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综合图片亚洲综合网站,亚洲欧美激情综合首页,在线看日韩,欧美xxxx性喷潮,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地貌實習報告

時間:2022-02-12 16:34:35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五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貌實習報告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五篇

地貌實習報告 篇1

  實習時間:XX年7月7日—7月18日

  實習地點:國家地質公園秦皇島市

  實習人員: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學生

  實習目的:

  1、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地質現(xiàn)象,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練習做野外筆記,鍛煉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xiàn)象

  5、了解實習區(qū)地層發(fā)育情況及接觸關系

  6、了解實習區(qū)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7、初步分析實習區(qū)礦產(chǎn)、地貌、水文地質等的一般輪廓

  實習概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對地質地貌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在楊東林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100多名同學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地質地貌實習。盡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配合一些背景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當?shù)氐牡刭|地貌知識,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踐,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目錄

  1實習區(qū)概況

  2實習主要內容

  3結束語:實習的心得體會及總結

  一、實習區(qū)概況

  實習地點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周圍及海濱地帶,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區(qū)實習區(qū)是本次實習的主要區(qū)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島市撫寧縣境內,南距秦皇島市約23公里。本區(qū)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北依燕山,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qū),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大石河河谷內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管轄,有秦青鐵路、地方鐵路與秦皇島市相通,交通便利。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比較濕潤溫和。實習區(qū)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沿海產(chǎn)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chǎn)基地之一。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地層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它位于華北地臺山海關至遵化之間的一個隆起構造上,地層序列與華北地臺標準剖面大同小異,見下表

  1、元古界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qū)內的'東部地區(qū),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統(tǒng)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fā)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guī)r,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guī)r,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guī)r。沒有發(fā)現(xiàn)可靠的化石依據(jù)。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中統(tǒng)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guī)r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qū)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qū)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guī)r為主,夾藻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地貌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地貌類型的基本形態(tài)、基本特征、物質組成、發(fā)育過程和演化歷史。

  2、了解不同水文條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規(guī)律,小流域地貌的發(fā)育,空間組合規(guī)律。

  3、培養(yǎng)野外觀察、動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

  二.實習地區(qū)地貌概況簡介

  地點:**地區(qū)

  時間: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處于浙西山地與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為構造剝蝕地貌,游客費為三個地形單元:外圍峰絲,主要由泥盆系砂巖組成,高度300-400米;內圈山體,如玉皇山,由石炭-二疊系石灰?guī)r組成,高度200米左右,巖溶地貌發(fā)育;北部孤山、葛蛉、寶石山由侏羅系火山碎屑巖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間。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濱湖面呈橢圓形,南北伸長3.3公里,東西2.8公里,周長為15公里,水面面積月5.6平方公里。

  錢塘江呈“之”字形流經(jīng)杭州市城區(qū)的東南側。

  杭州地區(qū)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杭州西湖地區(qū)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復向斜內中生代斷塊隆起區(qū),包括市區(qū)在內的杭州市東北地區(qū)的平原是中生代斷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層發(fā)育齊全,巖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于現(xiàn)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wěn)定。區(qū)內地層出露和巖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而地貌類型多樣,有火山熔巖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構成了杭州地區(qū)獨特的地域綜合體。

  三.實習內容

  20xx年8月30日 九溪十八澗途中

  九溪十八澗源頭在龍井村一帶,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漏斗狀盆地。該盆地的四周山嶺基本上由砂巖組成,只在東北角靠近龍井泉處出露了石灰?guī)r,巖層傾向北東,與地形坡向趨近一致。巖層層面裂隙及節(jié)理發(fā)育,一條北東方向延伸的斷層正好穿過龍井寺,這些都成為龍井泉的導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龍泓澗和九溪分水嶺“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于水的匯集。西面棋盤山集水面積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地表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這些因素就是形成龍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于這種特殊的地形,無數(shù)細小的水流都匯集向盆地中心部分匯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澗”。我們所觀察的階地在九溪十八澗這一實習路線中。階地是當某一地區(qū)由于河流下蝕,過去不同時期的谷底相對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階梯狀分布在谷坡上形成的。該階地位于療養(yǎng)院門口,為基巖、礫石結構的基座階地,這種階地以基巖為基座,基巖頂部覆有河流沖積物,它的形成是由于構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過原先河谷底部。上圖中的階地下部基巖為康山群的石英砂巖。礫石層約有80厘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礫石均有一定磨圓度(二級磨圓度),表土層約40厘米厚,上面為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已經(jīng)種植了毛竹等植被。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流域(新沙島)

  新沙島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經(jīng)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灘,它并不位于主流線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時稱之為雛形心灘當上游河道河勢有利,河流經(jīng)常交替地沖刷河道,而不直接沖擊雛形心灘,該心灘就有可能逐漸穩(wěn)定和漲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為心灘。心灘的組成物質和雛形心灘一樣,多為河流所挾帶的較粗的床沙質。心灘前端流速較大,易受沖刷,尾部流速較緩,有利于粗砂落淤而使心灘向下游加長,逐漸發(fā)展為淺灘,洪水期間細粒物質在淺灘上沉積,平水期淺談接受河流沖積物在其上堆積,形成了我們在洲頭沙灘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回二元結構。由于富春江大橋的修建使得洲頭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對洲頭的侵蝕速度加快,為阻止洲頭后退,沙灘上有一些木樁,同時種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邊沙灘可以觀察到潮灘上有很多氣泡沙結構,這是由于漲潮時潮水將部分水壓入海灘,同時空氣也被壓入,退潮后空氣冒出所形成的。此外還有很多泥球(右圖),具有黏性,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塊碎裂,其中沙被水流沖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狀形成的。除了泥球,還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狀的泥,這是一種灘角(間)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沖走沙,泥被沖蝕后形成的外形。

  20xx年9月2日 分水江地區(qū)

  分水江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于臨安天目山,全長165.2千米,上游臨安境內干流稱天目溪,進入桐廬境內稱分水江,集水總面積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態(tài)上為微彎型與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動力條件以徑流為主,河床相對穩(wěn)定。

  我們所觀察的分水江流域地區(qū)江水較淺,兩邊是山,河層礫石密布,有很多礫石心灘,邊灘和心灘清晰可見,對面為河漫灘,以種植了樹木,地形較為平整。河流彎曲處凹岸侵蝕為深潮,無邊灘;凸岸邊灘廣布,河層礫石因水流長距離搬運,磨圓度較好。礫石有長(A)、寬(B)、厚(C)之分,一般AB面傾向河流上游,這樣停止下來時最為穩(wěn)定,有時剖面中的礫石停止時是垂直的,說明當時水流非常急,礫石AB面的傾斜方向可指示水流方向。

  我們跟隨帶隊老師沿江水一直向前來到了一處河流沉積的礫石和沙交替的剖面,該剖面有多層礫石和沙,這是由于河岸的可動性及抗侵蝕能力差使得河流來回擺動,河床又有輕微的下蝕所形成的。

  20xx年9月2日 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可溶解的巖石--石灰?guī)r(CaCO3);二是可透水的裂縫,它具有原生和次生之分,地質學上分別稱為層理和節(jié)理斷層(原生是石灰?guī)r在海水沉積過程中形成的層狀裂隙,次生的是由巖石經(jīng)過地質構造運動而造成的裂開和風化、日曬、雨淋,巖石熱脹冷縮、動植物的破壞等);三是可流動的水,幜障删晨v深1公里,總面積達28000平方米,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廬縣瑤琳鎮(zhèn)。是我們這次野外實習的最后一站。

  瑤琳洞屬于地下喀斯特地貌,這種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巖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地下洞穴,它的初期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巖表面細小的裂隙流動并進行溶蝕。當孔隙完全充水后,水具有承壓性,其溶蝕量比在正常狀態(tài)下大得多。隨著溶隙的擴大和流量流速的增加,地下水除了溶蝕外,還產(chǎn)生機械侵蝕,溶隙迅速擴大與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由于溶洞是沿各種構造裂隙溶蝕、侵蝕出來的,所以它的縱剖面具有階梯狀升降的特點。平面輪廓常呈直角轉折。在多組裂隙交叉處,無論是溶蝕、侵蝕或崩塌等方面都比較強烈,因此溶洞特別高大,如瑤琳仙境中的“廳堂”。它是水的溶蝕作用、流水侵蝕以及重力作用長期作用的結果。含酸的可流動水不斷沿裂隙對巖石進行長期的溶蝕作用,造就了溶洞內部奇特的溶蝕地貌;另一方面重力水的堆積是溶洞堆積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巖的水滴斷續(xù)的從溶洞頂部落下并不斷積累,從而形成絢麗多彩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邊石堤等。例如瑤琳洞第一標志“銀河飛瀑”。

  四.實習總結及體會

  這次綜合野外實習在游覽過“瑤琳仙境”以后就圓滿結束了,雖然實習過程中每次大家都走的有種精疲力盡的`感覺,但這也培養(yǎng)了我們的吃苦精神與小組合作的精神。而且沿途還看到了很多獨特的風景。尤其是在瑤琳洞內,大家在深深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也為人們所設計的燈光效果和想出的與洞內景觀相對應的美麗神話所著迷,參觀的路途中驚喜不斷,同時也加深了對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的認識,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也讓我們看到溶洞這種獨特的地理景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讓我們在流連其中的同時也思考如何能夠更好的保護好這類景觀。另外,這次實習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地理工作者野外考察的辛苦和苦中有樂的趣味所在。大家在行程中互相幫忙、交流,也加深了同學間的情誼。

  有點遺憾的是由于旅游度假村的建設使原本位于九溪十八澗途中幾處典型的地貌(牛軛湖等)已經(jīng)夷為平地,在后來去往新安江的路上幾處典型的剖面也已找不到痕跡。這些現(xiàn)象促使我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事實,尤其是人類在利益的驅使下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讓我們反思怎樣才能既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保護大自然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這次野外實習是我們大學生活中一次寶貴的經(jīng)歷,我們的一些基本技能,如觀察環(huán)境,野外考查能力等也得到了訓練。每一個人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都從中學到、領悟到了以前不知道,或者了解不深的東西。

地貌實習報告 篇3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chǎn)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xiàn)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

  (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殘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jié)理,學會節(jié)理的產(chǎn)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chǎn)出狀態(tài),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chǎn)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弾r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chǎn)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xiàn)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xiàn)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chǎn)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chǎn)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xiàn)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貌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們鞏固,充實《資源環(huán)境地學基礎》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基礎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2、實習任務:

 。1)通過巢北鳳凰山地區(qū)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tǒng)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信息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guī)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征、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巖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chǎn)的賦存規(guī)律等。

 。2)繪制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

  (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

  二、實習要求

  1.掌握實習區(qū)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志層、接觸關系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guī)律,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實習區(qū)內各類巖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鑒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xiàn)象(如地層接觸關系、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典型沉積特征、各種地質作用現(xiàn)象等)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

  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麒麟山東南麓以及麒麟山和鳳凰山交匯處、7410工廠及甘露寺一線、馬家山、平頂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計5天。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制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說明書),共計5天。

  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5天。

  四、成果

 。1)、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1份;

 。2)、實測地層剖面圖3張;

  (4)、1:10000地形地質圖1張;

 。5)、1:10000構造綱要圖1張;

  (6)、1/2千綜合地層柱狀圖1張;

 。7)、1:10000圖切剖面圖2張。

地貌實習報告 篇5

  從5月30號到6月1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別在肇慶七星巖,黃埔區(qū)蟹山公園,華農樹木林及教三附近進行了地質地貌學的實習。

  5月30日肇慶七星巖

  石灰?guī)r山峰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七星巖由風巖、玉屏巖、石室?guī)r、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guī)r山峰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

  從表面觀察,七座山峰為灰色與少量白色相夾雜,可以初步判斷為石灰質巖石;由于此地區(qū)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灰?guī)r山表面有許多較大的裂痕。通過這些裂痕,可觀察到其解理完整。

  實習指南上對七星巖的形成過程的圖解,可知為先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巍T儆捎谶M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

  溶洞

  肇慶七星巖地區(qū)另一個特色之處就是其巖洞。實習過程中,老師指出溶洞形成之處是位于地表水層的水平流動帶,由于流水侵蝕而形成的洞穴,這些洞穴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質運動,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現(xiàn)在了人們視線。我們在一溶洞入口處觀察時,老師還指出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溶洞經(jīng)歷過4次發(fā)育,可是我們觀察到洞內頂部都比較平滑相連,是因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長時間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內每個發(fā)育的連接處發(fā)生巖石的掉落,使得頂較為平滑,而在地上,還可以見到坍塌下來的大石塊。

  我們進入溶洞,里面到處都有石鐘乳。而石鐘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頂部滲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對石灰?guī)r具有較強的溶蝕力,呈飽和碳酸鈣水溶液。溶液下滲時失去部分CO2而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于是碳酸鈣在水滴表面結晶成為極薄的鈣膜,水滴落下時鈣膜破裂,殘留下來的碳酸鈣與頂板連接成為鈣環(huán)。下滲水滴不斷提供碳酸鈣,鈣環(huán)不斷外下延伸形成細長中空的石鐘乳。七星巖溶洞內喀斯特地貌極其發(fā)育,石鐘乳隨處可見,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為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

  平原

  在往返肇慶的路上,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高樓大廈,而且聽身邊的同學說,肇慶沒有高過20層的大樓。一開始我們覺得很奇怪,后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有原因的。肇慶位于西江附近,其陸地為沖積平原。地面可見河漫灘相紅黃、紅黃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慶沖積平原大部分面積。這樣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層的樓宇。

  5月31日黃埔區(qū)蟹山公園

  進入蟹山公園后,我們對這里的'巖石和地質進行了觀察。蟹山從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巖石主要為紅褐色。我們對這里的巖石進行了分析。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砂巖、粉砂巖,此外還有泥巖和頁巖。在一處多巖石碎塊的地方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這里的巖石碎塊硬度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顆粒非常細,應屬粉砂巖。老師講解的時候告訴我們,這里的物理風化相當強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細小。通過對某一大石塊觀察見到,石塊明顯分為好幾層,每層之間有一條約5厘米后的、由鵝卵石排成的一個面。由此可以知道,這個地區(qū)為河流沖擊成的平原,經(jīng)過多次沉積下來的泥土經(jīng)過物理變化又形成了沉積巖。老師后來還說到,這里的巖石固結時,氣候非常穩(wěn)定,為類似揚沙的天氣。而這里的巖石為紅色,是因為巖石形成時,主要膠結物含有3價鐵離子。

  6月1日華農

  老師帶我們去了樹木園看已經(jīng)風化完全了的花崗巖。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花崗巖風化之后的層黃色為主,夾雜了紅色及白色。用手對風化了的花崗巖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許多細小顆粒。經(jīng)過較完全風化后的花崗巖,只剩下透明細小的石英,因為花崗巖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崗巖的風化為化學風化,主要由肉紅色的正長石,白色的斜長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無色的石英組成。在華農教三附近的花崗巖化學風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從石頭上弄下寫石塊。而華農教三附近的花崗巖有呈橢圓的,也有呈片狀的。老師解釋,這是因為由于某些花崗巖本身有裂縫,而有的卻沒有,通過流水侵蝕,有裂縫的花崗巖裂縫越來越大,使花崗巖不斷侵蝕形成片狀;沒有裂縫的,由流水侵蝕使形狀越來越趨向球狀。

  結束語

  我們這次的實習盡管只有短短三天,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xù)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

【地貌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貌實習報告06-20

地貌個人實習報告03-20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03-08

地貌實習報告15篇08-01

地貌學實習報告01-13

地貌實習報告匯編5篇02-20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5篇02-26

地貌實習報告合集五篇02-25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八篇02-24

地貌實習報告匯編五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