題教研活動,一來是為了使培訓面更廣,二是為了使自己對略讀教學有更深刻的教學。
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磨練使人痛苦,更使人成長。教學就像是永無止境的攀登過程,在這個過程也許要付出很多的汗水,但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在這個過程我也領略到別人所沒有的那份魅力和那份沉甸甸的感動。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2
《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通過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能湊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家的故事。
本課的寫作思路很明晰,一是按作者的心理變化,二是按老人的語言和神態(tài)為主線。我在設計教案時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的。第一課時時我抓住作者的心理活動來體會作者內心從沮喪到懊喪,再重拾自信,取得成功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我主要想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細節(jié)描寫,為習作打基礎。因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簡單的分析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學習一定的習作技巧可以讓他們在習作練習中更加有的放矢。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抓細節(jié),知人物;探秘密,悟情感;寫故事,知感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置了兩個大的問題,一個勾畫有關老人外貌、神態(tài)、語言的語句,了解人物;一是交流老人為什么自稱為“聾子”,從而了解人物的品質?墒怯捎谠O置的問題太多,面面俱到,結果適得其反。零碎的細節(jié)削弱了重點問題處理的時間,引申的問題太多,把第二個問題遺忘了。這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失誤,讓學生在理解上直接跳躍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思想跨度太大,所以理解的不深刻。我覺得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可減少時間,如在學習老人的三次語言時,不必斟詞酌句地去理解,課堂上,不必拘泥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應讓學生在課堂中領悟、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讀中悟寫。再者強化篇的訓練,讓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入手,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努力體現了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這次的課堂中,對句的提煉、理解過于明顯,從而削弱了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點把握不夠準確。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本來是要在本節(jié)課完成了,前面的環(huán)節(jié)耽誤了時間,所以只好把這個環(huán)節(jié)作為作業(yè)布置下去。沒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亮點,這節(jié)課就顯得很平,沒有體現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沒能當堂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這節(jié)課又一大失誤。
我在本節(jié)課時間安排上也不合理,復習環(huán)節(jié)占用時間太多,是因為我選擇的`詞語太多,如果只選擇生字就可以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時間。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多選了幾個詞語,效果不理想,要充分地相信學生。
還有這節(jié)課,我對學生朗讀的訓練不夠,只是讓學生齊讀了課文,沒有聽學生個人的展示。如果想帶領學生走得遠,就得讓學生讀書深入。沒有讀,就不會看到思想與文本碰撞的火花。
因為本人對于這課文本研讀的不夠深入,沒有把學生備到細,所以在課堂上失誤連連,遺憾多多,給大家作了反而教材。課后我反思了自己的這節(jié)課,做出了如下修改:
1、把復習環(huán)節(jié)的詞語刪去一些,剩下“鋸床腿、沮喪、躡手躡腳、詛咒、這輩子、甭想、全力以赴、天方夜譚”,既復習了課文生字,又可以很好地指引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
2、把第一個自學指導削減為:
。1)、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老人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用曲線畫出老人詩一樣的語言,讀一讀,批一批。
。2)、小組內交流:老人為什么說自己是“聾子”?
把原先三個點減少兩個點,還要在學生匯報的環(huán)節(jié)減少單純的課文分析,把重點引導到第二個問題上來。再在第七張幻燈片后加張,把自學指導一重新出示,就不會遺漏問題了。
3、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當堂完成,讓學生在全班交流,具體指導細節(jié)的描寫方法。
4、作業(yè)改成:摘抄文中細節(jié)描寫精彩的句子,積累下來。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3
《唯一的聽眾》寫一個小男孩從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幫助他成長的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
課上,我通過適當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主要通過兩條線索,即老人鼓勵的.話語和老人平靜的眼神的解讀,使學生在初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積累,從而自悟出文章表達的情感。
首先,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直奔首尾段,對照變化,設置懸念。我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兩個自然段,然后師生合作:
師:開始,作者連一支曲子都拉不好,生:后來,作者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師:開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生:后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舍的愛好。
師:開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喪,生:后來,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
師:開始,作者被家人稱為音樂白癡,生:后來,他成功的變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時,學生心中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我”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于是就帶著強烈探究欲望進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接著,精讀重點段落,潛心研讀,品味語境,體驗情感。為了讓學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漸進的鼓勵,我讓學生找出并反復誦讀老人的四處語言描寫和三處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討論交流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鼓勵“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為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激勵學生體會每一句鼓勵的話語和每一個眼神都飽含著老人的用心良苦。還設計了說話訓練,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
。1)當“我”拉出像在鋸床腿的聲音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
(2)當“我”有了幾分信心,每天去練琴,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
。3)當“我”漸漸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
同是“平靜”,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tài)下卻包含了不同的含義:從她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和鼓勵,讀出了老人對“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這樣,學生思路理清了,對老教授這個人物了解更加深刻了。
雖然這堂課上我的朗讀形式多,抓住主要的語句來讓學生反復感悟反復讀,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朗讀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學生的感悟不夠。雖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tài)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
三、課堂上的練習不夠。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一個句式轉換,省略號的補白,將讀書、品悟與想象結合,但是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說一說,有點走過場了。
四、評價語言不多。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后我的評價語言略顯單薄,我覺得這也是今后要努力改正的。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優(yōu)秀】相關文章:
《唯一的聽眾》教案04-18
唯一的聽眾讀書筆記06-14
《唯一的聽眾》心得體會06-04
唯一的聽眾讀書筆記300字(精選3篇)06-13
《唯一的聽眾》讀書心得06-06
讀《唯一的聽眾》有感04-26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06-16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04-20
讀《唯一的聽眾》有感12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