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1
本文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語言樸實,讀起來卻讓人回味無窮。課文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耐人尋味的哲理,那就是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并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感受德國那道奇麗的景色,品味那一個奇特的民族,從而體悟那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崇高境界。
教學中,我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為主線,層層深入,讓他們在優(yōu)美樸素的文字中,獲得心靈的觸動,激發(fā)情感的共鳴。其次,扣詞體會。對描寫德國景色奇麗的語句“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蔽抑饕笇W生抓住關聯(lián)詞語“任何、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等進行體會,使學生在如沐春風中感受到德國小鎮(zhèn)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并通過多次朗讀、想象、欣賞、品味等感性體驗,倘佯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好畫面中。在教學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時,我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步,讀文字,想畫面。引導學生抓住“姹紫嫣紅、花團錦簇”這兩個詞,放飛想象,讓學生用心感受、用心觸摸,透過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此時,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方塊字,更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畫面、情境。第二步,體會寫法;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么美麗的景色的,學生感悟到是見聞和想象相結合的形式。不僅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妙,更是學習了表達的方法。第三步,美讀悟情。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升華情感。
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時,引導的不到位,導致學生沒能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品格。因此孩子們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身邊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時,孩子們說的都很少。我在在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上、教育機智上也有待提高。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根據這個目的我精心的設計了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了解德國人種花的'特別之處,我抓住關鍵詞“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花的海洋、山陰道上”,感受奇麗的景色。如:“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當這兩個詞語浮現(xiàn)在你眼前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讓生自由說,從而理解!皯硬幌尽保瑥亩氡疚,感受花多、花美。然后讓學生欣賞德國大街上這道獨特的風景?赐曛笞寣W生自己說說剛才看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季老的文采,從花美到人美,從奇麗的景色到奇特的民族。
從整體效果來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堂上基本上完成了。在指導朗讀上,齊讀得比較多,效果不明顯。如果讓學生單個朗讀,感情很容易流露出來。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深入去理解,沒有很好地去挖掘深層次的東西,沒有讓學生深刻地去認識,去理解。在理解課文內是,提問的方式偏難,有點成人化,不貼近學生年齡特征。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缺乏藝術性。教師個人心理素質和普通話有待加強,這一堂課講下來,收獲很大,對自己的教學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向學生展示了德國這個奇特的國家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贊嘆,提出貫穿全文的大問題,引導學生去研讀課文,通過朗讀去欣賞感受奇麗的景色,去理解體會德國這個民族的奇特,然后再理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有所收獲。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主要有以下的收獲:
一、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
文章能夠感動我,未必能感動學生。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架起了一座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這節(jié)課總體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
。1)抓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和圖片的渲染,感受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2)通過自由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的方式,領略德國的奇麗景色和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過音樂渲染,資料補充,感受德國民族的“美”。
二、靈活創(chuàng)新地實施教學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凸顯教學的實效性。
1、對關鍵詞語的理解,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首先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理解,采用朗讀感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借助畫面,再次渲染的方法。這種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領悟和積累,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其次,對“應接不暇”的理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導學生運用;
2、通過反復誦讀,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熟讀成誦,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背誦優(yōu)美的詞句,凸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升華為“人人奉獻美”和“人人收獲美”。
然而,在這堂課中還存在著一些遺憾,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如:
在品味“景色奇麗”時應該先讓學生想象德國街頭的景色,之后再讓學生欣賞德國街頭的美景。使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有了切實的感受再來讀,學生一定會讀得更好。
在重點句的理解上還不夠透徹。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边@是本節(jié)課最重點的一個知識,放在本課的課文情景中,學生能夠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學生不能由此舉一反三,把這種良好的精神境界應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甚至在拓展練習時,我請學生說說生活中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學生不能夠很好的聯(lián)系實際。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在理解這個句子時,其中的“變化”和“美麗”,學生的表述不夠準確。尤其是美麗,此處的美麗,不只是德國的花美、街道的景色美,更有精神境界的美,而學生理解時過于表面化。
有人說,課堂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節(jié)課后,我總要回頭想想,簡單反思一下,正視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時,我總會告訴自己,這不是妄自菲薄,這是在經歷中成長……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人既開眼界,又頗受教育。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主要有以下的三點收獲:
一是準確、深入地理解課文,首先要感動自己。
第一次初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沒什么感覺,覺得很失望。第二次細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中的優(yōu)美詞句,讀起來會讓你心動;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樣了令人向往,于是開始認真?zhèn)湔n。當我找到了季羨林老師的方方面面的資料的時候,特別是 20xx 年, 95 歲高齡的季羨林老先生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年度十大人物時,季羨林老先生說:我沒有做什么令人感動的事,真的是有的話,只有“勤奮”兩字。那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再也沒有逃避和偷懶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資料,直到滾瓜爛熟為止。我準確、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為上好這一節(jié)課奠定了基礎。
二是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
文章感動了自己,未必能感動學生。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架起了一座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這節(jié)課總體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
。 1 )通過朗讀感悟和錄像圖片的渲染,感受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 2 )通過自由朗讀,默讀課文,抓重點句;小組合作,朗讀感悟;熟讀成誦,領略德國的奇麗景色和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 3 )通過音樂渲染,學生寫話,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靈活創(chuàng)新地實施教學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凸顯教學的實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兩點:
1 、對關鍵詞語的處理可謂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首先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理解,采用教師范讀,學生發(fā)現(xiàn),引導想象、體會朗讀借助畫面,再次渲染的方法。這種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領悟和積累,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其次,對“應接不暇”的理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導學生運用;
第三,通過反復誦讀,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熟讀成誦,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背誦優(yōu)美的.詞句,凸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 、緊扣文中的主題,反復吟誦,升華主題,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tǒng)一。
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升華為“人人奉獻美”和“人人收獲美”。 通過對季羨林老先生人生經歷的介紹,引導學生、想象寫話:、他會夢見什么?從而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tǒng)一。
縱觀我的教學,我也清楚地看到這節(jié)課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是有待改進的,如:學生的思維還不夠開闊、老師未能及時把握住課堂上學生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而覺得有點遺憾。如在品讀、感悟德國民族奇特的句子時,學生談了自己的感受,認為德國人與中國人在養(yǎng)花的價值觀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而中國人把花養(yǎng)在屋內是給自己看的。因為學生聯(lián)想到春節(jié)的時候,中國人買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擺在屋里供自己欣賞等等。這時,老師沒有及時引導、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力求通過思考、總結、學習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5
本課在教學中我的閃光點有以下幾點:
1、整體感悟,抓住單元主題直奔重點,層層突破。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質疑,然后抓住單元主題,即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國故地重游發(fā)出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學習,進而突破其他內容的學習。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點問題──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到生活在德國的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一朵朵、一簇簇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會令人心曠神怡、心花怒放。同時讓學生閉眼聽朗讀想象奇麗美景。我在引導學生學完這一部分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學民族奇特這一部分,還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并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然后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
”讓學生感悟美麗背后更深層的含義,體會作者的夢究竟寄托著他什么樣的`期待。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層層展開的,體現(xiàn)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潛心思考,2、以讀為本,層層推進,讀中激情。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教學中我圍繞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通過這種“層層推進”的“階梯式”感情朗讀訓練,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讓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夢的內容,再次感受德國人無私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6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長,卻包容了一個相當廣闊的世界:德國的人情風俗,作者的求學經歷,德國人獨特的養(yǎng)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賞的奇情異景,再加上作者獨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創(chuàng)造出一個浪漫溫馨的美好世界。走進文本,就仿佛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季羨林先生從德國人獨特的養(yǎng)花方式中,領悟到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上完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一課,感受頗多,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營造濃厚的朗讀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朗讀的欲望,我準備了幾幅德國美麗風景的圖片與學生一同欣賞,當德國街頭美麗的花呈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都發(fā)出了贊嘆聲:“哇!真美啊!”等孩子們進入情境之后,再讓他們仔細揣摩文字的魅力,并帶著這種贊美的感情去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德國的花的美,體會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僅感受到花的美,還感受到心靈的美、內在的美。
二、讀為本多彩而不單一。
這節(jié)課在讀的方式的設計上靈活、多樣,有讓學生以讀悟情的自讀,教師示范的導讀,想象情境的`聽讀,渲染情感的齊讀等。如三個層次的不同角度的讀課題,使學生對課題有了深入的多層次的理解;又如教師范讀描寫德國奇麗景色的部分后讓學生想象,就很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了情境中,還有一次次循環(huán)反復的引讀等等都很得法有效;極大地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閱讀的空間得以有效地放大,變得更開闊和明朗。
三、開啟學生的智慧,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
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手,精彩的發(fā)言一個接著一個。讀完寫花的句子后,代偉說:“我不但從中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還感受到了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焙⒆拥撵`氣、無限的潛力讓我簡直難以想象,不禁讓我嘆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能力真強啊!我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時,學生的手如雨后春筍般的都豎起來了。張禹晗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橘子,如果我分一半蘋果給你,你分一半橘子給我,那么我們就都擁有蘋果和橘子兩種水果,都能品嘗到兩種味道!自己的快樂是與別人一起分享的。”孩子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還有一個孩子談到了南方冰災時,有三位烈士為了大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大家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他的家人,而且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董偉楠說“我們班級的值日生,無論自己承擔哪一個責任區(qū)的衛(wèi)生,他們都能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為大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活動環(huán)境,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孩子們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得多好。∥页姓J,當時連我自己也沒有想那么多,可孩子們卻想得那么深遠。
我在心底里暗暗佩服孩子們的靈動,不由地嘆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尋味!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此,我要學會給孩子足夠大的平臺,把他們的潛力盡可能的挖掘出來。
下課后,總覺得意猶未盡。短短一節(jié)課,很難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給學生,由于朗讀指導不到位,滲透在字里行間中的美,蘊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名篇的教學總是帶著缺憾。也許,缺憾也是一種美。畢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感受和想像。就我個人而言,在教學方法上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優(yōu)勢,也許大家集思廣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學做得更好。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以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所感。透過寫德國人愛花、養(yǎng)花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外,讓花朵朝外開放,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享受和快樂,展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處的完美境界。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盡量少講,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啟發(fā)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進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義。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領略文章大意,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來,組織學生通讀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中心,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開,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透過哪些資料具體表達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詞語和句子,交流欣賞。重點理解“莞兒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的展開,由點再回到面,借以對文章進行細致的揣摩和研究。學生在個體研讀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重點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師朗讀,學生想像。想像鮮花的美麗,體驗完美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感悟。在群眾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
課后回味,覺得朗讀指導還是不到位,滲透在字里行間中的美,蘊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作者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yōu)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教學課文第三節(jié)時,有一句描寫德國街景的句子,在這句句子中有“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這幾個詞的詞義要學生理解,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讀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己來解釋這些詞語。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詞義,如:找近義詞、用自己的話說說、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釋詞語的過程中,我認為不應是要求學生背誦字典上的注釋條,而是在讀句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意思,注重引導學生個性化釋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聯(lián)系完整的語境再讀句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讀的質量,而且讀中又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與感受。將理解詞語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悟,悟中讀”。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更多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詞語,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這是季羨林先生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精美雋永的散文。文章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現(xiàn)了美麗的德國風情。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一方面要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理解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另一方面是要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班的學生自小生活在城中村,受生活經驗所限,視野、見識不夠開闊豐富,德國對于他們來說遙遠而神秘。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輔助課件的呈現(xiàn)能較容易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德國的花美、景美,從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猜想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點困難。但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不少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閱讀經驗,相信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02-05
自己花是給別人看教學反思07-26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02-2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04-11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02-10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15篇02-2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15篇02-05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