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jīng)驗。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
《西游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試著西天取經(jīng)為線索,一路上地理環(huán)境跟妖魔和兇險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為,終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
讀過《西游記》后,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計,必須大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差異,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jīng)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法海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美善,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jīng)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
我們還要學習白蛇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不會神通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勝券在握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林林總總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碎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游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法海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歷了諸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研讀來說吧,我們經(jīng)歷的每一天又何嘗不能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yè)升一年級,初中畢業(yè)升高中,高中畢業(yè)考大學,又何嘗而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游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2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xiàn)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wèi)著我們;蛟S由于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他們取得真經(jīng)靠的什么?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shù),他們依靠這種精神戰(zhàn)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西游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jīng)理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他們的執(zhí)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有時間干事情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驗槲胰プ隽耍覉猿值搅俗詈。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3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單講西游記,以我目前的個人思維能力,僅能探索到冰山一角罷了。
第一面:
不可否認,西游記是一部著作,它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傳遞深刻含義,孫悟空出世便追求長生,而在以后的情節(jié)里,妖怪們大多為了吃唐僧肉長生不老,招惹師徒四人,以此為主線,延伸出“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的機靈活潑,機智勇敢;唐僧的善良無私,樂于助人;豬八戒吃苦耐勞,面對妖怪不屈服;沙和尚任勞任怨,淳樸憨實。在于妖怪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他們也不斷蛻變成長,正如意氣風發(fā)的初二生一樣,我們度過了青澀的初一時期,開始慢慢地成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握住這柄利劍,我們向中考發(fā)起挑戰(zhàn)!
第二面:
既然有成長,那之前也必定有缺點。三打白骨精時,唐僧不能分辨人與妖,誤會孫悟空,他只看到事物的外表,沒有看其內在,顛倒是非。孫悟空大鬧龍王和閻王,才最終落得壓在五指山下的下場,雖然好強能夠督促人不斷進步,但如果好強過了頭,就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這就是反面例子了。觀音等人考驗他們師徒,豬八戒卻貪戀美色,被繩子捆住,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婪之心會使得人迷失自我,修行上應無欲無求。再有偷人參果一事,孫悟空居然偷得理直氣壯,事情敗露以后,他們非但不認錯,還將人參果樹打倒。這一篇是最令我氣憤的,如果孩子們看到其中一些負面能量的故事,卻因為盲目喜歡孫悟空而去模仿,豈不會毀了他的前途?
第三面:
唐僧嘮嘮叨叨顛倒是非的性格和我媽頗為相似,而我就是那個被緊箍咒束縛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事,是唐僧目光短淺,委屈的`是孫悟空,而他們師徒二人初見時,孫悟空打死強盜,是因他當時初出五指山,性子浮躁,這件事是他的不對,所以和媽媽相處時,有些事的確是我的錯,媽媽嘮叨我也是一種關心,但我已經(jīng)逐漸有了自我意識,有時我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吵架,即使是我對了,也依然會受“緊箍咒”懲罰,媽媽,我多希望你能夠成為理解孫悟空的“嘮叨唐僧”啊。
西游記擁有正負能量,只是看我們怎么學習,怎么發(fā)掘,怎么利用,也許負面能量是用來諷刺社會中的某些人,但我們要善于從負能中提取正能,切身體會般得閱讀此類名著,探索最深處的含義,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4
《西游記》是一本能夠震撼世界的小說。書中人物形象逼真,描寫傳奇,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本書內所描寫的到底是真是假。我也被書內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游記》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正直,膽小如鼠的唐僧;本領高強,頑皮好動的孫悟空;貪財好色,善良嘴饞的豬八戒;沉默寡言,為人耿直的沙僧。他們幾個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一些家喻戶曉的都是發(fā)生在他的身上。孫悟空也是我在此書中最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保護唐僧等一路西天取經(jīng)。而且在他的身上有一股蠻勁兒,凡事不做則罷,一旦要做,必定有始有終,我十分欣賞他的這一點。他還敢于挑戰(zhàn),不欺軟怕硬,敢于同比他強大的勢力做斗爭。
而八戒則不同,他好吃懶惰,貪財好色。有時會撒個謊兒,可他嘴巴笨拙,又說不好,所以經(jīng)常鬧出笑話來。但是他有一點精神十分可貴,他在戰(zhàn)斗中從不退縮,總是盡自己的努力去與敵人對抗。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慢熱型”,他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急不慌的。但是唐僧為人善良,他慈眉善目的,許多人都愿意與他交往。沙僧隨性子慢,但外表不俗,粗中有細,心地善良。
他們一行四人雖性格不同,武功高低不一,但他們十分團結,他們在取經(jīng)的`旅途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坎坷,但他們都克服了,他們團結一心,走過了萬水千山,最后迎接他們的,只有成功!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 篇《西游記》主要講了孫悟空拜師學成了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云等法術,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用法術壓到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三藏將孫悟空救出,還收了他為徒弟一同去西天拜佛取經(jīng)。取經(jīng)路上,唐僧還收了豬悟能、沙悟凈和小白龍一同去。這一去,師徒四人遇盡了尸、鬼、妖、魔,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師徒四人還分別成了旃檀佛、斗戰(zhàn)佛、凈壇使者和金身羅漢,小白龍則恢復原形,回歸家園。
孫悟空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妖魔鬼怪,全是因為他刻苦學習本領,用學到的本領解決取經(jīng)路上遇到的一個個難題,披荊斬棘,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因此,我要學習悟空這種精神,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活學活用,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難。
最近一段時間,我和媽媽一起讀完了一部名著《西游記》,《西游記》內容精彩,很多細節(jié)描寫讓我記憶猶新。
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唐僧師徒歷經(jīng)磨難,來到通天河,卻被滔滔江水阻擋。在附近村鎮(zhèn)落腳,卻又趕上那里人正在用活人祭祀河神,唐僧師徒?jīng)Q定幫助人們除妖解難。孫悟空和豬八戒變作即將用來祭祀河神的童男童女,將其引出,最后將鯉魚精消滅,為民除害。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段饔斡洝分饕v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從中經(jīng)歷了許多困難,他們都一個個的克服了。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火眼金睛、膽識過人——孫悟空。
起初孫悟空大鬧天宮,非常放縱,橫行霸道,最后在唐僧培養(yǎng)與教育之后,他非常拘謹、小心、不傷害無辜的人,但在三打白骨精時,唐僧是誤錯,誤會了孫悟空,但孫悟空也知錯就改,不再放誕無禮,也不再逍遙四海。
其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很多事例,比如像我本來自己很驕傲,心中自說道:我永遠比別人高的很多,后來在幾次作文中發(fā)現(xiàn)我的缺點和不足,前幾次作文我寫得挺好,老師也在夸贊我。我心中自喜,到了后期,我越是驕傲就越是落后,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我沒有聽勸,然后越是下降。經(jīng)過媽媽的教育與批評我記住了,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我在房間里經(jīng)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反思。我改過不足努力奮斗,好好學習。
一只玫瑰爭強怒放,梅花虛心的`看著,到了冬天,梅花,粉的像天邊的云霞,梅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從《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身上學到了兩個精神。一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二是: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6
《西游記》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通過反復閱讀,使我對唐僧師徒四人更加了解一些。唐僧一心向佛,孫悟空聰明、機智,豬八戒貪吃、懶惰,沙和尚忠誠、老實,因取經(jīng),師徒四人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我特別喜歡孫悟空,因為他能七十二變,神通廣大,做事堅強、果斷,不服輸?shù)男愿,讓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孫悟空。
孫悟空是我學習的.榜樣,讓我也要做到堅強、勇敢、智慧的人。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7
重讀《百科全書》,使我學到了許多地理、天文等知識;讀完《水滸》,忍不住為一百單八將的命運所嘆惋……許許多多的名著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想。但是讓我想到的感恩的只有《西游記》。
孫悟空也許是這一部經(jīng)典名著中最會感恩的人物了,它雖然只是一只石猴,但卻能俯無愧于天,仰無憾于地。為求長生,它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終于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得長生不老之術。后來只因貪圖炫耀自己本領。被師父逐出師門。在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以后雖三番四次經(jīng)歷磨難,也遵師命不說出師父之名。后大鬧天宮,只為報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為報大恩,它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雖有頑性,但忠心不改,歷次遭貶,卻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邊。當唐三藏遇到危險,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它走三山,訪四海,遍尋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師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二人雖有離隙,卻始終不離不棄,終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見一斑。
讀完整部《西游記》,我滿腦盡是孫悟空的感恩之情,細細想來,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師父,而我不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yǎng)我,不正是師父助悟空脫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助都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助都是發(fā)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認為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fā)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出租車,我當時全身發(fā)熱,唯身沒有一點力氣,坐在車上躺在媽媽的懷中,媽媽緊緊的抱著我,使我感到媽媽的懷抱好溫暖。到醫(y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我看在心里,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現(xiàn)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著我,也呵護著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于面對,敢于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8
我喜歡讀書,更是喜歡像《西游記》這樣的經(jīng)典讀物,是他們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讓我在書的海洋里遨游,讓我貪婪的吸收他們的營養(yǎng),滿足我求知假設渴的思想精神。
《西游記》是一部古典小說,利用國慶小長假的七天時間,我看完了這部小說。
我這本書與其他的版本不同,全是古文,需要反復精讀、細細品味方能奏效。其人物也別具精彩,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他雖非人、非神、非魔、非仙,也非妖,但卻有人的善良、神的法力、仙的智慧、魔的勇猛,是個不折不扣的猴王。在西天取真經(jīng)途中時常與師傅發(fā)生爭執(zhí),其原因并非妖魔作怪,是師徒之間互相猜疑所致。唐僧是一個凡胎肉骨,弱不禁風,分不清危險輕重、不識妖魔真假,但心地善良,是個十足的大好人。有時我真搞不清作者為何要刻畫唐僧?孫悟空幾個筋斗云就可以把真經(jīng)取回來。如今我明白:紅花沒有綠葉相伴,展現(xiàn)不了婀娜的舞姿。同樣,如果沒有唐僧的參加,哪里有超凡的“齊天大圣”?幕后的“工作”是神圣的。
在書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都被刻畫得精彩奪目。在我眼里他們都是好樣的,個個英勇無比,不畏困難,面對兇狠的妖魔鬼怪,決不退縮。
我最喜歡一本書,它就是西游記。
這本書的主要寫了大哥孫悟空、二哥豬八戒、老三沙和他們的師傅唐僧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
他們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了佛主的所在地,取得正果,成為神仙,并將經(jīng)書帶回了人間。
他們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了佛主的所在地,取得正果,成為神仙,并將經(jīng)書帶回了人間。
在這過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驚心動魄,那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變化多端,數(shù)次欺騙唐僧、豬八戒,只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夠看穿她的真相,可惜唐僧一次又一次的錯怪悟空,直到將悟空趕走。但是孫悟空并沒有因為師傅的錯誤而記恨在心,到師傅有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又一次挽救了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等。
看了西游記這本書,我最喜歡孫悟空,它不僅神通廣闊,還忠心耿耿。他一定要保師傅平安到達西天,期間曲折變化,悟空都能一一應對。二師兄豬八戒又懶又貪,難怪總是被妖怪抓了。三師弟沙和尚十分勤勞,多苦多累的活都是他干的。
看了這本書我還總結出一條道理,在任何團隊里都有各自各樣的人,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和尚的出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有共同想法:要取到真經(jīng)送回大唐,然后才能回到仙界。正是共同的目標讓他們一起度過各自難關。我們在團隊活動中也要有一致的目標才能奮勇向前。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9
先是嘗試著從網(wǎng)上找找《西游記》有沒有什么未解之謎,結果找出來的全是已解之謎了。我小時候就抱著一本《西游記》翻來覆去地讀,心里每次都因為唐僧的糊涂氣憤不已,然后老是想為什么悟空不一走了之,不管這糊涂蛋,讓他被妖怪吃了算了。他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聽到妖怪之名就滾鞍落ma,被妖怪捉住就哭天抹淚;對待妖怪心慈手軟,妖怪稍有變化就分辨不清;遭了難就盼著悟空來救,平時卻又喜歡豬八戒——“悟空為什么甘心做唐僧的徒弟”一直是我內心的一個疑問,借這個機會好好與大家探討一下,也希望能解釋清楚,說服自己。
我將從以下八個方面展開我的論述:
一、恩仇需報的主題
重讀《西游記》我們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報應。不論是報恩還是報仇,在文中全都得到了了結。我可以這樣說,作者是一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將報應看得非常重的具有一定封建主義思想的人。于是在《西游記》文中也充斥著各種因果報應,進而將整個故事用一個接一個的報應串聯(lián)了起來,故事之間也就具有了很多的血脈聯(lián)系。
文中有很多的報恩報仇的例子:《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這一回中提到了龍王要救唐僧生身父親陳光蕊的魂魄是因為陳光蕊事先放生過一條金色的鯉魚,這條鯉魚就是龍王, “常言道:‘恩將恩報!庇谑驱埻醮蛑饕鈳兔ΑL粕彩沁@樣的性格特征。雖然是佛教中的僧人,但面對仇恨仍然是沒有任何寬恕的余地的。當他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父母遭到了劉洪那樣的迫害后“不覺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連佛教的高僧都這樣,更何況是不像唐僧那樣“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jīng)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的孫悟空了。本次取經(jīng)活動的根源也是來自于玄奘“已發(fā)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經(jīng),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還有豬八戒也是,在第二十一回中西方太白金星給悟空八戒指了道路時,八戒想到太白金星對他的恩德,“慌得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豬若不虧金星奏準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作甚的了!”同樣的,沙僧在第三十回中被黃袍怪困住,在妖怪要殺掉公主時想到:“分明是他有書去,救了我?guī)煾,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說出,他就把公主殺了,此卻不是恩將仇報?罷、罷、罷!想老沙跟我?guī)煾敢粓觯矝]寸功報效,今日已此被縛,就將此性命與師父報了恩罷。”竟然打主意犧牲自己的性命來幫公主圓謊,救公主一命?梢哉f明這種報恩報仇的主線是貫穿了全文的一種線索。
而孫悟空本人更是如此一個知恩圖報的角色。在第一回中,樵夫給猴王指明了去找到神仙的路徑,然后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遍_篇就表現(xiàn)出了猴王具有怎樣的性格。隨后的第二回中,在祖師怒喝悟空不該顯擺自己學到的本事,想要趕他走的時候,悟空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币苍谥该魑蚩盏谋拘允嵌鞒鸨貓蟮摹6诮(jīng)典的《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在趕悟空離開的時候“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粕溃骸遗c你有甚恩?’那大圣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guī)煾妇让撐嵘,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說明悟空自己是非常重視唐僧把自己從五行山下解救出來這件事的,認為自己有必須報恩的義務。最后在唐僧堅持驅逐行者的時候,由于唐僧不接受行者的跪拜,行者想辦法變出分身圍住唐僧行了跪拜禮,行者的堅持也說明了他對這種恩德的重視。
其實從表面上來說,孫行者為什么不離開唐僧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是放不下唐僧將自己從只能呼吸,或把手爬出來“搖掙搖掙”,餓了只能吃鐵丸子,渴了只能喝溶化的銅汁的五行山下解救出來。已有名分,不容離去!孫悟空其實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執(zhí)行者,并沒有根本上反抗這種體制,這一點會在第八點中說明,所以他是像作者一樣的,堅持著因果報應的理論,認為有恩情一定要報恩,沒有報恩算不上英雄,有損自己的“名頭”。這就是為什么悟空不愿意棄唐僧而去的直接原因。
二、沿用古話本的影響
不管怎么說,《西游記》這部作品的主角孫悟空是有歷史原型的。孫悟空這個角色出現(xiàn)在了《詩話》《西游記雜劇》《西游記平話》等等在內的歷史作品中,其實這種故事都是說書人口耳相傳,在民間流傳的小說故事,具有很醇厚的民族氣質風格和民族精神,所以無論怎樣,這種故事的人物要讓聽眾接受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從以前的作品中脫離出來,形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西游記》中的悟空必然不能一下子就脫離《詩話》《西游記雜劇》《西游記平話》中的猴形象。所以悟空仍然具有幾點特征:首先是他的外貌依然是“形若猿猴”;然后他一定是與玉帝等權威神佛戰(zhàn)斗的;最后一點是他一定要去取經(jīng)。
我們來看《西游記》中的悟空和古話本中的有什么聯(lián)系。其實在上一段中提到的那三點相同的前提下《西游記》相較于古話本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我查到最開始的一些古話本中,行者即使具有神通但并沒有去反抗天帝,只是去尋花覓柳,最多就是到天宮去偷竊仙桃或仙酒來同妻子享用,直到唐傳奇,宋元話本和元明雜劇都是如此。直到《詩話》猴行者終于開始脫離這種妖性,開始于取經(jīng)的事業(yè)聯(lián)系到一起。到了《西游記雜劇》,悟空在取經(jīng)前還是一種妖精的形象,搶妻偷仙桃仙衣等等,在取經(jīng)之后,整個形象仍然不像《西游記》中孫悟空那樣單純有正氣,而是庸俗低級的,甚至看到唐僧肥胖還想“好個胖和尚,到前面吃得我一頓飽”;搶了金鼎公主為妻,一到女兒國見了美女就動了凡心,看到鐵扇公主就說些下流話。到了《西游記平話》,悟空終于開始變得神通廣大,開始有主動救人于危難中的意識,最后到了《西游記》孫悟空開始具有英雄的氣場,具有實質上的佛的特質。
在這種演化中其實有很多特質悟空與以前的猴行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jīng)]有改變。不僅僅是我們說的神通廣大和取經(jīng)事業(yè)等等,即使在一些小地方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古話本的蛛絲馬跡。比如說第八回中菩薩問悟空是否認得自己時,大圣高喊:“我怎么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們可以把那一大串的名字看作是一種對菩薩的戲弄。后來的第四十二回中,讀音怕悟空將貌美的龍女和寶物凈瓶騙走,這時悟空回答她說:“我弟子自秉沙門,一向不干那樣事了!币簿褪钦f在之前他是做過一些非禮的事情的。然后讀音讓行者先走他卻拒絕了,磕個頭說:“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云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边@可不僅僅是頑皮,真真切切是對菩薩的一種調戲和不敬。這樣的小的地方都能與古話本遙相呼應,再加上那三個最基本的相同點,可以說悟空這個形象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根植于人們在古話本中所熟悉的`人物形象的。
于是悟空與唐僧有沖突有矛盾,但絕不能脫離開。因為在歷史古文化本的影響下,人們已經(jīng)接受了大體上的這種孫悟空的形象,一旦完全脫離開一定會給人民產(chǎn)生一種奇怪的感覺,要不就是完全與原故事無關卻要強行將兩個故事聯(lián)系起來;要不就是勇接受一個全新的故事一樣去接受《西游記》,這樣作者將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所以悟空一定要成為唐僧的徒弟,神通廣大,大鬧天宮,最后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修成正果的。
三、有融入社會的渴望(或者說是對平等對待的渴求)
從全文很多的細節(jié)都可以發(fā)現(xiàn)孫行者非常渴望能夠做人,并認為做人是一種很高的褒揚。因此在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時唐僧批評悟空說“這潑猴越發(fā)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于是“那大圣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說我從五行山開始陪你歷經(jīng)千辛萬苦走到這里,你就覺得他們也是向我一樣的地位了,甚至聽信豬八戒的教唆來懲罰我驅逐我。悟空心中的傷心溢于言表,他認為“人”就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是一種與唐僧師徒情深的表現(xiàn)。
孫悟空本身是一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鮮明的猴子的屬性,比如機敏靈活,頑皮好動等等。而唐僧卻是與之不同的,他雖然木訥愚蠢,但是畢竟具有一些社會經(jīng)驗,懂得怎樣有禮地與人打交道。這種人的屬性恰好給了想要做人的具有動物屬性的悟空一道橋梁。
悟空的動物屬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在妖怪提出要比坐禪時,“行者聞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語?’行者道:‘兄弟,實不瞞你說,若是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斗移星,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頭剁腦,剖腹剜心,異樣騰那,卻也不怕。但說坐禪我就輸了,我那里有這坐性?你就把我鎖在鐵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醹,莫想坐得住!睾龅拈_言道:‘我會坐禪!辈沤饬艘患薄_@里充分表現(xiàn)出了孫悟空的動物屬性,同時也暗示出唐僧是解救悟空的一劑良藥。
而悟空渴望成為人也可以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最有趣的是在第一回中,“他走近前,弄個把戲,妝個弔虎,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wǎng),四散奔跑。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的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里訪問佛仙神圣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边@段話非常直接地表現(xiàn)出了猴王想要模仿人類生活進入人類社會的希望。而在第二回中的猴王在神仙處求學的時候“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眱叭痪褪且环N人的形象了,他在學習怎樣做一個社會中的人,去做人做的事情,和人一樣。在第二回中求學的猴王遇到祖師不傳給他躲避三災之法:“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就辯駁:“‘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边@句話是悟空表現(xiàn)出的第一次希望與人類得到平等的權利,他不想因為自己與人長得不同就應受到差別對待,就不能學習一些有用的技法。另外,在第五回中說悟空“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本褪钦f他想在神仙社會中融入神仙的社會中去。后來在第十四回中悟空看到了唐僧包袱里的衣服就說:“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边@種央求的口氣和“好師父”的口吻說明了唐僧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jīng),就會念經(jīng);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是非常大的誘惑。而在第二十回中三藏擔心悟空、悟能長相丑陋嚇到別人,行者叫八戒“呆子不要亂說,把那丑也收拾起些。”還教八戒: “把那個耙子嘴,揣在懷里,莫拿出來;把那蒲扇耳,貼在后面,不要搖動,這就是收拾了。”說明實際上悟空也是很在意自己的兇惡形象,很想長得同人類一樣,認真考慮過怎樣才能夠不把別人嚇到就能與人類生活在一起。
而唐僧實際上可以起到一種將猴王引導進入社會,教會他怎樣像人一樣地生活的作用。譬如說在第十六回中:在行者想要把唐僧的袈裟拿出來顯擺的時候,“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斗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姓叩溃骸纯呆卖,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jīng)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碧粕僭趺凑f也是一個人,再怎么糊涂卻也是懂得人事的,他明白這樣的顯擺很容易招致禍患,他的社會經(jīng)驗告訴他應當怎樣避禍,而最后事實也證明了讀音院的方丈確實打著袈裟的主意,尋思著要謀財害命。不管怎么說,悟空身上具有極強的動物性,需要唐僧人的引導才能又進入社會的門路。
唐僧對對悟空的引導主要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悟空在交際的時候捅了簍子于是唐僧要出來打圓場;另一種是直接地教育的方式。打圓場這種方式主要是在見到人家的時候由于悟空的兇惡導致了對方備受驚嚇,于是唐僧就要出來說說自己的徒弟心眼是好的,是神通廣大的,是能幫忙解決問題的。第十四回中師徒兩人看到一戶人家,“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開了門,看見行者這般惡相,腰系著一塊虎皮,好似個雷公模樣,唬得腳軟身麻,口出譫語道:‘鬼來了,鬼來了!’三藏近前攙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险咛ь^,見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人們往往是看到唐僧長得很清秀才安了心,并在唐僧的擔保下接受了悟空。另一種方式也比較常見。十四回中行者“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lián)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折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才象個行者!碧粕畬⒆约旱囊路o了悟空穿,相當于是起到了一個教悟空怎樣像人一樣生活的作用。第二十三回中一行人看到一幢門樓,“行者就要進去,三藏道:‘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來,以禮求宿,方可!本褪翘粕诮虒蚩赵谶@種情況下有禮節(jié)的人應當怎樣做。包括前面提到過的三藏勸行者不要圖慕虛榮把袈裟拿出來炫耀也是一種對悟空怎樣為人處世的教育。
在唐僧的引導下,在第十六回中悟空說:“老孫可是那當面騙物之人?這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儼然有了一些社會人的感覺。而十七回中,我發(fā)現(xiàn)悟空在勸說菩薩采用自己的計較時是這樣說的:“菩薩若要依得我時,我好替你作個計較,也就不須動得干戈,也不須勞得征戰(zhàn),妖魔眼下遭瘟,佛衣眼下出現(xiàn)。菩薩要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佛衣只當相送,唐三藏只當落空!边@真是非常好的一段說服性的話:誘之以利即菩薩不用花費大力就可以收服熊羆,而且脅之以威即菩薩不依自己的方法就撂擔子走人,而且語氣誠懇有理有情。這說明悟空漸漸學會了怎樣說話,怎樣來獲得別人的認可。這與他之前在大鬧天宮時雖然想表達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但說出來的話卻是過于針鋒相對的“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自此敢爭先”和“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本陀辛撕艽蟮膮^(qū)別。另外有一處對比也表現(xiàn)了在唐僧輔助下悟空的進步:第十四回中,剛與唐僧結為師徒不久的悟空在面對老者對自己兇惡模樣評價說一定不是唐人時,“厲聲高呼道:‘你這個老兒全沒眼色!唐人是我?guī)煾福沂撬降!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齊天大圣!狈浅春,唐僧不得不趕緊出來打圓場。過了一段時間后,第十八回在高老莊中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但悟空的反應卻不同了:“行者道:‘老高,你空長了許大年紀,還不省事!若專以相貌取人,干凈錯了。我老孫丑自丑,卻有些本事,替你家擒得妖精,捉得鬼魅,拿住你那女婿,還了你女兒,便是好事,何必諄諄以相貌為言!’”行者在給老高講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啊,他開始承認自己長得兇惡,但是說自己丑,但是能夠幫助到老高家除妖除魔,從利益的角度讓老高接受自己——此時他的語氣平和了許多,唐僧也沒有說什么。才在一起幾許唐僧那一套禮節(jié)就影響到了悟空的言行舉止,開始教會悟空怎樣讓人接受自己,怎樣不因為自己的兇惡長相而被隔離社會。到了第二十一回中悟空借宿時“行者躬身道:‘我們是東土大唐圣僧的徒弟,因往西方拜佛求經(jīng),路過此山,被黃風大王拿了我?guī)煾溉チ,我們還未曾救得。天色已晚,特來府上告借一宵,萬望方便方便。’”八戒讓行者去問路時,“真?zhèn)大圣藏了鐵棒,放下衣襟,上前叫道:‘老公公,問訊了!贝藭r雖然唐僧不在身邊但是悟空已經(jīng)是非常有禮貌的,一點都沒有毛躁的猴子的形象了。
四、英雄好“名”是本質
趙紅娟在文章《從孫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記>對悲劇和喜劇的超越》中提到在百回的《西游記》中悟空哭了25次,比書中其他任何人物都哭得厲害。她有一個中心思想是說,哭的實質是好“名”,在悟空一生的戰(zhàn)斗中,他宣揚追求的只是“名”。雖然我非常不認同她所認為的唐僧在悟空心中就是一種“名”的象征,但有一部分內容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悟空的虛榮和好“名”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xiàn)。在第三回中學得本領回到花果山的猴王好不容易得到了定海神針,“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蒀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zhàn)兢兢魄散魂飛,霎時收了法象,將寶貝還變做個繡花針兒,藏在耳內,復歸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逼鋵嵕褪且环N對于剛得到的寶貝的炫耀,對自己本領的顯擺。他很難脫離這種根深蒂固的動物屬性。同一回中太白金星帶來圣旨讓猴王上天宮時“猴王聽得,大喜”而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干的是“弼馬溫”這么個活兒,憤然離開回到花果山,在小猴精問他官居何職時,“猴王搖手道:‘不好說,不好說!活活的羞殺人!’”說明因為自己做的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于是回到花果山后感覺自己名頭不響抬不起頭。而在妖怪嘲笑他曾經(jīng)弼馬溫的身份時,“行者最惱的是人叫他弼馬溫,聽見這一聲,心中大怒,罵道:‘你這賊怪!偷了袈裟不還,倒傷老爺!不要走,看棍!’”以及后面常常出現(xiàn)的類似于“不好!不好!只是壞了老孫的名頭!”這樣的句子——充分說明悟空,或者說作者本身,對于英雄的名頭是極為重視的,認為是英雄就一定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不能干不入流的小事。這就是為什么孫悟空的理想往往是高于現(xiàn)實的,他難以達到于是就反映出來是一種悲讀的哭泣,是悲劇一樣的碰壁,于是他需要有一個階梯來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膨脹的虛榮和名頭讀念。
唐僧可以說是這樣的一個階梯。我們發(fā)現(xiàn)在第十七回中,在熊羆怪問悟空是誰時,他說:“是你也認不得你老外公哩!你老外公乃大唐上國駕前御弟三藏法師之徒弟,姓孫,名悟空行者!彼麤]有先說自己是齊天大圣,沒有說自己曾經(jīng)轟轟烈烈地大鬧天宮,因為這兩個名頭已經(jīng)被死死地和“弼馬溫”聯(lián)系了起來,他首先說的是自己是三藏的徒弟這個身份,更重要的是三藏的“駕前御弟”和“法師”的身份;同樣地,在第三十九回中,當魔王詢問時,行者驕傲地“昂然”而答:“我?guī)煾改颂仆跤埽栐蝗!逼鋵嵖梢哉f自己師父的這個身份是悟空所認為的能夠撐撐門面的。在取經(jīng)路上,悟空認為自己的名頭是很拿得出手的,說“我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奉欽差前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拜活佛求真經(jīng)者”。恰恰是唐僧的身份讓悟空有了這種名頭上的滿足感。故事中悟空需要依靠唐僧的“名”才會去取經(jīng),才能最終修得正果成為“斗戰(zhàn)神佛”,完成對“名”的追求。
五、“被”安排輔助唐僧修行
唐僧本身是一個比較膿包的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于是孫悟空這個角色設置就是要輔助這個沒什么本事的人來完成西天取經(jīng)的大業(yè)。
看看在沒有悟空的時候唐僧有多么狼狽吧,第十三回中,“左有毒蟲,右有怪獸,三藏孤身無策,只得放下身心,聽天所命。又無奈那馬腰軟蹄彎,即便跪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牽又牽不動。苦得個法師襯身無地,真?zhèn)有萬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边@些小蟲小獸比起后來的黃袍怪,金角銀角大王真是什么都不算了,但是唐僧一個人是決計會死在半路上的,根本不可能到達雷音取回真經(jīng)的。同時為了迎合整篇小說的為了取得真經(jīng)冥冥之中必有神佛相助的一個主題,作者勢必會設計出一個神通廣大的角色來幫助唐僧實現(xiàn)目標,這個角色非悟空莫屬。
悟空對唐僧的輔助也是多方面的,不僅僅局限于身體的保護,還有思想上的糾正。
每次遇到了惡人或是妖怪,唐僧都是“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第十四回),“說著話,淚落如雨”(第十五回),“坐不穩(wěn)雕鞍,翻根頭跌下白馬,斜倚在路旁,真?zhèn)是魂飛魄散”(第二十回),“才坐將起來,戰(zhàn)兢兢的,口里念著《多心經(jīng)》不題”(第二十回),“一邊嗟嘆,一邊淚落如雨”,遇到一點困難,唐僧也只知道催悟空想辦法解決,例如十六回中丟了袈裟“三藏心中煩惱,懊恨行者不盡,卻坐在上面念動那咒。行者撲的跌倒在地,抱著頭,十分難禁”,不問原委就懲罰悟空;后來第十七回中發(fā)現(xiàn)袈裟落到了妖怪手中,“那三藏想著袈裟,那里得穩(wěn)睡?忽翻身見窗外透白,急起叫道:‘悟空,天明了,快尋袈裟去!比思椅蚩找环頊蕚渥吡怂职讶思易ё枴澳阃抢锶?”“你這去,幾時回來?”真真切切是一個膿包的形象;旧峡梢哉f這81難都是悟空主導渡過的難關,唐僧總體上起到了“負”作用,沒有悟空這取經(jīng)的故事是一定進行不下去的。
而對于唐僧思想上的糾正可能不怎么好發(fā)現(xiàn)。第十三回中伯欽抄送三藏吃飯念經(jīng)是個“念短頭經(jīng)的和尚”,說唐僧是太多計較連吃飯都要念誦——其實這就從側面影射出唐僧雖然“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jīng)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但其本質是收到了佛的桎梏,滅人欲童心,一些清規(guī)戒律并沒有本質上使唐僧得到質的升華,只是在形式上念經(jīng),從形式上為善,充分體現(xiàn)出了這種思想的巨大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就要求有“靈性”的悟空來彌補。在第二十三回中,“正走處,不覺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里安歇,何也?’”行者是在教唐僧在取經(jīng)路上一定要學會吃苦,不要老是想著歇息不能有怨心。第二十四回在萬壽山處唐僧覺得是不是快到西天了,“在馬上歡喜道:‘徒弟,我一向西來,經(jīng)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遠路,我們好整肅端嚴見世尊。’”悟空就笑話他離西天還遠者呢,但唐僧問“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時有提點他說 “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蔽蚩帐窍敫嬖V唐僧如果一天到晚地盤算什么時候才能到達西天這樣是不行的。一定要“見性志誠”,用一顆真誠的求經(jīng)的心勤勤懇懇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就終會有到達的一天?梢哉f是悟空在啟發(fā)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路實際上是一條心靈的歷練之路。第三十六回中唐僧慪氣說“讀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悟空就告訴他說“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讓唐僧稍安勿躁;并在唐僧思鄉(xiāng)的時候提點他月中之意,讓他解悟明徹真言,自我升華,告訴他“夢從想中來。你未曾上山,先怕妖怪,又愁雷音路遠,不能得到,思念長安,不知何日回程,所以心多夢多。似老孫一點真心,專要西方見佛,更無一個夢兒到我”;在唐僧分心時提醒他“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什么水聲。你把那《多心經(jīng)》又忘了也?”而后面的第八十五回中悟空說唐僧“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唐僧頓悟“心神頓爽,萬慮皆休”其實就是點明悟空對唐僧有著精神和思想上的指引作用。
可以這樣說,佛教徒勸善懲惡,以慈悲為本,這些基本的信條在唐僧身上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不過他雖然口口聲聲說“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說“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猶有余”,可是他不辨正邪,八通妖怪做斗爭也看做是作惡。因此一路上唐僧所宣傳的佛教教義竟成為了孫悟空斬妖除魔的障礙。悟空斬妖除魔的過程,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在對唐僧心中根深蒂固的某些虛偽的有危害的進行一種揭露和批判。
六、童真童趣有缺陷
正如上文所說的,悟空是一個具有動物屬性的角色。而他的動物屬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一種童心童趣,這種童心扎根于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也是產(chǎn)生于明中葉以后的社會思潮和新興的文化。
在十八回中,唐僧讓行者去問路,行者就扯住一個小少年,“那人掙不脫手,氣得亂跳道:‘蹭蹬,蹭蹬!家長的屈氣受不了,又撞著這個光頭,受他的清氣!’行者道:‘你有本事,劈開我的手,你便就去了也罷!侨俗笈び遗ぃ抢锱さ脛,卻似一把鐵鈐聽住一般,氣得他丟了包袱,撇了傘,兩只手,雨點似來抓行者。行者把一只手扶著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憑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著。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這種孩子氣讓讀者們哭笑不得,明明就不一定要找他,悟空卻非要戲弄這人。這種童心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悟空像孩子一樣思考,容易被激怒,容易上當受騙。比如說十六回在讀音院中,他向天王借“避火罩兒”時說:“借水救之,卻燒不起來,倒相應了他;只是借此罩,護住了唐僧無傷,其余管他,盡他燒去?煨┛煨!”讓我哭笑不得。他要保護唐僧不被火燒了,最先想到的不是借水來滅火,而是借個罩子把重要的東西一護住了其他的東西讓壞人自己把自己燒得精光。一點便宜都不讓別人占到,很典型的孩子的胸懷。而他又特別容易被激怒,在第十五回中唐僧激他,問他為什么自己說自己有降龍伏虎的本事現(xiàn)在卻不能降了白龍。悟空“吃不得人急他”,“發(fā)起神威道:‘不要說,不要說!等我與他再見個上下!’”偏偏他又常常被騙。他被壓了在五行山下也“只為那誑上的勾當,整受了這五百年的苦難”。這種童心最終是產(chǎn)生了一種悟空的“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第一回)的性格特點。其實這種性格是及其單一的對外物的反應模式,無論對方是否欺負了我,是否欺騙了我,我不惱不氣,還要向對方賠罪。很多讀者分析認為這是一種可憐或者是一種寬容什么什么的,但實際上我覺得這種分析是不對的。第一回中的悟空儼然是一個動物形象,完全沒有辦法去理解什么是欺騙或者寬容——也就是說,他選擇了不思考。不論別人怎么對他,他的反應是單一的,絕對的,不需要思考的。我可以理解成這是一種消極的認知世界認知社會的方式,因為他不思考,所以一直沒有辦法識別人的心思。而他偏偏往往是處于與大多數(shù)人斗爭的叛逆的位置,在天宮都毫不畏懼“挺身在旁,且不朝禮”(第四回),所以往往被騙往往在復雜的社會中處于劣勢。
悟空的童心常常讓讀者感到一種單純的歡喜,但是這種童心實際上就意味著悟空是很容易被騙的,這時他往往需要一個家長式的人物來引導,或者說是警示他不要上當受騙——這個角色就由唐僧來擔當了。而唐僧這個角色的存在可以說從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猴王的童心的缺陷,雖然一開始《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一回中悟空就是被唐僧那“順口兒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jīng),就會念經(jīng);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欺騙了最后才戴上的緊箍兒。但是,后來唐僧的家長角色扮演得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到位。第十六回在讀音院遇到老者,“三藏又問:‘老院主高壽幾何?’老僧道:‘癡長二百七十歲了。’行者聽見道:‘這還是我萬代孫兒哩?’”這里就體現(xiàn)除了行者自己一點都不懂得收斂,自己有什么底兒全部都一股腦兒讓別人知道,全然不考慮別人會不會相信,還有說出來這事有沒有什么好處,可不可能帶來什么壞處。這時“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謹言!莫要不識高低沖撞人!呛蜕斜銌枺骸蠣,你有多少年紀了?’行者道;‘不敢說。’”這時唐僧就會跳出來說悟空兩句,好在悟空總是很聽話,叫他不要沖撞人他也就收斂了鋒芒,不再多話。在第二十五回中孫行者的幼稚有一個集中的體現(xiàn)。孫悟空偷偷打了三個人參果吃了,那兩個小童子來質問他們,因為出言不遜惹怒了行者,行者一怒之下“縱云頭跳將起去,徑到人參園里,掣金箍棒往樹上乒乓一下,又使個推山移嶺的神力,把樹一推推倒?蓱z葉落椏開根出土,道人斷絕草還丹!”他就是受了氣忍不住,一個沖動就去吧人參樹給毀了。但是唐僧又是怎么給他說的呢?他說:“徒弟息怒,我們是出家人,休打誑語,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個禮罷!贝颂幪粕@然是比悟空理智很多,人參果吃了就吃了,吐也吐不出來,他拿我們也沒辦法,我們只用賠個禮,實際上是我們占盡了便宜啊——可是悟空卻偏偏想不通,沒有聽唐僧的勸說,最后招致了很多的麻煩。
同時唐僧也為悟空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富有童心的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很容易幾分鐘熱度,對于一個目標,悟空很可能會選擇中途放棄,于是他就需要一個家長型的人物來不斷地鞭策他提醒他自己的目標,激勵他堅持下去。有例為證,第十五回中行者在罵了唐僧是“膿包”怪他太不濟之后跑到菩薩那里扯住菩薩不放說:“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充分體現(xiàn)了悟空的孩子氣。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及唐僧的性格特征。一開始我們總會很討厭唐僧的愚善,他不論對真正的人還是變成可憐人的妖精,都一視同仁的善良,都不殺——但再往深里想想,其實唐僧這種在故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愚善起到的是一種象征作用。作者的目的在于用這種善惡不分的表現(xiàn)來象征唐僧具有一種極端的原則性,極端的對于目標的堅持。而悟空正是需要唐僧的這種特點來彌補自己的難以堅持。悟空的意志力并不強,他雖然在大方向上是愿意跟隨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修成正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在面對困難,面對唐僧的誤會時很容易選擇半途而廢,這樣的意氣用事會與他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而唐僧的存在可以不停地警醒他自己的目標是“向西向西向西”,不斷讓悟空堅定自己的西天取經(jīng)的目標,從而達到彌補具有孩子性格的猴王可能半途放棄的缺憾,這也是作者的一個安排。
七、師徒?jīng)_突是全文線索
整個故事實際上是以這兩師徒間的不斷的沖突串聯(lián)起來的。
對于悟空而言,由于悟空不知道人事,所以自己的想法相對簡單。在兩人剛剛結為師徒的時候,在蛇盤山白龍將唐僧的坐騎給吞了,師徒開始了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對話!叭氐溃骸仁撬粤,我如何前進!可憐!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行者見他哭將起來,他那里忍得住暴燥,發(fā)聲喊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么!你坐著,坐著!等老孫去尋著那廝,教他還我馬匹便了。’三藏卻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尋他?只怕他暗地里攛將出來,卻不又連我都害了?那時節(jié)人馬兩亡,怎生是好!’行者聞得這話,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那唐僧一發(fā)現(xiàn)自己的坐騎被白龍吃掉了,就只會抱怨流淚,根本不是在想辦法;悟空說自己去尋,又被他扯住說要保護唐僧自己的安危。我相信悟空那句“膿包”和“不濟”絕對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又膽小怕事缺乏主見又要拖住有見識的人的后腿,兩人的沖突在這里是第一次徹底地爆發(fā),最后由于有神仙相助不了了之。同一回中還有兩一次兩人矛盾的體現(xiàn),后來佛祖現(xiàn)身了,“慌得個三藏滾鞍下馬,望空禮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煩轉達菩薩,深蒙恩佑!憧此还艹炜念^,也不計其數(shù),路旁邊活活的笑倒個孫大圣,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睂τ谏穹,唐僧的敬畏不用我多加贅述,而悟空卻有著一種天性的不信和反叛,對于神佛的教化,唐僧永遠是先默念很多遍記得真真切切,毫不懷疑,更不去理解和深究;而悟空卻總是一種懷疑和辯證的態(tài)度,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的原則和思想價值體系。所以悟空對唐僧是嘲笑的態(tài)度,看不上他的填鴨式的接受教誨;而唐僧更是看不慣悟空的狂妄自大,悟空說“他還敢受我老孫之拜”,“老孫自小兒做好漢,不曉得拜人,就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個喏便罷了”時唐僧就恨恨地說他“不當人子!莫說這空頭話!”(第十五回)。悟空看不慣的主要就是唐僧的怯懦怕事和迷信神佛。
而唐僧那里則相較更為復雜一些。首先是有上一段中提到的唐僧看不慣悟空在佛祖面前的狂妄自負。然后唐僧實際上有點把悟空看作工具的輕蔑的意思。比如說在第十六回中和尚問唐僧為什么要找這么個丑猴子當徒弟時,唐僧的回答是:“你看不出來哩,丑自丑,甚是有用!倍喽嗌偕亠@示出了一點唐僧的狡猾,他其實并不是不在意悟空長相兇惡給自己與人交流帶來莫大的麻煩,而是因為行者神通廣大,他想要利用他的能力幫助自己,很大程度上對于悟空的猴性有一種輕視。同時唐僧還有心機,孫行者在唐僧不斷的催促下風風火火恐嚇小和尚照看師父,自己騰空而去以后,三藏又去安慰他們說:“列位請起,不須恨了。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眱叭粚⑽蚩掌獗┰甑脑蛉粴w結于行者自己的性格特點,而沒有說自己把行者催得都快瘋了,還念緊箍咒來折磨行者快快找到袈裟。個人認為這是唐僧有城府的一個典型例子,說明他是個自私的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愿意犧牲他人的人。而行者對待唐僧卻是不同的,同回中,行者要小沙彌好好照顧師父,一再叮囑他們“‘看師父的,要怡顏悅色;養(yǎng)白馬的,要水草調勻。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們看看!’他掣出棍子,照那火燒的磚墻撲的一下,把那墻打得粉碎,又震倒了有七八層墻!钡谝淮稳フ已珱]有拿回袈裟,怕師父擔心專門回來報信,然后詢問小沙彌“若稍有些須不虞,老孫可是好惹的主子!可曾有好茶飯與我?guī)煾赋?可曾有好草料喂馬?”第十八回中悟空要離開師父去收拾豬八戒,走之前一定要“幾個年高有德的老兒,陪我?guī)煾盖遄e敘,我好撇他而去”;第二十六回中也一再叮囑“你卻要好生伏侍我?guī)煾,逐日家三茶六飯,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兒,老孫回來和你算帳,先搗塌你的鍋底。衣服禳了,與他漿洗漿洗。臉兒黃了些兒,我不要;若瘦了些兒,不出門!焙苋菀装l(fā)現(xiàn),悟空對師父是敬愛細心的,而唐僧對悟空卻是不單純的,有點功利的,而且常常偏袒善于逢迎的豬八戒。
類似的沖突和矛盾充斥著整部小說,唐僧和悟空之間的矛盾和磨合的過程其實也是故事的一條線索。這條線索和取經(jīng)等其他線索一起,讓故事進行得更加流暢,讓讀者讀來更加流暢,故事更有吸引力。
八、次要矛盾凸顯主要矛盾
《西游記》中有幾個主要的矛盾呢?我認為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自由與意義的矛盾;一個是民主與專制的矛盾。
關于自由與意義,其實不用我多說,這一點在悟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他不斷追尋自由,他想上天入地,神通廣大,想要長生不老擺脫宿命,甚至大鬧天宮,想要做皇帝去!《西游記》最開頭一部分基本上就是在說孫悟空自己的自由的膨脹,他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不斷升級,最終達到頂峰。這時作者就面臨一個選擇,是讓猴王當玉帝還是把他壓在五指山下——可是,就算他當上玉帝,那就是絕對的自由了嗎?不,依然不是,人民的意愿會約束他,他還是沒有辦法為所欲為,否則就犧牲了廣大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打個比方,我們小時候都想當校長管老師,但現(xiàn)在我們還想當嗎,在我們發(fā)現(xiàn)校長依然被學生被家長約束之后?最終作者選擇了讓悟空被壓在五行山,然后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種絕對的約束和管制。但是這種約束實際上象征著一種意義,一種象征著救人、佛道、仁愛的人生的意義,于是悟空對自由的追尋在唐僧的影響下轉變成了對佛道和意義的追尋——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目標越高,阻力就越大,激發(fā)出的力量也就越強,最終獲取的自由就更偉大更輝煌。唐僧一步一步引領了悟空的轉變,他直接地幫助悟空找到了有意義的自由。
另一個就是對禮教和專制的叛逆了,也可是說是反映在了對佛道的反叛上。周先慎在作品《《亦真亦幻的孫悟空》中告訴我們,明中葉以后,商品經(jīng)濟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了,這種經(jīng)濟的發(fā)展伴隨著人們思想的某些轉變,人們開始追求個性的解放,追求個人價值的發(fā)現(xiàn),反對專制封建和虛偽的道學。這就是孫悟空狂傲的叛逆精神的由來。在作者筆下的佛教并不是善的,相反有些惡的意味。如來給菩薩能讓悟空“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的緊箍兒來收服他(第八回);卷簾大將打碎了玻璃盞就要被打八百貶下界,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百余回(第八回);江流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說“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最后活剜劉洪心肝,缺乏仁愛寬容之心(附錄);唐僧稱贊伯欽殺虎卻見不得殺“人”(第十三回);讀音院270歲的高僧卻做出放火殺人偷取袈裟的勾當(第十六回);悟能悟凈被貶后甚至選擇吃人(第十九回、第二十二回)等等。但這種叛逆精神畢竟是不徹底的。悟空鬧天宮其實只是認為玉帝“甚不用賢”并沒有想要廢除玉帝這個職位。作者本身也并沒有走出封建專制的誤區(qū)。閻王等神仙夸贊唐太宗是“好一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后文又說唐太宗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全并送了很大一批嫁妝,說他是“好一個有道的君王!”后來菩薩要送給唐王一件袈裟唐王還不收,說“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的物件?更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睂⑻铺趯懙萌蕫圪t明通情達理,可以說這也是作者心中所想:期盼著一位賢明的君主,想要推翻的是昏庸的帝王而不是專制制度本身。這就是孫悟空所具有的妥協(xié)性的由來。
作者實際上是寄希望于一個像悟空那樣的善于并且樂于戰(zhàn)斗的英雄出世,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作者通過猴王與唐僧的聰明與愚昧,樂讀與悲讀,勇敢與怯懦等等的強烈對比,刻畫出了美猴王這個豐富的人物形象,最終體現(xiàn)出了新興的社會思潮與舊的宋明理學和佛道教義的激烈沖突,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對新興思想與個人價值的關注。
于是悟空成為唐僧的徒弟這件事儼然成為了一種必然。我覺得很惋惜一開始活潑和童真的孫悟空最終變成了一個懂得人情世故,社會關系的角色——我想很多讀者想到這一點難免會嘆息的。來看看:一開始叫囂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潑猴,在第五十一回中說道:“打攪玉皇大帝,深為不便”,這說明他已經(jīng)知道尊卑有別,知道維護領導的權威;后來對烏雞國篡位的妖怪他說:“我把你大膽的潑怪!皇帝又許你做?”說明他在等級思想上有了根本的變化。黃眉怪變成如來的樣子后,悟空喝道:“怎么加以佛名。敗壞如來清德!”這和被壓在五行山下心里憤憤不平的認為如來是騙了他才贏得賭局的孫行者完全不同了。再后來到了第八十六回,面對自稱“南山大王”的的花豹子精時,他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于大鵬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你這個孽畜,敢稱什么南山大王,數(shù)百年之放蕩!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爺一棒!”他這話說得大義凜然,講述道理的方式也與一般儒生沒什么差別——綱常思想已經(jīng)深入悟空的內心了。
這一點確實讓我們覺得可惜,但是實際上唐僧的堅定和“愚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悟空這個角色的升華,引領了他脫離幻想中的自由而向有意義的自由靠攏,最終成為了最終的斗戰(zhàn)神佛。所以表面上看來完全是悟空在輔助唐僧,唐僧在拖累悟空,而事實上唐僧卻幫助了悟空產(chǎn)生真正的精神的成長,成為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復雜的形象。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0
《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共一百回,主要寫美猴王——孫悟空戰(zhàn)勝妖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敘寫孫悟空的歷史,交代它被眾猴擁立為王,得道成仙,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寫唐僧取經(jīng)的緣起,包括如來佛造經(jīng),唐僧出世,魏征斬龍,唐太宗冥游,唐僧應詔出發(fā)取經(jīng);第三部分《第13-100回》,寫取經(jīng)的經(jīng)過,這是全書的主體,主要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前往西天取經(jīng),途中戰(zhàn)勝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完成任務 .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xiāng)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先世漣水(今江蘇)人。因隨祖輩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人。明代杰出的小說家,是四大著名小說之一《西游記》的作者,而對于《西游記》的作者,史學界存在很大爭議。他生于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钡瓶疾焕林心瓴叛a上“歲貢生”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貧老以終。
我的感受是: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jù)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只遺留丘度輯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認他是中國的《西游記》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觀點認為不是,在學術界保持著爭議《舊時傳說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
吳承恩出生背景: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xiāng)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奮好學外,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chuàng)作《西游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歷時7年。
我要學習吳承恩的那樣勤奮好學的精神!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1
我讀過許多書,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西游記》這本書。它的作者是吳承恩,這本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它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四師徒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經(jīng)歷的千難萬險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精怪生動地表現(xiàn)了無情山川的險阻,并以降妖伏魔歌贊了取經(jīng)人艱難的戰(zhàn)斗精神。
作為西天路上艱難和災難的體現(xiàn)者,大都是獅、虎、豹、狐等動物變化的.妖精,克服這些困難的也是猴、豬的精靈,這些都是擬人化的動物,也正是童話中的人物,動物有如此變化多端、神通廣大,具有超人能耐和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想象的作為,情節(jié)如此曲折離奇,語言又如此優(yōu)美、幽默。便成了妙趣橫生、興味無窮的童話。
記得有一次,我乘車去阿姨家,在車上我又從包里拿出《西游記》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漸漸的,車子開到了終點站,售票員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小朋友,到站了,你該下車了!边@時,我才從故事里醒過來,下車后,發(fā)現(xiàn)阿姨家過去了好幾站,于是我又乘上了方向相反的車。
聽完我的介紹,你也想去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喜歡這本書的!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2
《西游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神話故事。這一路上,他們翻山越嶺,戰(zhàn)勝了妖魔鬼怪,歷經(jīng)了千難萬險,終于取到了真經(jīng)。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孫悟空了,他本領高強,機智靈敏,不怕苦,不怕累,不管取經(jīng)的路上遇到了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能堅持到底。而且他很尊重他的師傅,愛護他的'師弟,是個善良的人。我要向他學習。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3
星期三的下午,我在家里又一次捧起了我最愛看的《西游記》,越看越起勁,那精彩曲折的情節(jié)又一次把我?guī)нM了故事之中,仿佛我成了其中的一員,忽喜忽悲,忽怕忽驚,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過去了。
提起《西游記》,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篇巨著。它曾被拍成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甚至還是紹劇的著名曲目,許多來自國外的友人還專門前來學習這出戲呢!
《西游記》是以唐代陳玄鐵取經(jīng)故事為線索,從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寫到與師弟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jīng),一路降妖伏魔,師徒四人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取得真經(jīng),班師回朝。
大徒弟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他機靈、勇敢、善良、聰明,一路除惡揚善,和那些妖魔鬼怪作頑強斗爭。二徒弟豬八戒被稱為“天篷元帥”,雖然他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但他和猴哥一起打妖怪時還是非常勇往直前,決不貪生怕死。三徒弟“卷簾大將”沙僧憨厚、老實、忠心耿耿、吃苦耐勞,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jīng)。
《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他身懷絕技:七十二變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火眼金睛識妖魔,還擁有一樣至寶——東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做武器,你說厲害不厲害!連玉皇大帝見了他,也要讓他三分,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樣的男孩子想變成孫悟空呢!孫悟空還有一點讓我佩服的是:他不怕困難,做事盡心盡力。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嗎?
我想,學習就像西天取經(jīng)一樣,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是不容易的`,要像唐僧師徒那樣不畏艱辛,特別是像我心目中的英雄孫悟空那樣聰明機智、勇往直前,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我以后在學習上會更加努力、努力、再努力!
《西游記》將永遠是一部值得我們閱讀、學習的好書!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4
終于把《西游記》看完了。這本書我看了很長時間,從暑假一直看到現(xiàn)在。看的這么慢的原因,一是我看的是原版,有87萬字,而且?guī)е难晕,看起來有點累;二是我看的斷斷續(xù)續(xù),中間又看了不少其他書。老爸為此發(fā)過好幾次火,覺得我也太不重視四大名著了?赐辍段饔斡洝,捧著厚厚的書,覺得很有成就感。
吳承恩真了不起,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人們留下了一本千古名著。如果沒有《西游記》,中國的文化會失去多少魅力呀,我們小朋友會失去多少歡笑呀。
唐僧師徒四人為了去西天取經(jīng),一路跋山涉水,斬妖除魔,花費了十四年,歷盡千難萬險,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他們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終于堅持到底,取得了勝利。取經(jīng)那么辛苦,他們還是完成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難事,但只要像他們一樣不懈努力,總會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呀。
我來說說唐僧師徒給我的印象。唐僧這個人目標明確,一心想著去西天取經(jīng),不管有多大困難,不管是美色還是榮華富貴,都不能動搖他取經(jīng)的決心。但他辨別真假的本領太差,經(jīng)常不聽孫悟空勸,把妖怪當好人,最后差點被吃掉。不過,唐僧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每次被捉住,妖怪要么想著請客,要么想把另外三人抓全了再吃,最后什么也沒吃著。要是我是妖怪,早就一口把唐僧吃掉了。還有,我有一個疑惑,唐僧肉真能延年益壽嗎既然沒人吃過,這個結論是誰得出來的呢
孫悟空是個英雄好漢,可謂智勇雙全,一路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他,取經(jīng)是寸步難行。不過,我翻開書細細品味,發(fā)現(xiàn)孫悟空自身的本領并不是超級厲害,常常遇到妖怪就沒辦法。但他人緣不錯,很會搬救兵。每次遇到厲害的妖精,就去請菩薩幫忙,實在不行再請如來佛親自出動。孫悟空很喜歡捉弄豬八戒,他最愛看師弟出丑,豬八戒無可奈何,就常常挑撥師傅和孫悟空的關系,弄得孫悟空又得受“緊箍咒”的痛。
豬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吃,他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在人家寺廟里用齋,一口就吞了幾十碗飯,還要籠滿兩袖子饅頭才肯上路,要是供他一月,寺廟大概就破產(chǎn)了。豬八戒長相不是一般的`丑,人見人怕,他說以前在高老莊的時候,一次能嚇死十來個人呢!不過,丑八戒在我們的心目中卻是非常的可愛,這是因為豬八戒性格上有好多缺點,反而讓我們覺得親切、有趣。
沙和尚能吃苦耐勞,取經(jīng)的一路上,都是他挑的重擔子。打妖怪時,沙和尚一般都是留下來保護師傅的,只有缺人手的時候才會去幫忙,但沙和尚的武藝也不差,好歹也是卷簾大將嘛。沙和尚在這次取經(jīng)途中,并沒有孫悟空、豬八戒那么重要,但也缺不了他。
白龍馬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如果是平常的馬,根本吃不消這樣的長途跋涉,只有他才能擔此重任。有一回,孫悟空被師傅趕到花果山去了,豬八戒和沙和尚也被抓了。白龍馬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變做倒酒的侍女,趁機刺殺妖王,可惜沒有成功,還受了傷,白龍馬在危難之時奮不顧身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西游記》原著,爸爸推薦我看一本書——《話說西游》,這是一位叫張國風的大學教授寫的《西游記》讀后感,寫了整整一本書呢,我也要好好研究研究人家是怎么評論《西游記》的。
西游記讀書心得范文15
遇到挫折和困難,一定要堅持到底讀<<西游記>>有感北厙中心小學六(4)班沈燕君<<西游記>>是一本老少皆知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名著,他受到了中外朋友的親睞和支持。在這個寒假里我有幸拜讀了一遍。故事中的唐僧:他堅忍不拔,不屈不撓,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阻止不了上西天取經(jīng)。不過,人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的缺點就是:心腸太軟,人妖顛倒;大徒弟孫悟空:他見義勇為,頑皮好動,但無拘無束還具有七十二般變化,騰云駕霧,無所不能的本領;二徒弟豬八戒;我最討厭他了,他好吃懶惰,自私自利,貪圖美色,一見到漂亮美妹就兩眼發(fā)直,口水直流。他還喜歡說別人壞話,挑撥離間;三徒弟沙僧:他是一個老實人,他永遠服從師傅的命令。雖然話不多,本領不大,但在保護師傅,救師傅的時候卻很勇敢。書中寫了唐僧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jīng),其中《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這一回最為精彩。孫悟空為了能取回袈裟,就飛到了黑風山黑風洞,找黑漢,取袈裟。突然,孫悟空找到了黑風洞,他又立刻找到了黑漢。這時,我覺得孫悟空很有毅力。他一直要找到黑漢才甘心。 我也要和孫悟空一樣,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一定要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才甘心。
不一會兒,他們就打起來了。只見:“如意棒,黑纓槍,兩人洞口逞剛強。這個橫丟陰棍手,那個直捻意三槍。白虎爬山來探爪,黃龍臥道轉身忙!蔽艺J為這段話寫得十分精彩。 孫悟空與黑風王又一次廝殺起來的時候的段落時,書中寫道:“他倆從洞口打到山上,又從山上打到云外,直斗到日落西山,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始終還是不分勝負,真是棋逢對手,只殺得難解難分!蔽艺J為這句話體現(xiàn)了他們的勢力和能耐都是十分強勁的'。
因為他們直斗到紅日西沉的時候,也沒有分出勝敗。 最后,孫悟空他們的最終能取回心愛的袈裟了,他們心里是歡天喜地,喜出望外的樣子。他們那種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讓我深有感動。他們實在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啊!再想想自己,做事半途而廢,遇到“攔路虎”就打退堂鼓。嗨,我情不自禁的慚愧起來,如果我當初也像他們一樣,那老師在成績單上的憑語不是鼓勵而是贊揚了。對,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遇到困難,勇敢地去面對那困難就會被我打倒。其實人生也就如此,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遭到挫折也是正常的。有挫折時,我們就得鼓起勇氣,把它消滅。但一帆風順時,我們也不能驕傲,應該鼓勵自己要更上一層樓。呵呵,也許有的人想永遠都順順利利的,希望這一生都不會有挫折,那他就是在白日做夢,即使有可能,那他的人生也就是一根快要點光了的蠟燭黯淡無光。從此以后,我也要變得很堅強,在困難面前不做縮頭烏龜,要勇敢,堅持到底。因為勝利的曙光在等著我呢!
【西游記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西游記讀書心得(精選)07-18
西游記讀書心得[精選]08-08
西游記讀書心得[經(jīng)典]09-01
西游記讀書心得【精選】08-17
《西游記》讀書心得經(jīng)典11-25
西游記的讀書心得12-13
《西游記》讀書心得[經(jīng)典]03-12
西游記讀書心得06-12
《西游記》讀書心得07-26
西游記的讀書心得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