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本專題針對的閱讀問題:
一部分中學生,面對有滋味的經(jīng)典散文,知道好知道是美文,卻說不出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入寶山而空回。寂寞的經(jīng)典之作,“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2、試圖提供的有效閱讀方法:文本研習,具體語句、題目、標點符號等的品讀
3、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得其味
4、所選文本:
“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想北平》——“我的文章寫得那樣白,那樣俗,好象毫不費力,實際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普通:語言平實如話,內(nèi)容簡單明了
有滋味:深切的故園情思,對比寫景物特點的手法
5、學習者:有上述閱讀問題的高一學生
二、我分析之后的.設計
1、教學難點:得其滋味
2、教學重點:品讀具體語句,進入文本情感世界
3、教學方式:
品讀具體語句:我真愛北平、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
誦讀重點段落:4~7段
三個關鍵詞:母親、愛、幾乎
4、教學時數(shù):2課時
5、教學過程:
。ㄒ唬⿲耄
天冷送衣服的多是母親——母親總是和溫暖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以自己和母親十幾年的相伴,給自己的母親一個概括性的定語
體貼的母親
溫暖的母親
給我安全感的母親。
——引出第一個關鍵詞:母親
。ǘ┻M入文本:
問:老舍把北平看作母親,說他愛北平母親,那么,文中的母親可不可以用這些詞語形容?可以的請從原文找出依據(jù)。不可以的話,請告訴我們,文中的母親老舍用了什么詞語來形容?也要從原文中找出依據(jù)。
——目的:明確內(nèi)容要點,概括景物特點,為情感的品讀打基礎。
動中有靜的“母親”
在人為中顯出自然的“母親”
花多菜多果子多的“母親”
——點:對比的寫法,突出景物特點,比直接寫更有表現(xiàn)力。
所以要誦讀,感受一個鮮明的“我”之景物。
品讀:讓景物特點活起來
小結:
“我”愛這樣的北平母親,給“我”閑適、安全、妥帖生活的“母親”。
“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
“幾乎”:找不到恰當?shù)恼Z言來負載
復雜的感情集合體,無法一下子全講出來
輕聲讀全文,尋找“愛”里包含的豐富情感。
有自豪
有依戀
有欣賞
有贊美
有喜愛
景物的描寫里浸潤著對故鄉(xiāng)、家園如此豐富復雜的情感,卻都濃縮在一個“愛”字里。
所以要誦讀,讓豐富深切的情感之花綻放美麗。
誦讀。讓情感綻放開來
。ㄈ┛偨Y方法:
越經(jīng)典越?jīng)]有匠氣,大雅若俗,越容易一讀而過,要做閱讀有心人,學會細嚼慢咽;
從具體語句深入,學會用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思考泡出文字的滋味,必將體驗到滿口余香的閱讀樂趣。
回答千古一問:
有心之人品其文
用心之人得其味。
。ㄋ模┳鳂I(yè):
閱讀同樣運用了對比手法寫景物的散文《故都的秋》。
。1)品味北京另一種美,體悟愛的別般滋味。
。2)完成文后題目。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
《想北平》是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上的一篇短文,是配套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第四單元《故都的秋》這一教讀課文的。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品位,并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讀本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他們感悟能力的好地方,所以我們在平時定要注意導讀。
2、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作家老舍在青島時寫的一篇文章,他當時雖然身在異鄉(xiāng),但情系北平。本文題目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憶,而是動情帶淚的思念、眷戀。他描繪的是一幅故都俗畫,抒發(fā)的是一個平民知識分子的閑雅而熱烈的情懷。本文最值得借鑒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以小見大”,處處不說愛,不說想念,但處處都在說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處處都在表達對北平的喜愛和眷戀之情,這和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稍有不同。
3、鑒于以上兩點,我設計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的:
A、知識目標:
、倜雷x課文,體會作者對北平的思念、眷戀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這種情感的。
、诒容^學習《胡同文化》、《故都的秋》,鑒賞三篇文章的異同處。
B、能力目標:
研讀課文,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
C、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愛鄉(xiāng)之情。
。2)教學重點和難點:
A、教學難點:
知識目標①②,在把握原文脈絡的基礎上回憶舊知識,重新賞析鑒別《胡同文化》、《故都的秋》、《想北平》三文的異同是本文的難點。
B、教學重點:
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說教法:
由于我所教班級的學生賞析能力欠佳,所以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量力行原則,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
。1)涵詠法:即通過誦讀,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做到“文若己出”,去細細品味作者的那種細致而深沉的“愛”。
。2)導問法:即通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情思。
。3)比較法:比較閱讀三篇文章。
三、說學法:
通過《故都的秋》和《胡同文化》的學習,學生對北京已不是很陌生,所以我在學法上要求他們先美讀欣賞,后鑒讀區(qū)別,再研讀創(chuàng)新。美讀欣賞:是用來把握和領會作者感情的。
鑒讀區(qū)別:是在比較的前提下閱讀課文,尋找不同之處。
研讀創(chuàng)新: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進行創(chuàng)新訓練。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語:人往往會對同一事物同一地方產(chǎn)生同樣的感情,但感情一樣,表達的方式卻往往不一樣,例如寫杭州,就有白居易和蘇軾等,今天我們來學習《想北平》,看看它和《胡同文化》、《故都的秋》有什么異同之處。
2、整體感知,美讀課文
美讀全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研習課文——導問法
。1)閱讀思考,想想作者對“北平”的感情可以用怎樣的一個字來概括?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答:“想”和“愛”。教師點評明確:“想”字更好。理由:寫此文時,作者身在青島,所以作者寫時已不僅是“愛”,而是由“愛”而升華的想念、眷戀之情,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
。2)文中作者兩次提到“這個愛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這是否和文意相違背了?為什么?明確:這不是沒有“愛”,而是這種愛太為濃厚太為強烈,以至于反而不知說從何說起,猶如舒婷所說的縱使我心中有一個汪洋,但流出來的卻只有兩滴眼淚。
。3)那么作者最后是怎樣道出這種“愛”的?
A、朗讀課文重要自然段,然后自由討論。
B、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回答零散
C、教師歸納整理:主要通過和其他城市比較,表達對北平的愛
比較結論:
、俦逼健盁狒[”,但北平“動中有靜”
、诒逼讲贾酶鼮閯蛘{(diào),人為中有“自然風景”
、郾逼交ǘ嗖硕喙佣,更貼近自然。
。4)作者沒有涉及到“愛”,但作為讀者的我們卻可以處處體會到這無處不在的“愛”,這種從細微處著眼來體物抒情的寫法叫什么?
教師明確:以小見大。
。5)小結全文:寫文章表達感情時,不一定要選擇雄偉壯觀的'景物和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我們的情感是真實的,是濃厚的,那么從小處著手,涓涓細流同樣也能打動人心,所以,我們平時在寫作時也可以學以致用,努力做到“情到自然最為真”。
4、拓展訓練——比較法
。1)學習新課文,但同時也要回憶舊課文,并把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時時進行比較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和領悟能力。
。2)自由討論已學過的三篇課文,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3)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A、相同點(容易回答):對北京深沉的“愛”;以小見大的手法。
B、不同點(較難回答):物象選擇、感情側重點、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討論時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提示)
。4)教師點評歸納并適當總結:感情一脈相承,文風各有千秋。
5、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1)研讀課文,借鑒本文的寫作手法。
。2)以“想家”或“想家鄉(xiāng)”為話題,當堂訓練,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借鑒本文的寫作手法。
導入:有首歌唱得好“美不美家鄉(xiāng)水,美不美家鄉(xiāng)人”,我們這些在外求學的人兒雖不能說是“十足的游子”,但卻也是難得回家,因而,我相信我們在此的許多同學內(nèi)心同樣也深埋著一顆“愛家”、“愛家鄉(xiāng)”的種子,這顆種子,或許在清晨當我們疾步于霧靄之中時被摧醒,也或許在傍晚當我們漫步于落葉之下時被驚動。那么,今天,請大家就借此大好機會盡情一吐心中的那份牽掛,那份惦念吧!
。3)如時間允許,當堂展示優(yōu)秀短文片斷,做到“奇文共欣賞”。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3
一、教學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shù)氖侵笇д、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強調(diào)師生間的協(xié)作與對話。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表個人觀點。
二、教材分析
《想北平》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是“漂泊的旅人”板塊中第一篇課文。本專題通過古今中外有關家園的文本對這一人文母題進行梳理,第一板塊重在闡釋人與故鄉(xiāng)的關系。
本文是老舍在特殊時期的散文作品,寫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渲染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時對故鄉(xiāng)的牽掛,集中而典型的體現(xiàn)了人與故鄉(xiāng)的關系和人對故鄉(xiāng)的特殊情感。
三、學情分析
1、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鑒賞方法,但是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點撥和引導。
2、老舍的作品如《駱駝祥子》、《茶館》等早已為學生熟知,但是老舍的散文平時學生接觸不多,所以學生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3、高一的學生大部分已經(jīng)住校,對“離家、故鄉(xiāng)”已經(jīng)有了切身的體會,易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
四、教學目標
。ǜ鶕(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情,我制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品味本文平實生動的語言,掌握本文“以情馭景”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與小組合作,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家對故鄉(xiāng)的深切眷戀之情,增強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難點
。ɑ谝陨纤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方面確定為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是品味本文平實生動的語言,學習“以情馭景”和對比手法。
二是感受作家對故都的深切眷戀之情,增強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方法:誦讀法、情景法、提問法和研討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自主探究法和懸念法。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我將用一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文教學)
七、教學過程(接下來我將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導入新課。
“月是故鄉(xiāng)明,水是故鄉(xiāng)甜,情是故鄉(xiāng)真,人是故鄉(xiāng)親。思鄉(xiāng)念親的情感亙古不變、歷久彌深。尤其是身在異鄉(xiāng)他國,這種思念更是刻骨銘心,銷魂蝕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情感世界,感受《想北平》的靈魂悸動!
然后我將用ppt介紹老舍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接下來我將運用“整體感知——咀嚼鑒賞——拓展延伸”的“三板塊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本文。)
。ㄒ唬┳宰x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初步體會本文的情感。
。ㄐ抡n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ǘ┰O疑討論,咀嚼鑒賞。
學生在上述過程中已經(jīng)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接下來我將結合學法指導,緊扣問題展開,讓學生小組朗讀并討論以下問題:
、僮髡叩谝恍」(jié)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確: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板書)
、谧髡叩诙、三段一開始就講:“可是,我真愛北平”,可是這兩段都寫道“我說不出”(板書),作者寫提到母親的作用是什么?寫作手法是什么?(板書)
明確:通過類比手法,把對北平的愛比成是對母親的愛。用一個詞歸納:(板書:孩子對母親的愛)
、鄣谒、五兩段作者寫了哪些城市?為什么要寫這些城市?(板書)那個城市最好?(板書)用了什么手法?明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主觀色彩較重。(板書:以情馭景)
、芰、七兩段作者寫了哪些事物?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北平的美好?(板書)
、葑詈笠欢,寫到:“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作者是如何表達出這種“落淚”的.愛的?(板書:直抒胸臆)
。ㄈ┩卣寡由,化虛為實。
請同學們以“想家”或“想家鄉(xiāng)”為話題寫篇散文。
。ū緦n}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文本研習,而寫作時最好的研習,只有通過不斷的進行語言實踐,才能對文本的精微之處有獨到的體驗,才能真正把握文本,達到自由的境界。)
最后,就是我本堂課的收束。
鄉(xiāng)情是一杯略帶苦味的“鄉(xiāng)色酒”,讓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飲。久在異鄉(xiāng),身在旅途之人常常為一句熟悉的家鄉(xiāng)話,一陣撲鼻的紅棗粥的香氣,一抹長滿了鄉(xiāng)思的老槐樹催得潸然淚下。讓我們深情的朗讀課文,再次感受這人類共有的情感——對故鄉(xiāng)的依戀。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4
一、教材地位分析
《想北平》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上的一篇散文,與之相對應的是課內(nèi)文章——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同屬寫北平的寫景抒情散文。所以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將二者比較。本文的老舍先生的抒情之作,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北平文人對故鄉(xiāng)深切的眷戀與熱愛在問中盡情展現(xiàn),這里有動情的追憶,有對故都風物的信手描摹,抒發(fā)一個平民知識分子的鄉(xiāng)土之戀。文章篇幅不長,行文脈絡清晰,文字平實生動。高二學生完全可以在一課時披文入情,用已掌握的方法解讀文章。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教學大綱”對散文的要求——在誦讀、抓住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藝術化的語言及感受人文精神。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能力等級,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ǎ保┌盐沾笠,理解主旨;
。ǎ玻⿲W習本文“以情馭景”的寫法和對比手法;
。ǎ常┢肺侗疚钠綄嵣鷦拥恼Z言。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美讀和感悟的能力;
。ǎ玻┯柧殞W生找關鍵語句和領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作家對故都的深切眷戀之情。
德育目標:
滲透人文精神,培養(yǎng)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文章通篇寫的都是對北平的思念與眷戀。無論直抒胸臆,還是以情馭景,用動情的眼光看故都風物,處處閃耀著一個“情”字,處處可見絢麗動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領悟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學習作者以情馭景的寫作手法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凸現(xiàn)老舍這篇散文的個性色彩,在教學中可以用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作比較閱讀。因此,分析兩篇文章在寫法上的異同,也應該設置為又一個教學重點。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辦法
。、指導美讀。入情入境的朗讀有利于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鑒賞散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整體感知時要朗讀,品味語言,分析藝術手法時也要朗讀。
。、對比分析。與課內(nèi)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比較分析,是鑒賞本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更能見出本文的特色。既鞏固了以往的知識,又訓練了鑒賞抒情散文的方法的運用。
3、課堂協(xié)作討論。這一方法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情感和藝術手法的討論,訓練了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程序
課前布置預習:
。、課前誦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為課堂教學作準備;
。、思考: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寫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北平怎樣的特征?
課前預習的布置除了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作好準備,也讓學生明白本文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課堂的討論,歸納才會更有效果。
。ㄒ唬⿲
情境導入法——“鄉(xiāng)情是一顆由甜蜜、溫馨、哀愁凝結成的珍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顰一笑,一離一合,總是那么讓人牽腸掛肚,讓人心底流過一股莫名的泉涌!”那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對故國之戀的最好詮釋。
這種導入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快速入境,身臨其境地那股濃濃的眷戀之情,激起情感共鳴,引發(fā)學習興趣。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
。ǘ┲笇雷x
誦讀的散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對散文意境的體會的需要。在朗讀中投入感情,對后面領悟作者感情,品味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讀得抑揚頓挫,入情入境。安排兩名朗誦較好的學生完成。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布置以下思考題:
1、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北平人,寫作此文時正羈旅青島,想念北平卻不得相見,這種“想”是一種動情帶淚的思念。文章是怎樣表達這種感情的?請找出相關的語句。
。、老舍心中最美的景物有很多,可他的筆下選取了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特點,并思考為什么選取這些?
誦讀過后,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舉薦一兩名學生回答。
學生很容易找到表達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節(jié),如“我真愛北平”“真愿成為詩人……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薄昂,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這種情感是直抒胸臆,濃烈,一瀉而出,無須掩飾。這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摯著眷戀。
學生還可以在4——7節(jié)中概括寫景的重要內(nèi)容,如通過與“四大歷史故都”(特別是巴黎)的對比,寫出北平整體環(huán)境的“復雜又有邊際”,院落布置的“勻調(diào)”,“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這一步驟讓學生充分活動,自瀆自答,相互間協(xié)作討論,培養(yǎng)其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積極探討的學習能力。這樣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中把握大意與初步感知作者感情。而且文章的層次也已經(jīng)明確無疑。
。ㄈ┡c《故都的秋》對比閱讀,分析情感與寫法上的異同!断氡逼健穼僮x本上的延伸性閱讀,是對課內(nèi)知識的鞏固。一加深對課內(nèi)知識的理解,利用課內(nèi)學習的方法獨立解決同題材文章;二開拓學生視野,增加文字積累。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明白“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道理。也使本文的特點在比較中更加鮮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靈活,可讓學生充分獨立展示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其思辯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化形象的感知為抽象的理性分析。這一過程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引導其學會歸納。
討論要點如下:
相同點:
。ǎ保┒歼x取尋常景物,拋開風景名勝,表達一個文人的平民意識;
。ǎ玻┒歼\用了對比手法烘托故都風物;
。ǎ常┒际蔷爸泻,借景抒情。
不同點:
。ǎ保⿲识嫉臒釔鄢潭炔煌,本文情更深。一個是地地道道的老北平,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從血脈中流出的充滿血淚的“骨肉情”,一個是凄涼之景與凄清之情相吻合。
。ǎ玻┣腥朦c不同!豆识嫉那铩愤x取具有“清”“靜”“悲涼”特征的秋槐、秋蟬、秋果、秋雨等來寫,欣賞秋的姿態(tài)與色彩;本文則是信手拈來,選取“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及它們承載的情感。”所有景致“都積湊到一塊兒,每一件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這一過程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中藝術手法的分析,而且對于作者對北平的情感的體悟也更深厚了!靶挠懈杏谑挛,敘事狀物以表心意!边@是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在解讀語言文字中來感悟作者的情感。
。ㄋ模┢肺墩Z言
鑒賞抒情散文,品味語言是基礎。體會情感,賞析藝術手法都要與品味語言始終相隨。在上步驟的分析中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部分語句的感悟。這里再單提出來,以使語言特色更加鮮明。
散文的美未必來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要用動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細微處見絢麗動人的光彩。你認為本文哪幾處寫的具有“動人光彩”,找出來,品味其語言。
估計語段:
第2節(jié)——“我愛我的母親……”與北平之愛作類比;
第6節(jié)——“花多菜多果子多……韭菜葉上的泥點……進了城還帶一層白霜!
第8節(jié)——“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這樣的文字鼓舞學生聲情并茂的誦讀,感悟,甚至背誦下來。學生大致可得出平實、生動,看似平常語卻那樣貼切、形象。這與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關心蒼生,為民請命的歷史使命密不可分的。所以,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ㄎ澹┛偨Y與拓展
回顧教學主要內(nèi)容(情感、藝術手法與語言特色),再次突出重點難點。
結語:鄉(xiāng)情是一杯略帶苦味的“鄉(xiāng)色酒”,讓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飲。久在異鄉(xiāng),身在旅途之人常常為一句熟悉的家鄉(xiāng)話,一陣撲鼻的紅棗粥的香氣,一抹長滿了鄉(xiāng)思的老槐樹催得潸然淚下。無論在何時何地,一個人的心靈歸宿總是生你養(yǎng)你的那片熱土!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5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想北平》。我的說課內(nèi)容分為八個部分,分別是: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說教學難點、說教學計劃、說教法、說教學設計。下面就開始我們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想北平》是老舍在1936年待在山東濟南時,面對國內(nèi)動亂的局勢而寫出的作品。這是他對北平的最真摯的眷戀,作者描寫的一景一物都想著讀者,為的是將自己的情感傳達給正在讀這散文的人。老舍在文章中沒有鋪張夸飾北平的風物美景,而是娓娓地敘談,這就使那種眷戀故土的熱情變得悠遠綿長。
《想北平》被編為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本單元的學習主要以散文為主,學生要在對文章的內(nèi)容熟知的情況下,才能體會到散文能夠借景抒情的魅力所在,并在這一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學生們已經(jīng)學過許多借景抒情的詩了,而借景抒情的散文在以往的學習中只是零零散散地出現(xiàn),并沒有像本單元一樣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對散文的形式、作用及美感都沒有得到深刻認識。而本課的重點就是在結合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體會作者通過筆觸傳達給我們的情感,并進一步探討散文的寫作形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即通過學習,能夠對散文寫作形式進行了解并熟知散文抒發(fā)情感的表現(xiàn)的要求,F(xiàn)對本課學習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熟讀散文,聯(lián)系寫作背景,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所在。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探討散文與詩歌和小說的不同之處
3、課后嘗試寫一篇散文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散文中作者拿“北平”和“倫敦”等城市作比較的目的,整篇課文作者都像是在與讀者作對話,表面上雖是告訴給讀者“北平”是個怎樣的地方,其實目的只是想將自己的那份情思傳達給讀者。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作者這種傳達情感的方法。更深層次地說,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了解散文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散文的特點是什么?
五、說教學難點
老舍的這篇文章從表面上看來就是一部思鄉(xiāng)作品,但他是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去寫的,其情感便不僅僅就只是思念故鄉(xiāng)了。這還有想激起大家都思念北平,熱愛祖國的情懷的意圖。因此,如何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理解其作品真正內(nèi)涵,便成為學習此課的教學難點所在。另外,還要在對以往學習詩歌的經(jīng)驗中,體認散文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就成了第二個教學難點。
六、說教學計劃
由于還要學習散文的'寫作和散文與詩歌的比較區(qū)別問題,這就加重了教學的任務量,因此相應地,需要三個課時來完成本課學習。
第一節(jié)課:以學習課文為主,并對散文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加以學習。
第二節(jié)課:加深對文章的情感把握,理解文章寫作的目的,把握散文寫作時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意義所在,進而學習如何寫好一篇散文。
第三節(jié)課:對散文的形式進行探討,區(qū)別詩歌與散文。
七、說教法
1、用默讀法,讓學生默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分段并概括其段落內(nèi)容。
2、用復述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將老舍筆下的北平描述一遍,再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關于那個年代的北平的景的幻燈片。
3、分組討論法,由老師提供當時作家寫下此篇散文的時代背景,再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分組討論此篇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情感所在。
4、通過老舍筆下的這些景物描寫,進一步為學生闡述散文借景抒情的作用所在。
5、采用點撥法,在老師提醒引導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
八、說教學設計
1、導入
(1)導語激趣。導語的作用是既讓學生明確本課時的主要任務,又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對北京了解有多少?除了知道它是我們的首都外,還對它有沒有其他了解?北京最初不叫“北京”,而叫“北平”。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想北平》用的是“北京”的前任名字,可想而知,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離現(xiàn)在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而當時的北平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一起進入他那個年代的他眼中的北平世界,進而體悟他所表達的情感。等我們將這篇文章讀透后,再從整體上要它與詩歌的形式進行對比學習。
(2)幻燈片輔助教學。用幻燈片播放課前收集的有關于那個時候的北平相片和今日的北京相片,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再用其與老舍筆下的北平作對比,進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全文。
2、尋找美景,尋找作者與讀者進行情感溝通的地方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在分段的過程中挑選老舍筆下所寫的“北平美景”,然后讓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可以在4——7節(jié)中概括寫景的重要內(nèi)容,如通過與“四大歷史故都”(特別是巴黎)的對比,寫出北平整體環(huán)境的“復雜又有邊際”,院落布置的“勻調(diào)”,“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接著,再在一次略讀的過程中找出老舍試圖與讀者建立情感連接的地方,由基礎一般的同學進行回答。(學生很容易找到表達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節(jié),如“我真愛北平”“真愿成為詩人……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薄昂,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這種情感是直抒胸臆,濃烈,一瀉而出,無須掩飾。這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執(zhí)著眷戀。)最后是老師進行點評,并說明這些景怎樣在作者筆下勾起情感的,而這種情感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3、老師為學生道明作者寫作背景
作者既然那么喜歡北平,那他為什么會選擇離開?這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離不開的,老師對此為學生講解作者寫這篇散文時的背景:《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山東濟南時寫下的一篇散文。當年身處異地的老舍,在戰(zhàn)亂的歲月中,更加思念他摯愛的北平。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了華北危急,北平危急。老舍作為一個熱愛北平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念家鄉(xiāng)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4、找出文中描寫其他城市與北平的不同的地方
作者除了寫北平以外,還寫了其他城市。他用這些城市與北平相比較,力圖使其思鄉(xiāng)感情更為深切。讓學生精度課文,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讓學生回答北平與其他城市的不同。
板書:天津、上海知識、性格、脾氣是北平賦予的
巴黎太熱鬧、太曠、使人貧乏,位置差點
倫敦與北平不相似,成天冒煙的工廠
羅馬
堪司坦丁堡
5、分組探討散文與詩歌的區(qū)別
對于以上環(huán)節(jié),老師進行點評后,開始下一個教學任務,即對于同樣有借景抒情作用的詩歌,散文到底和它有什么樣的區(qū)別?該問題的完成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進行。將全班60名學生分為十組,每六人一組,各組人員定好各組的組長和記錄員,大家可一起討論散文和詩歌的區(qū)別,記錄員將自己組員想法記下,五分鐘后由組長進行回答。
(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可大致歸為兩點:①詩歌的文字簡練、意蘊內(nèi)涵深遠;散文文字優(yōu)雅舒展,有可以盡情發(fā)揮的空間。②詩歌偏重直覺和靈感,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宗教詩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講究形式自由,所謂形散而神不散。)
6、 總結
理解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從寫作的時代背景入手,而不是單純地只讀表面。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是與詩歌不同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就已經(jīng)明確知道它們之間的異同之處,以便以后再次學習時能夠更容易把握。
7、課后作業(yè)
(1)找?guī)灼⑽倪M行閱讀,達到自主學習
(2)自己學著寫一篇散文
我的說課完畢,如有什么不當之處,希望老師給予指點。謝謝。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相關文章:
蘇教版必修一《想北平》說課稿06-08
高中語文說課稿02-25
高中語文雷雨說課稿03-23
高中語文《氓》說課稿08-17
高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03-10
高中語文說課稿12篇06-09
高中語文《陳情表》說課稿12-29
高中語文說課稿(通用20篇)11-30
高中語文《荷花淀》優(yōu)秀說課稿06-15
高中語文《林黛玉進賈府》說課稿模板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