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篇1
在遇到麻煩時,父母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攻擊孩子的人品和尊嚴,這樣會有效得多。用人稱代詞我開頭,父母既可以表達出他們憤怒的情緒,描述孩子不被許可的行為,又不會辱罵或者貶低孩子。例如:我很生氣,我一再要求關小音響的音量,而我的兒子卻置若罔聞,我覺得很傷心。
父母帶敏感的心傾聽孩子的話,努力理解孩子的觀點,不再說一些尖刻的話,能夠不帶辱罵的反映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當父母這樣做時,孩子的內心就會開始發(fā)生變化。同情的氛圍讓孩子向父母靠的更近:他們會注意到父母的公平、體諒和禮貌的態(tài)度,并且模仿。
在大多數家庭里,孩子惹出麻煩,總是父母找到解決辦法。要想孩子長大,變得成熟、理智,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麻煩。
菲爾老師帶班參加周末滑雪旅行,16歲的'菲爾因未帶“父母同意書”,而被老師拒絕參加。菲爾氣得發(fā)狂,回家對母親說:“如果你不開車送我去的話,你就會損失你的一百塊錢!
媽媽說:“菲爾,我知道你多么想去,我也希望我能幫你,,但是你知道讓我開車送你去是不可能的!
菲爾嘀咕道:我該怎么辦?
媽媽說:”有沒有想過乘公交車去?”
菲爾:“不,因為我必須換乘好多趟車去!
媽媽(平靜):“我明白了,你已經決定不乘公交車了!狈茽柦又粥洁炝藥追昼,說她多么的不幸,然后就離開了房間;貋頃r,她說她已經找到一輛公交車,可以直接到達山區(qū),無需轉車。
菲爾告訴媽媽,她聽到老師說:“你忘帶同意書不是我們的錯時”,非常生氣。她應該這樣回應:“我對發(fā)現過錯不感興趣,我關心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人在生氣時,是很容易說出一些攻擊性的、侮辱人的話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事實表達自己的生氣心情。這樣,孩子就已經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會使別人傷心。而且孩子接受起來也更加容易,不會產生逆反心理。而反之,如果我們不管不顧地只知道發(fā)泄自己糟糕的情緒,又是抱怨又是辱罵,孩子不僅不會聽,還會憎恨逆反。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篇2
自己為人師已經15年,為人母也有八年了。這么多年來自己不斷地探索,不停地努力,雖然有一定的收獲,但每每和同事聊起來還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不久前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看后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一共有10個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圍繞一主題,用實際生活中的常發(fā)生的小矛盾去指導家長,及時給予家長使用日常語言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書而思,書中的家長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方法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薄拔耶斎缓苁。”“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薄笆茄剑 碑敽⒆犹幱趶娏业那楦兄,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為老師,我們就更應該如此。平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fā)火,F在,我們也不仿?lián)Q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如:“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們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篇3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海姆·G·吉諾特所著,是一本介紹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方法的書,告知家長愛是需要技巧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獲得并使用技巧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這部書不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說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詮釋著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讀這本書時我心中有著深深的自責,作為一位母親我真的很失敗,看到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對上號,我總是能夠敏銳地發(fā)現孩子的.缺點,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評指正,聲音不自然的會提高八度,有時還會加上一些定性的語言,我自認為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沒想到卻深深的傷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說的,語言就像刀,它們能夠帶來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會留下很多痛苦的傷痕。
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給與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理學家不會發(fā)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在批評孩子時,父母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文中有一例: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地說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新拿一杯果汁吧,還要那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女兒。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八炎雷幽ǜ蓛,媽媽還在一旁幫她。媽媽既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說一些無用的忠告,做女兒的真的很感激。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如果媽媽大發(fā)雷霆事情還是得解決,還弄得媽媽生氣女兒傷心。即使無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過程,我會把書中學到知識,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我會努力的改變與孩子的溝通,希望我們相處的每一天里都沒有叫嚷、沒有爭辯、沒有戰(zhàn)爭。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相關文章: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04-26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05-01
把你的手給我讀書心得05-28
《給我的孩子們》優(yōu)質教案03-26
我還想牽著你的手美文06-23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02-26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02-26
你的孩子很簡單美文06-18
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讀后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