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熱】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教研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
教研活動是“教學研究活動”的簡稱,它是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主體的研究活動。所謂有效,就是通過教學研究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學校辦學水平質量的整體提升。然而,當前小學教研活動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教研活動雖然人人參與、校校嚴抓、層層強調,但實際效果卻不容樂觀。本人作為一名擔任了多年教研組長的一線教師和學校教科室主任,同時身為省青研中心成員,有責任也有義務認真反思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教研活動有效性的積極對策,為教學研究工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問題寫真:
1、內容陳舊,含金量低。
現行教研活動沿襲這樣一套基本模式:開學初布置任務與要求──中間組織一兩次聽課評課活動──布置期中考試工作──考后情況分析──中間再組織一兩次聽課評課活動──布置期末考試工作──總結與表彰會。顯而易見,“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這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體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舊、不求進取,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趨于熟練,F有的學校教研組未能形成群眾性的、合作研究的實踐共同體,離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還有相當的距離。
2、應付上級,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組雖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組員情況的計劃,但落實過程中經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活動任務一下達,自己組的活動就得順延甚至取消,繼而相當一部分骨干教師不得不騰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優(yōu)質課選拔參賽、論文案例評優(yōu)等一系列個體性、臨時性而非長效性的工作。許多教師一學期下來對自己參加的競賽如數家珍,但問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動卻記不清了。久而久之,有價值的項目研究斷斷續(xù)續(xù)、不夠系統,或者干脆被擱置了。
3、互相推諉,羞于擔當。
有的教師存在對教研活動的認識誤區(qū),如“教科研神秘論”,認為搞科研只是理論工作者和專家的事,高深莫測;“教科研無用論”,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無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額外負擔;“教科研簡單論”、“唯文論”,認為寫論文、發(fā)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時也較少運用理論指導教育實踐。因此,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遇到問題難免互相推諉,不愿承擔相應的實驗和研究任務。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彪m然當前教研活動存在以上困難和問題,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和深入發(fā)展,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識和研究能力正不斷增強,對教研活動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提高教研活動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尋求對策:
1、突破傳統,創(chuàng)新活動模式
教研活動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見常新呢?我認為,除了抓好常規(guī)教研活動(如觀課評課、理論學習、專家培訓、討論交流等)之外,要在創(chuàng)新活動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傳統教研活動留給人們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膚淺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師主動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夯實教學研究的群眾基礎,賦予教研活動新鮮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區(qū)和學校已在這方面作出了大膽的嘗試,如有些地區(qū)組織的“連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任何一種組織內部都存在著差異,學校之間、教研組之間在硬件設施、教學管理以及師資隊伍上也當然存在相對的差異。差異就是學習的資源。開展連片教研活動,可以促進整個地區(qū)各學校、各教研組之間良性競爭、優(yōu)勢互補,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進程,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協作性的組織文化,以自愿與協調相結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體,有利于匯聚集體智慧攻克某一難題。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2
我參加了學校校本教研的活動,讓我在教育教學上了很大的認識各體會,下面就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校本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體的學校教學情景中,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景去抽象地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意義卻不大。校本教研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是所有教師的權利和責任。只要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以研究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從事教學工作,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和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因為教學研究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所以,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基本理念中重要一點,我認為就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在教學中如何把發(fā)現的問題提升為校本教研的問題,再把課題研究的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通過學習以及自己對校本教研的理解,針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自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學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注重引課的'藝術:引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多媒體教具,掛圖、設問等,一定要有創(chuàng)意,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配上音樂錄象等,把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形象的動畫設計,使學生很容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注意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采取以上各種教學手段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做到隨時發(fā)現問題,隨時記錄,找出問題的所在,叫做補改吧,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解決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雖然以前每節(jié)課后也都寫教學反思,但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把課上出現的問題真正的記錄下來,通過這次的學習、討論,自己深有啟發(fā),對于每節(jié)課后,一定寫出詳細的教學反思,有情景描述、問題分析、對策構想,既要針對教學的閃光點、失誤點、困惑點進行反思,使之具有針對性,把反思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注重理性思考,使之具有深刻性,做到課課有反思,形成理論性問題,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總之,通過學習,自己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是校本教研的“點火器”,教學反思是校本教研的“發(fā)動機”,兩者互相依靠,相互促進,是教師專業(yè)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3
教研組是教師群體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識。
但是,在一些老師的觀念中,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教學是教學,教研是教研,出現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學科教學與學科研究相分離的現象。
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動能夠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教研過程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
校本教研圍繞著活動的實效性展開,形式上一改以往集體備課中面面俱到為各個擊破。
具體做法為:各個備課組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活動的重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
主要是在抓常規(guī)的情況下,著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集體備課體系為主要載體的校本研訓活動。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議。
1。教研活動不在乎形式多樣,主要在于是否有效。
傳統的聽課和評課,如果組長多動點腦筋,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那一定會很有成效的。
集體備課也一樣,要翻新,不落俗套。
2。應從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著手,讓老師在活動中暢所欲言,而不是幾個老師發(fā)言,完成任務。
同伴交流,團結互助很重要,這就要求教研組長能根據自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校本教研內容,引發(fā)老師的思考,解決本校的實際問題。
3。校本教研的主題選擇不能依靠教研組長一個人,而要充分發(fā)揮草根的力量,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來確定比較合適的研究小課題,并且討論制訂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實施中不斷小結、跟進、再嘗試,再研究,讓真實的`小課題不斷地滾動,逐漸接近要研究的比較大的疑難問題。
3。作為校本教研我們確實應該著眼小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fā)現小問題、解決小問題的途徑來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三、總結校本教研開展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
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校本教研開展得好的教研組其教學能力整體很強,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不大,即使是剛畢業(yè)的新老師也能顯示出較好的綜合實力。
而且,活動中教師們能暢所欲言,不同的觀點在這里不斷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4
12月2日至4日,我被學校派出參加六枝特區(qū)20xx年校本教研
專題培訓。會上,我有幸聆聽到了羅江華老師、曹菁校長、劉飛耀老師、楊詠梅和雷穎善老師等五位專家的講座,從他們精湛的講說中,我深刻感受到校本教研對教師的成長幫助是非常非常大的。校本研究直接
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就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在教學中如何把發(fā)現的問題提升為校本教研的問題,再把課題研究的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覺得這就是校本教研。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應從自身找原因,解決老師自己的、真實的和實際的問題、要轉變聽課評課思路,改變聽課、評課的理念,真正走進課堂,到課堂里去學習,在原有聽課的基礎上,在做到以下幾點
、偻ㄟ^建立課堂觀察點,
、谕ㄟ^觀察教師移動位置和學生參與的人數,
③仔細觀察課堂中出現了哪些問題,
、芙處熤v課時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培養(yǎng)了哪些技能。評課時,要看課堂通過那些方面落實的本課目標。評課時評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現象。教學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
二、要想在課堂上具有見機而作的臨場應變能力,就必須不斷提高知識和能力水平,不斷用新理念武裝自己。
為此要不斷努力,始終保持嶄新的頭腦,最佳的狀態(tài)去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首先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傳播者,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fā)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
三、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正確認識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還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生動的、發(fā)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chuàng)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
由于我對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傊,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校本教研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我相信,只要我們善于探索、實踐,我們一定會在校本教研的浪潮中不斷得到磨練、不斷地成長起來。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5
國家的發(fā)展在教育,教育的發(fā)展在教師。只有教師的水平提高了,課上的生動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學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學習,積極參加專業(yè)培訓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和教研水平。
一年來,我充分體驗到了網絡學習的便捷與高效,比如上網觀看優(yōu)質課,研讀優(yōu)秀著作與論文,積極與同事交流討論,在線提問、發(fā)表評論。通過這一系列的專業(yè)化學習,我感覺受益非淺,可以說是一次心靈成長的歷煉。期間,為自己充電,吸收新知識、新觀點,新的教學方式。為了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我積極參加鎮(zhèn)級、區(qū)級一系列公開課,理論指導實踐,從中我得到了研修中獲得了不少啟發(fā)。另外,我還積極反思實踐,積極撰寫論文和案例。時代在不斷的變化發(fā)展,我應加快步伐,跟隨時代的腳步,讓自己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以上是我加入研修以來想法體會的總結,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點下,取長補短,更新教學理念,累積教學經驗,爭取在科學教學領域可以有更長足的進步。我對“校本研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有以下收獲:
一、提高了對“校本研修”的認識、明確了“校本研修”的目的`。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實際狀況改善的研究活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校發(fā)展,保證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讓教師成為教學,研究和進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務。
目前,有一部分教師的認識還不到位,認為現有的知識足已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得教師輕視學習,對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持抵制態(tài)度,因此,提高教師對學習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不斷學習之人,來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為教師提供最合適的培訓管理模式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培訓管理模式改革的具體目標。教師繼續(xù)教育要在每一個教師需要的時候、方便的地點,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幫助教師不失時機地獲得所需要的東西。
采取協商式培訓形式。這是指在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結果的分析與評估等方面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協商進行、合作完成。協商式培訓的基礎在于:
、 不同的人由于內在素質結構的不同而呈現出多元發(fā)展趨勢。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區(qū)別于他人的個人和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最適合一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可能完全不適合另一個人的發(fā)展。為此,繼續(xù)教育應鼓勵教師采用自己偏愛的學習形式,來實現自我選擇的目標。當教師養(yǎng)成了自定目標和自選實現目標的活動方式的習慣時,他們的教育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 教師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們能恰當選擇學習目標。教師個體對自己的學習需要能作出最適當的判斷,他們有能力自我導向,并自主學習。其次,當教師開始并設計了自己的學習活動后,他們的使命感增強,因而學習的效率高。再次,教師是根據個人的需求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的,因而,這種學習動機是最強烈的,對教師的個體行為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在今后的工作,我們將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資源,以打造“學習型教師組織”為根本目標,促進我校全體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為培養(yǎng)一批師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識淵博的教師隊伍而努力。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6
20xx年4月27日和28日,我參加了為期兩天的開昆明市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在之前我感覺自己對校本教研的概念非常模糊,感覺校本教研就是教研室的領導召開的學習會議等方面的內容。去了之后,我才發(fā)現,原來我們的認知偏頗。這次的校本培訓從中受益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一、參加培訓的情況
這次兩位老師培訓的重點是教育科研課題的相關內容,龍林老師主要講的是貴陽市市級教育科研課題三種報表的填寫,通過學習,我明白,要做好一項課題是非常難的,必須從始至終都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僅如此,而且要做好資料的收集和相關報表的填寫,否則很多事情都會顯得沒意義。張宇敏老師主要是從教育科研課題的選題、設計及過程管理方面作了講述。通過聽張老師的講座,我明白了,其實教育科研并不是高高在上,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細節(jié),把一些感悟、想法寫下來,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改正或發(fā)揚,這也是教育科研的一個方面
二、認清了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轉變了觀念。
曾經,我和大多數一線教師一樣,也非常害怕做課題。覺得教育科研與我無關,覺得這是專業(yè)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事。雖然也嘗試著在做一些課題,但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為了評職稱,有些“被逼無奈”。其實,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進教師教師專業(yè)水平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隨著教育本身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日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要擁有完善的專業(yè)特性,要理解自己的課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成為批判地、系統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的去開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的,有目的、有計劃地用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教育現象提煉教育經驗,探索教育規(guī)律,讓教育科研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
三、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明確了定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怕做課題,是因為感到教育科研無從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該干些什么,找不到課題的切入點在哪里。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看到了,其實課題就在我們身邊。這方面培訓的老師都有一些事例介紹,很多地方都是通過課題研究找出了一些操作的模式,在實踐中一一進行科學的驗證,使得他們成為了一些學校的教學特色,也成為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權威。
三、梳理了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內容與方法,找到了門路。
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來該怎樣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怎樣實施課題,進行過程管理哪?這些疑惑,兩位老師的報告都有講述,使我們對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逐步清晰,明白了在開展課題時我們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課題的門路,為我們今后開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明白了要做好教師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走出去,多聽多學多想,注意教學細節(jié),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7
我校的每個星期四的下午,都是教研活動的時間。有時,我們的教研活動進行評課,有時,我們的教研活動進行提問解答。
在評課中,我們直言不諱的說出缺乏問題,并發(fā)表出自身獨到的見解和改進方案,讓執(zhí)教的教師能清楚地知道自身該如何更好地開展自身的課堂教學,學習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彌補自身在教學中的缺乏,拓展課堂教學方法、課堂優(yōu)秀教案、指導同學學習方法等。我們這些評課的老師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從評課中學習到一些知識。
在進行提問解答這個活動時間內,我們大家都暢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請大家一起來商量、討論,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例如:我在教同學寫生字時,每次都認真地講解,要求同學照樣子書寫,可同學寫出來的字就是不好看。什么原因呢?我請教了同組的老師,把自身的教生字的方法也說給大家聽,大家紛紛出主意,找原因。有的老師說,你教得方法沒有問題,是同學沒有認真聽嗎?我說,不是的,同學也都在聽呀!有的老師說,是不是你給同學的寫字時間太少了?我說,不少呀,有十幾分鐘呢。大家說,一課的生字就有十個,又要寫字,還要寫拼音,還要組兩個詞,你給的這十幾分鐘的時間是肯定不夠的。難怪同學的字寫的潦草,原來是時間不夠用。這下我找到了問題的原因,那就好辦了。第二次寫字,我把寫字的時間留長了,再來檢查同學寫得字,感覺就好多了,字也認真一些了。
學校把同一備課組的老師布置在一個辦公室,這為我們大家之間的相互學習也提供了便當的條件。平時,老師們課一上完到辦公室就喜歡說幾句,有的說:今天的課上的很順,小朋友們對這樣的創(chuàng)設情景太感興趣了,效果很好。其他的'老師就會追問: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情景?那位老師就會說出具體勝利的情節(jié)。其他的老師就會結合自身班級的實際情況修改了去教,收到較好的效果。就這樣,通過教研活動,還真解決了我們教學中碰到的不少問題呢。校本教研中的這個“同伴互助”使我們在學術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取長補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技能,感受到了合作的快樂。
通過校本教研,我們的精神空虛了,能力增強了,工作的效率更高了。校本教研也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增加了我的教學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學能力,我在教研中生長,并深深地體驗到教研中的快樂。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8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發(fā)展,教育科研已經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學校,不再是專家教授的專利。中小學教師開始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成為許多中小學的教育理念和實際行動。更進一步加深了對什么是校本教研、開展校本教研的現實意義的理解:開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廣大教師借助相關教育理論,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創(chuàng)造性認識活動。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學工作一樣,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通過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論,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進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創(chuàng)新中小學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廣大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目前教育科研的現狀,加強教育科研必須以學校發(fā)展為本的教研方式,強調教育科研工作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發(fā)展服務。同時,校本教研還要注重以人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科研的主人、成為反思的實踐者。通過教育科研來培養(yǎng)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價值實現服務。教育是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事業(yè),教育科研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解決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要結合中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和學校具體實際,營造一種新的既有科學性更具操作性的學校教研文化。
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行動研究,從學校實際及學生實際出發(fā),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出發(fā),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校本教研通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對教育教學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何使這種推動作用得到盡可能發(fā)揮,需要對教育本身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新。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yǎng)目標的藍圖,是中小學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校本教研是課程改革對學校課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于學校的發(fā)展、以學校為核心,以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qū)等為主體,結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fā)的資源所進行的課程規(guī)劃、組織、實施與評價的活動過程。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課程的校本理念。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學情境之中,對教育問題進行反思、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就是對教育事業(yè)的最大貢獻!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9
近幾年來,我校也一直立足于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為育人、立人之源,把校本教研作為塑師、興師之舉,把校本教研作為立校、強校之綱,在校本教研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校各項校本教研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周全計劃,突出重點,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而本人在校本教研活動過程中,收獲頗多,我逐步認識到:不開展教學研究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沒有研究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沒有研究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在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中,作為英語組教研組長的我,本人具體的做法是:
1、定期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
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進行一次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每位教師應注重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案例(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敗的案例)的搜集與整理,并在案例研討活動開展時將自己搜集的典型案例提交,大家辯析討論。
2、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教學診斷活動
每位教師應樹立強列的問題意識,及時搜集和整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本組教師圍繞重點問題,實施共同研究和集體診斷,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開展集中型教學切磋,堅持集體備課然后個人上課,每次上完公開課后,組織教師認真討論、評課,深入研究,分析比較教學觀念對實際教學的指導意義,再嘗試實踐。
4、開展讀書、認真反思。本人自己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定期按時按質寫好讀書筆記及案例和有關論文及自我反思的撰寫情況,確保理論水平的提高。
5、外出學習,開拓眼界,為了吸納外校的經驗,我校多次派本人參加州級縣級骨干教師培訓活動,多次參加縣級賽課以及縣級、州級聽課活動。
通過以上活動,我真正認識到:教學是一種理性的實踐活動,教學需要研究,教師需要參與研究,我們應該潛心教育研究,矢志教學改革,努力促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0
莞城英文實驗學校許立華在開學的第三周莞城區(qū)數學校本教研活動在我們學校舉行,這次活動是由莞城中心小學的老師帶來的,他們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動。參加此次活動讓我受益良多。
在一開始我對校本教研還不是很明白,但通過中心小學老師數學公開課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講座,讓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時我也覺的這樣的活動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師教學的快速成長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活動中陳老師做了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覺得她談的十分真切也很適用。在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中我們應做到:
1、問之有“境”,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某種懸念;讓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
2、問之有“生”,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概括,創(chuàng)新的能力。
3、問之有“情”,教師提問時要有激情;創(chuàng)造民主和藹的課堂教學氛圍。
4、問之有“度”,這里的`度不僅僅是課堂的溫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廣度。
5、問之有“法”,提問的內容要新穎,別致。提問的形式要不斷的變化。的確如此,如果我們的沒堂課都能做到以上的幾點,關注到課堂的有效提問,那課堂的效率將一定會有所提升。
在活動的最后一位老師給大家做了讀書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課堂,她做完自己的讀書分享匯報仿佛自己也讀過這本書或是很想去拜讀這本書,可見她的匯報是很真切,動人。今天的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參加這樣的活動,在參與中學習提升自己,以豐富自己的教學。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1
本學期我校繼續(xù)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有許多的新的值得學習的理念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學上有了很大的認識和體會。結合著我們教研組本次校本研究的活動展示來講,校本教研活動中的作課部分是按照這樣的過程進行的,先集體備課,然后小組成員分擔活動流程中的各個部分:
1、說備課理念
2、說教學過程
3、說備課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4、教研組成員作課
5、課后反思
6、課后總結
7、小組成員點評。
各部分聯系緊密,緊扣文本,為教學服務。
我最大的收獲來自集體備課,我們組的集體備課在立足于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在充分理解教材、學生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積極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交流研討進行探討充分發(fā)揮集體力量,挖掘全組老師的智慧,形成教學的合力。結合課文在集體備課中我們研究過后達成如下觀點:首先這是低年級教學,應該通過聯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其次在教學語言上要注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接近兒童的語言,這樣學生更易接受。特別是在創(chuàng)設情景這個教學設計上,老師們積極行動集思廣益,設置符合教學內容的多種情景,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足了鋪墊。集體備課帶來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各位老師都將自己教學中的優(yōu)點展現給了大家,又從別人那里吸收到更多的有益信息,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教學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還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引課的藝術:引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多媒體教具,掛圖、設問等,一定要有創(chuàng)意。
2、教師設計學生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配上音樂錄象等,把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形象的動畫設計,使學生很容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注意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采取以上各種教學手段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之前,做好集體備課部分,隨時發(fā)現問題,隨時共同探討解決。通過這次的學習、討論,自己深有啟發(fā),對于每節(jié)課后,也要寫出詳細的教學反思,有情景描述、問題分析、對策構想,既要針對教學的閃光點、失誤點、困惑點進行反思,使之具有針對性,把反思在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通過學習,自己認為集體備課是是校本教研中各自提升的酵母菌,滋生了教學火花。是教師專業(yè)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2
小學以研修為根基,構建融理念、活動、文化、師生共同發(fā)展為一體的多元全人教育體系。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學校的主角,沿著“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長。堅持國家課程校本化,適度推進校本課程特色化,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執(zhí)行力,努力做到“發(fā)現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通過課程助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享受幸福人生。
開展校本教研的具體做法:
1、自我研修。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自學,每周學習一篇優(yōu)秀教育教學文章、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的書籍,并寫好讀書筆記。每位教師每月至少聽課5節(jié)。
2、集中研修。集體校本研修時間每周一下午第三節(jié)課,由學校集體組織,教研內容是圍繞“分享共讀,智慧交融”的研究,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共讀分享,聽說評課,教學反思等卓有實效的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教師人人參與,不斷地研究、實踐、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團隊研修。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分學科組進行教研,分語文、數學、綜合組。規(guī)定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二節(jié)課下課后進行一小時教研。教研組內分學科開展示范課、優(yōu)秀課評比活動。集體教研,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fā)言人,教研有記錄。領導班子成員全部納入各學科組中與教師一起教研。教研活動實實在在的開展為教師上好課做好準備,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教師不重視教與研的結合。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教研與教學過程分離。主要原因是老師們缺乏問題意識,課題意識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學實際中捕捉研究的問題。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沒有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沒有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沒有形成應有的整合效應,而是各搞各的,兩張皮的現象非常突出,教學研究沒有很好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教師課務負擔重,校本教研舉步維艱
一線教師工作學習時間難以合理分配,還要應對各種評比、檢查。社會各界以分數作為衡量學校辦學優(yōu)劣、教師教學能力的不在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研的.熱情。
校本教研中希望上級部門給予支持:
希望上級部門為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教師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不斷開辟交流平臺讓教師的知識不斷充實,專業(yè)技能不斷提高。滿足教師一定的精神需要,讓教師想發(fā)展,能發(fā)展。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3
知識經濟信息化的今天,生產力的迅猛發(fā)展,給教育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隨著國家新課程的實施,基礎教育的校本教研工作也成為了學校工作的重點和熱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現有的傳統的教育水平上,“井底之蛙”的工作思路和“照貓畫虎”的做法只會讓新課程的實施“山窮水盡”,工作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這樣勢必會使新課程的實施與時代的發(fā)展“脫節(jié)”。只有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鉆研,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開展切合學校實際的教研工作,才能使新課程順利揚帆起航,到達成功的彼岸。
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不是“花架子”或‘時裝秀”,而是切實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課程改革的有效手段。面臨新的教育形勢,如何切實有效地搞好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呢?在這里,本人結合我校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情況,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統一思想,觀念務實。
內因決定事物的發(fā)展,這是不變的真理。只有讓全體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認識到校本教研不搞不行,勢在必行,才能發(fā)揮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齊心協力、發(fā)揮潛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消除教師對教研工作片面的認識――一種行政性的指令性的工作。
1、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指導校本教研工作,利用輔導區(qū)會議和校例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上級相關文件,領會精神,明白其重要性。充分借鑒外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成功案例,組織教師學習,使全體教師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2、組織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工作培訓活動,使大家認識校本教研的意義及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活動內容,做到心中有底,知道其工作目的是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
3、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網站等媒介大力宣傳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典型事例,形成人人關心教研、人人參與教研的氛圍。
二、健全制度,考核務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谛1窘萄泄ぷ鲃偲鸩剑荒芤婚_始就搞一些膚淺的特色和花樣,只有當教師有一定的學習意識和研究意識、學校教研管理業(yè)已步入規(guī)范化之時,教研特色才會悄然形成。否則就會出現“費了力、不好看”的局面。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教研教改的系列制度,才能切實落實。
1、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教研機構,如成立課改領導小組、指導小組、校本培訓小組和片區(qū)教研組等機構,聘任教研組長和兼職教研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充分體現教研機構的指導、研究、服務職能。
2、同時要對教師的考核制度進行局部或全面改革,把教研工作按一定比重納入年度考核。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師教研工作考核細則》《教研組工作考核細則》《教研工作獎勵制度》等,做到全面細致,定量定性適度,只要沾手工作都納入考評,且便于操作和考核,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和激勵功能。采取教師與教研組、教研組與教研室、教研室與學校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的辦法,因為通過簽定責任書能使教師起碼知道自己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該做什么、怎么做。還可以采取教師的教研工作直接由教研組或教研室進行考核的方法,這樣做能使考核有理可依,有據可查,實事求是。
3、注重過程管理,實行校本教研工作月抽查和通報制度,加強對轄區(qū)學校的檢查力度和檢查次數。抽查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促進工作的改進。在檢查中要做好檢查記錄,記錄中要能體現整改措施及期限。
4、教研管理要體現公開、公平、民主原則。要經常性深入教師內部,了解情況,利用開展教學教研開放日、建立網站論壇、教代會等,給教師充分提建設性意見的機會,逐步修訂相關制度,使之更合理、規(guī)范、科學。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種開創(chuàng)的工作,是智慧和理性的結晶,只有充分尊重每個教師價值觀和和發(fā)展觀,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智慧和潛力,使教研工作有長足發(fā)展。如采用創(chuàng)建“教研園地”、教研網站等形式進行管理公開和成果展示,實現經驗共享。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fā)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使“管理”由外在的強壓變?yōu)閭人內在的自覺意識,而且可以樹典型、立模范,培養(yǎng)教師的學習交流意識和榮辱觀。
三、加強培訓,指導務實。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逐步轉變成一個學習型、研究型、合作型的教師,而要使一直受傳統教育觀念約束的教師具有學習、研究的意識和能力,非一朝一夕能達到,沒有來自學校和上級組織的各類有效的培訓和指導,新型的教師隊伍很難形成。同時,學校教研機構是一種科研型、學習型的組織,參與校本教研的教師沒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是很難從事一邊教、一邊學、一邊研的教育常態(tài)工作。只有教師不斷參與學習和培訓,才能充分實現校本教研的功能。因此,需要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開展校本培訓,這是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要培訓各學校負責人,使他們樹立科學的教研發(fā)展觀,清楚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環(huán)節(jié),以便協調學校的各項工作,發(fā)揮其工作的職能作用。其次,要培訓教研組長和兼職教研員,使他們具備有效組織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工作思路和能力,明白校本教研的最終目的和首要任務,基本掌握校本教研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能結合實際開展好組內教研工作。同時要培訓和指導學科帶頭人和課改骨干教師,使他們具備比其他人更先進的更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發(fā)揮其示范、帶頭、引領作用。然后要調動上述人員的積極性,培訓和指導全體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學會交流學習,學會與同伴協作互助,學會開展深入課堂教學的行動性研究。
四、遵循原則,活動務實。
校本教研活動是推進教研工作的主要載體,是落實“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新型教研制度的關鍵。然而其活動不能濫而要精,要有可行性、針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研活動不會成為教師口中的“累贅”。
1、遵循可行性原則,開展自我反思活動。自我反思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很多教師在新的教育形勢面前忙不開手腳,空余時間少,同時也沒有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如果定少時定大量地進行反思,勢必使教師的反思草草了事或粗糙膚淺,只投完成任務罷了。所以在組織教師進行自我反思中,注意考慮時間是否充分,指導和檢查是否行之有效,教學反思可以形式多樣,不一定非要長篇大作。
2、遵循針對性原則,開展對話交流制度,解決課改實際問題。利用教研例會,組織教師提出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大家在一起進行研討,找出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是沙龍式、也可以是辯論式、或者中心發(fā)言式等等。但一定不能隨意,事先無目標無計劃無準備的研討交流活動是失敗的,需按照“問題――計劃――實施――反思總結――再實踐――再提新問題”的循環(huán)模式進行。在提出問題及相關的計劃建議或措施時,不可大而空,要切合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遵循科學性原則,開展同伴互助活動!八街,功己之玉”,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科學活用,不能全盤搬來就用,或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互助學習只會是“東施效顰”。如在開展教師之間互相聽、評課時,對于研討課要隨機抽查,充分體現課堂的真實性和研究價值,不能“走過場”;對于觀摩課要精選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不能“做秀”,必須求真務實。
4、遵循實用性原則,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活動是檢閱教師的業(yè)務能力的.平臺,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但開展競賽活動不在于多,要實用,易操作,具有一定的價值,否則就是多此一舉,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比如適時組織教師開展賽教、信息化展示、實驗課教學評比、教研成果評審等活動,都是目前教育教學中的重點、亮點工作,是實用的、有價值的。
五、開發(fā)資源,服務務實。
校本教研的職能之一就是服務于教育教學。資源和智慧是知識的源泉,如果沒有更新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教育教學資源,那么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也將會逆水行舟。因此,開發(fā)教育教學資源,為教育教學提供優(yōu)質服務,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1、開發(fā)人力資源,服務于鄉(xiāng)下。如定期組織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到轄區(qū)學校上公開課、開講座、參與村小教師研討活動等。要明白在指導別人的同時也是自己學習別人長處的機會,事先要有充分的準備,不可有隨意、輕率的思想,要結合實際進行指導,效果實實在在。
2、開發(fā)課程資源,服務于教學。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沙浞纸梃b遠程教育資源、網絡優(yōu)質資源及本地人文資源,組織骨干教師開發(fā)資源,自制課件和教學具,開發(fā)校本課程,編制校本課程綱要,建立學校教育資源庫,把優(yōu)質資源及時推薦給教師。但資源是死的,思維才是活動,開發(fā)資源要選擇教師最需要的、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素材,使用資源要有目的地靈活使用,不可濫用。同時開發(fā)資源的教師不能為使用者包辦代替,課程資源的選擇和與學科有效整合主要靠使用者自己。
3、開發(fā)信息資源,服務于教師。目前我們大多數學校已經具備現代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充分利用遠教設備進行信息化建設是服務于教師的最便捷的手段。如建設和應用學校網站、電子備課室等。但不是說學校網站越多越好,技術含量越高越好,實質不在于形式,關鍵在于用途和教師的使用程度。因此,在開發(fā)信息資源時,關鍵要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興趣和使用積極性,實現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員受益。
以上屬個人拙見?傊,校本教研工作是一項常態(tài)工作,只有使其科學化、規(guī)范化,在工作中求真務實,才能發(fā)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否則就會南轅北轍,成為學校工作中的“寵物”。它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鉆研、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推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4
通過參加校本教研的培訓,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與新課改同行,與時俱進,適應新課程要求,就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究、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fā)展。在新世紀新時代的社會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新型人才,這激烈著我們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總結教學經驗。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就必須善于接受與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yè)務,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yè)務精良。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與指導。
通過參加校本教研的培訓,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方式與理念貫穿于數學及各個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使我茅塞頓開;貞涍@段時間的培訓,讓我感受頗多,下面就具體談一些學習的收獲。
第一、通過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同時也解決了我以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讓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仿佛一下子見到了光明與希望,對我的教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二、通過校本教研的培訓,為我以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能力層次,實行了“分層次、分類指導”教學,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各類學生都不偏愛、不卑視、不譏笑,多給學生以贊許、鼓勵、支持與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輕松的表情、與藹的態(tài)度,以示老師對其的信任、關心、愛護。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采用多提問、多練習,多給學生活動、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即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的教學方法。通過培訓學習,讓我意識到,要在新課改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不僅僅靠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還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認識,轉變自我的角色定位,樂于施教,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fā)現與自我完善的過程。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5
教學研討的學習,不但使我加強了對學校常規(guī)教學管理的認識,而且讓我有機會學習教學的新理念和課程的標準。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fā)展,體現語言本質。在此,我想談談自己對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培優(yōu)補差的一點看法。
首先,課堂教學有梯度,照顧好各層次的學生,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關鍵。從備課開始,就應該考慮到學生差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施展身手,各顯神通,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增強自信。記得讀書時代的我,非常內向,害怕回答問題,因為我沒有自信啊。其實,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一般是能主動參與課堂的,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就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會,怕錯,怕被笑話,等等。這些心理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我想,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特別照顧基礎薄弱的同學,給他們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加入活動,增加他們的自信。
其次,抓好課后作業(yè)、課外輔導,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保證;A薄弱的學生課堂效率一般都不高,這會影響到他作業(yè)的`完成率和準確率。因此,需要老師關注課后的他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后作業(yè)跟蹤和課外的輔導。這些工作可以是老師親自去做,但是基礎薄弱的學生較多的話,不妨調動學生力量。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完成課后作業(yè),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鞏固的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了問題,對課堂知識可以基本掌握,一舉兩得,共同進步。我曾經在班級開展過一幫一活動,但由于自己跟蹤不足,致使效果不夠明顯。僅僅做好課后作業(yè)跟蹤是不夠的,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應該做好糾錯講解、定期單獨復習的工作。
再則,面向全體學生中的培優(yōu)工作這一步不可丟。在科組討論過程中,有老師就反映了,培優(yōu)補差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慢慢將重點放在補差這方面,而忽略培優(yōu)工作的開展。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做的嚴重不夠,課堂上給基礎好的學生準備的挑戰(zhàn)問題不夠新穎、不夠尖端,有時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課外呢,只是給基礎好的學生推薦了一些資料,在他們買回資料后沒有做跟蹤和具體的輔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況。
總之,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yōu)補差,這是一件長期的細致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細加堅持,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抓好。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我會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認真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使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所收獲。我相信,付出過,努力過,一定會有收獲。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06-16
【熱】校本教研心得體會01-20
【精】校本教研心得體會01-20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精】12-03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熱門】12-03
【推薦】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2-03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推薦】03-19
【薦】校本教研心得體會03-19
【熱門】校本教研心得體會03-19